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让·柯克多的足球流浪日记
20528200000025

第25章 “足球文学知识学”前设(3)

从这里看,“足球文学”与举国体制的初衷本就不尽相同。在国家资源的统一下,人尽其才,是要实现所有体育项目的合力。但理想与现实总不能对等,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足球项目的最特殊性便在于群众参与度其它体育项目无可比拟,管理、实施并最优化的难度极大,实施举国体制到足球项目中来将会碰到其他体育项目难以想象的问题,而我们的体育人、足球人可能都看不到,或者是管理能力有限,决策能力有限,眼界有限,判断失误,一系列的错误导致足球运动在举国体制的实施下难以有效运转开来。那么,对于万亿中国热爱并还在不断增长的足球球迷人数,你们又当做何交代,才能给予他们一个享受中国足球的机会呢?我把话再说得狠一些,你们的所作所为正在耽误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中国青少年的足球青春!“我欠范德萨一个世界冠军”,无论说这句话的范·巴斯滕,还是句中的核心人物埃德温·范德萨,都是国际足球赛场上的顶级人物,在那一高度中的他们依然有所抱怨,遑论在足球沙漠的中国,不是为了在世界杯上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而制定工作目标,不过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能踢上球而抱有侥幸心理!天上的繁星与地上的石头,何况你是中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断并引以为所有人自豪的国度?可笑。

将足球迷变成足球运动员同参与者,这就是‘足球文学’在传播目的上的最终社会成就。作者本人还根本没有参与足球工作的机会,也根本无从去了解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流程,“足球文学”只是建立在单纯的学科基础上与学术前提上,还不具有任何的社会经济潜力,同样需要慢慢培养。借此,对于举国体制的第一辩论环节,“救活了一棵树,死了大片林”,我已经用“足球文学”从单一项目对其进行了抨击。如果这一学说最终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以至几年后成为中国发展足球运动的第一社会动力和思维武器,我想就不只是我一个人努力的成果了,而是万亿中国青少年对足球的向往,以及让中国人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强自信的证明。

而为什么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举国体制,对于举国体制与全民体育的矛盾继续分化,两极越来越突出我们却只能坐而不视,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理论写作了。如果单只看到一面,提出‘足球文学’只是为了中国足球这一个面向的复苏,必将短视。在《足球文学方略》里模式学一节中我就做过仔细描述“足球文学不是一个固定的框架,它会随着盈缩周期如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和吐纳,在变化中不断更新自己,在足球运动的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一种永动机的功能”。当我将此学说推向成熟以后,‘足球文学’的成功模式可以被复制到其他体育领域,在各自的特殊性中实现其理论上的通用,取得在各自特殊性上的普遍效果。而其学说的社会效益甚至可以超出体育范畴,在社会化生产中被广泛提及和使用,以至于最终深入到所有人的思维中。即使我同样不认为单靠体育、文学两大领域就能拓展人在未来的知识创新中的所有空间。而这,却是“足球文学”最大的局限。

为何不能放弃举国体制首先必然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国情。一个高速发展,用30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道路的经济体,无论从集体到个体,都正在为了同一生活理想而奋斗。90年代初的人在为21世纪初的生活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在为世纪上半叶做准备,不同时期的理想实现后,交织着新的追求,中国正在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改变、创造。举国体制在这样的举国背景下提出自然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焕然一新的中国能够将财政支出的极少部分投入到国家体育建设中,就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的经费,举国体制在政府背景下提出,在财政支持下投入,在全国体育人力物力会聚的基础上展开,成为中国体育在国际顶尖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思维导向,是必然可行也绝对正确的。国际体育竞争仍然在愈演愈烈,随着格局的不断变化,强烈或微妙,都为体育竞争所反应。洲际大赛每天都在进行、变化与发展,随着一个接一个新的举办国落锤,对于不断开放的中国也将面临不断袭来的挑战。因此,举国体制仍然不能放弃。

第二则是局部与整体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最终目的。在经济以外,举国体制的设计背景则要针对由超过10亿人口及广袤国土面积构成的空前社会管理。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犄角旮旯里的中国究竟还藏有多少金凤凰,还有多少身怀绝技的人没有被更多人认识,没有被社会所用,举国体制的设计由此展开。大部分人的观点则是私用,身怀绝技的最终用途只是自保。我绝不否认用于个人生存而要进行的社会训练,或者需要他人的建议才能让单个拥有比较优势的个体明白,将技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是一切人类社会技术开发的最终目的。举国体制以国家体育为核心,整合局部同整体资源,有效作用于体育强国的国家构想,无论从单一社会组织的区域性体育俱乐部来说,还是以国家集体项目投资的大宗体育项目建设,这都是最终目的。如果说从整体经济考量,提升体育的国际形象是强国的象征,那么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利于实现前一目的,还能在社会管理中实现效果的最优,对于偌大的中国都是一件顺应民意的事,通过体育一个领域的建设而带来民族精神的屹立。如果说这些看上去已经不是人话的大话、空话、套话仍然建立在普遍的人类理想信念之上,那么请你抛开民间对高层政治的话语宣泄,直接拥有属于人的理想。至少我愿意这么做。

