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开始了,他把纸、笔、墨水都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为了不要在写作时有什么事情打断自己的思路。他又把一个小记事本放到写字台的左上角,上面记着章节的结构提纲。他再把为数极少的几本书整理一下,因为大多数书籍资料都早已装在他脑子里了。
巴尔扎克开始写作了。房间里只听见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他很少停笔,有时累得手指麻木,太阳穴激烈地跳动,他也不肯休息,喝上一杯浓咖啡,振作一下精神,又继续写下去。
早晨8点钟了,巴尔扎克草草吃完早饭,洗个澡,紧接着就处理日常事务。印刷所的人来取墨迹未干的稿子,同时送来几天前的清样,巴尔扎克赶紧修改稿样。稿样上的空白被填满了密密的字迹,正面写不下就写到反面去,反面也挤不下了,就再加上张白纸,直到他觉得对任何一个词都再挑不出毛病时才住手。
修改稿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整个下午的时间,他用来摘记备忘录和写信,在信上和朋友们探讨艺术上的问题。
吃过晚饭,他要对晚饭以前的一切略作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明天要写的章节进行细致缜密的推敲,这是他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晚上8点,他放下了一切工作,按时睡下了。
这普通的一天,只是巴尔扎克几十年间写作生活的一个缩影。从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因为时间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有许多人生活了多年还没弄清时间的价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再也不会增加了。然而,我们却可以掌握对时间的需求,并更有效地利用我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谁掌管着我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通常来说,你的时间是根本不自由的。因为你把自己紧紧束缚在别人的议事日程上,盲目地追随着,繁杂的事务,不管它对你是不是有益处。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必须管理好你的生活--也就是管理好你的时间。你要向那些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挑战。下面就针对10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向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1)如何支配赢得的时间。
如果你按本书中所有的建议去做,会省下很多时间。你每天至少可以获得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另做它用。那么当你拥有这些额外的时间之后,你该怎么运用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珍惜时间,你的大部分时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浪费掉。
因此,你要把握好自己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并合理支配。最好制定一个计划来运用这些时间,并分配一定时间用于娱乐方面,去做一些使你更接近于你个人及职业目标的活动。你只有以相当的毅力才能赢得这些宝贵的时间,所以一定要运用得当。
(2)每天做好计划。
没有哪一位足球教练不在赛前向队员细致周密地讲解比赛的安排和战术。而且事先的某些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比赛的进行,教练会根据赛情作某些调整。重要的是,开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
你最好为你的每一天和每一周订个计划,否则你就只能被迫按照不时放在你桌上的东西去分配你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完全由别人的行动决定你办事的优先与轻重次序。这样你将会发觉你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每天只是在应付问题。
为你的每一天定出一个大概的工作计划与时间表,尤其要特别重视你当天应该完成的两三项主要工作。其中-项应该是使你更接近你虽重要目标之一的行动。在星期四或星期五,照着这个办法为下个星期作同样的计划。
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事前的计划能促使你把时间更好地集中运用到有效的活动上来。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个反比定理:当你做一项工作之时,你花在制定计划上的时间越多,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时间就会越少。不要让一天繁忙的工作把你的计划时间表打乱。
(3)按日程表行事。
为了更好地实施你的计划,建议你每天保持两种工作表,而且最好在同一张纸上。这样一目了然,也便于比较。
在纸的一边或在你的记事本上列出某几段特定时间要做的事情,如开会、约会等。在纸的另一边列出你“待做”的事项--把你计划要在一天完成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然后再审视一番,排定优先顺序。表上最重要的事项标上特别记号。因此,你要排出一、二段特定的时间来办理。如果时间允许,再按优先顺序尽量做完其他工作。不要事无巨细地平均支配时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弹性处理突发事项,否则你会因小失大完不成主要工作。
“待做事项表”有一项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我们通常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排定。它包括需要立刻加以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些很重要,有些并不重要,但是它有一个缺陷,通常不包括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项,诸如你要完成但没有人催你的长远计划中的事项和重要的改进项目。
因此,在列出每天“待做事项表”时,你一定要花一些时间来审阅你的“目标表”,看看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于你要达到主要的目标,是否与其一致。
在结束每一天工作的时候,你很可能没有做完“待做事项表”中的事项,不要因此而心烦。如果你已经按照优先次序完成了其中几项主要的工作,这正是时间管制所要求的。
不过这里有一项忠告:如果你把一项工作(它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从一天的“待做事项表”上移到另一天的工作表上,且不只是一两次,这表明你可能是在拖延此事。这时你要向自己承认,你是在打马虎眼,你就不要再拖延下去了,而应立即想出处理办法并着手去做。
你量好在每天下班前几分钟拟定第二天的工作日程表。对于那些成功的高级经理人员来讲,这个方法是他们做有效的时间管理计划时最常用的一个。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再列工作计划表,那就容易做得很草率,因为那时又面临新的一天的工作压力。这种情况下排定的工作表上所列的常常只是紧急事务,而漏掉了重要却不一定是最紧急的事项。
帕金森教授说得不错,纷繁的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
避免帕金森定律产生作用的办法似乎很明显:为某一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要将工作战线拉得太长,这样你就会很快地把它完成。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定出每日工作计划的目的所在。没有这样的计划,你对待那些困难或者轻松的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因为没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较长,你感觉可以以后再说。如果你只从工作而不是从可用时间上去着想,就会陷入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危机之中。你会巨细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经把某项次要工作做得很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主要目标落空了。
