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领导智慧
20377500000014

第14章 戒浮躁,养静气,实实在在成大器(1)

作为领导干部,力戒浮躁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遇事要沉得住气,不要急躁,以沉制浮、以稳制躁,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要深刻认识“惟静识乃远,惟朴力乃充”的道理,平平淡淡才是真,实实在在方为功。

戒除急躁,潜心静气能成大事

《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国郑国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遇事急躁,心浮气盛的例子还不止这一个。不少领导办事都想一蹴而就,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步骤的,欲速则不达。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在邺县作出了成绩。

当前有些地方的部分领导干部,浮躁之气看涨。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沉溺于酒桌、牌桌,相互间喝大酒、打麻将、拉关系、找靠山,整日花天酒地、浑浑噩噩,分不清天南海北。他们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碌碌无为,深陷在频繁的应酬事务中不能自拔,然而他们对权力地位、功名利禄却有很强的敏锐性,甚至绞尽脑汁、不遗余力。有的急于升迁,工作沉不下底,干事静不下心,心中不解实情,眼中只有权位,在迎来送往中虚耗光阴,在密切联系领导中脱离群众。

有一副对联形容当今某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有些领导“公仆”意识淡化了,使命感没有了,熙熙攘攘,只为名利往。他们相信的,只是左道旁门,只想“曲径通幽”,只想投机取巧,由于在价值取向上出了问题,深深地陷入“浮躁”之中,失去了宁静和方向。

情绪急躁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脾气问题,但从中可以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个人素质。任何一个领导者,要想创造出色的领导绩效,都必须戒除急躁情绪,努力做到沉着冷静,豁达大度。

在明朝宣德和正统年间,赵豫任松江知府。他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他见到来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这句顺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老百姓见到他都叫他“明日来”。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仁慈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

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的人来官府打官司,是乘着一时的愤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以“冷处理”缓和情绪,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的“气”。领导干部浮躁之气源于存在三种错误、片面的心态:一是唯求仕途的“上进心”。把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当作当官晋级的筹码,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牢骚满腹,甚至消沉衰落。二是失去平衡的“攀比心”。总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强,对别人的经验不顺眼,以我看齐,唯我独尊,甚至跑官要官。三是胸窄眼红的“嫉妒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目标,缺少宽宏大量的胸怀。领导干部要戒除这些浮躁之气。

作为领导干部,不该有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面临困难、无法解决问题时,领导浮躁,必将引起组织的不安,这对解决问题无益,却会破坏组织的稳定,还会引起下属对领导的不满,使领导形象受损。

古人云:.“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心浮气躁,则易失心智,使人难以作出正确的决断,不能潜心静气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或急功近利、随波逐流,或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或迷失自我、身心疲惫。如此不但于工作事业有害,于自己亦是苦不堪言。唯有戒浮戒躁,静思干工作图的是什么,做的是否科学正确,才会不受干扰、不受诱惑,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如此必心安。安在尽责尽职地实干事、干实事、干成事。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

浮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轻浮急躁之义,是踏实、沉静的反面。浮躁是轻率、浅薄、烦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助长剂,是浮夸求名、沽名钓誉的根源。浮躁是一种有害的心态、情绪和精神面貌。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浮躁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也染上了这种毛病,所以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反思,并尽力克服。

少数领导干部的浮躁之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漂。作风漂浮,不务实;只追求对上负责,不愿意对下负责;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决策拍脑袋,办事拍胸脯,出事拍屁股。

二是急。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在领导面前急于表现,在工作面前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往上够,或想方设法调入认为实惠的部门。

三是虚。虚报浮夸,华而不实,拍胸脯完成任务,用水分制造政绩;讲成绩夸大其词,谈问题轻描淡写;爱出风头,经不得批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领导干部滋生浮躁,就无法深人实际,难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愿打基础、使长劲、求实效,甚至拔苗助长、竭泽而渔,最终必然会导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盛行,做官当老爷。很难设想,一个浮躁的领导干部能够设身处地地替老百姓着想,与他们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唐朝人皇甫嵩是一个出了名的脾气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就边骂边喊,叫人拿棍子来要打儿子。棍子还没送来,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致咬出了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宽容别人?这样教育后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后来他也意识到这样急躁,气性过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便开始学习忍耐。

相反,为人要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有从容的风度。东汉时的刘宽,就是这样。汉桓帝时,他由一个小小的内史迁升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有一次,刘宽正赶着要上朝,时间很紧,他衣服已经穿好,夫人想试试他的忍性,就让丫鬟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丫鬟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烫伤了你的手没有?”他的性格气度就是这样。其实汤已经洒在了身上,时间也确实很紧,即便是把失手洒汤的人骂一顿、打一顿,时间也不会夺回来,急又有什么用处呢?倒不如像刘宽那样,以自己的容人雅量,从容对事,再换件朝服,更为现实和有用。

力戒浮躁之气,关键靠领导干部自身主观努力。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从政的道德和党员的标准,把浮躁转化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做好工作的紧迫感。

