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原来是一姓张的大公司经理,张经理当即掏出2万元钱递给周仕兵说:“太谢谢你了,是你让我避免了损失。”周仕兵的“告密”很快被老板知道了,就毫不犹豫地将周仕兵炒了鱿鱼。就在这时,张经理主动联系他,说看中了另一处房产,想请周仕兵帮他看看,并愿意一次性付500元的劳务报酬。周仕兵由此恍然大悟,凭自己对建造业的熟悉,为什么不当个“验房师”呢?这可是中国市场上的一项服务空白啊!
周仕兵当即赶到了张经理那里,对那幢房子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且将得出的结论逐条分析给张经理听:“这座房子有些小问题,但并不影响总体质量,如卫生间顶部有渗水现象等,而这些小问题,只要向房地产商提出来可以解决,而且还是讨价还价的有利条件。”单单这次验房,使张经理少掏了近2万元。
后来张经理在大酒店宴请周仕兵吃饭,陪同的有张的几个朋友。席间,张经理将周仕兵诚实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时,许多人都对周仕兵的人品赞不绝口。后来,又纷纷讨论起买房时的迷茫和困惑来:“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良莠不齐,分辨不清哪些房子是可以放心买的。毕竟,买房子动辄几十万元,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谁都害怕被人骗。”
这时候,周仕兵不失时机地推销起自己来,他把呼机号码告诉了在场的人,那些人纷纷表示:“今后我们买房,就找你了。”
果然几天后,张经理的朋友买房时,请了他去做“验房师”。那一次,周仕兵又赚了1800元劳务费。此后一传十,十传百,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周仕兵就接了8笔业务,挣了1万多元钱。这是他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在短短两年时间之内,周仕兵就赚了近20万元。
好运当头的周仕兵由一名打工仔成为炙手可热的“验房师”,其中的“催化剂”就是他真诚的人品,这是他最大的资本。
通过周仕兵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你如果诚心待人,那么别人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真诚来回报你。当年秦孝公唯才是举,重用商鞅变法,秦国从此强大;刘备三顾茅庐,换来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心。
诚信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现代市场经济已经进入诚信时代,诚信已经成为个人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如果人失去了诚信,那么他们就将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寸步难行。
1993年12月15日,某集团可存放3000吨生肉的冷库突然起火,存放在冷库里的2600吨原料被毁,损失达4000万元。当时该集团的职工共有4000名,等于每人烧掉1万块钱。但为了息事宁人,集团上报的损失只有36万元。
大火过后,冷库里被烟熏火燎过的生肉,按规定应全部废弃,但集团的领导觉得这样做未免可惜,就把熏烧得不太厉害的一些生肉,混进了生产火腿肠的合格肉里,致使那段时间出品的火腿肠吃起来都有股烟熏味儿,宛如南方的熏肉。
集团竞争对手趁机造谣:“火腿肠里面有人肉”!一时间,顾客避之唯恐不及,进货商也纷纷退单,该集团元气大伤,仓库里堆满了成品火腿肠。
通过一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讲不讲诚信最后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其实哪里有天生命好的说法,关键还要看你会不会做人,讲不讲诚信!
好朋友是男人成功的助力器
历史上论做官,没有人能比过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一生官运亨通,他被后人当做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的榜样,从做官的角度而言,曾国藩也是一位好命的男人。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能官运亨通,就在于他精于为人处世的艺术,因此曾国藩也被后人称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第一完人”。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的建树都是在朋友的砥砺和影响下取得的。曾国藩深知选择朋友的重要性,无论什么时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别是那些德才兼备之友。他所结交的益友,其中有给他出谋划策者,有赏识提拔者,有危难之时两肋插刀者……他们从各个角度烘托着他的事业,对他的人生及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曾国藩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曾国藩为母亲奔丧回原籍的那段时间,是否出山办团练,与他一生功业关系极大,在进退为难之际全靠众多好友的竭力帮助和分析,他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获得了成功!
