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20679200000017

第17章 教师日常交往礼仪(3)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陪同亲友前去拜访亲友不相识者。

他人介绍的顺序为:

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规则。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如果双方年龄、职务相当,则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后来者介绍给先到者。

介绍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人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2.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3.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4.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

5.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第二节)电话礼仪

“电话嘛,响了就接,有问就答嘛,哪有什么技巧啊?”要是现在谁还会有这种想法,那也太老土了。要知道,在现代社会的办公室,就连接打电话也有一定的礼仪可言。

一、打电话礼仪

人所共知,现代社会及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对于广大商界人士而言,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命,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对信息重视有加。目前,多种多样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为商界人士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通讯,一般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利用一定的电讯设备,来进行信息的传递,被传递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符号,也可以是表格、图像。在日常生活里,商界人士接触最多的通讯手段,当今主要有电话、电报、电传、寻呼、传真、电子邮件,等等。通讯礼仪,通常即指在利用上述各种通讯手段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在所有电子通讯手段中,电话出现得最早。迄今为止,它也是使用最广的。因此,电话礼仪是我们所要掌握的重点。电话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获取信息、保持联络的寻常工具,而且也是每个人所在单位或个人形象的一个载体。在交往中,普普通通的接打电话,实际上是在为通话者所在的单位、为通话者本人绘制一幅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电话形象。所谓电话形象,即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言、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感等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正是因为电话形象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而交往又与电话“难解难分”,因此凡是重视维护自身形象的单位,无不对电话的使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与日常会话和书信联络相比,接打电话具有即时性、经常性、简捷性、双向性、礼仪性等等较为突出的特点。所即时性、经常性、简捷性、双向性都不难理解,而所谓礼仪性却不能够不为之“正名”。

电话的礼仪性特点,直接与前面提到过的“电话形象”密切相关。它是指不论是打电话还是接电话,都必须以礼待人,克己而敬人。假如不注意在使用电话的过程中讲究礼貌,先敬于人,无形之中,将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

关于打电话的礼节,我们可以归纳为礼貌、简洁和明了这六个字。

使用电话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简洁和明了。电话用语要言简意赅,将自己所要讲的事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办公室打电话,要照顾到其他电话的进出,不可过久占线。

打电话。在打电话之前,请做一下准备,将所要说的问题和顺序整理一下,这样打起电话来就不会罗里罗唆或者丢三落四了。

拨通电话后,应当先自报一下家门和证实一下对方的身份。如果你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的转告。这时可以先说一句:“对不起,麻烦你转告某某……”,然后将你所要转告的话告诉对方,最后,别忘了向对方一声谢,并且问清对方的姓名。切不要“咔嚓”一声就把电话给挂了,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即使你不要求对方转告,但他为你接了这个电话,你也应说一声:“谢谢,打扰你了。”

如果你打的电话是要通过总机转接的,别忘了对总机小姐说一个“请”字,“请转某某分机”,你的礼貌会使你得到礼遇的。

电话通话期间,语言要简洁明了,事情说完,道一声“再见”,便及时地挂上电话。打电话的时间,要考虑到对方是否方便。最好在早上八时后及晚上十点前,午间一二点钟时最好也不要打电话,特别是年长者,通常都有午休的习惯。

二、接电话礼仪

如何接电话,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自己能够驾驭接电话礼仪,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

首先,要做好通话的准备,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务电话,尤其是后者,应该在电话机旁准备好一些物品,如电话号码簿、电话记录本和记录用笔。不要总是在需要时告诉对方:“请等等,我去拿纸和笔。”这样既拖延了通话的时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其次,听到电话铃声,应尽快放下手中所做的事情去接电话。有些单位规定铃响三声内接电话,这是很有必要的。接电话不要磨磨蹭蹭,更不可接了电话就说“请稍等”,撂下电话半天不理人家。如果确实很忙,可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请过10分钟再打过来,好吗?”接电话人所说的头一句话应是亲切地问对方:“你好。”接下来便是说出自己的工作单位及姓名,这样做,不仅礼貌,还可帮助对方确认自己有没有拨错电话号码,以便及时更正。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及时告之,口气要和善,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表示出恼怒之意。

电话铃响时,如果自己正在与客人交谈,应先向客人打声招呼,然后再去接电话。如果发觉打来的电话不宜为外人所知,可以告诉对方“我身边有客人,一会儿我再给你回电话。”不要抛下客人,在电话中谈个没完,这样身边的客人有被轻视的感觉。