其次则是中国道路的建设,举国体制已经成为这一国家发展方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体育已经成为最国际化、最为不同人群融合与交流、最为实现世界人争取广泛和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任何国家在争取和平发展机遇、寻求与他人共商跨国发展与资源共享的时期,通过体育而取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够达到的国际利益互通效果都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或隐或现,无论在民间还是政府,体育总能达到人的交流层面上最顶尖的成果。举国体制为国设计,举国体制为中国体育设计,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将继续站在潮流的风口浪尖的今天,举国体制仍然具有极强的国际价值与体育发展价值,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良好参考。

最后则是举国体制自身与国家道路的互补。30年下来,中国体育从中获益和损失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也是为国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在80年代全民下海、90年代全民炒股、新世纪全民炒房的中国经济大背景下,被边缘化了的是纯粹知识分子与严肃人文学术;在工程、房产、电子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三大助推器之时,体育与人文,人学与书斋都只变成个人坚持。马立诚所著《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对此做过较为科学、详细的论证,必然有所失才能有所取,中国也绝不作一个患得患失的国家。即使逾千万,以及塔尖上的那几千人,从事业余体育与职业体育运动的人在14亿人口的中国也只是零头。任何人都能想象,如果没有举国体制的提出,在一个总的体育理论的设计当中让更多人能够在繁忙的经济生活后投身体育运动与体育事业,都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举国体制与国家道路的互补,在这里也就愈发得到体现。

在此,就举国体制为何不能放弃作者举出了四点建议,这一已经发生了30年的国家体育意识总形态还将继续存在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将单个的体育能量与国家利益结合。而在举国体制以外,正在逐渐开放的中国也正在推出更为顶尖的体育选手,凭借各自领域的体育天赋而站到了世界顶级竞技舞台上。他们进行体育活动不是为了国家,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热爱的单个体育项目,无可厚非。‘足球文学’的提出,便是我希望在这中间找到一个连接。对,也就是举国体制与杰出个体体育人物之间的联系。两年下来不断关注体育事件,不断进行理论思索,现在的我则已经能够将对‘足球文学’的思考深入到体育在中国的深度改革当中。体育的市场化、个体化现象的突出必然与举国体制形成双轨继续推动中国体育朝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前进。停留在它们之间的争议毫无意义,而是在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所处时代每分每秒的变化。而在之后,作者大胆预测,还会有不同模式的成功在不断开放的中国横空出世,成为被人议论的新一轮话题。

顶层设计已将到来,对‘足球文学’的思考还将继续下去。用“足球文学”改变足球在中国的命运,让更多青少年回归球场,让更多青少年无时无刻不与足球相伴,阅读足球、感知足球、书写足球,我相信,中国足球的李娜、林书豪即将登场!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现在想来,原来在报刊亭看到的不是吴敬琏提出的‘顶顶层设计’,而是吴良镛先生所倡‘诗意的栖居’与‘人居环境’。

足球在于快乐,足球在于崇高,足球在于自由

手里还有另外两部杰作,胡适的《容忍与自由》,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式所著或更有名)。杰作之所以为杰作,就在于后人难以企及。陈丹青老师在《退步集续编》中问道“民国的一批教育精英空留英雄之名而遭遇历史性失败”,一个全盘进入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一个里里外外用钱打理一切营生的国家,真正关心教育、在意纸本价值的人又有多少?而这些人在今天如此边缘,又显得如此可贵、不凡。

