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2094000000055

第55章 慈济基金会的创立与发展(2)

慈济的确是从传统的济贫起步的,但其大规模的现代慈善事业以医疗为重心。1986年慈济医院正式启用,后又相继成立了一些分院,至2000年,关山分院成立,2003年9月玉里分院启动,2000年8月嘉义大林慈济医院启业,2005年新店慈济医院开启。2002年台中慈济医院开工,2006年完成第一期。遍布台湾的慈济医疗网逐渐形成。慈济人还把大爱,即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撒向全球,到2004年底,慈济人医会全球服务人数已超过53万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43个基层单位在内的国际慈济人医疗会。1993年11月全美第一家由华人创办的南加州慈济义诊中心成立。1997年5月,夏威夷义诊中心成立。1997年马来西亚洗肾中心成立。2002年马六甲义诊中心成立。2003年3月起,慈济纽约分会将1997年开始的每个周末的机动医疗服务扩大为定点的纽约健康门诊中心,为一般民众及低收入户提供医疗服务。2004年8月,新加坡义诊中心成立。慈济人在全球开展义诊活动,在菲律宾、巴西、印尼、越南,慈济人深入偏远村落及城市贫民中展开大型义诊。1993年10月,成立了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到2005年志愿捐髓资料累计有274495笔,完成895例非亲属骨髓捐赠移植手术。在骨髓捐赠方面,其成就位居全球前列。

在教育志业方面:1989年9月,慈济护理专科学校成立,1999年升格改制为慈济技术学院。1994年10月,慈济医学院成立,设有医学系、医事技术学系、公共卫生学系和护理学研究所。课程以生命科学及医疗知识为主,兼顾人文、社会学科与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摒弃传统的全年单一课程模式,采用每学期分段式多单元教学规划,涵盖16项怡情养性的单元科目。慈济以公费与建立慈诚懿德会为其特色。尤其是后者为每十个学生安排一位慈诚师兄与两位懿德母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情绪上的困扰。总之,力求各方面都体现出“尊重生命”和传承佛教“慈悲喜舍”精神。2004年,改制为慈济大学,成为以医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同时附设中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招生。在海外,2005年5月建立泰国清迈慈济小学,2004年7月建立印尼雅加达慈济大爱村内的中小学;2005年4月,慈济在伊朗巴姆援建5年,等等。为帮助海外华人子弟学习华文,先后在美国、澳洲、加拿大及马来西亚先后建立35所慈济人文学校。还在墨西哥、多米尼加的拉罗马那、巴拉圭、萨尔瓦多、印尼、棉兰、南非等建有小学。慈济在大陆,大力支持希望工程,其项目遍及江苏、安徽、新疆等10个省份32所中小学。

在文化与宣传志业方面,慈善团体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其吸收社会资源能力的大小,跟它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慈济很早就把文宣志业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慈济》半月刊创刊乃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始于1985年。随着事业规模的扩大,慈济结合文化事业的开展,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全面的宣传,树立慈济形象。其一,成立专职的宣传组织。这一年的1月22日,慈济研究发展委员推动小组成立,负责功德会发展的规划、推动、辅导、协调、追踪与考核及提出建议。小组内部设立议事、储训、企划、公关、宣传、活动等小组,慈济开始自觉打造自身媒体形象。其二,大力推进媒体出版事业。2005年正式成立慈济人文志业中心,整合慈济各类媒体资源。其平面媒体首先是《慈济》杂志,包括中文月刊、英文季刊、日文月刊,每月发行30万本,发行至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中国香港、南非、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经典》杂志创刊,该刊在荣膺十次金鼎奖之后,于2005年获亚洲卓越中文杂志奖。1988年陈慧剑写的《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世界》是第一本全面介绍慈济的出版物,影响很大。不少人因此而加入慈济的行列,许多人以此书作为推广慈济的手册。[23]1989年《证严法师静思语》由慈济文化出版社首次出版,至1998年已印行超过240版次。