无论在哪里接电话,都要仪态文雅、庄重,应轻拿、轻放,把电话机移向自己身边时,不要伸手猛拉过来。到通话是,不要拿腔拿调的,应该声调适中,语气柔和沉稳。

不要在听电话时与旁人打招呼、说话或小声议论某些问题,如遇接电话时房内有许多人正在开会聊天,可先请他们停下来,然后再接电话。接电话时应当认真听对方说话,为了使对方知道自己一直在倾听,或表示理解与同意,应时不时地轻声说些如“是”,“对”,“好”,“请讲”,“不客气”,“我听着呢”,“我明白了”等等,或用语气词“唔”、“嗯”、“嗨”等话语。漫不经心,答非所问,或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人谈话,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通话完毕后,可以询问对方:“还有什么事吗?”或者“还有什么要吩咐吗?”这一类客套话,既是表示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请对方先放下电话,再轻放下自己的电话。

如果使用录音电话,应事先把录音程序编好,把一些细节考虑周到。不要先放一长段音乐,也不要把程序搞得太复杂,让对方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在办公室接电话声音不要太大。接电话声音太大会影响其他人工作,而且对方也会感觉不舒服。

如果对方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而直接询问上司的去向,应礼貌、客气地询问对方:“对不起,您是哪一位?”

在电话中传达有关事宜,应重复要点,对于号码、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

挂断电话前的礼貌不可忽视,要确定对方已经挂断电话,才能轻轻挂上电话。

在生活中,在家里,有时会出现不方便接电话的情况。尤其是在办公室里,可能某某教师恰好上课去了,在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往往需要代接电话。代接电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在接电话时,最重要是要注意代接电话时的态度。

有可能亲自接的电话,就不要麻烦别人。尤其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奶声奶气地代替自己接电话。虽然他们对这种实践非常热衷,也不提倡在这方面培养他们。

事务往来比较多的人,如校长等,可请秘书代为处理电话,也可以本人不在时使用录音电话。不过本人在场时,一般是不合适使用录音电话哄人的。

万一需要用录音装置时,则必须使自己预留的录音友好,谦恭。通常,预留的录音应为:“你好!这里是某某学校某某。我现在因公外出,请您在信号声音响过之后留言,或者留下您的姓名与电话号码,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络。谢谢,再见。”

代接电话时,讲话要有板有眼。被找的人如果就在身旁,应告诉打电话者:“请稍候”,然后立即转交电话,不要抱着恶作剧或不信任的态度,先对对方“调查一番”,尤其是不允许将这类通话扩音出来。

被打的人如果尚在别处,应迅速过去寻找。不要懒于行动,连这点“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做,蒙骗对方说“人不在”,或是大喊大叫“某人找某某人”,闹得“世人皆知”,让他人的隐私“公开化”。

倘若被找的人不在,应在接电话之初立即相告,并可以适当地表示自己可以“代为转告”的意思。不过应当先讲“某人不在”,然后再问“您是谁”或“您有什么事情”,切勿“本末倒置”过来。省得让打电话者疑心:他要找的人正在旁边,可就是不想搭理他。

表示自己可以“代为转告”的意思时,应当含蓄一些。例如:“需要我为您效劳的话,请吩咐”,听上去就“可进可退”。不要一开口就“不由分说”,说什么“你有什么事情,都尽管可以告诉我,我一定不会‘贪污’”云云。只有在比较熟的人之间,才可以直接询问:“您有留言吗?”“要不要我告诉某某人,一回来就打电话给您”。

代接电话时,对方如有留言,应当当场笔录下来。之后,还应再次复述一次,以免有误。

(第三节)访送礼仪

素质教育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每个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研究学生的素质结构,对每一个学生有个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认识,从分析整体素质结构的内差异入手,认识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寻找突破口,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转化。

家访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学生在校的表现,班主任一般都能了如指掌,但从全面研究学生的要求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呢?家庭的德育教育环境、智力背景又如何呢?家长的人才观、育才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家访,同家长的直接的交谈,才能有所了解。目前,我们很多的家长,还包括我们有些个别教育工作者,过分地强调学校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作用,老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课外学习的作用,家长的作用,以为学校的教育能包管一切,因而产生了尽量多占用一些学校内课堂教学的时间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产生一种倾向:即家长轻视家庭教育,教师轻视对学生学校以外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应该说,这种倾向是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怎样能够成功的实行家访呢?掌握访送礼仪对老师更好的开展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一、拜访做客礼仪

前往亲朋好友居所拜访做客,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应酬。作为教师,除了要在办公室里接待别人,有时也要到其他单位或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去拜访他人。在办公室等较正式的场合拜访他人时,许多人都比较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小节之处也绝不忽视,而去居所拜访时,许多人则忽视了自己的身份。结果不仅未能联络双方感情,还影响了个人的形象,乃至组织的声誉。

那么,去他人住所拜访时怎样注意礼节,讲究礼节呢?

(一)拜访写有约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