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20234500000027

第27章 帮助每一颗佛心生长(2)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地往摩竭国迈进,一路上,庄严的队伍吸引了大批群众前往顶礼供养。乞食毕,佛陀与五百比丘僧于摩竭国界边缘的一片树林下歇息用斋。结斋后,佛陀上座为弟子们说明此次至摩竭国的因缘:“诸位,所谓‘凡事必有因’,这回我们来到此地,主要是要使摩竭国国人修布施供养之法,并将佛法的义理传扬至邻国──迦师那国。迦师那国因地处偏远,缺乏教化,民风尚未开化,人民性情野蛮、不讲道理,国内人人造恶,时常搏斗争执,刚烈凶暴,更是远近皆知。”

“然而佛法讲的是慈悲──无论再怎样难以教导的人民都要度化;而且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能因听闻佛法得到开悟、解脱。正法说的是平等,因此将我的教法传入迦师那国是件理所当为之的事。诸位,你们愿意前去传布正法,化导迦师那国的人民吗?”佛陀说到这儿,众弟子都充满了信心,他们这样想着:“我们已是断尽三界见思惑的大阿罗汉,只要拿出从前除灭贪嗔痴的智慧与勇气,相信没有什么是行不通、做不到的,相信一定能令迦师那国人信受佛法!”此时神通第一的摩诃目犍连尊者站起身来,走向世尊座前,恭敬地长跪合掌:“伟大的佛陀,弟子愿意前往迦师那国度化当地的人民。”佛陀听了,慈悲地点头表示赞许。于是目犍连尊者便向迦师那国走去,经过了一整天的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当他踏入城门时,不禁惊骇地停下了脚步,首先他看到一个妇人拿着菜刀一面挥舞,一面追着一个怀里抱着一只鸡的男人,接着他又见着两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交拳相打,然后他又看见……摩诃目犍连尊者忽然有种身陷地狱的感觉,幸好尊者修行功深,很快地他便将心安定下来,走向城内……

由于迦师那国是佛法尚未开化之地,因此国人普遍没有见过僧众,他们对于目犍连尊者的出现感到相当诧异,于是他们竟停下了争执打斗,注意起目犍连尊者来了。“喂!你看那个人,怎么剃着光头,又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呀!”“是呀!不知打哪儿来的汉子。”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目犍连尊者在一棵无忧树下坐了下来,一群迦师那国的人民也因好奇而凑近。目犍连尊者开口了,他说道:“你们这样刚愎粗野的行径是愚痴的,你们若不改恶行,将来的果报必定是在三恶道中受苦,快止恶行善,广结善缘吧!佛陀曾说……”怎知目犍连尊者话还没说完,群众已怒气冲冲地叫骂起来:“你是存心来教训我们的吗?你还不够格,快滚!”从来不曾团结过的迦师那国人,此时却一块儿将目犍连尊者撵出城外,又“砰”的一声迅速地将城门闭紧!目犍连尊者站在城门外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被迦师那国人赶出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我,目犍连向来是为人所尊崇的,为何今日却受到这么大的屈辱呢?”目犍连尊者一面不解地思索着,一面往回走……

当目犍连走近佛陀与五百弟子歇息的树林时,远远地便看到有位师兄弟在那儿向他躬身合掌,原来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迦师那国的人们可和善?”“唉!别说了,我被他们撵了出来呢!”舍利弗尊者听了便向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尊者,你应当以‘智慧’化导他们呀!”说完,舍利弗尊者便来到佛陀的跟前,向佛陀禀告自己的想法:“世尊,弟子有信心能以自己的智慧感化迦师那国人。请应允弟子前往迦师那国,让佛法能在此弘扬!”这时佛陀也如之前一般,微笑地点头表示同意,没有多说什么。

舍利弗尊者满怀着信心朝迦师那国出发了!在途中,他不停地思索着自己该用什么教法教化迦师那国人,最后他得到了答案──戒法。舍利弗尊者以为迦师那国人就是因为没有规矩,所以才会胡作非为,一旦有了戒法的规范,他们定能自守本分、安居乐业。然而,事情却没有舍利弗尊者想的那般顺利。舍利弗才刚在毕钵罗树下开演戒法:“戒,就是戒毒,戒掉我们的贪嗔痴……”一群原本站在后方听讲的迦师那国人立刻冲到他跟前大声地怒骂:“别想束缚我们!”临走前,这群人还朝舍利弗尊者的脸上吐了口水。尔后乃至于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以及其他五百位大阿罗汉一一前往度化,并皆不为该国人民所接受。

佛陀的侍者阿难得知此事,很替迦师那国人担心,于是他便向佛陀说:“世尊,迦师那国人民性情粗糙、心口俱恶且不受善教,还对劝导他们改邪归正的善知识恶言相向,侮辱一阿罗汉罪已难当,何况是以轻慢心对待五百大罗汉,他们所造的恶业可说是天地不容呀!慈悲的世尊,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迦师那国人,将他们导向正道呢?”佛陀慈悲安详地望着阿难,开口说道:“阿难,你所发的悲悯心是很好的,但是不用担心。虽然迦师那国人看来似乎无药可救,但我及诸大菩萨看待他们与看待五百比丘的态度是不二不异的,你们都同样有着清净无染的佛性!阿难,你不需烦忧,我已看到了这件事的始末因缘。”说完,佛陀立刻派遣诸大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前往迦师那国度化当地的人民。

