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20280100000019

第19章 恐怖的医生:中世纪欧洲的放血疗法(1)

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中,星矢在与暗黑天马战斗时中了对方的黑死拳,全身发黑昏迷不醒。后来,幸亏紫龙及时放出了星矢体内的坏血才救了他。这种放血疗法曾经在欧洲盛行了2000多年之久,被当时的西方人视为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无论什么病,只要给病人放掉一点血,就会对病情的好转大有裨益。结果,无数鲜活的生命先后断送在这些可怕的医生手中。

不可思议指数:★★★★★

1、欧洲人的“万能”疗法

所谓放血疗法,就是通过放血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可谓历史悠久。产生于公元前二千年的犹太教法典就有了使用放血治疗疾病的记载。而与犹太教渊源颇深的基督教也有类似关于放血的记载,如万圣节被看作是最佳的放血时间。

在原始人看来,人生病是由于有恶魔附体,要治病就应该把体内的恶魔释放出来,而放血就是一种释放恶魔的方法。几乎世界各地的人们,比如美索不达米亚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玛雅人、阿兹台克人等都曾采用过放血疗法。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则用体液学说取代了恶魔说。此前,所有的疾病被简单地归结一种“病”,而“病”包括变化莫测的症状。他认为特定的疾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在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一一对应于古希腊哲学中四种基本元素:空气,水,土,火,机体的健康正是取决于这四种体液的动态平衡。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这就是体液学说。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刻改变了固有的疾病观念。而要让体液恢复平衡,放血就是方法之一。不过,希波克拉底提倡通过恰当的饮食、休息和锻炼让疾病自然痊愈,而其后的盖伦才在四体液学说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放血疗法

知识链接: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盖伦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第二个医学权威。盖伦最重要的成就是血液的运动理论。他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发现动脉里充斥的不是空气,而是流淌的血液。他认为,无论是鲜红的动脉血,还是深色的静脉血,在血管里都是单线程流动,直来直往,犹如潮汐一样,朝着一个方向一涨一落地运动,而不是作循环的运动。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类似,盖伦也认为体液失衡是疾病产生的基础,而血液是四种体液中最重要的,起着主导作用。考虑到病人的年龄、体质、季节、天气、地点、发病器官等等不同的因素,盖伦创造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放血疗法体系。不同的疾病放血位置也不同,可能是动脉或静脉,也可能是病灶局部或远端。他认为放右手静脉的血液可以治疗肝病,放左手静脉的血液可以治疗脾病。越严重的疾病放血量必须得越多,在盖伦看来,发热是需大量放血治疗的典型疾病。当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转变为多血症或者血液过剩导致了疾病的时候,放血疗法在医学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希腊科学及哲学著作在公元8世纪传入古代阿拉伯地区。穆斯林学者们发展并提炼了希波克拉底的理论,结合当地原有的医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医学,其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就包括了放血疗法和烧灼术。后来,阿拉伯人在将伊斯兰教推广到欧洲的拉丁语国家的同时,也将包括放血疗法在内的阿拉伯医学带到这些地区并发扬光大。

14至15世纪,占星术在医学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放血在内的外科手术也由占星术决定。星占医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天上黄道十二宫与人体各部位的对应。西方古代星占文献中有很多表现这种对应的图画,被称为“人体黄道带”。这是当时医生诊所中常备之物,医生们据此推知不同治疗手段在不同时刻的宜忌,特定的时间只能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放血。紫龙在为星矢疗伤时,就是点了星矢的十三个星命点,放出了体内的坏血,才挽救了星矢的性命。

尽管解剖学、诊断学和外科学知识日益丰富,但中世纪以来治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进步。在“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理驱使下,放血疗法继续盛行。其实,放血对病人所起的安慰作用有时或许更胜于疾病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放血疗法治疗的疾病可谓种类繁多,几乎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当中。

在中世纪以前,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到了12世纪中期,由于教会的禁止,僧侣和教士不再从事放血这一古老的活动,而那时受过训练的内科医生都极力避免做外科手术,因为外科手术是不是一种治疗方法当时仍没有一个定论。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理发师开始兼任外科医生的职责,并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即所谓的理发师&外科医生,这种情况使得外科医生一度成为了声名狼藉的职业。从那时起沿用至今的理发标志——旋转的红蓝白的筒子,其实就是个放血疗法的广告:红色代表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白色代表止血带。那时候的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今天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源于放血用的刀片。

放血疗法并没有随着中世纪的结束而结束,反而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了顶峰。这时候,放血不仅被当成包治百病的疗法,而且还成为保健的方法,许多健康人也定期放血。中世纪西方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贵族上层人物、绅士们, 都会有规律地放掉自己的一部分血,一般是在春秋各放血一次,平常得如同日常去市场买菜一般。据说放血的另一种作用是使女人看上去更好看,这和西方当时的审美观有关,使她们既显得白皙,又不会因为害羞而满脸通红。所以西方的贵妇人也经常放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皇后梅茵蒂农夫人(Madame de Maintenon,1636~1719)每两周会放一次血,以免在宫廷里听人讲述色情故事或寻欢作乐时因脸红而有失仪态。放血甚至还被夸大为 “可以舒畅忧怀,可以息怒平忿,还能使痴情的恋人们免却相思之苦……”

2、恐怖的医生

放血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很多,使用的工具也不少。考古发现表明,最早用于放血的工具有棘刺、带尖的木棍、骨头、石块、贝壳,及鲨鱼牙齿。用于放血的微型弓箭最早发现于南美洲和新几内亚,另一种类似于弩的小型放血工具则最早发现于希腊和马耳他。

静脉切开放血术是最为常用的放血方法,其使用的工具为柳叶刀和放血针。柳叶刀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叶,是一种小型、尖头、双刃的外科放血器械,其中拇指柳叶刀最常用。放血针原本是兽医给马匹放血的工具。原始的放血针由一根铁棍构成针身,尖端有一个垂直于针身的凸起,末端是木把便于拿握,后来发展成外形类似于折叠刀,同时有几个型号不同的刀片,刀柄一般由黄铜、银、牛角或犀角制成。放血前,须先用止血带紧绑缚病人上臂部,松紧适度以免压迫动脉搏动;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柳叶刀,其余三指起支撑作用,斜向刺入直到血液流出;尽量垂直拔除柳叶刀,使皮肤上的刀口和静脉上的刀口大小一致;左手拇指按压静脉末梢,将容器置于伤口下,放开手指,血液流进容器中,要求放出一碗之量,约16至30盎司。当放出足够的血液之后,解开止血带,用棉纱和绷带包扎伤口。使用静脉切开放血术治疗感染的重要指标是心跳达到90至120次,检查者可以感受到患者动脉强劲的跳动。

动脉切开放血术则用于静脉相对空虚、较大的动脉尚充盈时。相对于静脉切开放血术,动脉切开放血术不那么常用。动脉切开的部位选择在太阳穴处的动脉或其分支上。动脉被横向切开,当放出足够的血液之后,动脉末端干瘪紧缩出血自行停止,最后用棉纱按压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