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领导艺术
20374600000006

第6章 讲好话,开好会,纲举目张条理明(1)

作为领导,会说话,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会说话是领导者的一种领导资本。

好口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资本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凡是我所认识的重要领袖人物,几乎全都掌握一种正在失传的艺术,就是特别擅长与人作面对面的交谈。我认为这个共同点也并非偶然。”领导即说服。一位领导人如果不能在交谈时吸引人、打动人,那么,他大概也说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为领导人。美国人类行为研究者汤姆士也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着。”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在工作和事业上,作为领导,会说话,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不会说话,有些简单的事也可能会处理得很复杂,何况还要依靠语言去分配工作、维护形象、树立权威等。由此我们可见会说话与不会说话的区别,会说话是领导者的一种领导资本,不会说话对领导者来说就像一场灾难。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一切具体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主持会议、布置工作、接待来访、社交活动、发表演说等,都离不开口才。而且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这些活动效果的好坏。因此,讲话水平是衡量一位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或者说在社会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潜力的重要标准,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会是领导者重要的工作形式。会议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报告。会议讲话直接影响到会议的成败。会议主要是通过组织者同与会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来进行,离开了这种交流,也就无所谓会议了。领导者就是通过各种会议讲话,去组织会议,公开发表思想观点,部署任务,实现会议宗旨。如果忽视会议讲话的作用,滥用会议讲话形式,轻则造成大量信息重复、交叉和不必要的交流,重则造成决策失误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影响工作的开展。

组织指挥是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领导工作的本质体现。这个过程都需要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通过领导讲话来实现。如果讲话表达得不准确、不全面,与你的意图不一样,势必造成下属在执行中的混乱,影响决策的实施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战场上,军事指挥员如果不能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部署作战意图,下达作战命令,就不能有效地指挥战斗,就会造成战斗或战役的失败,其后果不堪设想。

协调是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协调就是解决矛盾,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作为一个地方上的主要领导,就得注意协调处理好班子内部各成员之间、各大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新老干部之间、军地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搞好协调工作,领导干部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艺术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技巧,去做艰苦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才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达到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干好工作的目的。比如,面对一伙情绪激昂的上访群众,一个有经验的领导,会通过高超的讲话技巧,去说服群众,教育群众,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让群众接受。否则,如果讲话不讲究策略,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即使你的愿望再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怒群众,激化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大家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正因为他有了口才,出使东吴的时候,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最后致使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军几乎全部葬身于滔滔的长江之中。这不正是口才的威力吗?那么,口才和成功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些行业,在一些领域里面,一些成功的人不见得有口才;但是,口才能助你成功,能加速你成功,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几率,在非常关键的时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会讲话是走向成功的护照

“领导干部”,顾名思义,一是领,二是导,这职责很多时候体现在讲话上,成为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活是体现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一把尺子。从古至今,讲话水平影响着事业兴衰,改变着人生前程,甚至还改变了历史。毛遂自荐使楚,苏秦游说诸侯,诸葛亮舌战群儒……许多关于讲话艺术的故事令人称道。固然,有了才干,即使不会讲话,也可以达到目的,但有高超讲活艺术的人,更能走向成功。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戴尔?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所以,对于21世纪的现代领导干部来说,拥有好的口才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你是否曾面对过如此尴尬的情境:

当面对着一群满怀期待的听众需要你讲几句简单的话时,你却张口结舌、磕磕绊绊、语无伦次;

当需要当众发表就职演说时,心脏骤然间怦怦乱跳、冷汗直冒、手脚发软、牙齿打战,紧接着脑子一片空白,现场气氛尴尬到极点,到处弥漫着失望的气息;

当面临一场艰苦的谈判时,却总也找不到说服对方的突破点;

当需要你率领下属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时,却怎么也唤不起众人的力量;

当深陷于纷扰的关系时,却难以把握协调关系、赢得信任的良机。也许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说话的才能。这对于一位领导来说,简直是一种致命的缺陷。

“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对于领导来说,就是向群众表达意图,传达政策,与群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领导说话水平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引起共鸣,使群众听懂政策、听进道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领导,经常抛头露面,经常成为各种场合和各种活动的焦点和中心,人们也希望能经常听听领导的意图和声音,看看领导的水平和表现。讲话艺术欠佳,执言水平不高,领导干部就会在群众面前丢面子、掉链子、跑调子。如果是一般人,一两句话说漏了嘴,说跑了题,可能无关紧要,但领导干部就不同了,轻者群众认为没水平,重者会失责失职失身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犯错误。所以,领导的说话能力对于推动工作,展示个人魅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离开了领导讲话,领导活动就无法实现。同样,不善于说话,说话水平不高的领导也是不可能实现其有效领导的。