与五百罗汉所不同的是,文殊师利菩萨没有一入迦师那国便急着宣扬圣教、传布正法,反而以赞叹法门为先,称誉迦师那国的每一个人。文殊师利菩萨这样说:“贤者,你们的作为真令人感到欢欣喜悦。”接着,文殊菩萨来到王宫晋见国王,并在国王的面前赞叹每一个子民:“大王,住在东海渔村的若嘉工作勤奋,恭敬父母;在西城守门的连尼伽尽忠职守,不辞辛劳;国境北方的打铁匠颇具胆慧,总能为人们平息争执,消弭烦恼……大王呀!必定是您的德政彰显,使得人民如此纯朴善良。”

由于文殊菩萨的话语是那般的令人欢喜,因此不过几天这些软言慰语便传遍了迦师那国的大街小巷,举国人民皆欢腾不已,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说道:“这位菩萨真是太了不起了,居然能那么贴切地说出我的义举,这么精准地看出我的优点。”于是众人便手持金宝香花、美食佳肴或锦缎绫罗,来到文殊师利菩萨的面前至诚供养。此刻迦师那国人皆发无上菩提心。

文殊师利菩萨见时机已成熟,于是便告诉前来供养的居士大德们:“你们供养我,不如供养我的师父——释迦牟尼佛,佛陀是人天导师、四生慈父,具足福德、禅定、智慧,若能诚心供养,其福报必倍于此。”迦师那国人的善根已显现,听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劝导生大喜悦,他们说道:“菩萨,人间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福田,真是太殊胜了,烦请菩萨带领我们前去供养吧!”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佛所,向佛陀恭敬顶礼供养。世尊便为他们阐演经法,迦师那国人应时得不退转。此刻三千大千世界国土作大震动,一切世间山神、林神、药草神皆开口赞言:“文殊师利菩萨真不愧是已登地的大菩萨,竟能善用权巧方便广度众生,真是令人激赏呀!”

诸大阿罗汉看到这样的情景,惭愧不能自已:“世尊,菩萨的威德神力已如此广大难测,更何况是佛陀您呢?自今以后我们誓以最虔敬之心向十方诸佛菩萨学习!”

善于欣赏和赞美别人是一种智慧。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鼓励,没有一件事可以比得上别人的赞美更让人愉悦和幸福的了,这是因为赞美能够满足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容易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有时候,也许是你无意间的一句欣赏和赞美,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信心和希望,甚至会挽救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犍罗陀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很爱护它。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力气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次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惠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气?’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也有一头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说。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的车中装满沙石,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把它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牛走回来,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他:‘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连忙否认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呀!’

“婆罗门听了欢喜满牛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后联系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牛驾系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牛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联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专门养牛的那位长者终于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种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钱来赏赐欢喜满牛。婆罗门因为欢喜满牛的帮助,终于得到了许多财物。

“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

佛陀叱责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学处,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正如佛陀的教诲一样,我们一辈子的大事便是“好好说话”,证严法师也曾说过:“一辈子的大事是‘好好说话’。”

人的话语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用了。有时,一句污辱的话会促使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的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言真意切的表白可以获得一生的爱情和幸福,一句恶语相向可以摧毁多年的夫妻之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因而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出口伤人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训练,但话语暖人却是一种长期修炼的本事,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老僧甘入地狱

佛陀在因地时,有一回与五百商人同坐一条船,船上有一个贼,想杀五百商人窃取金银珠宝。佛陀当时已有他心通,知道贼要杀五百商人,而且是绝对劝不听的。他心里想;如果告诉商人,贼一定活不了;不告诉商人,贼一定会杀商人。该怎么办呢?

用智慧来抉择,没办法之下,佛陀自己就把贼杀了,这叫“杀一贼而救五百商人”。

这贼你不杀他,让他杀五百商人,他会堕无间地狱的,怎么得了!佛陀在因地时大慈大悲完全无我,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陀想:“我自己来下地狱,我来解救他。”因为明白了佛法,佛陀以大悲心做下这“杀一救众”的伟大创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凡是那些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了好事而又不期望得到回报的人,通常也是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工作的人。因为责任感不仅仅表现在大的方面,还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一个富有责任感、拥有责任心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事业的成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唐代名人娄师德的弟弟要出任官员,临行前来向哥哥问询为人处世之道。娄师德问他:“如果有人骂你,并且往你的脸上吐口水,你打算怎么对他呢?”

他的弟弟大概以为自己的修为很好,非常自信地说:“无论他怎么骂我,我都不还口。他吐口水我也不骂他,我把口水抹掉就是了。”

娄师德一听,觉得弟弟的涵养还没有那么高,于是告诉他:“别人往你的脸上吐口水就是对你有怨恨,他是借口水来泄愤。如果你把口水给抹掉了,那么他泄愤的目的就没有达到,你不但不能抹去,还应该把你的另外半边脸伸过去。”

释迦牟尼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是的,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宽容才能成为慰藉心灵的良药。现代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也不主张对人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恨对方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剥他的皮,吃他的肉,而其结果则只能是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卡耐基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壮身体的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