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20234500000044

第44章 执著处撒手,觉醒在刹那

人只有把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放掉,万缘放下,才能够逍遥自在,万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人只要能够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因无常变化的万有而绝望,就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脾气皆由嗔心来

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它。但这是一个人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你因事情而生,因境而发的。你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的。”

学僧惭愧而退。

正如禅师所说,“脾气暴躁、气短心急”的品性根本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源自自身后天的习性,是一种外在侵入的毒素,因此,绝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好好清除。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像关云长刮骨疗伤那样的大勇气和超乎寻常的毅力。

昭引和尚云游各地,被大家认为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来请示:“发脾气要如何改呢?”“脾气皆由嗔心而来,这样好了,我来跟你化缘,你把脾气和嗔心给我好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和事,抛开嗔怒,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中就会除却很多烦恼,就能够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斩断三千烦恼丝

有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后,后生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一下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斩断才能自在啊!

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活得非常艰难。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双跨越悬崖,朝晴朗的幸福天宇飞翔的翅膀!

心是自缚的茧

宋代苏轼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轼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轼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轼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轼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轼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轼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轼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轼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轼为什么会输给佛印?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羞耻心,被佛印禅师说自己是佛就喜笑颜开;然而被苏小妹一点拨,就知道自己对表面功夫太执著了,道行还是太浅,自觉心中果然是堆牛粪。

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一旦才高八斗,就自觉不错,这就是佛门所说的“我执”。殊不知,恰是这种我执,让自己不能觉醒,令自己自觉不错,反落了他人的笑柄。因而,只有放弃我执,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轻装上阵,找到自己的道之所在。

情不重,烦恼不生

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但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为此备受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一位过路的僧人得知这个情况,就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来到他的床前,从怀中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尸体埋了。

书生正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夜,被她的丈夫掀起了盖头。书生不明就里,就问僧人。

僧人解释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个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听后,豁然开朗,病也渐渐地好了。

书生为什么会病倒?就因为他太在乎、太执著,对自己的未婚妻始终放不下。当僧人帮他解释了未婚妻的情况后,他就能从心底将这件事放下了,放下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禅宗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放掉,万缘放下,才能够逍遥自在,万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一个人只要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因无常变化的万有而绝望,就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心不装事,寸丝不挂

玄机和尚心想:“我整日打坐,是逃避吗?打坐,就是为了心无杂念,如果靠打坐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打坐和吸食鸦片有什么两样呢?”

他眼神中充满了迷惘,目光渐渐黯淡了。然后他起身去拜见雪峰禅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雪峰禅师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虽然有向佛之心,但是本性中有许多缺点不自然地表露了出来,于是点点头,问道:“你从哪里来?”

“大日山。”雪峰微笑,话里暗藏机锋:“太阳出来了没有?”意思是问他是否悟到了什么禅理。

玄机以为雪峰是在试探他,心想:“连这个我都答不上来的话,这几年学禅,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吗?”便扬着眉毛说:“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岂不是要融化?”雪峰叹息着又问:“您的法号?”

“玄机。”雪峰心想:“这个和尚太傲了,心里装的东西也太多了,且提醒他一下吧!”于是问道:“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玄机心想:“就这个也能考住我玄机和尚,真是太小瞧我了!”

雪峰看他这样固执,不由得感叹道:“我用机锋来提醒他,他却和我争辩口舌,自以为是,却不知心中已经藏了多少名利的蛛丝!”

玄机看雪峰无话可说,便起身准备离去,脸上还是那样得意的神态。

他刚转过身去,雪峰禅师就在身后叫道:“你的袈裟拖地了。”玄机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见袈裟好好地披在身上,只见雪峰哈哈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所谓寸丝不挂,就是指心里不要装事,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人不如少思寡欲,活得简单一些好。

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往往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奢侈,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而简洁,每每能找到生活的快乐;不执,时时能感觉没有虚度每一天。如此,生活的真谛才易得。

统统扔掉,直路前行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那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了,而成不了禅师。”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有的人设定了目标,但却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放弃了目标,画地为牢,限定了自己的理想高度。如果自己在追梦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便要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否可行,自己的选择是否有所偏差,如果目标与方向没有错,就应该朝着既定的目标量力而行,避开弯路。

执著处终究要撒手

某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过了片刻,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柱,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是最有用的,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无德禅师听后,不以为然地告诫信徒:“你们这样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仍然会跟在你们后面。”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那怎么办?”

无德禅师:“改变你们的观念。金钱要布施才快乐,爱情要奉献才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金钱、爱情和名誉只是获得快乐的手段而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是一个将手段当做目的的时代,一切都颠倒过来而浑然不觉。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陀说的众生皆颠倒。快乐也颠倒成刺激与自我安慰和满足了。

如何才不颠倒呢?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只有去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万虑。这才不颠倒!这样才能在这颠倒的红尘中获得独在一方的清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