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研究黄帝功德
探索中华文化根源
张志清
我们延安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时,我就思考我们研究什么?从何入手?我认为,既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又要向外地学习。与我们相近的宝鸡市是以研究炎帝文化为主,天水市是以研究伏羲文化为主,我们以什么为主呢?因黄帝陵在延安市地面,陕西古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就确定以研究黄帝文化为主。所以就把这个主题作为延安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延安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的研究重点。当时我讲,研究黄帝要把视野要放开阔些。不要局限在延安,也不要局限在陕西,放眼全国,面对历史真实,面对社会现实,做一件对研究黄帝和中华文化有益的事情,不要愧对祖先。
重点确定了,如何研究呢?我们要求研究人员搜集大量资料,从实地考察入手。我们从2004年以来,先后组织了4次考察,沿着黄河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套地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先后到过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重点考察了天水市、平凉市、银川市、鄂尔多斯市、吕梁地区、临汾市、运城市等。特别重视对陕西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考察,多次去宝鸡市、韩城市、延川县、宜川县、白水县、黄龙县、洛川县、黄陵县、子长县、延长县和甘泉县考察。还对淳化、临潼、蓝田、岐山等县区进行了考察。每到一地。都对文化遗址进行了认真考察,听取介绍,并进行文化交流。通过考察,搜集到许多资料,而且有许多实际的感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于是他们便写出了一些论文、文章和专著。
在五年中,我们确定专题,落实责任人,有分工也有合作,不断地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还先后召开了3次全国范围的学术研讨会,多次出外进行文化交流,促使我们不断把研究引向深入,于是出现了不少科研成果。除在我们办的刊物发表外,还有些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乃至国家级杂志发表。
从这几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收获主要有四点:一是认为我国人类的起源,特别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与梁山、秦岭、子午岭关系密切,已发现的“蓝田人”、“黄龙人”、“大荔人”、“丁村人”都在这个范围;华胥陵、炎帝陵、黄帝陵都在三山其中;还有大地湾遗址、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富县和洛川大群落遗址等等,都足以说明梁山、秦岭、子午岭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人类起源的重要中心。二是通过对黄帝活动踪迹的追寻,说明黄帝不但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他的活动区域中心,就在黄河在黄土高原形成的大“风”字中,或说在河洛(黄河、洛河)之间,或说在黄河流域的中游,都指的是这个范围,黄帝部落的兴起与陕西洛河和渭河关系甚是密切,黄帝的根据地就在黄河“风”字中。三是通过对中华上古文化的研究,认为伏羲是开辟我国文明的先祖,神农炎帝是农耕文明的开拓者,黄帝是我国文化的开创者,是他使华夏民族崛起,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河图、八卦、洛书是我国文化起源的重要符号和标志。四是增强了文化交流,开阔了视野,究研水平在不断提高,既有专题研究成果,也有学术专著。
我会王昙教授五年来,始终参与考察,到处搜寻资料,刻苦钻研,一边考察研究,一边写作,同时进行学术交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出《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一书。他是从历史渊源、民族血缘、文化根源研究黄帝,证实黄帝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历史的开创者,他开创了中国疆域的根基,对中国文化科学发展贡献巨大,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该书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是花费很大心血研究的成果。
我们对黄帝的研究仅仅是开始,力量也薄弱,水平有限,但是愿意和各地交流,更愿得到专家指导,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以便把研究引向深入,争取出现更多的成果。
2010年3月2日
(作者系延安炎黄文化研究会、延安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