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员工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他就错了。当然,才干加上超时加班固然很重要,但懂得在关键时刻说适当的话,也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卓越的说话技巧,譬如讨好重要人物、避免麻烦事落到自己身上、处理棘手的事务等,不仅能让你的工作生涯加倍轻松,还能让你名利双收。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下这些方法。
(1)恰如其分的恭维
许多时候,你与高层要人共处一室,因此你不得不说点话以避免冷清尴尬的局面。不过,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赢得高层青睐的绝佳时机。但说些什么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被搬出来讲,谈天气嘛,又根本不会让高层对你留下印象。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一个跟公司前景有关,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问一个大老板关心又熟知的问题,当他滔滔不绝的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2)表现出团队精神
某某想出了一条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好计,你恨不得你的脑筋动得比人家快;与其拉长脸孔、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方法就是:趁着上司听得到的时刻说某某的主意真不错!
在这个人人都想争着出头的社会里,一个不妒忌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此人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3)表现出责无旁贷的态度
冷静、迅速的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地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上司不快。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
(4)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
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地说出“我们似乎碰到了一些状况……”,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5)巧妙闪避你不知道的事
上司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作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巧妙地回答不仅能够暂时为你解危,也让上司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很用心,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启齿。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按时交出你的答复。
(6)不着痕迹的减轻工作量
如若想减轻工作量可以这样说:“我了解这件事很重要;我们能不能先查一查手头上的工作,把最重要的排出个优先顺序?”
首先,强调你明白这件任务的重要性,然后请求上司的指示,为新任务与原有工作排出优先顺序不着痕迹的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实很重,若非你不可的话,有些事就得延后处理或转交他人。
(7)承认疏失但不引起上司不满
犯错在所难免,但是你陈述过失的方式,却能影响上司心目中对你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疏失非常重要,因为推卸责任只会让你看起来就像个讨人厌、软弱无能、不堪重用的人,不过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对每个人道歉,诀窍在于别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到自己身上,坦诚却淡化你的过失,转移众人的焦点。
进忠言也要顺上司耳
俗话常说:“忠言逆耳”。但反过来一想,虽是忠言,但能顺耳又何必要逆耳呢!作为领导,他有他的自尊和权威,绝不容外人任意侵犯。即使他错了,也绝不容下属使他面子扫地。所以,向上司提建议时一定得把握分寸,不可鲁莽。
如今,不少当领导的为了发扬民主,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当之处,总是主动地找自己的下属了解情况,征求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果真是对上司的工作或本部门的现状有一些看法,要不要向上司和盘托出呢?这取决于你对上司的认识和了解,无须讳言,有些人尽管总是喜欢向下属征求意见,也的确采纳人们正确的看法,但并不真正喜欢爱提意见的人,这样做不过是装装门面。对于这种上司的征求意见,你当然应该慎重,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所以说实话也要分清对象,对于那些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眼里只有自己的人还是尽量少说实话为妙。
几乎每一个下级都有一个或多个想法,并且无不自信这些想法若被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真正有事业心的下级常向他的上级提供建议,但是,需要劝告你的是:做这种事不必太急。
首先,从上级的角度来看,你那自认为高明的想法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事实上,也许很不成熟。还有一个因素值得考虑:提出一个改进工作的建议,事实上意味着你认为目前的工作并不理想。换句话说,这里面含有一种批评的弦外之音。接受你的建议可能就要求上级承认,至少是默认。在他的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像我们中的有些人一样,上级有时也很自负,他们不愿承认他们在工作中有不当之处,在下级面前尤其如此。
向你提出这些劝告并不是说你完全不能给上级提建议,绝无此意。但是,当你真的提建议时,你应当慎重处理。
首先,注意选择提出建议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要提的建议有助于解决上级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的话,那么很显然,你在这时提出的建议一定会引起他的重视。而且,上级在情绪良好的时候一般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还有,给上级提建议时,无人在场要比有人在场好,除非你有把握相信,其他人会支持你的建议,并且上级对他们的支持反应良好。
