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抱怨不生气不失控
2022500000024

第24章 不失控(7)

冲动是魔鬼,生气时做出冲动的反应很可能是你从小到大的习惯,所以即便你在避免冲动的反应而对愤怒作出应对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也不要灰心。这种困难可能是由于过去反复发生的情况而在你身上形成了一种反射,使你成为一个爱作出冲动反应的人,也可能是你生来就有的冲动个性的体现。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慢慢提高自己掌控情绪的能力,否则,坏情绪将把你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张杨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变得像火药一样,只要一发怒就爆炸,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那些爱欺负人的中学生不要招惹自己。当时他们家刚搬到了一个新的社区,这使他成了一个外来人。“他们总是挑我来欺负,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或者为了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就只能以暴制暴地和他们对抗。”张杨解释说。而他的麻烦是,他在此后的生活中一直保持了这种好斗的习惯,并将其用在了自己的妻子、孩子、邻居和同事身上。而高鸿女士是在一个充满辱骂和酒气的家庭中长大的,很早就开始把愤怒作为一种生存下去的方式。不幸的是,这种愤怒也使她一事无成。她伤心地说:“我的愤怒害了我。它使我不能得到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们都能得到的东西,比如大学教育和一份好工作,甚至影响到我找男朋友。”

和张杨、高鸿类似的情况还有王军,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动不动就发火。他的“导火索”很短。他的愤怒不会慢慢积聚在心里。相反他是属于那种“一点就着”的类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常常告诫他说:“如果别人打了你一拳,你一定要还回来。”这是个糟糕的建议,或许父母当时是担心孩子受欺负,但却严重影响了王军的生活,到现在他还是个一碰就着火的“火药桶”。

生活中,因不会冷静处理坏情绪而导致失败的人比比皆是,而那些会冷静处理坏情绪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能够如鱼得水。

人们往往因为一些事情而恼火,比如水龙头漏水、汽车发动不起来等。所以说,大多数愤怒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一个人会首先发难,从而形成一种情感刺激并引起争执。问题是:谁先停下来?让谁说最后一句话?

在你意识到自己的坏情绪开始发作的时候,你应该作出决定:让对方说最后一句话,而且越早越好一除非你打算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心理状况起到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再加上平时长期积存的小尴尬小烦躁,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这种长久的自我压抑会因为累积效应由量变到质变,这时发生的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就会作为一个“扳机点”而成为不良情绪的宣泄口。这种不良情绪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容易感染他人,令工作或是生活环境变得紧张。

因此,掌握控制坏情绪的方法,将使我们一生受益。

用平常心打败焦虑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节奏快,压力大。因此,焦虑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的人担心工作,有人担心爱情,有人担心房价,有人担心健康,总之,很多人整天焦虑不安。焦虑,这种过分的担忧和不安,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它很可能让你的生活痛苦不堪,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当你的生活被焦虑绑架后,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做任何事,做事情时心态浮躁、莽撞,又怎能有所成就呢?因此,为人处世,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他的徒弟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又寿郎拜宫本武藏学艺时,一见面就问道:“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

“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您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您的忠诚仆人,需时多久?”

“哦,那样也许要十年。”武藏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需时多久?”

“嗯,也许三十年。”武藏答道。

“这怎么说啊?”又寿郎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我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

“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

“师父教训得是,”又寿郎说道,“我愿意一直跟着您学习剑术,接受您的任何训练,直到得到您认可为止,不管多少年。”

武藏收下又寿郎为弟子后,不但不教他剑术,而且不许他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是叫他每天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每天都只是做些打杂的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茫然。

有一天,又寿郎在干活儿的时候,武藏悄悄地跑到他身后,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当儿,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他。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天二十四小时,又寿郎都有可能受到师父那把大木剑出其不意的袭击。

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到后来,就算在睡梦中,他都能听到武藏师父举起木剑的声音。

最后,又寿郎总算悟出了剑道的真谛并得到了武藏老师的认可,他也终于成了日本一流的剑客。

宫本武藏从来没有给又寿郎讲过什么剑术理论,也没教授他剑法,而只是让他每天干些洗衣做饭的活儿,时不时地拿木剑袭击他,就是这些很寻常的事情让又寿郎悟出了高深剑道。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你内心焦虑,处心积虑地想达到某个目标时,反倒会困难重重。因为当你焦急地想达到某个目标时,你的内心焦虑、躁动,你被坏情绪已经控制了,所以你又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手中的事情上呢?

