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抱怨不生气不失控
2022500000015

第15章 不生气(7)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要发脾气时,先预想一下后果,再考虑那样做值得不值得。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坏情绪而做出了后悔终生的事,等醒悟过来,才发现当时的举动是多么的愚蠢啊!如果能预想一下那样做的后果,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那样发泄自己的坏情绪的。

不生气的幸福活法

宽恕是心灵盛开的花朵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上,这就是宽恕!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别人的宽恕中,也是在宽恕别人中度过的,因为你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你因此获得最完美的人生,因此你的人生是如此快乐而又轻松。其实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每个人并不轻松,只有把你的那些痛苦像包袱一样一次次地扔掉,你才会带着快乐轻装前行。

一名漂亮的女演员不幸遇到车祸而成了残疾人。丈夫却在她尚未康复时就残忍地离开了她。她决定割断自己和他过去的联系,不使自己的未来受控于没完没了的怨恨。她看清楚了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成功地宽恕了他。这并不意味着她已把心中的创伤忘了个一干二净。她只是开朗地“不念旧恶”,认识到让过去的事情随风而去,兴许是最轻松的选择。

事实上,复仇从来不能造成“平衡”或“公正”。复仇往往使仇恨者和仇恨对象都陷入越来越痛苦的精神炼狱中难以自拔。它像洪水一样蔓延,蒙蔽住人的眼睛。圣雄甘地说得好:要是大家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得以维持生命。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了用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30年前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时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所有的鹿肉,但我也知道他那样做是为了活下来见他的母亲。

“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总有一些人这样认为,只要你不原谅对方,他一定会因为内疚而沉痛。其实真正痛苦的是你自己,你不能原谅对方,因此你的心情永远处于那种责怪之中,为此你耿耿于怀,为此你郁闷不乐,为此你寝食不安,为此你愤愤不平。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的文章,失恋者说他很痛苦,苏答道: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也就没有味道了。失恋者说:到手的葡萄丢了真遗憾。苏答道: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很多。失恋者说:他想用自杀来表示他的诚心。苏答道:如果这样你不仅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得到双倍的损失。

宽恕意味着勇敢而不是怯懦。要向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仇人做出高姿态是需要不小的勇气的。同时,还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宽恕能化解我们心头的冰块,能帮助我们弥合心灵的创伤,从而让我们拥有变昔日的怨恨为心中的宽松和宁静的勇气。

有句话说得好:“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遇上了和你作对的人,愤怒不行,还击无用,这时你的心灵就应该选择宽恕。

心宽,路就宽

生活中难免遇到心烦的事情,如果一直被烦恼包围,那么,不仅心情会很沉重、郁闷,而且对身体也不好。长时间郁闷,人的内心就会烦躁,不能正常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事。更有甚者,会精神分裂,那些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造成的。

而且,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急躁、郁闷的状态时,内心就会很消极,消极的内心一旦形成,人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性格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扭曲。长期这样将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宽心。

宽心,是一种境界。心宽一点,烦恼就少一些;心宽一点,情绪就平和一些;心宽一点,快乐就多一些;心宽一点,日子就顺一些;心宽一点,成就就更多一些。宽心,是智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而宽容的人就是一个能把心放宽的人。

一个人如果心放宽了,世界就开阔了。有句话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实是道出了人生的玄机。向宽处行是生活的至理,只有把心放宽,人生的路才会更宽。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宽容别人。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不计较。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包容。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其精华,做好扬弃。

学会宽心,就是学会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宽路就宽,很多时候,你将心放宽了,不与别人斤斤计较,路自然就宽了。

但凡历史上功名显赫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心胸开阔、气度恢弘的人中俊杰,也无一不善用“宽心”这一处世法宝。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下面一则故事显示了他宽厚待人的帝王气魄。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下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庄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替群臣轮流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赶快挣脱离开,然后许姬来到楚庄王身边告诉庄王说:“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楚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

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楚庄王再命人重又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三年后,晋国侵犯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交战中,楚庄王发现自己军中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前,所向无敌。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寡人平日好像并未给过你什么特殊好处,你为什么如此冒死奋战呢?”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答说:“三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该处死,可是大王不仅没有问罪,反而还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性命,奋勇杀敌,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那位将官已是泣不成声。楚庄王不计小节,终得良将,这就是宽容之心带来的收获。

生活中,一个能放宽心的人是智慧的,是从容的,是平和的。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放宽心,就是放宽自己的人生路。

让自己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恶疾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乐趣。

有个叫塞尔玛的人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常常一个人留在小铁房子里,天气炎热,没人聊天,而当地的土著居民也不懂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写信给父亲,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却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另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感到非常惭愧,决定要在沙漠中寻找星星。于是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塞尔玛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他们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在那里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观看沙漠日出,研究海螺壳,发现这些海螺壳是十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

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一念之差,塞尔玛把原来认为恶劣的情况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看他的心态。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败。

不久前,我的朋友李先生被解雇了,他是突然被“炒鱿鱼”的,而且老板未做任何解释,唯一的理由是公司的政策有些变化,现在不再需要他了。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就在几个月以前,另一家公司还想以优厚的条件将他挖走,当时他把这事告诉了老板,老板竭力挽留他说:“放心,我们更需要你!而且,我们会给你一个更好的前景。”

而现在李先生却落到了如此结局,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痛苦。一种不被人需要、被人拒绝以及不安全的情绪一直缠绕着他,他不时地徘徊、挣扎,自尊心深受伤害,一个原本能干而且有生机的年轻人变得消沉沮丧、愤世嫉俗。在这种心境下,李先生怎么可能找到新的工作呢?

而也就在此时,正是积极心态的力量发挥了最佳功效,使他重新找到了自己。

有一天,他看到一本书,里面讲述了积极心态的强大力量。看过一遍后,他开始思考自己,他目前这种状况是否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呢?他不知道,但他发现了许多消极负面的情绪,这些负面因素是使他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他也意识到一点,即要想发挥积极思想的功用,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一点一排除消极的情绪。

没错!这便是他必须着手开始的地方。于是他开始改变思维方式,摒除消极的情绪,代之以积极的思想,做任何事情都充满激情,从此,他的整个心态完全变了,他又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一是他的朋友极力推荐他的。

试想,当李先生心中充斥着不满、怨气和仇恨时,他怎么可能尽心尽力地去找工作?倘若他遇到朋友时,仍然怨天尤人,闪烁其词,你想他的朋友会认为他是个适当的人选而大力向人推荐吗?所以,李先生后来的转机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他只不过是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而已。

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个牧师正在为准备第二天的演讲伤透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小儿子由于没人照看一直在旁吵个不停。牧师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顺手一翻无意间看到一张色彩鲜丽的图画,那是一张世界地图。他于是把这一页撕了下来,撕成碎片,丢到了客厅的地板上然后对小儿子说:“强尼,来,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两毛五分钱。”

牧师以为他至少能安静个半天,怎料不到十分钟,他书房就响起了敲门声,“爸爸,我已经拼好了。”儿子强尼喊道。牧师惊讶万分,他怎么能这么快就拼好了,而且每一片纸头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儿子啊,你怎么做到的?”牧师问道。“很简单呀!”强尼说,“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也该拼得对才是。”

听完,牧师忍不住笑了起来,立马给儿子两毛五的镍币。“儿子呀,你把明天演讲的题目也给了我了。”牧师说道,“假使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

故事意味深长,希尔想指出,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假如一个人有积极的心态,那么他四周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