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2021300000004

第4章 家族兴起的路径管理者崛起的基垫(3)

我行我素,恃才傲物这是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的方法。这样的人得罪的是权贵,收获的是名声。待声名鹊起之后,一切需求都是水到渠成。凡是选择这条路的人,不是有过人的才能,就是有雄厚的背景。过人的才能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信,做一个孤臣孽子,在鱼龙混杂的江湖和权势滔天的官场权贵之间穿梭自如,游刃有余;雄厚的背景让他们不用考虑得罪旁人,不用刻意巴结上层,即使有一些微小的过错,也能在雄厚的背景支持下遮掩过去。李文安天生悟性不佳,费尽心血才博得一个小小功名,过人的才能自然与他无缘。小地主出身,祖上八代都是读书耕田的布衣,雄厚的背景也无从谈起。

不可能阿谀奉承,攀附权贵,也没办法我行我素,恃才傲物,李文安在京城打拼的道路只剩下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一径,这是最为低调的一种,也是他在京城安身立命的唯一选择。家庭出身中下让他没有骄奢之气,数年科举不第收了他的傲气,小地主的机智和儒家思想的中庸刚好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李文安在京城为官18年,小小六品官,不受皇家的青睐,不人权贵的法眼,但也从不被人记恨,虽无大起,也无大落。在京城里站住了脚,立住了足,为家族后代进军统治阶层铺平了道路。

李文安在刑部任职是李氏家族崛起的开始,低调的为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李鸿章兄弟学习的典范。作为京师官员,李文安得到了地方官员的尊重,赢得了同乡官员的友谊,为以后铺下了坚实的人际网络,有了发展的基础和人脉;作为法官,李文安更了解社会的黑暗,官场的龌龊,树立了声名,结下了善缘;作为族人,李文安找到了李氏家族在官场生存发展的技巧,为家族赢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父亲,李文安给子女树立了榜样,定下了志向,开阔了心胸。

李文安在刑部任职十几年,是李氏家族对官场的一次试探,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希望。李鸿章兄弟在有法官身份父亲的训导下,正一步一步朝着那个动荡不安而又精彩异常的时代前行。

创业者必读

科学地确定企业在市场的定位,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一个新的领域中,在一个从零开始的竞争市场,定位太高不切实际,定位太低影响发展空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位置,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李文安初进官场,就是一个没有地位、没有资历的新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实际,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上爬,为自己、为家族赢得更多的机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文安重视同年关系,重视朋友关系,重视老乡关系,重视同僚关系。谦虚谨慎,谦和待人,广结善缘。这使得他能在刑部稳稳待上18年,虽无长进却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友谊。

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不是第一位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发展就无从谈起。企业要正视自己,为企业自身定好位置,根据自己在市场的位置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决定经营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企业发展的机会。

经管真谛“说”

现代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创业者的小小帆船随时可能在商海的狂风巨浪中倾覆沉没。要想把握好风帆,就要了解海洋中的每一个细节,重视对航行有帮助的每一个因素。

4.一门两代三进士:知名度是抢夺市场的利器

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进士是科举考试的终点。进士意味着身份的飞跃,意味着进入国家统治阶层,意味着轻松地获取社会资源。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书中自有干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不是一句励志的空话。读书人只要勤向窗前读六经,十年寒暑,一路过关斩将,摘取功名,得到进士的身份,那么出入头地,满堂富贵,恩荫子孙都是探囊可取之物。

安徽庐州李氏家族几代人的追求,无非就是子孙能取得功名,带着家族向更高的地方发展。李文安考取进士,李氏家族终于了结夙愿,开始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家族走出乡野,走向京城,成为晚清政坛的世家大族。

大树底下好乘凉,李文安这个小小的刑部官员还不足以成为那棵庇护李氏家族发展壮大的大树。李文安的成就只是家族发展的起点,而不是家族发展的顶点。官场风云诡谲,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明白了这一点,李氏家族把李文安的成功当成了家族后代奋斗的动力,更大的希望将在李氏家族第八代子孙中酝酿。