事情是这样的。1852年6月,曾国藩被授为江西省乡试正考官,当他走到安徽太湖县的小池驿时,忽接母亲江氏去世的讣闻,遂调转方向,由九江登船,急急回原籍奔丧。曾国藩一到湖南,满耳听到的都是太平军大举北上,清军抵挡不住,形势如何紧迫的消息。实际上在曾国藩逆长江行至汉阳时,湖北巡抚常大淳便告诉他长沙已被太平军围困。他只得由水路改走旱路,经湘阴、宁乡而达湘乡。就在这时,曾国藩接到了朝廷命他留原籍办团练事务的谕令。
由于太平军势力浩大,清军无力对抗,清政府于是下令地方官举办团练,由其任命回籍的官员为团练大臣,希图利用人地两熟、在地方又有号召力的官员组织地方武装来对抗太平军。仅在1853年3月到4月,就先后任命45人为团练大臣,仅山东一省就有13人,曾国藩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的。但是,曾国藩的被任命,有他不同一般的个人背景:在他回籍奔丧的路途中,他早年的老师唐鉴向咸丰皇帝荐举了他。
唐鉴于1845年已经告老还乡到江宁主讲金陵书院,名震江南。1852年7月,咸丰帝召他入京,连连召见,垂问军国大计。唐鉴向咸丰帝举荐曾国藩,请皇上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授给他相机行事之权;并且详细地向皇上讲述了曾国藩的出身、学问、为人、才干,说“曾涤生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甚至唐鉴还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担保,请咸丰帝坚信曾国藩将来必成大事。
曾国藩于1853年1月8日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命令,当时热孝在身,虽接命令,并无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势的发展却越来越令曾国藩感到决断去从之难,大有骑虎难下之势。此时,太平军在湖南的不断胜利,激起了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护乡邦的激情。曾国藩相交多年的湖南籍朋友都主张让他出山创办武装力量,镇压太平军。如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才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农民反抗运动兴起时,他就主动举办团练与起义力量相对抗。听说曾国藩回籍办团练,江忠源多次来信,表示坚决支持。罗泽南也是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才,但直至曾国藩这次回家奔丧,二人才得以见面。此时罗借着举人身份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培植忠于清政府的力量,其弟子中如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沣、刘膝鸿等,后来都成了湘军的猛将,曾国藩回籍后,罗泽南感念曾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极力怂恿曾国藩出山领导地方团练。同时,湖南地方官也力请曾国藩出山。太平军围攻长沙之前,云南巡抚张亮基授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镇压太平军。当时身为举人、作乡村教师的左宗棠投军任张亮基的幕僚,向张推荐曾国藩协助镇压太平军。张亮基一边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出山,一边给曾写信,请求他出来相助。
但是曾国藩仍然有所顾虑。他母亲的灵柩尚未安葬,如此时出山,有违离职守制大礼。他自己满口满纸讲孝道,如若违反,别人定会耻笑。再则曾为一文员,不懂兵法,如今投身战场,就须有打仗的真本事。在打仗时肯定会碰到巨大困难,如果办理不善,只怕连官职性命都保不住。更重要的是,曾深虑官场腐败,要办一事,处处荆棘,率兵打仗,要人、要枪、要饷,必然要同上下各级官员发生纠葛,办起来一定很难。想到这里,他就写折辞谢皇帝的命令,请求在籍守制三年。
恰在此时,传来太平军攻克武汉及反攻湖南的消息。张亮基又命郭嵩焘连夜赶至曾家,劝说曾国藩出山。郭嵩焘与曾国藩是至交,虽然几年不见了,书信从来不断。他与曾国藩一样是翰林出身,也因为母亲去世回籍守制,太平军攻湖南,他主动至张亮基处出谋划策。
郭嵩焘来到曾家,在曾国藩兄弟的陪同下祭奠了曾母,之后当着曾氏兄弟的面分析了利害关系,敦请曾氏出山。郭嵩焘告诉曾氏兄弟,自唐鉴推举曾国藩之后,皇帝又征询了内阁学士肃顺及老恭亲王的意见。二人都竭力保举,说曾是林则徐、陶澍之类的报国忠臣,如今洪、杨造反,非得这样的人物出山不可。曾国藩在朝中与恭亲王、肃顺都有接触,认为二人各有优长,都是皇族中的拔尖人物。现在,有恭亲王、肃顺在朝中支持,不怕地方的事办不好。曾国藩怕消息不准,郭嵩焘遂取出好友周寿昌的亲笔信。周寿昌是长沙人,翰林出身,当时为侍讲学士,是京官中闻名的百事通,他的消息既快又准,绝对无误。
郭嵩焘为曾国藩分析了局势,认为曾国藩趁此机遇可以大展宏图,此乃天赐大好时机不可错过。郭嵩焘又向曾国藩介绍湖南巡抚张亮基的殷切相盼及张的爱惜贤才、与人为善及左宗棠的大才可用等情况。郭嵩焘的一席话打消了曾国藩的重重疑虑,曾决定应命出山,但又怕在守制时出山,被人讥笑。郭嵩焘说:“现在国家正在用人之计,皇帝下令让回籍的官员就地举办团练,已有多人在居丧时期出山办团练,如若认为尚有不便,可由郭嵩焘出面请曾父出来催促,可上应皇命,下应父命,名正言顺。”曾的父亲曾麟书此时正是湘乡县的挂名团总,当郭嵩焘陈说让曾国藩应命出山之后,曾麟书立即表示赞同,面谕儿子移孝作忠,为朝廷效力。
第二天,太平军攻陷湖北省城。咸丰又急旨催促曾等人组织团练,奔往前线,抵抗太平军。曾国藩安排了家中之事,再祭母灵,求母亲谅他难尽孝道,“墨蛭出山”,尽忠国家,从此走上了成为“中兴第一名臣”的道路。
由曾国藩的经历可以得知,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共患难,成为事业成功的基石。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还是品德上、事业上,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人一生的道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出尔反尔的男人不会有好下场
一个男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就一定会走向成功,人生也将会亮丽多姿。否则,出尔反尔必失信于人,难成大事,甚至连性命可能都难保,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历史上,吕布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将,长相英俊,力大无比,武艺超群,似乎是上天眷顾这个英雄,让他有一个大好的前程,但是由于吕布的人品不好,结果却落得个刀下鬼的苦命下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吕布本荆州刺史丁原义子,后却投降了董卓,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叙的:董卓说:“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董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董卓说:“汝将何以说之?”李肃说:“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来投主公矣。”董卓又问李肃曰:“此言可乎?”李肃说:“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这实则是吕布性格的一个侧面反应,说明吕布是贪财忘义之辈。而且李肃早已把吕布的这种性格看得一清二楚。再看一看李肃见吕布之后吕布的反应如何?
