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让·柯克多的足球流浪日记
20528200000001

第1章 “足球文学”在2012年

走下去的逻辑

读过《足球文学方略》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文末有一个单独的题目叫作《走下去的逻辑》。在当时作这一写作的时候,我就预设出了它。但那会儿在完成了正文写作后,我却发现自己根本下不了笔。在与出版社编辑的详谈中我也提到“但是这篇文章我现在是写不出来的”。“足球文学方略”本就是我2年下来不断写作、阅读、交流之后的成果,而它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我要用它作基础,在未来10年用一支笔将中国足球写进世界杯。现在,趁《让·柯克多的足球流浪日记》刚好下锅,我才打算将它写出来。而它却可能是一个契机,我在未来的著述里还会用到它。我要用自己艰辛的三年,换来中国足球未来三十年的辉煌。

来自于家庭的压力是最让我头疼的。因为走学术之路在任何时代都注定寂寞,在最开始不为主流文化接纳是情理之中的。我却在“成为肖邦还是毛泽东”的选择里最终去向了后者。每个人都有过痛苦的过去,所有成功人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为问津“足球文学”没有前例,我在这3年中的写作、理论积淀中还不为官方媒体所认识也能够接受。但因为一心想以足球为事业却得不到工作机会,一半在承受家庭对我生活情况的指责,一边却又承蒙热爱足球的同龄人们对我的期待,我又感到责无旁贷。于是在自我调节中一边坚持地享受这一学术历程,一边继续消解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与赞和。我在完全不具备个人经济能力的条件下硬生生将“足球文学”从庞杂的人文理论中拽了出来,然后使其独立,成为在未来10年改变中国足球运行轨迹、转变中国人足球思维、影响中国未来走上足球梦想之路的年轻人的第一武器。它会在未来再经过10年的理论陶冶与社会批评,成为21世纪中国向世界输出的第一文化符号!

在《新建“足球文学史”》一文中我述到“我甚至已经觉得‘足球文学’这四个字显得有些麻烦”,不是说它本身会不会被平凡的中国路人接受。如在当下随意挑出1000个人,我想只会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准确说出新儒学代表人物唐君毅的学术成就,而另外999人却会欢欣鼓舞告诉你他下周又要去听李宇春的演唱会。在这里可不是我否认文娱人物带给人的畅快和激情,而是在汉语持续荒败的年岁,仍然会有一大批人专注于学术与思想。而走上这条路的人无论才力如何,同样值得尊敬、效尤。

只想在这里作这千余字的写作。最后想说的是,也许不是我们为“足球文学”下定义,而是“足球文学”为我们中国人所要的足球下定义。“足球文学”三次概念业已提出,从首倡到完善再到最终的意义与传播,中国文论的演进层次不过一个‘三’字。今后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在写作中继续将此学说推向成熟,并用理论到广阔的现实实践中,完成中国足球的思维蜕变。《让·柯克多的足球流浪日记》第一部分也已经面向广大读者。希望在我开辟了这一写作领域并先行去到高度文学境界中后,大家都能尽快跟上来。为更多热爱足球的人铺好了这条路再往下走,中国足球在世界的崛起,指日可待!

乱笔于重庆巴南恒大城

2012年12月23日

向政治学借一把手术刀

中秋节踏上朝阳大悦城3楼的行走电梯时,这个题目突然就蹦了出来!9楼都是快餐店,4楼是新开的<单向街·空间>。来这里我只是想找一找路而已,免得下次来的时候费时间。早已习惯了在行走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文思。

这是两条革命之路,方向却截然不同。从小便在憧憬一种健全的人格,按照这个理想不断阅读志同道合者的书籍。又在思考‘行路’与为人之间的哲学关系,还望开辟新的领域与空间。21岁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比毛泽东年轻6岁;变革的思想形成大约在高三前夕,与担任高中政治课老师的班主任在私下里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我想那时候,就暗暗憧憬了走毛泽东的路,无论多少阻碍、多少干扰;但我要做的绝不是暴力革命,就如罗斯·特里尔所写“但毛泽东逝去之后,他的革命活动其实无人能够继承。”我要做的是鲁迅的事。这两位政教两端的顶尖人物以降,还有一大批填满中国上世纪百年历史的卓绝代表。一个人试图团结大多数,另一个试图杀戮大多数。“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我想为了自己理想的奋斗,不知道一个乱笔会被分成多少半,才够。