科举之路是李文安成功的起点,也是李鸿章兄弟成功的希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文安的成功就像催化剂一样,点燃了李氏家族科举考试的火种。此时清朝已经拖着它庞大而腐朽的身躯走向末世,没落衰败成为时代的主题。然而,积淀在李氏家族血脉中的书生意气毕竟有惊人的爆发力,庐州李氏终于迎来了科举考试的春天。继他之后,他的儿子李翰章和李鸿章相继在科场中春风得意,没经历多少波折就完成了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事业。

李文安本人天资平平,他的几个儿子确是个个聪慧,人人了得。除了第四子李蕴章因12岁时双目失明,在家主持家族事务,只得了个“补用道”的虚名无缘官场外,其他五个儿子皆是平步青云,成就颇多。

李家兄弟受到父亲和家族的鼓励,窗下读书,人人奋发。李鸿章18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接着参加道光二十六年的科举,如愿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第十三名,仅仅24岁就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全部举业,成为继李文安之后,李氏家族的第二名进士。

李鸿章的长兄李翰章,出生于道光元年,大李鸿章三岁,李翰章天赋聪明,又自幼得到李文安等人的悉心教导,学问扎实,运气颇佳。道光二十九年拔贡,朝考一等,被朝廷赐予同进士出身,遣到湖南做了一地知县,此后顺风顺水,做到湖广总督等要职。

李文安的其他诸子虽没有李鸿章、李翰章二人这般的才能和运气,仕途一样可圈可点。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以邑庠贡生的身份,最后官至甘肃凉州兵备道加二品衔;李鸿章的五弟李凤章,以国子监生的身份,最后官至花翎候选道加按察使衔;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也以国子监的身份,最后官至花翎记名盐运使。

李鸿章兄弟们在官场的成就,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李鸿章发达以后的提拔。使他们没有跨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的那道门槛就能在官场上谋得一席之地。李鸿章、李翰章二人却是实打实的进士身份。一门两代,父子三人都站在了那个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顶点,这其中的好处是讲不完,道不尽的。

荣登进士榜不仅仅是父子三人的辛劳,也是李氏家族八代人努力的结果。古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秀才好考,明经易得,考取进±之难却难于上青天。清代进士考试三年一大比,全国上下进入科场奋战的学子何止万千,即使经过层层淘汰,进入最后角逐的也有数干之多。而每次考试全国进士的录取人数少则几十人,多也只有数百人,差额如此悬殊,成为许多白头书生一生也无法逾越的鸿沟。一门两代三进士,无论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值得骄傲的荣耀。

进士出身,有名声,有地位,走的是正道,比没跨过这道坎的人起点更高,后劲更足。这意味着只要能力不缺,做人不错,就有大好的前途和官位等着你去拿。一门两代三进士,这是一个家族在科举考试的巨大成功,他给庐州李氏的发展,给李鸿章兄弟的前途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官场不是孤军奋战,要想爬得高、站得稳,讲的是关系,比的是人脉。即使是我行我素,恃才傲物的孤臣孽子也需要有相当的支持者和背景,更何况李文安父子这个安徽乡野之地出来的小门小户。官场之上互为奥援,互相支持总比孤军奋战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加安全。三位进士,意味着有三场科举考试的官员成为他们的同年,对于三年一考的大比,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李氏父子三人同为进士,三位进士就是三个希望。官场复杂,做官是~个高风险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职业。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大祸临头,锒铛入狱;什么时候飞黄腾达,连升三级。东方不亮西方亮,遍地撒网,总有捞起一条大鱼的希望。李氏父子三人就像三颗种子一样,埋进晚清的官场,不管哪颗种子最先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都会为余下的两棵小苗遮风避雨,让其安稳成长。

一门两代三进士,更是一种名誉和声望。这种名誉和声望既来自天下读书人的狂热信仰,也来自统治阶层的推波助澜。儒家伦理统治下的士林官场,虚名、声望要比实实在在的事业重要得多。当儒家经典逐渐从启民智慧、经世致用的学问,变成八股取士、获得上位的敲门砖以后;当科举考试逐渐从公平、公正、量才为用的选贤制度,变成获取香车宝马、社会地位的手段后,人们最在意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考取进士后头上的那道光环,这是一种精神的支柱和全民的信仰。

