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
20315500000113

第113章 萤火虫

[法国]法布尔。

在我的家乡,几乎没有什么虫的知名度能超过萤火虫!腹部末端发光的怪虫的。谁没听说过萤火虫?夏天的晚上,谁没有见过在草丛中漫游、如同从明月上分离出来的萤火虫?古希腊人称它为LAMPYRE,意思是带着灯笼走的虫(按昆虫分类,萤火虫属于鞘翅目萤科)。雄萤火虫有翅膀能飞,雌虫跟幼虫一样没有翅膀,只能爬行。萤火虫靠吃什么来维持生命呢?一位美食家曾说过:“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告诉你,你属于哪种人。”对研究昆虫习性的人也可以这样先问一问所研究的昆虫吃什么。因为大千世界中,吃最重要,有关饮食的资料比其他资料重要得多。别看萤火虫有一副和善的外表,却是一个凶残无比的肉食杀手。它最常吃的食物就是蜗牛。关于这一点,昆虫学家们早就知道了。根据我所读过的书了解到,人们还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的是,萤火虫进攻蜗牛的特殊手法。与这类似的方法,我还没有在其他昆虫中看到过。

我在一只玻璃缸里种上草,关进几只萤火虫和一些中等个头的蜗牛,开始耐心观察。蜗牛把整个身子躲进壳内,只露出一点点腹足在外面。萤火虫亮出了武器,那是一对弯曲的、细若发丝、非常尖利的颚片。用放大镜可看出,那其实是两根中空的针管。它用针管在蜗牛足部的各个地方轻轻地碰触,是那么的温柔,像是同伴间的轻抚、轻吻,而根本不像是要去啃咬。其实它是在向蜗牛打针,从容不迫地把毒液输进蜗牛体内。一开头只要几针就足以让蜗牛瘫痪,一动不动了。为了征服一只蜗牛,使之彻底瘫痪,有十一二针就足够了。我把被扎了四五针的蜗牛救出来,另外放开。我用针刺露在壳外的蜗牛足,它没有丝毫反应,就像是死了一般。

有时,我看到:几只正在慢慢爬行的蜗牛,肥肥的腹足远远地伸出壳外;靠近它们的萤火虫便发动袭击;蜗牛全身抖动了几下就一动不动,腹足收不回去,高昂的触角耷拉下来,软软地垂挂着,如同中了魔一般。蜗牛死了吗?没有。我有办法让它们活过来。我把这些不死不活的蜗牛另外放开,经常用水冲洗。一般在两天后,被阴险的萤火虫刺昏过去的蜗牛就恢复了常态。它有了感觉并能自由活动:用针刺它的腹足,会缩回壳内,一对触角挺了起来,它又能前进爬高,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那种被深度酒精中毒似的全身麻痹的症状完全消失了。蜗牛复活了。那种暂时失去行动和知觉的状态该怎样来称呼呢?我只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比较接近的词:麻醉。可以这样说,当前人类在外科上的一大伟绩!麻醉,并不是人类发明的。早在几个世纪以前,萤火虫以及其他类似的昆虫已经掌握了这一方法。在麻醉学方面,动物比人类要先进得多。对此,我们只是抄袭并稍加改变而已。我们用的是乙醚或是氯仿的雾气吸入法;昆虫则用弯曲的管状颚片来注射极其微量的特殊麻醉剂。极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将从中吸取灵感。如果我们对小动物的奥妙了解得更多,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如果萤火虫除了会麻醉猎物而没有其他才能的话,它的名声就不会那么响了。它之所以名声远扬,是因为它会发光。让我们先来看看雌萤火虫的发光情况吧。在炎热的夏天,一直保持着蠕虫外形的雌萤火虫进入交配生育期,发出的光分外明亮。在雌虫的腹部可看到6!7节腹板,发光的为最末三节。这三节的前二节是带状发光,比较亮。最后一节只是两个光点,光要弱些。位于这两点的背腹体壁是透明的,所以从背部或腹部都能看到光。两条带状光和两个点状光虽都发出宁静的白光,但只有到了交配生育期,雌虫才有这两条特别亮的光带,像是用来庆祝婚礼。萤火虫在幼虫时已能发光,变成成虫后,雌性虫多了两条光带,雄性虫整个体形则完全改变,长出一对翅膀和鞘翅,腹部的发光点依旧亮着。萤火虫的一生从幼虫到成虫都发光,只是雌虫的两条光带从背部无法看到而已。

(谭常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