但是我又说不清这条路是什么路,这个事儿是什么事儿。可能这个时代更轻松,更‘严肃不起来’,我正在遭遇这一时间。我试图用政治的方法来实现足球的事儿,但又同政治目标毫无关系。毛泽东解构了鲁迅的小说,我则用解构政治史的方法,来写自己的“足球文学史”。

“足球啊足球”“文学啊文学”,《零下一度》里这两个标题隔得相当近。我一眼就看到了我要寻找的那件东西。或许只在2015年,我26岁,胡适当年的年纪;韩寒33岁,鲁迅当年的年纪,带来一个世纪以后中国另一场“文学革命”?如果一百年前的事件对于历史是隔断的意义,那么一百年后就是新传媒影响下一出手便得到空前关注的文学事件。

“收笔吧,越写下去,作者小小的心灵,承担不起如此重大的历史责任。”(语出《足球文学方略》)但我又都知道。其实老毛和鲁叔,早都过时了。

一道时间的算术题

我没有在任何体育机构工作的背景,我也少有在任何体育传媒网络工作的背景。但我不知道我现在在为中国足球设计的道路,有多少在为世界足球如火如荼忙碌的人能够‘抽空’来做。我更不知道以我目前尚浅的行业经验能在几无资源的情况下,为万亿中国关心足球运动发展的人做出什么样的榜样。而这道算术题就在下面,请忙完了国际足球联赛的专家、球迷们闲下来的时候也看看它,看看你能不能也来解答,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足球在未来10年到更长时间内能不能有所希冀的那个问号。

20世纪在战火与和平交织的主线中进行,这个世纪的足球直到世纪末才真正在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中得到更多关注。在越来越祈盼和平的世界人的努力下,地区纷争无法干扰全球进入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也无法干扰通用国际的足球在人的交际上起到的跨领域贡献。足球领域的纷争虽然也在不时发生,但大体上也是健康向上的。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个领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全球演绎,从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某一些人手中。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都感受其中,没有一个人能成为这项运动的真正主导。因此,我们看到了足球在世界范围内不停上演的你争我夺的好戏,还会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或长或短,带给全世界更新、更多元的命题,或阴暗,或积极。

在这个背景下,我才再来为你们提出这道“时间的算术题”。中国足球只有一次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世纪之交前夕中国在足球领域历经了20年的积累,才从联赛的起步到专业资源的积淀,中国足球才在2002年能够实现那一次突破。而那之后的十年已经有太多评论、太多双眼睛在看、在失望、在绝望了,无需赘言。按照今天中国足球孱弱的人才基础,在本世纪上半叶以前花20年的时间能不能再实现一次突破(哪怕一次也好!),真的没底气。那么,这20年抓不住,也就是到2030年以前,我们就将进入这个世纪的中叶了。那意味着什么呢?20世纪的80后、90后都要跨入中年了!这一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中坚群体只能随波逐流,逐中国的经济流,逐世界的一体流,在各个领域也仍然会为全球贡献顶尖人物与顶级创造,但这一块却将继续烂下去。全球辩论着21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东方的世纪,我不知道这13亿人口哪来的自信去回答周边的提问,面对全球涌来的资源、挑战和机遇,我看到的是那份自信下掩藏着的自卑感。请你不要自欺欺人,中国足球就是这么烂,世界顶尖足球国家会仍然在高峰中对峙,就如上面所言,如若未来10年中国足球抓不住机遇和希望,这个领域为他国带来的已经不只是经济上的巨额国家利益、社会进步的信心,还有在国际战略上对中国的威胁。这片土地仍旧是战略上的强国,经济上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人口上的世界前三国家,体育领域的偏科专家。而21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国际足球还会发生怎样的格局变化我们不得而知,然在今天的现实面前,中国足球到了那时依然不会给过人希望。对不起,我们已经老去,21世纪也快要溜掉了。当所有人反过脸来问你,“这个世纪,你们中国人除了继续搞经济,还做了些什么”,你该怎么回答?

恕我冒昧,我将一脸茫然。这道时间的算术题做到这里,我将用“足球文学”体系继续做下去。21世纪结束以前,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也基本上要走向终点,还哪有时间再去过问中国足球的未来?更别说下一个百年了,我不敢做他想。

“足球文学”三次概念

足球文学是以国际足球为蓝本,用每一个创作者的独立方法去唤醒中国人麻木的足球神经,要让更多中国人以足球为生活,让我们的球迷拥有健康的足球观、理性的足球视角,并让我们的孩子重新回到足球场,让足球在中国成为朝阳事业的一系列现象的综合。它同时拥有社会、人文、经济、科学四重建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