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2021300000006

第6章 出场要好出名要早(2)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一步之遥使无数的少年熬白了头,熬花了眼,还是不得其门而人。

李鸿章要想再进一步,之前所学的底子已经不够用了。考举人有考举人的方法,中进士有中进士的诀窍。依靠父亲的关系、同年的情谊,李鸿章顺利拜在曾国藩门下,与郭嵩焘、帅逸斋、陈作梅等一起受业。如果说前面两位老师给的是李鸿章发展壮大的基础,在曾国藩这里他得到了一双腾飞的翅膀。曾国藩的远见卓识,一言就看中这个好友的子弟、初入京师的少年。经过细心栽培,不出两年,在曾氏门下反复钻研八股文章的李鸿章果然不出所料取得了功名,中了进士,完成了走向官场的跨越。前辈提携,初入官场得庇护。

一次科考就是一次向上攀附、结识贵人、拉拢同年与组织人脉的过程。李鸿章中了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依例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中了进士,得了官身并不是拜师的终结,李鸿章有了受业之师,还要有科考之师。

所谓科考之师就是若考生被幸运录取,考得进士,凡是主持此科考试的官员都是该生的座师。考官不少,考生更多,各位考官遇到好的试卷要向主考官推荐,推举该考生试卷的考官被称为房师。这是和同科录取的同年关系一样,是推脱不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此以后考生就成了考官的学生,进入了考官的阵营。

机缘总是在不经意地来到身边,主持李鸿章这科的考官潘世恩、杜受田、福济等多为受宠幸的大臣,老师受宠,学生自然跟着沾光。虽没有日积月累的师生之情,却有牢不可破的师生关系,此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福济与李鸿章同在安徽作战,两人配合默契,李鸿章得到帮助多多,皆得益于师生关系。不过此次科举对李鸿章最重要的人却是推荐他试卷的房师孙锵鸣。孙锵鸣本人在官场没有多大建树,任过学士,做过侍郎,办过团练,最后因为袒护犯错的门生,被迫致仕。但是他的老师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治皇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心存。李鸿章成为孙锵鸣的门生,自然成为翁心存的徒孙。天子近臣、帝王之师,地位是何等的显赫,李鸿章有意攀附,只要入其法眼,得其青睐,仕途之上就会颇受照顾。

翁心存带给李鸿章的不仅是仕途的照顾,还给了他一个结识人脉的机会,翁老有三个儿子:同书、同稣、同爵,三人都是晚清官场响当当的一方大员。翁家有“两朝宰相,再世帝师,三子公卿,四世翰院”之称,在李鸿章还没有因为投奔曾国藩而与翁氏家族翻脸的时候,这些都是李鸿章官场之上不可多得的助力。

没有梧桐树,哪能引来金凤凰。没有名师的指导,哪有李鸿章的成功!都说名师出高徒,那么名9币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名师代表不俗的艺业,高强的本领。能被称作名师必是在某一领域得到行业的认可。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没有过人的本领,也不会得到众口的称赞。科举一途,任重道远。名师定然是常年淫浸其中,深谙此道的高手。这种高明之处或在自身成就非凡,或在如何点拨学生。有了名师的指点,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李文安和李文煜皆精通稚子启蒙之法,特别是李文煜入行多年,培养人才无数,当得名师称号。李鸿章得其真传,当然基础踏实,学业进步。

名师代表着丰富的经验,深厚的资历。李文安和李文煜二人虽教育方法得当,但可以把李鸿章送进科举的门内,再想向前一步就力有不逮。曾国藩教书育人之法不一定比二人精通,之所以能被称作名师,胜在打通了科举的所有关卡,有成功的经验,有深厚的资历。烂船都有三斤钉,脓包的老师有可能教出非常优秀的弟子,但优秀的老师绝不会教出太脓包的徒弟。李鸿章得他点拨,弄清了方法,掌握了关键,再向前进就容易多了。

名师出高徒还在于名师手中掌握了徒弟成功的资源和人脉。名师就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他在行业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科举考试,八股取士,师门为尊,师生关系为重的时代,老师不一定要教学生东西,也不一定要认识学生。只要有一个名义上的关系,就已经让后起之秀受用无穷了。李鸿章攀上翁心存的高枝,得他的提拔,不成高徒都难。

名师出高徒在于名师可以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名师不愁没有学生,他们在师生关系中掌握着主动性。曾国藩看上李鸿章的前提是李鸿章天赋好,悟性高,底子厚。翁心存对李鸿章另眼相看也是因为李鸿章有发展前途,有培养的潜质。

在数位名师的教导下,李鸿章学得艺业,获得帮助,顺畅地走上为官之途。此时天津港外阻碍英夷入侵的大门已经被打碎,太平天国的战鼓已经敲响,李鸿章正好赶上了这个乱世出英雄的时候。

创业者必读

管理在于统筹全局,既要统筹计划以内的事情,又要掌控计划外的变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计划作出合理的调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李鸿章启蒙阶段师从于父亲和伯父,在严谨的教学和真切的关爱下,李鸿章完成了科举的第一个阶段,顺利取得秀才身份。然而,科举考试要求李鸿章学得更多,走得更远。李文安兄弟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转换门庭成为迫切要求。拜入曾国藩门下学得制艺的诀窍,得到孙锵鸣、福济承认,攀上翁心存的高枝找到官场的依靠,都是李鸿章事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李鸿章的拜师经历与企业适应如出一辙,这告诉管理者:市场瞬息万变,为了降低企业风险,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科学地调整企业工作重心,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计划,随时随地把握发展方向,主导发展进程。果断地放弃一切不合时宜的决策,注重一切可能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经管真谛“说”

