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领导智慧
20377500000021

第21章 贵自重,洁心灵,慎独时刻记心间(1)

慎独,指个人独处时仍能严格恪守道德原则,领导干部不仅在公众场合要注意自己一的一言一行,检点自己,就是出入“无人之境”时,在舆论监督不到的“盲区”,也应依靠“慎独”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领导清廉才是持久之道

清廉谈不上高尚,却是一名领导干部职业生涯的底线。《晏子春秋》说:“廉者,政之本也。”王文禄《竹下寤言》说:“廉者,仕之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清廉是领导者政治人格的第一阶梯。

清廉是领导者形象建构的“必要条件”。领导者品格的底线是恪守清廉,所谓“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如果你想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首先你得是真正的清廉。如果一位领导干部失去了清廉,就失去了民意支持,就失去了从政的基本资格。

作为领导干部,贪图名利是倒霉的根源,两袖清风才不会招惹是非。清初时期,出现了于成龙、张伯行等一大批清官,其中汤斌更是号称清代第一清官。汤斌是着名理学家,宗法程朱,自律极严。他在担任江宁巡抚时,刚一上任,就召集各级官员加以训斥,对贪婪受贿的,轻则强劾罢免,重则抄没家产,累及子孙。经过严厉整治,江宁一时吏治大靖。汤斌死后,谥为文正。

世间万事始于初。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第一道防线如果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由此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确也有一些领导者,以清廉、公正、无私为本,以廉生威,拨乱反正,造福一方,赢得人民的信赖。历史上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清廉俭朴。史书说,包拯后来做了大官,地位虽高,可是穿的衣服、用的器具、吃的东西,都和他布衣时没什么两样。据说他被任命陕西转运使后,本该穿绘有新等级标志的“章服”上任,以示尊荣,他倒好,穿着原来的衣服就去了。宋仁宗听说此事,十分赞赏,特地派人骑快马去追包拯,把三品图纹的章服授给包拯。端州盛产砚石,早在隋唐之际,端砚即负盛名。历任官员在向朝廷交纳砚台时,都要借机向民勒索,额外增加数量,结果百姓怨声载道,不堪重负。包拯到任后,一改旧习,命砚工按进贡数制作,自己一块不留,深受百姓欢迎。包拯离任时,砚工特精制一方好砚赠送给他作为纪念,他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包拯一生如自己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晚年时为教育后代,留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之孙。”

清廉就如清朗的天空。澄澈的晴空、白云、蓝天总使人愉悦。在苏联领导人中,安德罗波夫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评说,但他“廉洁自律”赢得的良好形象却至今口碑流传。苏联解体后,楼墙上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的纪念碑被人敲掉,而安德罗波夫的纪念碑迄今仍安然无恙。安德罗波夫住在库图佐夫大街临街的一栋公寓里,一套面积两三百平方米的四居室。身为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月薪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样,1200卢布,相当于当时苏联职工平均月薪的5~6倍。安德罗波夫常常把工资的一部分交给秘书,让他给一所孤儿院的孩子们买衣服。安德罗波夫的一个亲属是某剧团的二三流演员,一般都演配角。但在安德罗波夫出任总书记后,他的这位亲属跟着得到提升,突然演起了主角。安德罗波夫得知后,立即打电话给剧团团长:“为什么您让我这亲属演主角?他还不配!他只能跑龙套!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苏联最高领导人都遭人诟病,安德罗波夫是唯一的例外。不仅如此,他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任共青团领导的卡累利阿,2004年6月为他新立了一座3.5米高的不锈钢纪念碑。这是苏联解体后首次为原苏联领导人立碑。

世界上因腐败而倒台的政党、领导人不胜枚举。曾轰动全瑞典的“巧克力事件”中,当时担任副首相的萨林年仅38岁,舆论对她政治前途一致看好。但在1995年10月瑞典《快报》披露,萨林“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了巧克力等食品”。尽管这位副首相“只是把公家和个人的信用卡用混了而已”,并且后来及时作了还款,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萨林被迫辞职。就这样,“巧克力”结束了这名政治家的职业生涯。这就是“清廉逻辑”,谁违反这一逻辑,谁就或早或迟要被人民撵下台。

正因廉有如此大用,中国古代就把廉作为好官的主要标准了。《三国志·魏书·李通传》中记载,司马懿提出:“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把清廉置于为官的首要条件。南宋吕祖谦在《东莱吕太史别集》中又提:“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还是清廉在先。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领导干部只有抵住诱惑,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人,坚守清廉底线,固守清廉本色,才能理直气壮地扬一身正气,才能胸怀坦荡地执政为民,才能全心全意地服务群众,才能在人民赋予的权力中正确行使职责,实现自身价值,留下千古美名。

不要以为得势而心生贪婪

在一次百兽舞会中,狮子因为舞跳得很好,被推举为王。一只狐狸很嫉妒,看到猎人设的陷阱里有一块肉,就说找到了宝物,但不愿独占,要献给国王,力劝狮子去拿那块肉。狮子听了很欢喜地走了过去,结果掉入陷阱,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骗我?”狐狸说:“啊!狮子先生,像你这么愚蠢,怎能当百兽之王呢?”