吕布惶恐地说:“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李肃说:“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吕布说:“恨不逢其主耳。”李肃笑着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吕布说:“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李肃说:“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吕布说:“某欲从之,恨无门路。”一句“某欲从之,恨无门路”道出了吕布有奶便是娘的个性特点。后来的事也就不用再费笔墨叙述了,结果自然人人皆知。
如果说此次吕布易主是为了寻求明主,那他则应该好好辅佐董卓。可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在某些时候是有道理的,尤其用在吕布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连环计,又让他与董卓反目为仇,而且还亲自刺死了董卓。吕布被曹操擒后,竟厚颜无耻地对曹操说:“您忧虑的不过是我吕布,今日我已降您,您争夺天下已用不着忧虑了,您率领步兵,如果您能让我率领骑兵,那么,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可以平定了。”曹操乃世之枭雄,早已看清了他的反复个性,还是将其杀了。
吕布在其一生的活动中,不论是攻杀伐打,还是为人处世,无不反映了他出尔反尔的个性。
早在袁术称帝之前,他就曾拉拢吕布对付刘备,并向吕布表示要聘他的女儿做儿媳。吕布很高兴,答应了这门亲事。曹操为了不使吕布向袁术靠拢,暂缓对吕布的攻击,并写信给吕布表示愿意共同对敌,还以献帝的名义发了一道诏书,称赞他杀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协力辅佐朝廷。于是,对于是否向袁术靠拢,吕布又犹豫起来。
袁术称帝后,想进一步与吕布和好,以使徐州、扬州联合对抗曹操。便派韩胤出使徐州,把自己称帝的事告诉吕布,并迎接吕布的女儿与己子完婚。吕布考虑之后,答应了袁术的要求,还派兵送女儿上路。
吕布所属的沛相陈硅,早已倾向于曹操,他听说袁术吕布联姻共同对付曹操的情况后,赶忙去见吕布说:“曹公逢迎天子,辅佐图政,名高于世,将征服于四海,将军应当与他同心协力,共商大计,以图泰山那样的安定。
现在如果与袁术联姻,必然要落个不义的名声,这样下去将是危险的。”
吕布一听又犹豫起来,他想起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心里来了气,于是改变了态度,立即派人去把女儿追了回来。还将韩胤戴上刑具送到许都,交由曹操处置。
曹操为了进一步拉拢吕布,又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吕布为左将军,派使者把诏书、印绶致送吕布。并给吕布写信,表扬吕布制止袁术称帝,对皇室的拥戴,说朝廷仍然信任他,相信他的忠诚,还说是用自己家的好金子为吕布铸的金印,是将自己带的紫绶送给吕布,以表示友好。
曹操的信很短,但有分量:“在山阳屯,送给将军的封诏印绶丢失了,皇家没有好金子,我用自己家中的好金子再为你铸一颗金印,皇家无紫绶,我把所带的紫绶送给你以表达一番心意。将军你所派的使者不好。袁术在淮南称帝,将军报告给皇上,可是使者没有把你的奏章上报。朝廷相信你,命你再上个奏章,以表明你的心意。”
吕布接到诏书、印绶和曹操的书信后,非常高兴,马上派陈硅的儿子陈登去许都向献帝谢恩,还带去一条好的绶带酬谢曹操,同时还表示希望朝廷任命自己为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