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龙在野
2059100000140

第140章 讲故事

“这村子有没有驻兵之所?”他耐着性子再次发问。

“有,有个山后坝子可以驻兵。”楮求真答道,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战长风叹了口气,他知道,楮求真又要吟诗了。

果然,楮求真说道:“这丹水出龙塘后,流经碧绿的旷野,沿岸柳树成荫,田垅叠翠。这里便是有名的山后坝子。这大山腹地的坝子,就像深藏闺中的小姐,别有风韵。这里空气清纯,万般宁静,微风徐徐。晨有雀鸣声声,偶见牧童驱牛而过,农夫荷锄下地,加之这里民风淳朴,竹树掩映的农舍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加之歌谣隐隐传来,时有云霓在翠岚间纹丝不动。这一切恰似大自然精心营造的一幅田园风景画。沿琴山逸响处来到这里,真是别有洞天之感觉,世外桃源之享受。这儿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一丹水,一坝田,一水车,一丰年’,便是对这里一种远离尘世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吟唱。”

“既然这里可以驻兵,那么我们就要小心些,不要漏了探查这里,以防敌人在此驻兵。”战长风不理会楮求真的民谣,自已喃喃的说道。

“我听说惠水有一座险峻的高山。”一边上,一个卫士听楮求真说的热闹,也插口道,“是不是象云台山那样的?”

“差不多,差不多!”楮求真连连点头,“此山叫望郎回,还真是够险峻的。”

“望郎回?”战长风听得奇怪,“这可是苗语山名?”

“非也非也,这是汉话,这里可是有传说的。。。。。。”看着楮求真那兴奋的表情,战长风只得听着,这是他自找的,谁让他忍不住奇怪发问呢。

“此山在惠水县城往南六十多里,”楮求真开讲了,“这山本叫纳窝坡,坡顶有一处宽约数十丈,高约丈许的悬崖峭壁。这面峭壁长期如刀切一般,又宽又直;加上峭壁长期没有受到雨水渗浸,因而颜色皎白,上面的一丝一纹都十分清楚。

其间,有一图案,形如一位少妇,手提竹篮,遥望远方,久久伫立在这悬崖峭壁上.那里的人们叫她‘望郎回’。

相传在久远之时,憨厚诚实的阿山与美丽善良的阿春彼此相爱,私自结合,早就对阿春眼馋的财主周百福知道了,于是想方设法拆散他们。有一天财主周百福使计,让阿山给拉兵的官差带走了,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阿春才知道阿山被周百福派兵拉走了。她只好跟随阿山留下的脚印,提着竹蓝,一步一跤,好久好久才爬到纳窝坡顶。她站在纳窝坡顶,靠着悬崖峭壁,顺着阿山的脚印向远方眺望,但始终没有见到阿山的人影,渐渐地连阿山的脚印也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盖住了。呼啸的北风吼了三天三夜,纷纷扬扬的大雪也下了三天三夜;阿春依着悬崖峭壁,提着竹蓝,朝着阿山远去的方向看了三天三夜,她再也没有回到纳窝坡脚,再也没有回到周百福的家。此后,人们常看到阿春长年累月的提着竹蓝,依着悬崖峭壁,久久的伫立在纳窝坡顶,遥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天长日久,阿春的身影便深深地映在这段崖壁上。从此,人们便充满感情地将这崖壁上阿春的身影称作‘望郎回’。

另外,在纳窝坡顶的峭壁下,有一个形似偏厦的岩洞,名叫纳窝洞。洞虽不深,但很宽敞。据说那就是阿春、阿山当年结合的地方。现在人们不知道是为了纪念阿山、阿春,还是为了求得纳窝山神的保护,每年六七月间,都要扶老携幼,相约本地的中老年妇女,用竹蓝提着香、蜡、纸、帛到纳窝洞虔诚膜拜一番,以保全家消灾去病,四季平安。善良的阿春不仅长期企盼着阿山的归来,还要保护纳窝坡脚的人们。自此,纳窝坡脚的村寨就叫‘硐口’了。”

一边上,卫士在抹着眼泪。

战长风笑道:“你且慢哭,这传说虽然感人,却是个假的。”

“大人怎么能断定它是假的?”那卫士红着眼睛问道。

战长风一笑:“这山虽高,却还不至于高入云天,却不知这里何时下过雪?又如何‘纷纷扬扬的大雪也下了三天三夜’?这故事,只怕是没在南方长居过的北方文人所编。”

那卫士愣了愣,一脸不爽的看着楮求真,想是不满楮求真欺骗他纯真的感情。

“我也是听来的。”楮求真听得战长风揭露了这传说造假,不由得脸上发红,急忙声明。

战长风倒也不想有意给楮求真难堪,毕竟不过是个传说而已,他当下转了话题,向旁边一指:“那两个妇女却是什么族?看着不象苗人的服饰。”