这个故事说明:那些不假思索便伸手索取实惠的人,注定会失败。不要以为得势便可生贪婪,或天下人都应归顺,将所有的好处都留给自己。在任何一个单位里,若当上领导,应会分辨什么是应得的,什么是不应得的,千万不可来者不拒,从而给别人以可乘之机。官场是有禁区的,官员是有禁忌的。

比如,领导干部要保持八小时内外一个样,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之内”能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形象比较好,但在“八小时之外”却出了问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副主任李国富在忏悔书中写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最重要。我在称兄道弟的酒场上被捧抬,是在‘八小时之外’;寻求精神刺激、追求畸形情感,是在‘八小时之外’;从接受大批现金到低三下四向大款要钱,是在‘八小时之外’;不惜精力为送了钱的人当‘奴隶’,也是在‘八小时之外’。”可见“八小时之外”最容易出问题。党员干部要保持好“八小时之外”的形象,情趣要高雅,在兴趣爱好追求上应把握好度,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

进入公务员队伍,在党政机关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进入了官场。对于官场中人,党纪国法却有着更多的约束,‘人民群众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官场有禁区,官员有禁忌。在这点上,古代的公孙休给现代领导干部作出了榜样。

公孙休在鲁国为相,很有权势。但他奉法循理,无所变更。公孙休喜欢吃鱼,据说每顿饭都是无鱼不欢。全国上下知道了他这个嗜好,就都争着买鱼给他。但公孙休只吃自己买的鱼,别人的鱼一概不收。他的身边人劝他:“先生爱吃鱼,别人送你鱼,却又不要,这是为什么?”

公孙休回答:“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听的人一脸茫然。公孙休笑了笑,解释说:“道理很简单。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就要替别人办事;为别人办事,就难免营私舞弊,触犯法律;触犯了法律,我的相国就当不成了。那时候就算我喜欢吃鱼,也不会有人送我鱼了。我又不能自己养鱼,因此就吃不上鱼了。按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接受别人的鱼,就不会被免除职务,虽然喜欢吃鱼,凭着自己的俸禄还是买得起的。”

听的人大为服气。

公孙休的道理很简单,实实在在,并不深奥,就是在位者不要贪图钱财;得势时不能占势利者的便宜,这样才能保持长远。但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究其实,那些人太贪,又抱有侥幸的心理,总是想吃免费的午餐,但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吃别人的嘴短,吃了人家的鱼,就得给人家办事,这样,就会一步步地陷到了里面不能自拔。这些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很愚蠢,但偏偏天底下又多是这种愚蠢而又自以为聪明的人,所以贪污受贿之风代代不绝。其实,这些人吃到嘴里的不是鱼,而是钩上的钓饵。他们才真的是鱼。

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失足处,往往就是自己心中的“邪念”。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有些人看中了你手里的权力,千方百计贿赂你。你若拒腐蚀,永不沾,自然能堂堂正正,秉公办事。你若贪念渐长,照收不误,日后必然腰杆子不硬,受制于人。有的人一生清廉,但晚节不保,就是因为在物欲的冲击中自毁。

不控制自己就会被别人控制

一个人在事业上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态度,而不是学历或能力。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被控制。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避免被他人控制。

有个故事:有一次,几个老板在一家高档饭店聚会,有人想来点儿刺激,说:“今天谁要是把李省长(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叫到这饭桌上来,我输给他10万元。”另一个老板随口答道:“这有何难!看我的。”于是,手机一拨,不一会儿,李嘉廷便乐颠颠地赶来了。

有一个人为了供奉一尊神,花了许多钱财,所有的供品都用最上等、最名贵的。一天夜里,神现身对他说:“你不要再把大笔的钱花在我身上了,否则一旦你没钱了,一定会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在我身上。”以财货讨好人者,必有所求,受者不可不慎。

