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美龄大传
2098000000013

第13章 参预蒋家王朝的政治活动(3)

乍一相逢,宋美龄满面喜色,一阵轻风软雨,料理得韩复榘受用非常,搔着头皮,光知道咧着嘴笑。当韩复榘说到他在河南实行反对蓄婢纳妾、禁止女子缠足束胸的举动时,宋美龄竟代表全国两万万妇女向他表示敬意。慌得韩复榘还礼不迭,连连表示有愧于夫人的厚爱。

宋美龄见韩复榘满脸恭敬的样子,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于是语锋一转,谈到眼下的形势。她说:不管河南的革新,还是国家的建设,最最要紧的莫过于保证统一、和平的环境,现在不应该再有内战。可是阎锡山、冯玉祥他们为私利所动,挑起战端,致使中国走衰败之道,对此,希望你深明大义,千万不要受他们的拉拢。

这一番暗藏机锋的话只把韩复榘听得心里发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有点坐立不安。宋美龄见好就收,展颜微笑了一下,把紧张的气氛轻轻带开,随后满怀信任地对韩复榘说:尽管外面传闻很多,说你怎么怎么,可我还是百分之百地信将军,也一直劝委员长不要听信谣言,受人挑唆,所以这一回,不但让你担任第一军团的总指挥,还把陈调元、马鸿逵和刘珍年的部队都交给你调遣,装备上也要加强。

听到这里,韩复榘已由紧张得手心冒汗转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又是表白,又是诉苦。宋美龄侧耳恭听,并深表理解和同情。片刻之间,原来左右摇摆的韩复榘,骤然变成了坚定的拥蒋分子,他这时惟一的要求就是不和西北军的老兄弟们正面交火。他对宋美龄说:“冯先生好比是我的亲生父母,委员长和夫人好比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能帮着冯先生打委员长,也不能帮着委员长打冯先生。我本来主张和平,反对打仗,现在看在夫人的面子上,我听委员长的。不过,请夫人跟委员长说说,体谅我的苦衷,就让我去打阎老西那个王八蛋吧!”宋美龄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向蒋介石转达向方将军的心情。

旋即,徐州军事会议如期举行,会上,蒋介石在进行军事部署时,果然把韩复榘的第一军团调往山东,从正面去阻击阎锡山的进攻。自己的嫡系部队则编成第二军团,由刘峙任总指挥,专门对付冯玉祥的西北军。两湖与平汉战场,则由何应钦统率指挥。此外,再把湖北、河南等地的各色杂牌部队搜罗到一起,混编成第三军团,由自己的一位高参任总指挥。

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发布讨伐誓辞:

阎冯叛逆,割据称雄,破坏统一,乱国害民,纠集盗匪,反抗革命,西北何辜,遭此兵凶,革命军队,救国保民,仗义讨逆,不辞牺牲。

当天,西北军与蒋军在安徽砀山发生激战,接着,鲁西、豫东同时打响,酝酿已久的中原大战拉开了帷幕。

战争开始,战场形势对蒋介石极为不利。由于韩复榘的调防,使得沿陇海路推进的西北军兵不血刃,连续占领了洛阳、郑州。第六路军也进行得相当顺利,攻下开封和归德(今称商丘),前锋直逼徐州。与此同时,孙良诚、张维玺、庞炳勋、徐永昌等指挥的西北军与晋军分别从平汉路、陇海路等处继续大举推进,两翼衔接,构成了一道相当长的南北阵线。另外,由傅作义指挥的晋军的6个军,也进击德州,直指济南。

主战场上全面吃紧,蒋介石彻夜难眠,亲自赶赴徐州督战,一面为部下打气,一面征调空军支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颓势仍未扭转。

倒是刚上任的那位三军团总指挥的夫人有办法,对部下又是打又是拉的,硬是把这一群杂牌军给拢住了,稳住了一头。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在南京宴请一位叫刘茂修的人,蒋介石坐陪。席间,宋美龄不断地劝酒挟菜,嘘寒问暖,把个刘茂修兴奋得不知所措。另外,当着蒋介石的面,宋美龄还一个劲地夸赞他年轻有为,并暗示他前途光明,感动得刘茂修当场赌咒发誓,表示效忠。