其次,提建议的方式以尽可能少地打扰上级的日常工作为宜。通常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大量与实施建议有关的工作。例如,如果你认为上级应该通知生产部门注意某些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抱怨,那么,你可以先试着为上级起草一封信件。如果你很了解上级的话,那你在提建议的时候就可以把这封信交给他。一般而言,让上级签字总比让他撰文要容易得多。
最后,在从上级的角度考虑好问题之前,不要竭力向他提出你的任何主张。美国的国务卿基辛格喜欢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让总统们做各种选择。至少在重要问题上,他努力向他们提供许多可能性以便他们选择,而不是提出一个特定的政策或是特定的行动方针。基辛格总是精心地列举各种可能性。他列出每个可行的方案并且认真地写下它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但他绝对禁止自己只推荐其中的任何一个。
从上级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它综合反映了许多以前曾经提出过的观点。当然,这种方法不只局限于广阔的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外交活动场所,在处理相当细微的琐事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使用它。总之,你是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的。
这种方法也的确有它的局限性和不利因素。显而易见,这会花费一些时间和许多精力。有些问题根本不值得花费那么大的力气,还有些问题只能提供一个可行方案。而且,下级总倾向于罗列他自己喜欢的方案,上级感到这一点时,就会失去对下级的信任感。
尽管有这些潜在的缺点,这种方法仍有其真正的魅力。它让上级对问题做出最后的决策,从而使其发挥作为上级应起的作用。而且很清楚,这种方法能促使下级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样的结果对上下级都是有利的。
如何向上司进谏
作为一个聪明的下属,要想使自己的看法上升为上司的想法,在许多时候应仅仅做好引导工作,提出建议,提供资料,而其中所蕴含着的结论,最好留给上司自己去揣摩,去判定。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下属,在发现上司决策或意见有错误和失误时,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应对其提出忠告和建议;而所提忠告和建议能否为上司所采纳,不仅取决于建议内容的正确性,更决定于“进谏”方式恰当与否。那么,作为下属应如何向上司“进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我认为,你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做起。
(1)“多献可,少否定”
“献其可,替其否”,这是《左传》中的一句话,其意思是说,建议用可行的去代替不该做的。在下属向上司“进谏”时要多以正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必要时还要保留自己的观点,少从反面去否定和批驳上司的意见,甚至要有意回避或迂回变通。
例如,你是一位部门经理,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给你配一名主管业务的副手,这时你想提拔一位年富力强、懂业务、有经验的下属担任此事,而你的上司却另有打i算,准备从其他部门派一名不懂这方面业务的人任职。上司的意见显然不妥,在这j种情况下,你要向上司提出建议,力图使上司改变自己的主张,同意你的意见,就应该把话题多用在部门副经理应具备的标准和你所提人选已具备的条件上,而不应用在反驳上司所提候选人上。这样既可以使自己避免与上司发生直接冲突,又能把话题保持在自己所提人选上,一个公正、明智的上司会在你人情人理的诱导之下,逐步倾向和同意你的正确意见。
(2)多“桌下”,少“桌面”
下属在向上司“进谏”时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尽量与上司私下交谈,避免当众公开提意见。这样不仅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倘若你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时)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不至于使上司陷入被动和难堪。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曾写过这样一段很有启示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种想法本身有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3)多“引水”,少“开渠”
常言道水到渠成,许多事情要顺其自然,不能盲目行动,对上司“进谏”亦是如此。向上司提忠告和建议时,不要直接去点破上司的失误、偏差之所在,或越俎代庖地做出自以为正确的决策,而是要尽量用引导、试探、征询意见的方武,向上司讲明其决策、意见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上司在参考你所提出的建议资料后,水到渠成地做出你想要说的正确结论。
记住戴尔·卡耐基说过的话吧:“如果你仅仅提出建议,而让别人自己去得出结论,让他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这样不更聪明吗?”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为了表示作风开朗,在每周的例行会议上,几乎每个老板都会对员工说:“大家有什么意见,请尽量发言,欢迎大家能提出任何新点子或者建设性的批评……”虽然你有满脑的意见,但是你知道有些话一旦说出来,就可能得罪了老板,让他的面子挂不住。
根据经验得知,万一你把老板的这话当真,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有的老板不但不喜欢听所谓建设性的批评,甚至还会刻意压制批评者,所以,你不要高估了老板的诚意,低估了自己的天真。不信你去观察,绝大多数的老板都喜欢“没有声音的人”,凡是有太多意见对老板提出批评的员工,常常会被打人“非主流派”,难以被委以重任。
有很多管理专家不赞成员工动不动对老板提意见或批评,主要是因为在公司里,平常大家的压力已经够大了,要解决的问题也够多了,提意见或批评只会增加彼此的困扰,甚至还会带来反效果。还有一些麻烦就出在你不知道老板究竟是怎么想的,你能保证老板和你的想法一致吗?