1.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当官的问题上,没有哪个位置是先天给谁准备好的,领导干部走到今天的岗位,大多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和实绩上来的。上来了就有更大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更加谦虚谨慎。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平平常常,要做到宁静,更要做到致远。要化急躁为急迫,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着急提高水平、着急做好本职工作、着急为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而不是着急出名、着急当官。

2.用变化的眼光待人做事

领导因为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待人做事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很多,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美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他自己也因此而被美国总统撤掉了职务,从此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的初期,朝鲜军队无法与机械化部队对抗,节节败退。联合国军队很快就打过了三八线,逼近鸭绿江,并不断在中朝边境骚扰中国领空。我国政府一再严正警告美军不要侵犯中国领土和领空,否则中国将参战。但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毫不在意,他仍用以前的老眼光看待中国军队,认为中国军队只不过是一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而且中国刚经过了多年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肯定只是口头上的恫吓,绝对不敢出兵入朝。即使中国军队入朝作战,也肯定会被联合国军轻而易举地打败。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不仅完全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还命令军队加速前进,甚至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我国政府在再三警告没有作用的情况下,果断地派出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志愿军入朝作战。此时的联合国军还沉浸在轻松打败朝鲜军队的喜悦中,他们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贪功冒进,致使两支部队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空当,我志愿军抓住这个空当,果断实施穿插包围的战术,一举将这两支部队打败,重创了联合国军。听到这个消息后,麦克阿瑟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到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对新中国的军队太不了解了。以老眼光看待中国军队和中国政府使他付出了重大的代价--部队伤亡惨重,防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入朝后第一次作战的重大胜利。

麦克阿瑟在此次战役后,甚至要求美国政府动用核武器对中国政府进行报复,从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美国总统最后不得不解除他联合国军队总司令的职务。

此次战役的胜利,固然是志愿军英勇战斗、领导指挥正确的结果,但是麦克阿瑟用老眼光看待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求真务实

工作靠实,事业靠干,只有务实、实干,才能有效地解决好浮躁问题。求真务实是消除领导干部浮躁做派的一剂良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用“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劲头去求真知、察实情,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去抓落实,推动事业快速发展。领导干部只有在实干中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才能充实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浮躁才会退避三舍,真正远离我们。

宁静致远,保持一颗沉静的心

人们往往看到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受人尊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很大的满足,认为领导干部很开心。实际上,领导干部的心情,有时候并不比普通人好。领导干部有权必有责,在重大决策上有风险,在复杂局面中往往处于风口浪尖,主管或分管的工作出了问题要负领导责任。特别是处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的领导干部,常常神经绷得紧紧的。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一大批领导干部被闻责,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导干部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

在一个机关里,涉及上下、左右、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处于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点,领导班子的团结、队伍的凝聚、赏罚的处理都需花费大量精力,矛盾分歧常常有,协调关系很费劲。大矛盾、小矛盾、工作中的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通过各种渠道最终汇集到一把手那里。有的问题中层干部、副职能回避,但一把手回避不了。

领导干部还是被人说闲话的对象。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一般是公众人物,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容易陷入舆论的漩涡。领导干部,不做事可能被人说无能,做事会被说逞能,做了大事说是搞政绩工程。在一个机关内部,有的人工作不好好干,爱打小报告,捕风捉影,热衷于告状,弄得领导疲于应付。在机关外面,有的人在你做事时冷眼旁观,抓住一点小问题就肆意放大,搞得沸沸扬扬。

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有各自的难处。年纪大的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传帮带,有时被人误解为倚老卖老、管闲事,说既不需要老同志扶上马,也不需要送一程。年纪轻的干部,敢创新、有魄力,容易被说成不沉稳不成熟,如果谨慎一点,又容易被说成没出息。女性领导干部职务上晋升得快一些,更容易被说闲话。

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通俗地讲,“心”就是人的思想活动。领导干部“治心”,就是要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先进、心理健康、心态平稳、心情良好、心境超脱,以心平知足对己、以心胸博大爱人、以心志刚健做事。总之,通过“治心”,达到整治领导思想、严格领导纪律、规范领导行为的目的。

领导干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治心”:

1.治心躁,养心静

一个有能力、有水平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很有修养、很有忍耐性的领导。北宋周敦颐提出“静虚则明”,强调为官者要“主静”,就是要保持一种内心清明、心静如水的心态。静能养生,静能生慧,静能悟道。诸葛亮提出“宁静致远”。也就是说,只有心静的领导,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静中思动、厚积而薄发,从而干出一番大事业。

2.治心浮,保心稳

古人说:“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心浮者难成大器,心浮者难创大业。领导干部克服心浮,主要是要在心理上克浮躁,思想上克浮浅,工作上克浮事,成绩上克浮面。要净化自我,保稳求胜。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善于带兵的人,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易发怒;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善于战胜敌方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要保心稳,就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修身养性。有知识才能稳己,有能力才能胜任,有智慧才能胜人。

克服急躁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才能冷静地应对世间的千变万化,坦然地对待身边事。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有两位着名的画家,一时兴起,相约用同一个题目一起作画,想要看看两人为了一较长短,在彼此认真的脑力激荡之下,会有什么样的杰作产生。他们抽中的题目只有一个字:“静”。两位画家用心冥想了片刻,便开始提笔在画纸上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