“建国已经50年了,中国到现在还看不到一点‘民主’的端倪。”“和一位长辈学者进行交流的时候他回答我,蒋介石时期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蒋介石时期的中国‘民主’是多少的问题,现在是有无的问题。”我不知道在这个为《足球文学知识学》做铺垫而作的理论前述,文学作品《让·柯克多的足球流浪日记》后的一段‘足球文学’思考中,先旁引一群社会知识精英在理想国沙龙中对‘民主’这一敏感政治词汇的见解是否妥当。我又想到了丹青老师《退步集续编》中一段其实我们都已经广泛讨论的话题“政治强人的人治,或是历史与国情不得不然;教育精英的人治,则是国家民族的大幸。”你完全不能拿一群文人和政治家对‘人治’‘教育’的看法作对比,一看之下你会觉得很好玩,为什么他们各自的观念都如此杰出,但放到一起一比较总是在几条不同的道路上呢?或许这便是大道在不同知识境界的人那里不同的理解。而现在,我抛开这一切束缚,将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话题用到我所要创造的新的思想领域当中,在不丢掉精髓的基前提下,实现这个时代让我们感到难以承受的现实的苦难的解脱。

反正十年前的我是根本想不出这样一句话的:足球在于快乐,足球在于崇高,足球在于自由。行走在游戏厅与教室之间的小男孩两眼所见不是习题与课本,便是游戏与动漫。没有任何老师、同学能够给予这份高度的建议。而现在,已将足球作为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作者进入社会之后第一步要实现的作为,提出这样一句‘简单的口号’,便是“足球文学”在第二阶段概念之后我能做到的了。现在我则分开述来:快乐,崇高,自由三项的递进、组合与传播意义。

简单说说选择这三个词语的关键。为何足球不在于黑暗,足球不在于胡闹,足球不在于暴力呢?足球是小孩子的游戏,是小孩子的欢愉,是我们的“娃娃”做梦都在一起的伙伴。而我们所看到的顶尖足球赛事,所参与者有谁不是从小就接受足球训练的?或自己或组织,全是单纯的热爱。而这句口号,正是“足球文学”为他们所提出的。将它根植到我们孩子的心里,一群被激活了足球参与热情的人,会不顾一切投身到这项运动中来,而不问前途。所以为何不选择其他词语,便在于它们具有第一眼的吸引力,更在于它们能引导着我们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一到成年快乐就消失了?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这我就不敢相信了。丰子恺画了那么多儿童的漫画,“他们的世界总是那么天真,充满了幻想。他们的世界没有成人的尔虞我诈,没有成年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没有成年人那些忧虑生活的烦恼”。我是不知道成年以后小时候实现不了的梦想是不是就要放弃。而且我,就根本没有做过与足球有关的梦。足球对于从小的我无足轻重,而成为巴金一样的作家才是我从小的梦想。现在我已经在逐渐实现它,而且,我将肩负超越一名作家对社会、人类应有的知识的贡献,将作家的使命与人的未来放到一起,不仅用笔,更用自身的无穷的能量改变中国社会中的一些消退的东西。快乐,我希望用10年前的我来写你,而不是现在,浩瀚地阅读与辛勤写作后熟练的文字能力、思考能力与脱口而出的表达力。所以关于接下来‘快乐’的文字,你们会看到13岁的乱笔如何生活:

24岁的乱笔写给13岁的杨韬

从珊瑚中学途经珊瑚村回到响水路的那个个中午,我把作业都留在了学校,回去以后,可以打PS1和星际争霸了;反方向还有万象书店,我从那里买到不少柯南封面的精致软面抄,并沿着小学时从较场口少儿图书馆借到的第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影子,让雷斯垂德和夏洛克之间的斗法继续烂熟于心——有时候一两个眉目传情,约好了和老头、9527,就等着下午第二节课(也就是16:30的样子)铃响,去红雅浪打CS1.3了。我仨那着急的动作,让班上的人都在发笑。2002年,从未想过足球对于我,会意味着什么。

“没有机子了,你们一会儿再来。”只能去打PS了啊。红雅浪对面就有PS店,舒服惨了!完全被CS征服了。1.5的版本是在2年后才出的啊。巴蒂斯图塔和欧文都正值最好的年华,PS1里面经常拿着他们过中圈就打门了。

“没有CS打,在这里练一下FIFA也不错啊。”‘老头’是班长的外号,因为他的父亲好大一把年纪了,来开家长会的时候都说,“哇,这是徐晃耀他爸啊?”一口一口亲切地叫,大家都好玩地给他取了这个外号。此时他正和我坐在一起,我选阿根廷,他打英格兰。

“没空。”这已经是05年的事了。找不到那会儿玩得畅快的影子了。我也只能偶尔在弹子石的网吧自己打CS和实况8。去网吧的路上,就隐隐约约会有这么一个闪念,“或许在不长的时间内,会有一件惊天的作品,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那是09年年末之后的事了。

13岁的杨韬初一,从不去想10年后是什么样子。还会在去红雅浪的路上跟他说笑,“还有5年啊,我们才能正正当当进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