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
20063200000018

第18章 学会处好人际关系(3)

我想,或许会有许多丈夫,许多妻子,有类似于这位朋友的这番感慨,可能也还有一些朋友,依然还需进一步地理解,进一步验证这个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古人对于人生经验的一句总结,相信我们现代人会比古人更聪明,会比古人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还是我那位朋友说得好:“你只要亲自动手做一做,做几次,体验几回就好了。”试着多做事情,多体谅你的丈夫、你的妻子的难处吧,理解了妻子、丈夫的难处,你就更倾向于理解他(她)宽容他(她)了。

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难处与苦衷。丈夫有丈夫的难处,妻子有妻子的苦衷。只要你能够多加体谅,幸福生活定会青睐于你。

当然,有些事情你不可能亲身去做,或根本不必亲身去做,但是,也同样需要你付出理解与同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你应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呢?或许,你只要时时多如此想一想,内心就已经倾向于宽容对方了。

夫妻之爱与恋人之爱或许有很大不同。我们在谈恋爱时,努力向对方展示优点,同样我们也更着眼于对方的优点,我们都把对方看成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正是这种吸引,才使夫妻结合到了一起。可是结婚之后,我们会以更真实的面貌呈现给对方,同时又会以更客观的眼睛看待爱人。这时,我们付出的爱,该是全部的;同样,我们爱妻子或丈夫,是爱他或她的全部。

值得注意的是,优点与缺点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补,也可以相互转化的。

打好攻心战

一天,一位老妇人正向律师事务所办公的林肯律师哭诉她的不幸遭遇。原来,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独立战争中为国捐躯,她靠抚恤金维持生活。前不久,抚恤金出纳员勒索她,要她交一笔手续费后才可领取抚恤金,而这笔手续费是抚恤金的一半。林肯听后十分气愤,决定免费为老妇人打官司。

法庭开庭。由于出纳员原来是口头勒索的,没有留下任何凭据,因而指责原告无中生有,形势对林肯极为不利。但他十分沉着、坚定,他眼含着泪花,回顾了英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爱国志士如何奋起反抗,如何忍饥挨饿地在冰雪中战斗,为了美国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最后,他说:

“现在,一切都成为过去。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又可怜的夫人,就在我们面前,要求申诉,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美丽的少女,曾与丈夫有过幸福的生活。不过,现在她已失去了一切,变得贫困无靠。然而,享受着烈士们争取来自由幸福的某些人,还要勒索她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抚恤金,有良心吗?她无依无靠,不得不向我们请求保护时,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法庭里充满哭泣声,法官的眼圈也发红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唤醒,再也不矢口否认了。法庭最后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没有证据的官司很难打赢,然而林肯却成功了。这应归功于他的情绪感染,驾驭了听众及被告的心理,达到了理智与情绪的有机统一,最终收到征服人心的效果。

相反,一位遭人凌辱的受害者在向某领导告状时十分冲动,口出狂言、污语,使得这位领导很是反感,因而,问题迟迟不予解决。后来,此人绝望了,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反倒引起了这位领导的同情与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告状者都要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流下几滴眼泪。而是说,告状者在请求解决问题时,应该调动听者的同情,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你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受害的情况和你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是会动心的。

同情心可以促进当权者对受害人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处理的决心。因为处理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候,告状者就得努力激发处理者的责任感,要使处理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处理好此事。

不怕多绕半圈路

如果你在做事时,能够找到这样一位伶牙俐齿的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是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一个叫薛的地方。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燃眉之急,只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齐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救,去了也怕齐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

绝路之中老天给他降下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齐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抚额称庆,可谓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孟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来,专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需要孟尝君亲自当面求他就是了,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来如此。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晋见齐王,正面的话题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齐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齐王的话题正投淳于髡的所好,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话题意识性地流动,谈到薛,但不露痕迹。齐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淳于髡眼见齐王入了圈套,便捉住机会说:

“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力,楚也太顽固。”齐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祠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

守护先祖之祠庙,是国君最大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祠庙就必须拯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齐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一句请求齐王发兵救孟尝君,而是抓住齐王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弱点,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齐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实际上是救了孟尝君。淳于髡的纵横术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贵人就在你身边

人总是从陌生到相识。现在你遇到的某个陌生人,也未尝不会成为你日后的贵人。如果你有这样的理念,谦逊恭敬地对待每一个人,你永远都不乏助你人生起飞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友善地对待任何人。我们总是把一些人分成有用的人,把另一些人视为无关的人。对无关的人,我们就很难友善以待,从而不知不觉地失去了机会。

有一位女士,住在纽约富人区的一座豪华别墅里。她几乎拥有任何人梦寐以求的一切:美貌、财富、地位、名望,以及温馨的婚姻。但她同时也有一个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遗憾:她的女儿罹患了一种会致命的病,全美国最高明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一点一点地夺走她女儿的生命。

有一天,女士看到一则报道:一位瑞士名医要来美国讲学。此人对她女儿患的那种病颇有研究,虽然未必能手到病除,却使这位伤心的母亲心中重新升起了希望。

她不停地打电话,写信,托人,恳求名医帮帮她的女儿,但没有任何回应。这也难怪,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生死是头等大事,而对一位名医来说,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全世界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他怎么可能为某个人随意更改自己的工作计划?女士深知这一点,她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焦虑沮丧。

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女士坐在床前,一面安抚在痛苦中呻吟的女儿,一面暗自哀叹自己的不幸。她宁愿在美貌、财富、地位、名望中失去一两样东西,也不愿失去心爱的女儿。

这时,有人敲门。她极不情愿地打开门,看见一个又矮又胖、衣服湿透、样子很狼狈的男人。他说:“对不起!我好像迷路了。您能允许我借用一下您的电话吗?我想让我的司机来接我。”女士冷冷地说:“很抱歉!我女儿正在生病,她不希望有人打扰。”然后,她关上了门。

第二天,她又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有关那位名医的报道,上面还附有一帧名医的照片。她赫然发现,原来他就是昨天那个在雨中迷了路的矮胖男人。她居然将一个绝好的机会关在门外!名医虽然很忙,如果走进了她的家,看到了她可怜的女儿,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可她怎么知道这竟是命运之神送给她的一个机会呢?她不禁后悔莫及。

你每天遇到的人中,必有一些人有能力改善你的命运,而且他们每天都在改善其他人的命运。只要其中一位对你另眼相看,你的一切便和现在大不相同了!但是,他有必要帮助你吗?你被他欣赏吗?假如你始终秉持一份好意待人,转运的机缘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