7.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人类在发展初期,由于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难以逾越地理上的险阻,因此不仅文化交流的范围很小,而且交流的速度也十分缓慢。几乎每一样新的发明,都只能在很小的圈子里传播,甚至有时还常常得而复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所以,在人类漫长的三百万年的历史过程中,竟有99%的时间是在原始社会(即旧石器时代)度过的。那时,人类在各自的诞生地生活,活动的地域不广,文化交流发展之慢,是可想而知的。“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了良好环境的人类是不愿意迁徙辗转的,而愿意定居一地。在过去的一百万年中,只有当天气变化无常、食物短缺、好战者的侵袭,人类才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居住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观。有人曾作过推算,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是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向欧洲推进的。到了铁器时代,人类征服海洋的能力大大增强,东西方之在“丝绸之路”之后,又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外更有汉代的楼船远航印度洋、明代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等壮举。人类文化交流的速度大为加快。到了蒸汽机时代,人类从海上和陆地将地球完全打通,世界迅速地缩小,人类的文化开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空前规模的交流。文化发展到今日,其速度已经到了一日千里的程度。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把人类的文明带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随着高科技和现代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再加上空前的人员、物质的大流动,使得世界各民族精神财富的生产、传播、交流、影响的形式、速度、质量、数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而在当代,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某种信息迅速地传遍全球。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使得文化开放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随着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在18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为80~90年;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知识更新的周期就迅速地缩短为30年;到了近50年,更新的周期又缩短为15年;如今在某些领域,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5~10年了。面对信息网络全球化这种咄咄逼人、飞速发展的形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加强紧迫感与危机感,因时顺势,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及时引进先进的文化,紧紧跟上人类文化进步的步伐。
吉格先生在纽约市卡耐基学院当讲师时,他曾经遇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杰出推销员叫爱德。爱德做的是广告生意,他的年薪有七万五千美元。这笔收入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一天晚上,吉格先生下课后跟他闲聊时,诚恳地问他:“为什么你要参加三位讲师合上的班级,而三位讲师的薪水加起来还没有你的多。”爱德笑着回答说:“吉格,我告诉你一个小故事。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我父亲带我到我们的花园去了一趟。父亲可能是邻里中最好的园丁,他喜欢在花园里工作,并且以此为荣。我们走了一趟以后,父亲问我学到了什么?当时我惟一见到的事情就是父亲显然在花园中做了许多工作。这时,他有点不耐烦地说:‘孩子,我一直希望你能观察到,只要蔬菜是绿的,它们就能生长,一旦成熟,它们就开始枯萎。”
彼得?杜拉克说得好:“知识必须经过不断的改良、挑战与增加,否则,它就会消失。”
我们会花钱去修饰我们的外貌,但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要花同样的代价去修饰我们的头脑?我们应该定期地读书学习来满足精神的饥渴,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如果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靠吃饭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天填饱自己的肚子,我们又该怎样充实我们的心灵?大部分人都是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充实它。例如,在很方便或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我们平时常常说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如果我们每天有时间去填饱肚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花点时间来充实那几乎是无价的头脑部分呢?
在许多场合,我们会遇到一些沮丧、消极、失败、忧郁、破产,以及不快乐的人,这些人是属于消极阶层,却又都不愿意再充实他们的心灵。他们都迫切需要知识、信息与灵感,但是,他们却一直拒绝参加研讨会或是阅读好书、听录音。我们倾听这些人的谈话真是有趣,也许我们该用“悲剧”这个词来形容。当我们提到成功的人,并谈到他们如何乐观与积极时,消极失败的人会说:“他们的积极与乐观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因为他们一年赚五万美元。如果我一年能赚五万美元,我也会积极的。”消极失败的人认为成功的人每年赚五万美元,所以他们会很积极。这显然是因果倒置。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每年赚五万美元,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心理态度。可惜的是,空虚的头脑和空虚的肚子不一样,要是空虚的头脑也要填满一些东西才能让主人满足的话,那该有多好。
真的,在每一个行业,不论是法律、医药、销售、数学、科学与艺术,那些达到高峰或快要达到高峰的一流人物,都是定期参加研讨会。他们阅读好书,定期听录音,并积极寻求资料、信息与灵感,结果,他们一直都在成长中。
为什么成功的人是积极的呢?反过来说,为什么积极的人是成功的呢?他们之所以积极,是因为他们定期地以“良好、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就像食物是身体的营养一样,他们也不忘每天补充精神食粮。
所以,任何人在今天都不敢说:我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在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确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决心。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8.做个精通业务的高手
干什么事都要精通业务,成为行家。如何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一点是虚心学习,博采众长。
加入WTO后,竞争,尤其是热门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各人都有自己的择业目标,那么,求职是否有捷径呢?有,这就是精通业务和善于学习。
美国着名经营学者乔·马拉斯和戴维·霍拉斯在《成功的奥秘》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有个南非的农场主,一心想发大财,于是,卖掉赖以为生的农场,离乡背井去找钻石。结果钱花光了,钻石还未找到,沦为乞丐。可叹的是,那个买主就在他的旧农场里找到了钻石矿。正当买主大发钻财的时候,老农场主在贫困交加中默默去世。
有个南美的寡居女农场主,做梦也想让儿子成为矿物学家,赚大钱。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送进大学,获得了学位。儿子毕业后,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回家后,卖掉农场,把母亲接到城市,去发展他的事业去了。可惜的是,新的农场主在他母亲经常挤进挤出的一道狭窄石门旁,发现了两道发亮的痕迹,于是找专家化验,证实是金矿石,进而找人钻探,发现了一个大金矿,且是世界上最富金矿之一。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脚下有钻石,身边有黄金,却身在宝中不识宝,硬是要离开本行,远走高飞,去图什么大财,结果让大好机会白白从眼皮底下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