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2033900000008

第8章 换个角度“品”不顺(4)

毕淑敏说,她觉得要试着去干一件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完全没有经验就试着干,叫摸着石头过河,一次不成功,再做,再次不成功,还做,一直干下去,但她认为自己好像不是那种类型的人。“我喜欢在我已知的情况下,或者说作好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才开始去干。就像跳高一样,有人跳一米的高度,多次跳不过去,也许在跳过20次后,才跳过去。而我事先要领会要领,第一次跳,起码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完全没有把握的事,我不会去做。”

人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对这话不能机械地理解。大家需要对失败作科学的分析,它是在提醒大家“此路不通”,还是在告诉大家只要继续前行就能成功?考虑到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有人认为对常人来说,在连续冲击了多次仍未见转机的情况下,果断地修改目标或暂退一步积蓄力量(包括补充知识、等待时机等),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大多数美国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三次事业生涯。就是说,终生职业不变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人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处处都有。大家应该仔细地倾听失败发出的“善意”的警铃声,决定是“向前”还是“拐弯”。

不要一听到失败就惊慌或沮丧。失败也许正是你走向成功的机会。每经历一次失败,你就排除了一个错误,因而也就更接近了成功。保罗?瑞克巴赫说他自己“碰壁的次数比成功的次数要多得多”,但他还是步步高升,从在警察局服役14年到一流的房地产管理人,到被选为美国一座城市(东汉普顿)的市长。

在某种意义上,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炽灯泡的时候,有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爱迪生笑着反驳说:“不,我的成功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大家钦佩那些选择了有益于人类的伟大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的人们,也许他们毕其一生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他们的失败却为后人扫清了障碍,积累了经验,使后人得以成功飞上蓝天,梦想是许多人用失败为代价实现的。今天,在攻克艾滋病,飞入太空,开发新科技中,还有不少人在努力。他们也许失败,但这种失败难道不是值得每个人肃然起敬的吗?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下,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会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还会畏惧失败,让失败打垮我们吗?不!

失败并不表示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示你尚未成功;

失败并不表示你一无所成,失败表示你得到了经验;

失败并不表示你是一个不知变通的蠢人,失败表示你有坚定的信念;

失败并不表示你必须一直压抑不快,失败表示你乐意尝试;

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可能成功,失败只是表示你也许要改换方式;

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只是表示你尚有瑕疵;

失败并不表示你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失败只是表示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失败并不表示你必须放弃,失败表示你还要更加努力;

失败并不表示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示你还要花些时间;

失败并不表示命运弃你而去,失败表示命运另有更好的启示。

这就是我们对失败的看法。

矛盾和不幸并非最坏的事。有什么样的经验,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经验越丰富,一个人的性格就越坚强。

人生没有痛苦也就不会有快乐

痛苦与快乐是人生中常见的现象,烦恼与快乐结伴而行,成功与灾难患难与共。可是,人们喜欢接受快乐,而逃避痛苦。但是在你逃避痛苦的同时,殊不知快乐也被你拒之门外;而一些人勇于迎接痛苦,于是快乐便随之而来。

一座泥像立在路边,历经风吹雨打。他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他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他十分地羡慕人类,觉得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好,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四处闲游。他决定抓住一切机会,向人类呼救。

这天,一个长鬓老者路过此地,泥像用他的神情向老者发出呼救。

“老人家,请让我变成个人吧!”泥像说。

老者看了看泥像,笑了笑,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你想要变成个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马上可以把你还原。”老者说。

于是,青年跟随老者来到一个悬崖边。

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这座铁索桥又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环串联而成。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老者长袖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

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链环的边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一下子跌进了一个铁环之中,顿时两腿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好痛苦呀!快救命啊!”青年挥动双臂,大声呼救。

“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老者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之环中解脱出来。“你是个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飘然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链环死死卡住。

“救……救命呀!好痛呀!”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

可四周一片寂静,没人回答他,更没人来救他。

这时老者再次在前方出现,他微笑着缓缓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救自己。”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小憩。

“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经过一阵轻松的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链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着又掉进了贪欲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待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青年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

“老人家!老人家!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还是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

老者出现了,手臂一挥,青年便又回到了路边。

“人生虽然有许多的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之后的欢乐和轻松,你难道真愿放弃人生么?”老者问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少太短暂了。我决定放弃人生,还是去做我的泥像吧!”青年毫不犹豫。

老者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一尊泥像。“我从此再也不必受人世的痛苦?”泥像想。然而不久,泥像便被一场大雨冲成一堆烂泥。

人生大道,时有平坦,时有崎岖,充满荆棘。人生之乐趣,就在于有痛苦也有快乐,尽尝酸甜苦辣。无痛苦之人生,犹如大海之无高潮,一潭死水,不足以成大海;无风浪,何以扬帆千里;没有痛苦,人生犹如白开水,平淡无味,人生也不称之为人生。

人生没有痛苦,也就不会有快乐。我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要有笑对痛苦的胸襟和气量!要知道,痛苦来了,快乐还会远吗?

会低头才不会撞到头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人在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或者在求人办事之时,不能不低头退让。这句话,可以说洞彻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然而,仔细看这句话的后半句,我们会发现“不得不”一词里隐含着太多的勉强和无奈,这是一种消极的、不情愿的低头。既然是勉强和不情愿的,做起来就不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这种不满如果让对方看到,很可能会影响你办事的效果。

因而,我们要把这句俗语改成“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把“不得不”改成“一定要”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要求权势和力量不如对方的人要积极主动地低下头来,变消极为积极,变不情愿为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