当自己内心焦虑时,应该用平常心来让自己的情绪平衡。

什么是平常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有道理。平常心,就是用心平气和的心态来对人待事,气定心宁,闲庭信步,“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可以说是曾经沧海,也可以说是淡泊明志。这是一种修养,这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因此,人生的幸运与否,有时就在于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清净心,是光明心,是超脱名利,净化心灵的人生境界。一个人有了平常心态,就会没有嫉妒,没有猜疑,没有怨恨,没有恐惧;就会对生活感到欢悦,情绪稳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会生死无忧,顺其自然,进退从容。

很多人焦虑的原因是因为得失之心太大,结果,将自己的心情搞得很沉重。比如,有的人把提职升迁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一旦升迁无望,便以为天塌下来了,自己从此没了希望,导致心理失衡;有的人把财富当成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绞尽脑汁地挣钱发财,费尽心机甚至不惜生命和健康去赚取更多的金钱,一旦钱财失去,就感到幸福也随之而去了,终日劳心伤神,焦虑不安。这样的不良心态使自己难受,更谈不上干出什么大事了。

拥有平常心,你也就拥有了人格魅力,也就能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平常心是颗宠辱不惊的心。拜伦说:“真有血性的人,决不乞求别人的重视,也不怕被人忽视。”爱因斯坦用钞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莫笑他们的“荒唐”之举,这正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是他们崇高精神的折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也震撼了我们的灵魂。当你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真情,就在你的身边。平常心是颗理解、宽容、忍让的心,就是欢乐别人的欢乐,痛苦别人的痛苦,喜悦别人的喜悦。多一分理解和关爱,世界就多一分真善美。

生活中,用平常心去打败焦虑。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人生常达谁难料”。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接受自己并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只要自己奋斗了,努力了,无论结果怎样,都应该接受。如果成功了就高兴,不成功也不要自暴自弃。过去的恩怨、遗憾、懊恼让它们统统过去,不要自寻烦恼。

以平常心待人对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平常心不一定与凡夫俗子无缘,我们平凡人的一生,也会有得意、失落、成功、失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挫折。而我们的情绪和心境,会随之起起落落,有时前途无量,有时又跌入万丈深渊;有时迷茫无助,有时又柳暗花明。

老一辈人说得好:“所有人的加减乘除,最后得分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这一切是组成完整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大起就会有大落,太平顺就难免乏味。

所以,要以平常心做事,以平常心待事,不攀比,不虚荣,沿着自己期望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心平气和,不焦虑,人生就会充实而美好。

学会克制自己

歌德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产生什么后果,你就应该结束自己、克服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这些至理名言都诠释了一个道理一人要学会克制自己,才会走向成功。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这个老人后来给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这种修养,克制、忍耐、控制住自己的坏情绪。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的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祸首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如果人能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又怎会因情绪失控而酿成如此惨烈的结果呢?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断不了摩擦,如果学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就引起冲突。在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

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克制力。这种克制力大大超出了动物的本性。在很多时候,人一旦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有很大裨益的。

有一个商人需要招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其内容如下:“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引起了众多求职者的思考。

每个来应聘的人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卡特也来应聘了,他忐忑地等待着,终于,该他出场了。“你能阅读吗?”“是的,先生。”“你能读读这段文章吗?”商人把一张报纸放在卡特面前。“好的,先生。”“你能不停顿地朗读它吗?”“可以的,先生。”“那很好,跟我来一下。”商人把他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里,然后关上了门。他把这张报纸送到了卡特的手上,上面写着卡特答应不停顿地读完这段文字。

当阅读刚开始的时候,商人就放出了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他的脚边。这实在太过分了。许多应聘者都因经受不住小狗的美丽诱惑,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而去看它们,结果被淘汰。但是,卡特没有忘记自己正在干什么,在排在他前面的70个人失败之后,他不受诱惑,读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兴,他问卡特:“你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卡特答道:“注意到了,先生。”“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吗?”“是的,先生。”“那么,为什么你不去看看它们呢?”“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段文章。”“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对吗?”“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更高兴地说:“你就是我想要找的人。”

卡特之所以应聘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卡特能够克制住自己,他身上的这种特质正是老板最需要的。

坏情绪是一把利刃,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但是只要你学会克制它,就如同学会如何使用这把利刃一样,最后就会变成使你成功的武器。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的人。

与其愤怒,不如自嘲

所谓“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嘲讽的语言和口气,自己戏弄、贬低或嘲笑自己。然而,从自嘲者的本意来看,又并非止于自我嘲弄,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具有“表里相悖”、“言此意彼”的特点。

对于每个人而言,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烦恼的地方。而不同的人,面对烦恼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人怨天尤人,怒火冲天,大发脾气,结果,不仅形象大跌,还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恶劣。有的人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用自嘲的方式代替愤怒,结果往往能控制自己的坏情绪,还赢得别人的称赞。

林清玄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他的相貌很有特点,智慧的双眼,谢顶,两鬓的长发披肩,能让人过目难忘。

林清玄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口才也好,善于演讲,风趣幽默,甚至常常自嘲,拿自己的长相调侃。下面是他在演讲时拿自己长相“开涮”的故事:有一次我到大学演讲,进礼堂的时候听到有两位同学在交谈,一位说:“看!是林清玄!是林清玄啊!前额没有头发,可脑后留的头发还不短呢。”另一位则感到失望地接话道:“咳!真可惜!林清玄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啊?”一我想告诉各位同学,如果你们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作,一直坚持到五十多岁,能像我这么英俊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