领导者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制定的政策措施,提出的各项要求,只有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利用高超的讲话艺术,去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你的主张再好,方案再科学,群众不理解、不接受,就变不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宣传、鼓动的效果。如要组织一次大的活动,打一场大的战役,完成一个大的任务,度过一个艰难危险的阶段时,领导人所特的能吸引入、打动人、说服教育人的讲话,对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具有重大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处于组织指挥位置的领导者,主要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是运用语言。无论是在大会上作报告,还是具体安排部署工作;无论是对外交往,还是对内协调;无论是对上汇报工作,还是对下宣传指导等,一切具体工作最终都是通过语言去完成的。换句话说,当领导就要经常讲话,讲话是领导者的家常便饭。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讲话艺术是领导者不可缺少的一种才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进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机遇与挑战、艰难与希望,是摆在每个领导者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非凡的时代需要非凡的领导者,非凡的领导者又离不开非凡的口才。缜密的思维与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志上进的领导者成功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领导干部要有好话风

《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呼吁:“领导同志,请在意您的讲话。”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讲话的质量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重视。香港《文汇报》报道,网民选出的12大官场流行语分别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处理”、“有效措施”、“不尽如人意”、“一定的”、“基本上”、“阶段性成果”、“力度”、“负增长”、“工作需要”。这是网民认为在领导干部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个词汇。官场流行语不仅助长了庸俗官风,也使领导干部的形象受损,威信下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需要的是那些不打官腔、真抓实干的平民化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就必须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说有个性的话,做有个性的官,勇于开创官场清新风气,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人民日报》2006年6月15日一篇《领导干部要端正“话风”》的文章,就领导干部该如何讲话提出三条:一是不讲假话;二是要讲短话;三是讲自己的话。单就这几条而言,似乎如今很多领导干部不会讲话。领导干部,主要是通过说话来开展工作的。动员、说服、交流、解释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方式。从个体生命来说,有良好的话语能力和话语形象,有利于其履行好领导职责,达成领导目标,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软权力(即由人格魅力支撑的个人权力),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但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脱稿讲话,只会面无表情地念稿。

有一领导让秘书准备了一份20分钟的讲话稿。领导讲话时,秘书好心地多准备了一份,并放在讲台上。这位领导上台拿起稿子就念,一念就是40多分钟。会后还批评秘书:让你准备20分钟的讲话稿,我紧赶慢赶念了40多分钟。秘书说,你连那份备用的稿子也读了。这位领导一时愕然,闹了个大红脸。此事来必是真,也许有些夸张,可眼下脑袋架在别人脖子上、照本宣科的也不乏其人。

讲话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有的是怕承担责任,不敢讲真话、实话和有自己见解的话;有的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也没有深思熟虑;有的是不分场合凡请必到、凡到必讲,讲话过多、过滥,必然粗制滥造;有的是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或没有亲自拟定讲话文稿的大纲和重点,而是秘书写什么念什么、送什么读什么。言为心声,文风是党风的体现,领导干部讲话质量不高,势必影响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

民主政治时代要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公众,更多地利用软权力来执政,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讲话,重塑话语形象。话风的好坏,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它既能让人从中看出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思想作风,也影响到对指示要求的贯彻执行。因此,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优良话风。

1.多讲一点带有感情的话

带着感情讲话会讲出水平,讲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影响到领导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号召力、感染力和讲话水平成正比。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它的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就踩出了一条路。亚洲的合作、发展和共赢,是无限光明、美好和吸引人的伟大事业,只要亚洲各国真诚努力,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巧妙的用典、恰当的比喻和带着感情的短短20分钟的演讲,与会的一千多人报以7次长时间的掌声。

2.多讲一点生动形象的话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幽默的作用不仅是使人轻松;还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幽默可以提升领导的讲话魅力。有一次,大连星海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干50天,确保11月底封顶”的誓师大会。仪式正在进行,坐在主席台上的星海湾总指挥的坐椅突然倒下,总指挥从上面摔了下来,很窘。当时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说:“今天的誓师大会开得很好,大家决心都很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你们刚才看到了,你们的总指挥已经坐不住了。(笑)望大家团结一致,50天确保封顶。(长时间鼓掌)”大伙儿都为薄熙来市长随机应变,妙语解困,并顺势鼓舞士气的机智而喝彩。

3.多讲-点自己思考的话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病重期间,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基层,在家里听汇报。可焦裕禄照样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大雪天访贫问苦时,梁俊才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蹿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4.要有美感,雅俗共赏

尤其要总结一些朗朗上口的句子,让听众记住精彩的句子。如200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举办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挥“一把手”的班长作用,必须在把方向、抓大事上,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既立足本职,又着眼全局,胸怀“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讨论问题、拍板决策上,进一步强化民主意识,既善于“集思广益”,又敢于“一锤定音”,齐奏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在班子团结问题上,进一步强化合作共事意识,既坚持分工负责,又互相支持配合,形成“一个拳头”的合力;在处理书记和市长或县长的关系上,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既恪守其职,又协调互补,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既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又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营造一种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既切实管好自己,又落实领导责任,树立一个干净干事的整体形象。

以上的讲话巧用比喻,见解独到,对人有很强的影响力。

5.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