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09

第9章 艺术创作

第1章第8节艺术创作

创作过程

指作家、艺术家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具体说,是指作家、艺术家产生创作冲动之后

,从孕育艺术形象到最后完成作品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艺术构思阶段

;一是艺术表现阶段。在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之前还有个艺术积累阶段。创作过程是一个极

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和极其艰苦的劳动过程。主要提炼题材、开掘确立主题、运用一切艺术手

段全面精心地塑造艺术形象,直至在反复的修改中最后完成作品。构思阶段和表现阶段只是

一个大致的划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二者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它是作家艺术家、艺术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一样,均须遵循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在认识和反映生活时,也要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对事物进行本质的把握。但形象思维却和抽象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它的基本特

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离开感性形象;始终依靠想像和联想来孕育塑造艺术形象;在孕

育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文世创作主要靠形象思维,

但并不排斥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分析材料、确定主题、判断作品思想艺术上的是非优劣等

方面都要发挥作用的。因此创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常常交互运用,相辅相成。二者在作

者世界观和创作意图的指导下协同去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形象思维并不神秘,它是一切人

都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只是文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要求

高,难度大,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生活积累、艺术修养、创作经验才能掌握它。

艺术概括

这是文艺创作特有的手段。其特点是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具体反映抽象。一切真正的文

艺作

品都是一种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有程度高低之分。艺术概括的最好方法是典型化的方法。

艺术构思

指文学艺术家为孕育和创造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包括选择、提炼题材,酝

酿、确定主题,把握人物性格,对作品全部内容进行结构和布局,设想各种艺术处理和艺术

表现上的问题等等。艺术构思在动手写作前虽不是一个完整的构思阶段,但在写作中,特别

是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仍离不开构思活动。因此,艺术构思是一种贯穿始终、反复进行的

复杂思考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艺术构思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也间杂着抽象思维

活动。由于艺术构思的粗细好坏和成熟与否关系作品的优劣成败,故有经验的作者都不惜在

艺术构思上下工夫。

艺术想像

这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艺术虚构的基本手段。没有想像就构不成艺术形象。因此,丰富

的想像力是文学创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想像在创作中的作用,在于突破个别事物的局限和直

觉经验的束缚,调动一切知识和经验为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服务。它可以神骛八极,思接古

今,设想现实,推测未来。但想象绝不是胡思乱想,凭空捏造,它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要

遵循创作意图,根据形象的特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去想像。所以艺术想

像从来都是有条件、有方向、有原则的想像活动,是不能违背事物联系与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和可能性的。

艺术虚构

这是艺术形象构成的方式和特点。文艺要全面地反映生活,要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就不能完全机构械地描写真人真事,就要在无数的生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概括的特殊

方式,虚构出足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和独特和艺术形象来。所以虚构绝不能庸俗

地理解为凭空地、主观地随意编造。虚构是凭借作者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像力来真实地创

造艺术形象。任何凭空编造出的人物故事都不符合艺术虚构的要求,都不会有生命力。

典型化

这是文学作品塑造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因此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就是

典型

化的过程。典型化的方法就是把复杂的生活现象、广泛的生活内容集中地概括在具体而生动

的个别形象之中,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典型化是文化作品具有典型性的根本保证。在不同的

作品中,典型化程度有高低之分。典型化包括人物、情节、环境、景物、细节的典型化。在

叙事作品中,一切典型化都是为了人物的典型化。典型化的途径,因作者艺术素养、创作经

验、素材的特点而不同。有的是基本以一个生活原型为基础进行概括和加工;有的把许多分

散的生活素材融合为一;有的则以生活的某些特征为基础,遵循着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去塑

造形象。

生活原型(模特儿)

生活原型和模特儿的涵义基本相同。一般都是指文学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依据的现实生活

中比较典型的真实人物。“模特儿”是英语model的音译,原义为模型。模特儿常

特指美术家当作模型的穿衣人或裸体人。它是美术家进行创作时作为造型的参考对象,或作

为平时研究人体结构、练习绘画技巧的对象。故绘画、雕塑习惯于用“模特儿”这一术语。

文学则习惯叫“原型”。

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文学家在构思作品、塑造形象、驾驭艺术手段、运用艺术手法和处理一切艺术问

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熟练而高超的艺术技能。这是文学家在长期刻苦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中逐

渐形成的一种能力。艺术技巧的高低标志着文学家艺术上成熟的程度,影响着文艺作品艺术

性的水平。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是指文学家在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时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如比喻、夸张

、烘托、渲染、对比、照应、象征、描写、叙述、抒情等。这些手法可同时交互使用。但

在不同体载、不同特点的作品中,对这些手法的采用则有所侧重和选择。

公式化

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其特点是,不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出发,以机械地模仿别人

的作品为能事,按照一种固定的常见的模式去描写人物、设置情节、结构作品,甚至在表现

手法上也是千篇一律的,没有独创性,没有新鲜感,没有个性特征。

概念化

文艺创作中一种不良倾向。其特点是,不从个别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出发,而从抽

象的观念、思想出发,形式主义地编造人物故事对其加以图解,使人物变成作者思想的传声

筒,以抽象的说教代替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创作方法

也叫艺术方法。它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时所遵循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主要表从整体上如何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故不同于纯属技术性的

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方法是在文艺发展中逐渐产生和表成的,它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

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文艺发展史上,最早出现和形成的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各个阶级的不同要求,或由于文

艺本身创新的需要,创作方法的形态也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断出现新的创作方法。作家、艺

术家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除受世界观的制约外,还受个人艺术修养、审美理想、气质风

格的影响。创作方法有时代性和阶级性,有好与坏、先进与落后之分。创作方法不同不仅会

给艺术作品带来不同特点,且对反映生活的真实与否、正确与否、深刻与否等都有决定性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