同时,其电子媒体的影响更大:1985年11月7日,“慈济世界”在华视频道开播,16日,台北民本电台也同时推出,后发展到每天在16家电台19个频道平均播出10小时。1996年,慈济全球信息网注册国际网络。1998年元旦,慈济大爱电视台开播,次年10月,通过卫星向全球传送。2005年,该台推出东南亚新闻,次年在雅加达成立印尼大爱无线电视台,推出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不久将在美国成立北美制作中心,发展英语频道。

在千禧年之际,慈济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了第一家静思书轩,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结合咖啡香与书香的复合店,将人文种子带入社会,让这颗文化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在熙熙攘攘社会中带来宁静与祥和,让社会直接感受到慈济的文化。现在在台湾有12家,马来西亚已有10家,在印尼、新加坡、新西兰也分别设立分店[24]。这种书店形式其实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直观的慈济形象的展示。

(二)国际化进程加快

在1986年之前,台湾医院包括基督教教会医院都要求病人在开刀前交一定的保证金。而慈济医院则打破了这个先例,一下子声望骤升,慈济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1990年到1991年会员由30万暴增到130万[25],慈济的影响开始向海外扩展,1985年1月21日佛教慈济基金会美国总会在加州成立,标志着国际化进程的开始。迄2005年,慈济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约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尼等30多个国家成立了200多个分会与联络点。慈济的全称是佛教慈济基金会,但其会员,特别是义工绝不限于佛教徒,更多的是社会各界人士,不仅不分宗教信仰,而且还努力争取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一起参与国际赈灾活动,并成功做到了这点。这是慈济的特色与难能可贵之一。

其国际赈灾活动从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开始,布施对象不分种族、肤色、语言、政治经济制度等等不同,只要有因自然灾害或战乱受害的民众,慈济人援助之手就会出现。迄2005年,其援助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包括蒙古、尼泊尔、泰国、柬埔寨、科索沃、土耳其、伊拉克、北朝鲜、洪都拉斯等57个国家和地区。慈济的慈善之光已经普照世界五大洲。其慈善救助工作,包括临时物质援助,长期救助发放,建孤儿院、老人院、爱滋病收容中心,甚至为灾民免费或只要缴极少费用,就援建了公寓、新村。[26]

在教育与文化志业方面,国际化进程也呈加速之势。但慈济人坚持对受援国与地区的国内事务不加任何干涉,没有任何附带条件,真正体现了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大爱”。因此,赢得了受援国灾民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蓝衣天使”成为他们对慈济人爱称。

证严法师和慈济事业赢得了中国台湾社会,乃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获得了许多嘉奖,包括国际著名奖项。1990年,证严法师获首届宗教大同奖之宗教社会服务奖。1991年,慈济获“教育部”八十年度社会教育有功团体暨个人大会之团体奖。1994年,慈济布里斯联络处获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社会服务奖(Advance Australia Award)。1996年,慈济加拿大分会为援助卢旺达难民募款,受加拿大红十字会表彰。2001年,慈济夏威夷分会因参与萨尔瓦多赈灾,获檀香山市政府表颁荣誉奖。2002年,慈济加拿大分会获加拿大红十字会颁赠“居住小区服务”奖牌。2003年,美国北加州圣塔克拉拉议会五位议员连署,颁赠奖状表扬证严上人与慈济志工的善行。2004年,国际慈济人医会获“行政院卫生署”、“新闻局”、“立法院厚生会”与《民生报》举办的第十四届医疗奉献奖团体奖,充分肯定了慈济人医会在医疗、慈善方面的贡献。2005年,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美国总会获颁“玛莉·梅森奖”(Maw Mason Award),表达美国感谢慈济志工十多年来的付出。1991年7月,证严法师获有亚洲诺贝尔奖金之称的麦格塞塞奖之社区领袖奖。同年,还获得了第一届社会运动和风奖中的杰出社会运动领袖奖。1994年获艾森豪纪念奖牌,是继德蕾莎修女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