中国人性格中,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精神蔑视其他行业,崇尚读书。

“一举成名天下知”,父子三入都考中进士,这是对当时整个读书人的一种激励,也是读书人心中的一个奇迹。儒家向来主张士人治理天下,明朝更是大张旗鼓地提出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清代士人阶层的地位虽有所下降,但天下对于科举出仕的热情从来没有改变。

任何时代都有追星的人,只不过形式和内容干差万别。李氏父子的成功已经在读书人中立下了高大的形象,无论是在野还是在朝之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名声的影响。就像一个无形的广告一样,使李鸿章父子获得了名誉和声望,而这些正是官场晋升的必备之物。

科举取士,八股文章既是统治阶层选拔人才、补充统治阶层的需要,也是麻痹人心、控制民众的手段。李氏父子的巨大成功,无疑是给统治阶层做了一个大大的宣传。对于这样的家族,统治阶层的权贵们当然会照顾,提拔,大肆标榜。这样的出身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官场上的有心人,也自然会刻意地靠拢、结交,为他日的需要铺好基石。

李鸿章父子此时虽不敢说简在帝心,但闯出如此大的名头,得了士林的支持,得了上层权贵的青睐,想不发达都是难事。

一门两代三进士,此时李氏家族在官场上才算成了气候。家族是一个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父祖的节衣缩食,寡母的自我牺牲,贤妻的茹苦含辛才成就了科举上的成功。而成功之后对家族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封妻荫子,免除赋税,如果经营有方,一下由小家族变成世家大族也只不过是数年的事情。

中国是宗族社会,士大夫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家而后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国古代法律讲究株连,荣耀也允许共享。李鸿章父子三人,三个人就有三重保证,就不虞官场失利把家族数代人的努力打回原形。如同三张结实的大网把庐州的李氏家族紧紧地包裹在其中。三个人的成功,带给家族的就是三倍于往日的荣耀和实惠。

以血缘关系为人际关系中心的宗法社会,士大夫的发展,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家族的支持,家族的发展壮大同样给士大夫的官场之路带来许多的好处。李氏家族在李鸿章父子三人的成功后,带给李鸿章父子三人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此后太平天国起义,神州大地风云涌动,保证李鸿章屹立不倒的是家乡父老、淮军子弟;学习洋务,兴办实业依然依靠的是家族的财富、家族的支持。

一门两代三进士,为李鸿章打下了基础,树立了声名,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方向的权臣似乎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发出光芒。

创业者必读

企业发展好不好,不仅要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有竞争力,还要看企业的知名度高不高。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即使产品和服务再好,不能深入人心,就无法获得应有的效益,而知名度是抢夺市场的有力武器。

李氏家族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只是安徽庐州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门小户,李鸿章父子对于达官显责们来说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进士。但是一门两代三进士的名头却使这一切的普通都变成非凡的伟大。一门两代、父子三人组合在一起,瞬间就让李氏家族成为书香门第,普通进士也变得天下闻名。有了这样的名声,父子三人必将得到社会的关注,同僚的尊重,上层的认可,朋友、前途、事业都会滚滚而来。

品牌对企业很重要,知名度是创造品牌的前提。无数的成功企业已经证明,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塑造企业的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经管真谛“说”

市场不是单一的,企业也不是孤立存在。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益相关的企业应该选取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氏家族发展壮大仅仅依靠李文安一人为官显然是不够的,商场如战场,官场比商场还要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迈入丢官去职的困境。李文安停滞不前,家族也难以发展;李文安一人失利,整个家族都会一蹶不振。可是李鸿章、李翰章都考取进士,获得官身后这种情况改变了。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成了李氏家族官场发展最牢固的纽带,父子三人相互奥援,相互提携,使得李氏家族发展得更快,走得更远。

企业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建立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意味着企业有了双倍抵抗风险的能力,有了双倍向上发展的机会,有了双倍市场竞争的实力。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结果自然会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