有些人会找出领导干部感情上的弱点,使你在不自觉中,落入他的思维陷阱,从而做出他期望你做的事。哈麻是元朝末年的奸臣,他才疏学浅,又是在元时属于第二等的色目人。他之所以爬上高位,完全得力于他的揣摩人意本领。

哈麻的母亲是元宁宗的乳母,靠着这层关系,哈麻同皇族才有一些来往。元宁宗即位仅五十三天就死了,元顺帝继位后便召他人宫充当宿卫。

哈麻为人机诈,城府很深,他知道这是一个向上爬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对同是宿卫的弟弟雪雪说:“我们兄弟能在皇上身边当差,并不是可以马上高升的。如果我们不事事用心,结果只能错失良机。”

雪雪粗直无心,他叹道:“身为宫中宿卫,这已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荣耀了,还图什么呢?我没有你那么多心眼,不过我要提醒你,我们不是蒙古人,皇上是不会重用你的。”

哈麻能言善辩,心思缜密,他利用当宿卫的机会,从此仔细观察元顺帝的一举一动,常常思考应对之道。元顺帝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元顺帝不喜欢的事,他从来不提;哈麻的乖巧给元顺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元顺帝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哈麻,于是不断提拔他,不久就让他当了殿中侍御史。

初步得手,哈麻并没有大意。他深知要想进一步赢得元顺帝的欢心,必须时刻抓住元顺帝的心意,让他感到不能离开自己。

元顺帝喜欢玩双陆游戏,一般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哈麻见状,于是苦心钻研此术,常常把自己关在房中。他的弟弟雪雪见他不务正业,责怪他说:“你侥幸得官,便不知天高地厚了,你天天玩这个游戏,有何用处呢?”

哈麻小声对弟弟说:“此中用处大了,似你粗心之人,哪里知晓呢?皇上沉迷于此,我若学会此技和皇上对弈,胜负随心,皇上能不赏识我吗?做皇上的玩伴那才是最亲密的,公事上的交往谁还不会?那自然无足轻重。”

哈麻技艺练成,便和顺帝过招。顺帝开始并不以他为意,哈麻于是连连赢他。几番较量,元顺帝又惊又喜,自以为找到了对手,接二连三地召他玩耍。

日子一久,二人成了“玩友”,高兴时,元顺帝也忘了自己皇帝身份,哈麻也无拘无束了。

一次哈麻和元颅帝玩过双陆游戏之后,哈麻的弟弟雪雪向他说:“昨日你一场末赢,输得很惨,今日为何场场取胜,让皇上难堪呢?”

哈麻自负地一笑说:“看似游戏,非游戏也。昨日皇上不喜,为了让皇上高兴,我只能输了。今日皇上心情愉悦,我赢他只能让他心底发痒,不仅不会怪我不知趣,反而认为我技高心诚,不故意作巧。如此一来,皇上怎会不宠爱我呢?”

当时脱脱为相,权大位尊,哈麻也不忘讨好他。他苦思冥想,不知如何应对脱脱,于是派人了解脱脱的喜好,最后才决定改变策略,不只当面恭维他。

一日,他怀揣托人写就的治国之策去拜见脱脱,极尽恭维脱脱的功绩之后,哈麻掏出治国之策双手呈上,口道:“丞相为国操劳,披肝沥胆,此举感召世人,下官自愧不已,今受丞相激励,草拟治国之策献上,恳请丞相教诲。”

脱脱改革旧制,极重人才,素以“贤相”自居,哈麻今上治国之策,就是他多日揣摩之果。果然,哈麻的投其所好让脱脱对他另眼相看了,一下就喜欢上了他。

有了元顺帝和脱脱的“关爱”,哈麻官运亨通,声势日隆。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者须端正自身态度,谨慎处事,以身示范。反之,如果不能慎对自己的言行和喜好,就会被小人钻空子,亲君子、远小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2009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一个组织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多数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经历比较单一,道德防线脆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这个特点,把他们当作“潜力股”加以投资,他们中有些人最后沦为某些不法之徒豢养的家奴,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拱手相送。

领导干部要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利用。要知道,无论是谁,只要稍有智力,便多多少少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有些人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情绪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一来,如果你的情绪表达失当,你的意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另4人的掌握。

因此,高明的领导干部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领导有爱好,更要有底线

爱好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平民或领导干部皆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领导干部应该拥有怎样的爱好,领导干部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爱好,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爱好,这确实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认真研究和慎重对待。领导爱好不是小事,把握不好,它有可能拖你下水,甚至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口陷阱。

赖昌星曾有句“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这句话发人深思,因为它击中了人性的要害。不少官员的嗜好成为他们致命的软肋,半生清明栽倒在自己的嗜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