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非常尴尬,大失面子。再传扬开来,张胖子在同行、东家面前的面子也就没有了,这是胡雪岩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而且还叮嘱王有龄赞颂信和几句,也不要告诉他们他已经见到了胡雪岩。王有龄对他的做法不禁赞叹道:“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换了另一个人,像这样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岂肯轻易放弃?而他居然愿意委屈自己,保全别人的面子,好宽的度量!”
王有龄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单独去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换上便服,也不鸣锣开道,且将官轿换成一顶小轿到了信和。由于信和当初就将这笔五百两银子的款子当做一笔收不回来的死账,因此也没把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借据当一回事,不知随便扔到哪里去了,此时王有龄来还钱,居然找遍了整个钱庄也未找到该借据。当钱庄张胖子将此情况据实相告之后,王有龄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二话没说,拿出该还的连本带息550两银子,只要求对方写一个已经还清的笔据,至于原来的借据,以后如果找到,销毁就是了。
在对待吃里爬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还是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将这件事处理得极为漂亮。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他一下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认为,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之后请他走人,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使人心服口服。
“‘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塌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朱福年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真是感激不尽,彻底服帖了。
胡雪岩的做法确实十分高明也十分有效。俗话说“人怕破脸,树怕剥皮”,人做了坏事,既已被老板揭穿,虽然不给处罚,他也心存感激,但终归因落下痕迹而无法相处。从这个角度看,既然还当他是个人才,同时还有不能请他走路了事的原因,那还不如为他留下面子,同时又让他心存感激,这样既达到堵漏补缺的目的,又等于救下了一个人,于己于人,都是善莫大焉。商场上保全别人的面子,也是在保全自己的面子。其实,如果胡雪岩在还钱时真像王有龄起先准备的那样,为了自己的扬眉吐气而使张胖子下不了台,别的不说,至少不会让王有龄看到他的居心仁厚和“好宽的度量”。更重要的,是为别人留一条退路,也是为自己开一条出路,别的不说,这一次为张胖子保全了面子,就使张胖子对胡雪岩不胜佩服之至,在其后胡雪岩创业过程中,张胖子真心实意以自己掌管的钱庄的力量为胡雪岩解决了不少难题,比如为海运局垫付漕米款项,出面为漕帮作保向“三大”钱庄借款以使漕帮渡过难关等。
归根结底,胡雪岩不凡的气度及笼络人才的手腕,都归因于他有超过常人的肚量。有了这样的肚量,才能不结怨仇,反而能收服人心。所以,回顾胡雪岩的成功历程,气量实在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
处在一团和气中的男人最命好为什么命好的男人总是命好,命苦的男人总是命苦呢?因为命好的男人总是能够生活在一团祥和的氛围之中。因祥和而产生幸运,因吉瑞而生福气。
我们知道,客观环境的好坏往往能够左右人的心情,如在雨过天晴、风和日暖的天气里,草木显得生机勃勃,而人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心情也往往会豁然开朗。但是和气的氛围不是上天恩赐的,是人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男人没有一定的心胸,没有一定的度量,那么,这个男人注定没有平和的心态,当怒发冲冠时,看周围的每个人都觉得可悲可气,自然,无法做到好命运,也就体会不到人生的美好。
有一个年过40的男人,他在一家企业工作,是一个小职员,当企业改革的大潮袭来时,他遭受了下岗分流的命运。下岗后这个男人的生活一落千丈,虽然费尽周折找工作,也接连进过几个工厂,但是仍然是入不敷出。
后来男人和家人商议,并在朋友、亲属以及街坊邻居们的帮助下,在小城新兴的一个服装市场里开起了一家不大不小的火锅店。
刚开张时,火锅店生意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顾。但因为他非常厚道、待人诚恳和气,且各种餐饮的价格低廉,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火锅店生意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人们在常常去照顾生意时,发现几乎每到吃饭的时间,小城里行乞的七八个大小乞丐都要成群结队地到这对夫妇的火锅店来行乞。面对这些乞丐,这个男人都会笑呵呵地给这些肮脏拖沓、令人避之不及的乞丐盛满热饭热菜。而且这个男人施舍给乞丐们的饭菜,都是从厨房里盛来的新鲜饭菜,并不是那些顾客用过的残汤剩饭。
小城里从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宽容平和地对待这些乞丐。因此,在这座小城倒成了一道奇观。自然有一些明白人来指点这个男人,本是小本生意,哪有那么多的钱给这些乞丐呢?而且,现在有很多人,五体不勤,以行乞为生,还有人通过行乞致富的,因此,可怜这些人,未免太糊涂了!这个男人只是微笑着倾听,他感谢明白人的好意,可却坚持认为:一团和气致祥顺。
明白人摇头叹息:太糊涂了!如此下去必然要关张了。
来小店的乞丐们好像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比一天的顾客还要多,一度,曾经如那位明白人所言,小店的确有些难以支撑,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他选择忍下来,他决定尽力继续为这些乞丐供应饮食。
这些乞丐也很知趣,讨了饭菜就走,从不在火锅店的门口逗留而影响他的生意。就这样艰难地度过了一段时日,火锅店的生意又奇迹般地好起来,除了市场上的老顾客,总有一些远道而来的顾客,他们说专门为享受小店的和气氛围。
大约半年以后的一天深夜,一家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老板因为沉迷于麻将桌前,忘了将烧水的煤炉熄灭,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由于整个市场中都是些丝绸、化纤、棉麻制品一类的易燃物品,火借风势,眨眼的工夫,整个市场便是一片火海。
而在这一天,这家火锅店的男主人恰好到外面进货,店里只留下了妻子照看。一无力气、二无帮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辛苦苦张罗起来的火锅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没,却一筹莫展。就在这时,那班平常天天上门乞讨的乞丐,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在老乞丐的率领下,冒着危险将那一个个笨重的液化气罐搬运到了安全的地段,并将那些易燃的物品也全都搬了出来。
消防车很快开来了,但是救火还是费尽了周折,周围很多家店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施救,很快淹没在火海里。只有火锅店由于抢救及时,虽然也遭受了一点损失,但终于保住了。参加扑火的消防队员感慨地说,要是火锅店里的那些笨重的液化气罐子不及时搬离火场,一旦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市场都会被夷为平地,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件事引起了一个记者的注意,他采访了那个老乞丐,老乞丐感慨地说:“像店老板这样能够忍得了乞丐一再去乞讨,而且还能忍受自己亏本的,我老汉见得太少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能做什么,无非是给他做个宣传,给他做做体力活。”原来那些慕名而来的远方顾客,都是听到乞丐们的宣传而来的。
这位记者很感动,他通过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小城里轰动一时,火锅店重张开业的时候,挤满了小城里的各色客人。
在别人看来,让乞丐来店里吃饭,简直就是糊涂,不但要照顾海量的乞丐,同时还要给他们新鲜的饭菜,这已经是相当糊涂了。可是这个和气的男人得到什么了,很显然,是幸运,是福气。
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一团和气致祥顺”,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把用忍制造和气作为一个行事处事的核心概念而融入自己的体系,由此可见,做人和气,做事忍耐,实则是一种高级的处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