楮求真顺着战长风手指看去,说道:“这两个妇女一个是布依族人,一个是苗人。”

“你给我细说一下。”战长风对此倒真是感兴趣,要知道他面对的敌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可是大问题。

楮求真应了一声,慢慢说道:

“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一般是外罩青、蓝二色,内衬白色。男性都穿无领右开补襟青、蓝色长短衣衫,布纽扣,并拴布腰带、包头帕,其衣袖之宽大,有可藏小猪崽的流传。男性的包头帕约丈许长,是自织的小布做的,仍是青、蓝两色,羡塘地区喜欢包花格帕,较高贵美观。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村寨周围,古树参天,翠竹摇也曳。平坝地区果园成片,有颇享盛名的金钱桔,深秋时节,果实累累,一片金黄。布依族房屋建筑,沿袭‘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上最早见于《魏书》,‘盖南蛮之别种,种类甚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布定。’”

战长风听得楮求真突然引经据典起来,不由感觉好笑,又问道:“那边上的苗人,她的服饰可不象咱们见过的苗人啊。”

“好教游击得知,”楮求真答道,“苗人分支极多,各个不同,每支苗人都有不同服饰居所。”

“这里的苗人服饰习俗如何?”战长风追问。

“惠水苗族,女性普遍穿裙。裙有便装盛装、长裙短裙之分。长裙长至小腿肚,短裙则刚过膝盖。长裙制作精细,用料讲究,以棉布衬里,绸缎衬底,用绣花、挑花、蜡染和苗锦镶嵌而成。鸭寨支系,妇女一件盛装裙,价值数百两。

惠水苗族,特别是摆金支系,着盛装时,都要佩戴各种银饰,一身闪闪发光,十分华丽;走路、跳舞,银铃叮当作响,令人陶醉。”楮求真的脸上现出迷离的神色,一看便知他的心里在想着什么。

战长风咳嗽一声,楮求真这才在白日梦中惊醒,接着说道:“惠水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村寨的周围环绕着葱绿茂密的竹林和树木,村内林青竹翠,村口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宜人。房屋建筑上,因地制宜,朝向不一,稀疏不均。一般为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多是建于斜坡或半坡,很少在平坝地方建房。房屋以平房为主,房顶多瓦盖,也有少数穷人用茅草、稻草和麦杆盖房。柱头、板壁、楼板都是木料。”

战长风点了点头,至少,他心里对惠水的情形有了大约的了解。

他抬头看了看前面,离惠水已经不远,算起来,前锋的五百骑兵应当已经进入惠水了,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看到了中路军。北路军原本一万人,现在他带领的还有三千人,中路军原本二万人,面对叛苗一万人,南路军一万人,面对叛苗五千人,应当说本来都是多一倍的优势,只是叛苗据有地利,才令得汉军损失惨重。但他不明白,中南二路的将领究竟是怎么搞的,居然让人数比自己少一半的叛苗军给包围了,可见指挥打仗不是人人都会的。

突然间,前面烟尘大起,一骑急驰而至,只见一个传令兵满面焦急,对战长风大声说道:“游击大人,周参将请您速速前去,有敌情!”

“传令,警戒,吴参将指挥,我上前去!”战长风立刻下令。

周信之可不是乱说话的人,如果他派人来让自己“速速前去”,那就绝不是一般的敌情,应当是有什么重大变化,战长风传了令,一提马缰,跟着传令兵向前急行。大车上的士兵们纷纷跳下来,吆喝声响起,大小都统、百夫长、什长甚至伍长们都急急忙忙的整队,这一回可坐不得车了,接来下,要流血了!

战长风随着传令兵来到前锋处,早有周信之迎着,来不及说话,只是向前一指。战长风顺着周信之的手指向前看去,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前面,人头涌动,无数敌军团团包围着中路军的大营,一眼看去,敌军足有二万往上!

这怎么可能?叛苗军哪里来的这许多援兵?战长风凝神细看,见敌军的服饰,既有蒙正苗人的,也有惠水苗人的,甚至有不少是布依族人的,原来惠水的各族都群起相助叛苗军了!

“怎么办?”周信之只问了三个字。他的神色中只见惶急。北路军全部人马只有三千人,中路军原本是二万人众,但据说损失惨重,能作战的还有不到一万五千人,现在这情形,只怕中路军也没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了,否则二万多敌军包围,他们还是可以集中兵力突破的,现在敌军占着绝对优势,北路军要想解中路军之围而强行攻击,只怕会连这三千人一起搭了进去。

战长风的眉毛也皱的紧紧的,他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撤!”他当即下令,“先到龙塘村据丹水而守,然后再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