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25

第25章 成功做事的幽默口才(3)

上面故事中,顾客没有直接批评米饭的质量不好,而是拿服务员说的“沙子不少吧”大做文章,幽默地说出“饭里除了沙子也有一点米”的意思,通过先肯定后转折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米饭中沙子过多的不满,这样就显得非常的委婉,既责备了饭馆服务员,又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反感。尽管幽默很多时候会用于揭露弊端、批评错误,但它绝没有锋芒毕露,相反的它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人们的缺点,让人们在笑声里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错误,使之顿悟而悔改。

一天,有个调皮的小男孩来到村口的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胡子。

理发师请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并在他脸上涂了肥皂水,便去跟别人闲聊去了。

那个男孩等得不耐烦了,叫了起来:“理发师,你什么时候才替我刮胡子?”

“我在等你的胡子长出来呢!”理发师答应着说。

上面这个故事中,理发师没有直接严厉责备小男孩的胡闹,也没有把他拒之门外,而是运用含而不露的幽默技巧和小男孩开了一个玩笑,使小男孩在幽默轻松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在生活中,如果带上一些幽默的色彩,指责也可以表达善意。

化解敌意的幽默

化解敌意幽默是一种通过表面上表达敌意或者不满,而达到实际上表达赞美、认同的一种幽默手法。这种幽默因其表达的问题和表达的方式的敏感性而不易运用,而且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人,那么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可能引起误会,造成不愉快。

事实上有关幽默力量本身的许多矛盾之处,都显示我们只有对所爱、所关心的人运用时,才能使敌意的幽默得到有效运用,并产生好的结果。这种敌意的幽默常常以女性为对象。

公司里的职员有时开玩笑说到太太们的奢侈。一个说:“就算皮包里层是捕蝇纸做的,我太太的钱也不可能留在皮包里。”另一个说:“我太太她承认她喜欢花钱,但是叫我不要用‘奢侈’这个字眼来说她,另找个新字好了。”

这类幽默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很损人。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职员其实都很爱自己的太太,并且以她们为荣,他们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自己的太太比别的妇女穿着更好,更具魅力。他们以太太的奢侈为幽默的素材来表示对太太的爱和以她为荣,并且以此代替直白的夸耀。或者你也可以这样说:

“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和我们从前一样去学习性知识--从厕所墙壁上。”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妙语,能帮助他人了解并接受你话中的含意--“有性教育总比错误的性知识来得好。”

化解敌意幽默的效果在于使他人能集中注意力听你说话,记住你所说的,并且也能使谈话活泼进行,便于意见的表达。

不过,运用敌意幽默一定要谨慎。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理智的思考,但还是很容易流于残忍和刻薄。而且更有甚者,敌意幽默表面所带有的轻微的侮辱也极易刺伤他人的心,使人陷入焦虑之中。

也有人善于恰当把握敌意幽默并有效运用它。例如格鲁丘·马克思称得州人为“他妈的北佬”,使得州人听了哈哈大笑,因为他深谙敌意幽默之道。但是即使是此中老手,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并因此造成听者极不愉快。所以,敌意幽默要尽量少用,初学幽默者更要慎用。

运用幽默要看时机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滥用幽默有关。滥用幽默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故作幽默者更胜过小丑。因而我们运用幽默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就去用它。

西方4月1目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幽默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幽默要讲究时机。

幽默,也要讲究场合。如果你仅仅把讲究时机作为幽默语言的准则,那就太狭隘了,因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讲究时机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大环境。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幽默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或者在葬礼上,不合时宜的幽默话语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怨恨。

朋友正为失去亲人而伤心,你对在灵前落泪的朋友说:“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个个性强硬的人,你看,他现在从头到脚都是僵硬的。”这番幽默几乎可以肯定会受到痛斥。

在庄重的社交活动中,任何戏谑的话语都可能招来非议,在庄重场合,如果你幽默起来没边没际,太过夸张,为追求效果而手舞足蹈、脱离自己的平常个性,也会让人反感,人家会觉得你虚伪浮躁,不够稳重。这会严重影响你的个人形象。

