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对时间做对事
20922900000012

第12章 刻苦勤奋,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3)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只有汗水的结晶,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未来。

有些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困难、很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头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结果却由于私心杂念过于膨胀,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种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许多无所用心的人的脑力也是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有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

沈从文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工作。他自己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等良好习性,这些良好习性使我终身受益无尽。

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劳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8.战胜懒惰,做个勤奋的人

“勤奋出贵族”这句话是一句亘古的箴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那些享有地位、尊严、荣耀和财富的贵族,都有一颗永不停息的心,都有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在他们身上都凸显出了令人尊敬的勤奋创业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都闪耀着非凡毅力与顽强意志的光芒。而正是这样的品质使他们获取了财富,让他们成就了事业,赢得了尊崇,成为了顶天立地的人物。

在这个无限变幻的世界中,没有永远的贵族,也没有永远的穷人。如同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一样,尊者卑、卑者尊,这种盛衰起伏变幻如同沧海桑田,生生不息。出身卑贱和家境贫寒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执着的追求和智慧,同样能够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成为一代新贵族。

人的本性之一是趋乐避苦,惰性也就如同影子一样时常左右纠缠,企图桎梏人的心灵。但正如歌德所说:“我们的本性趋向于懒怠。但只要我们的心向着活动,并时常激励它,就能在这活动中感受真正的喜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一个爱讲废话而不勤奋学习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缠得没办法了,就给他写了一个公式:A=X+Y+Z。然后告诉他:“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包含着真理,它表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求人们在学习时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求人们少说废话,更重要的是勤奋。

“懒惰”是人生中最可怕的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懒惰”又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一生随时都会与它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懒得懂,不会做的事自己不想做……

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取尊贵和荣誉,只有这样的尊贵和荣誉才能长久。但不幸的是,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很多生活富足的人都缺乏进取精神,躺在父母给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中好逸恶劳,挥霍无度,以致许多人虽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却最终不免要在贫困中死去。

所以,要想在与人生风浪的搏击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赢得社会的尊敬,高歌人生,你就必须战胜懒惰。要战胜懒惰,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去执行:

(1)承认自己有爱拖延的习性,并不愿意克服它。这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正视它,才能解决问题。不承认自己懒惰,就不可能改正自身的弱点。

(2)是不是因恐惧而不敢动手,这是爱拖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是这一原因,克服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做,假想这件事非做不可,并没什么可恐惧的,并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难,这样你终会惊讶事情竟然做好了。

(3)是不是因为健康不佳而懒惰。其实,懒惰并不是健康的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问题,有些人,尽管疾病缠身,还照样勤奋努力不已。如果,身体真的有病,这种时候常爱拖延,要留意你的身体状况,及时去治疗,更不应该拖延。

(4)严格要求自己,磨练你的意志力。意志薄弱的人常爱拖延。磨练意志力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每天坚持做一种简单的事情,例如写日记,只要天天坚持,慢慢的就会养成勤劳的习惯。

(5)在整洁的环境里工作不易分心,也不易拖延。把自己生活的环境整理好,使人身居其中感觉舒适,就会热爱自己的生活,产生勤奋的动力。另外,备齐必要的工具也可加快工作进度,也可以避免拖延的借口。

(6)做好计划。对自己的每天的生活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自己严格按计划行事,直到完成为止。

(7)公开你的计划。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在家庭里,或者在朋友面前,把你的计划向大家宣布,这样你就会自己约束自己,不敢拖延。

为了你的面子,你不得不按时做完。

(8)严防掉进借口的陷阱。我们常常拖延着去做某些事情,总是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找借口。例如“时间还很充足”、“现在动手为时尚早”、“现在做已经太迟了”、“准备工作还没做好”、“这件事太早做完了,又会给我别的事”等等,不一而足。

(9)抱只做十分钟的打算。开始克服懒惰,不可能坚持很长时间,你可以给自己说:“只干一会儿,就10分钟。”

10分钟以后,很可能你兴奋起来而不想罢手了。

(10)不给自己分心的机会。我们的注意力常常受外界的干扰,不能够投入工作,成为我们拖延偷懒的借口。把杂志收起来,关掉电视,关上门,拉上窗帘等等。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克服拖延的毛病,投入工作。

(11)留在现场。有些事情在开始做时,总会不顺利,这就成为拖延偷懒的借口,我们会说放一放再说,转身就走,这样就无法克服懒惰的习惯。

强迫自己留在事情的现场不许走。

过一会儿,你可能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可能就不再拖延,你就会干下去。

(12)避免做了一半就停下来。这样很容易使人对事情产生棘手感、厌烦感。应该做到告一段落再停下来,会给你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促使你对事情感兴趣。

(13)先动手再说。三思而后行,往往成了拖延的借口。

有些事情应该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只要干起来了,你就不会偷懒,即使遇到问题,你也可以边干边想,最终就会有结果。

(14)想想事情做完后将得到的回报,那是多么愉快啊。

克服懒惰的办法就是让结果对他有一定的诱惑力。

我们从小教孩子:

去洗洗碗,干完了有奖励。

去洗衣服,洗完了可以看电视。

其实,我们自己要克服懒惰,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勤劳的报酬,来激励自己。

偷懒之后,我们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就会痛悔虚度一生。只有战胜懒惰,我们才能做时间的主人,从容不迫、丰富而多彩地度过一生。

9.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

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享乐……只有读书和学习不可以满足。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孜孜不倦的过程。初学之时,只得毛皮,总觉得简单易行。待更深一步,探得精髓,才知道博大精深。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学习犹如驾着一叶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浮,你看不到停靠的边,但可以欣赏海天的一色美景。

徐特立说:“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些水倒进去很多,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到后来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的积极学习心态,才是正确的态度。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切记不要自满,默默地埋头苦干,才能攀登上高峰,一览众山小;只有不自满,才能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