但是有一点,如果你心中有话不吐不快,而自认为对公司、个人都有好处的时候,那你就要挺身而出,勇敢地说出来。当你向老板提意见的时候,态度绝对不可以冷嘲热讽,而要待之以诚。多留心自己的话语,尽量以对方的立场讲话,不要拐弯抹角,也不要虚情假意。把老板较感兴趣的话题放在前面会让你的说辞更有说服力。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向上司进言就必须巧说,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上司的认可。
某公司有一位职员制定了一套工作方案,曾经跟他的顶头上司科长事先商量过,科长表示赞同。现在需要获得处长的认可,处长是最后的决定者,可是有些保守。
他有些为难,就去找科长商量。
科长说:“如果你要去处长那里,我们一起去。”
科长的行动鼓足了他的信心,两人立即一起到处长的办公室,向处长说明建议的内容。
处长听过后,问科长:“你认为怎样?”
在这个职员的心目中,科长是位热心人,待人很谦和。他认为,科长一定会积极推荐自己的方案。心想:就要大功告成了。
可是科长说:“我看这个方案马马虎虎还可以。”
职员一听,马上就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
他想:“我们不是都说好了的吗,怎么说是‘马马虎虎’呢?”
科长接着说:“小王对此事很热心,一定要我同他一起来找您。”
职员一听,开始“愤慨”了:“你这科长,怎么如此不讲信用,明明是你自己愿意来的,怎么是我要你来的呢?”
处长看了看科长,再把眼光转向职员说:“这件事很重要,就这样干吧!”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职员悟出了科长所说的“马马虎虎”、“小王太热心了”等话的深刻含义:他要领导自己来做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同意这个建议。
有些聪明的下级在向上级进言时,不是直陈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容易引起上级的猜疑,尤其是一些气度狭窄的上级更是如此。在发现上级的决定或决策有错误时,他们不直接点破错误、失误之所在,而是用征询意见的方式,向上级讲明其决策、意见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根据,使上级在参考他们所提出的众多资料时,自己得出你想要说出的正确结论。
其实,这正是进言的最高艺术,是不诤而谏,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兵”的境界。
在向上级进言时,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要给上级留出一定的时间,对你提出的建议和提供的资料加以思索。人们的思想表现为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接受或改变一种认识,需要经过肯定、否定的思维矛盾运动,不可能像立竿见影那样简单迅速。因此,在提意见时,不能急功近利,要允许上级有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求之过切。急性病违背了人们的认识规律,超越了上级的认识程度。强迫上级就范,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拿捏好与同事说话的分寸
话语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表达情感、抒发己见、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但“公司里最危险的武器就是唇枪舌剑”这句话,却也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同一个公司里,同事们每天上班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工作以外的许多事情,又加上同事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讲错话”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同事与同事间的谈话,如何拿捏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耳语,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是沟通不良的后果。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就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又成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