运用幽默要讲对象

曾经不止一位幽默理论家这样告诫我们:观察对方的个性、好恶和心情,乃是成功施展幽默的窍门。的确,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社会每个成员的性格、心理、教养都不尽相同,意趣更为千差万别,假如你对幽默参与者的个性不够了解,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必会报废不少。

因此,在社会交际中,要视对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关于盲人的幽默,对于真正的盲人就不适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氛围,采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恰当的幽默。

在图书馆门口,有一位男士开门让一位女士进来。

“如果你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开门让我进来,那就算了吧!”她说。

“不,夫人,”他回答,“我为您开门,是出于尊重你是个长者。”

所谓顾及听众,当然不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而是幽默作为交际的艺术天经地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幽默的群体性和共娱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又由于群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能够娱乐甲的一句话,可能在乙听来是侮辱。如果你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强调自我的兴致和偏爱,丝毫不放弃个人的思路,那么,你的幽默将黯然无光。有关种族的幽默是最微妙、最难处理的。当你和一群人都是流着共同祖先的血液时,说说种族的幽默可能会减轻每个人心头的负担;但当一群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种族时,使用涉及种族的幽默则会有很大的危险性。

注意对象,了解对象,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幽默话题;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分而治之,是现代幽默的最为完美的战术。

最后要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幽默家首先要愿意接受他人的信息。当他人幽默地发表意见时,你有义务报以微笑,而不是冷言冷语来泼他一头冷水。因为,幽默并非某一个人的特权,它是整个社会的财富。笑具有传染性,为他人捧场,你的合作态度会得到由衷的感谢,只要气氛活跃了,做起事来也会一路绿灯。

运用幽默要把握好尺度

培养起一定的幽默感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做到能够恰当地把握好幽默的尺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分的幽默往往会使人产生古怪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开始交往的人,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表现出很风趣、很有才华的样子,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凡事均要讲适度,幽默亦如此。在生活中,适时适地运用幽默,才能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这在那些旨在纠正他人的幽默技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就幽默的使用提出三个忠告。

首先是:幽默勿以讥刺他人为乐事。

苛刻的幽默很容易陷入残忍,使他人受到伤害、陷于焦虑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位中学教师到某地出差时,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提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讥讽的调侃,使教师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显而易见,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讥讽,也不是为笑而笑,轻佻造作地贫嘴耍滑。幽默是修养的体现,它与中伤截然不同。幽默笑谈是美德,恶语中伤是丑行。真正好的幽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严肃和趣味间的平衡,它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激发出来,却经常表现出心灵的慷慨仁慈。

带有嘲讽意味的幽默极易冒攻击他人的危险,而有所收获的机会又很小,下面就有一个例子:

某饭店服务员小王不爱刮胡子,多次被批评,但积习难改,于是主管找他谈话。这位主管劈头就问道:“小王,想一想,你身上最锋利的是什么呀?”小王愣了一下,掏出水果刀说:“就这把水果刀了。”经理摇头:“不见得,我看倒是你的胡子。”小王不解:“为什么?”“因为它的穿透力特别强。”(潜台词:你的脸皮特别厚。)小王反应过来以后,脸气得通红。

由于讥讽幽默的严重负效应,我们在使用幽默对别人进行批评时就要进行严格的推敲,以免使接受者产生被嘲笑、被捉弄的感觉。

第二个忠告是:恶作剧有时可以产生幽默效果,但使用时要注意分寸。

恶作剧在乍见之下,似乎并不是什么犯罪的事,但只要分析其潜在意识,就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憎恶及攻击性的心理,有时回想自己所做过的恶作剧难免冷汗直流。

有一次,一个男士在某位女同事的抽屉内悄悄地放进了一只死耗子。或许他只是想跟她开开玩笑,但结果那位女同事受到这突然的惊吓后,从此精神变得过度紧张,心情也变得长期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