李鸿章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指点,关键的一环是吸取了老师的丰富经验,成就了自家的一番气度。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前提有两点:老师有帮助他向上跨越的实力,他自己有学得本领的天赋。而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拨开这条细线是老师的教导、前辈的指点和自己的虚心求教。

李鸿章的官场生涯中有幸遇到了多位“名师”,得到知识和经验的倾囊相授,提携他在事业和人生的舞台上不断成长,让他从一个山乡少年,成长为一个封疆大吏,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写下了非凡的一页。这告诉创业者,选对师父便成功一半,在巨人肩膀上视野自然变开阔。只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性子,下几年苦功,修二十年功力,今日的徒弟就会变成明日的企业家,人生面对的必将是成功的坦途。

3.培育人脉的两种方式:人脉是创造财富的有力资源

李鸿章秉承父祖走科举博功名的志愿,重复着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沿袭着古代士大夫扬名立万的主要途径。在科举路上渐行渐远,他走出了安徽老家,走出了庐州府,走向了京城。

李鸿章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他要活得潇洒,活得顺畅,就,必须有自己的实力。这里的实力并不是单纯指自身的力量,培养人脉,建立自色的圈子都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最好方式。尤其是人脉,这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对人的影响却非常深远,甚至能决定一个人在某条路上能走多远。父母的人脉、自己的圈子、朋友的门路、亲戚的关系、自身的交际能力、职业的好坏、财富多寡、人缘厚薄等等综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实力。李鸿章想以科举为途径崛起,必须拥有自己的人脉。

一趟科举路,难料遭遇多少艰辛;一趟交游路,不知增长多少见识。科攀路,也是交游路;奉献了不少,获得了更多。这趟科举路,他收获了功名;这趟交游路,他培养了人脉。而这层人脉关系,让他一生受用无穷。

十八儿郎,高中秀才。1840年,李鸿章18岁。年纪轻轻,中了秀才。个人之喜,决然想不到国家之忧。以林则徐为首脑的地主阶级开明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抵御外侮,毅然发动了禁烟运动。奈何中国的大刀长矛不敌英国的铁船火枪。于是,英国入侵,东南扰攘,南京震动,皇帝苟且,官僚投降,天朝大国一败涂地,签订条约割地赔款。当时交通闭塞,信息失灵,意气风发的李鸿章难以获知大清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变。秀才的身份,提升了地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良好的气质容易引起他人的好感。因此,个人的天赋气质让幸运之神为之飙落,让机会之箭为之纷射。

庐州府的优贡,京城的翰林。李鸿章才华横溢,学习勤奋,优异的成绩助他选为优贡。时在1843年,李鸿章21岁。在京为官的父亲,让他前往京城,为明年的顺天府乡试做准备。李鸿章兴奋无比,一腔豪情化作了进京路上的雄健诗歌: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他日燕台南望处,天涯须报李陵书。

到了京城,李鸿章经父亲引领,交游频繁,遍访名士,得拜名9币。这些名士既有王茂荫、吕贤基等安徽籍官员,又有郭嵩焘、沈葆桢等卓越的学子。同乡之谊,官场前辈自然提携;志趣相投,诸位学子常通声气。这些为李鸿章日后的崛起,奠定了丰富的人脉关系。而得遇名师,李鸿章的辛苦科举路从此变成康庄坦途。

1844年,李鸿章在顺天府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次年恩科,会试小挫。然而,在1847年的会试中,李鸿章厚积薄发,一鸣惊人,进士及第。同榜的还有沈葆桢、郭嵩焘、徐世昌等人。不久,李鸿章到翰林院进修,因毕业成绩优异,当了翰林院的编修。

科举是李鸿章进身的阶梯,交游所培养的人脉则是他进身的助力器。除了交游之外,李鸿章培养人脉的路径还有一条,那就是姻亲。

李鸿章的原配周氏是老师周菊初的侄孙女。周氏在1861年病故。一年后,李鸿章续娶了一个名叫赵小莲的女子。这位夫人出身高贵,家族显赫。她的祖父是嘉庆时代的状元,父亲是道光时代的进士,是咸丰帝的亲信。赵小莲这位大家闺秀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女子的脉脉温情,更有一荣俱荣的政治纽带关系。李鸿章在日后叱咤风云的岁月里,借了赵家的许多力,沾了赵家的不少光。

创业者必读

资源创造财富。人脉也是一种资源。它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李鸿章的人脉资源由两部分构成:

结交的官僚和栋梁学子。官员的价值体现于权力,权力在任何时代都最稀缺,其衍生的价值不可估量;栋梁学子是未来权力的所有者,新老交替,革故鼎新,这批人早晚是现有官员的替代者,其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姻亲绑定的政治纽带。姻亲的背后是妻方显赫的家族背景。他与赵小莲的结合,带来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亲近的感情拉近了与权力的距离,利害的攸关消除了政治的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