蒋介石、宋美龄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请刘茂修这个人?原来刘茂修并非平常之人,原为旧军阀刘镇华的七弟,正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听说国内形势骤变,旅居日本的刘镇华不放心,就叫刘茂修回国看看。当年,刘镇华出国,把部队交给了老部下万选才和五弟刘茂恩。

这次中原大战,万选才作为反蒋联盟的第六路军军长,一路过关斩将,立下了不少战功,为示犒赏,冯玉祥任命他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修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万选才正是得意之时,反蒋决心非常坚定。反过来看刘茂恩的态度,似乎对反蒋并不十分热心。为此,刘茂修决定跑一趟南京,摸摸蒋介石的态度。回国几天后,他由天津动身,搭船到上海,改乘沪宁火车,进了南京,下榻在第十一路军的驻宁办事处。

刘茂修一到南京,便被蒋介石拉到黄埔路官邸。又是接见,又是设宴,为避免走漏消息,全部过程,一概屏退左右,只由宋美龄代己行事。直弄得刘茂修感恩戴德,连连表示回去一定说服刘茂恩阵前倒戈,投靠中央。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蒋介石开了腔,他提醒刘茂修不要轻举妄动,争取多从阎锡山、冯玉祥手里骗些枪炮装备,多拉些人马,关键时刻,再打他个措手不及。宋美龄也在边上补充说:“这就叫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造化无穷啊!”一席话说得刘茂修只有点头的份儿。

临分手时,蒋介石让宋美龄拿来笔砚,当场写了一封给刘茂恩的亲笔信,作为他投诚以后加封行赏的信物。为了保险起见,宋美龄让刘茂修把棉背心脱下,细针密线地把亲笔信缝人,然后再亲自帮刘茂修穿上。

刘茂修揣着“衣带密诏”,匆匆地回到前线,找到五哥刘茂恩,关起房门密谈,把蒋介石如何器重、宋美龄如何关怀,描述得天花乱坠。末了,再脱下那件缝着密信的棉背心,把蒋介石的亲笔信送到了刘茂恩手里。自此,刘茂恩也决定在铁扇公主的肚皮里,来个翻肠搅肚了。

这一边密谋反叛,那一边却毫无防范,尤其是阎锡山,说什么也不会生疑。因为刘镇华当年驻军陕豫,跟山西只有一水之隔,彼此常相往返,交情笃厚。1925年,刘部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失利,1929年,刘部为唐生智、宋哲元所逼,曾两番东渡黄河,退入山西,都是靠阎锡山的照顾接济,才幸得保全。这次,大家联手反蒋,不要说为了国家大政,就是讲知恩图报,也该对锡山来点效忠吧?这是阎锡山的想当然。

最最倒霉的还是万选才,他与刘茂恩多年患难与共,向有手心手背之称。眼下刘茂恩暗中谋反,并且在刘茂修的怂恿联系下,暗中与陈诚牵上了线。然后一个电话,把万选才骗到军中。刘茂恩心中有鬼,躲了起来。刘茂修不负宋美龄的希望,调兵遣将,让预先埋伏好的枪手把万选才五花大绑,直接押往陈诚处,再转交南京执行枪决。好一个河南省政府主席,交椅还没有坐热,就成了短命鬼。

死讯传出,反蒋联盟大为震动,阎锡山更是伤心不已,掐指算算,刘茂恩带走了一个师,兼并了万选才第六路军的大部,还顺手截了晋军的两个炮兵营。此消彼长,白白让蒋介石增加了3万多精锐之师。

眼看就要成功的合围,忽然出了一个大口子,补也补不上。蒋介石再乘胜前进,一阵反攻,晋军抵挡不住,稀里哗啦地退了下来。到了5月22日,刘峙的第二军团竟然打到了下野鸡岗。要不是西北军及时增援,庞炳勋、孙良诚从两翼迂回包抄,重创了刘峙的第二军团,还不知晋军退到何处为一站哩。

打这以后,中原大战的主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双方在开封以东的兰封、民权、睢县、杞县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拉锯。即便如此,蒋介石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因为,对反蒋联盟来说,最宜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长,变故也可能越多。蒋介石呢?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对东北军的拉拢,以求出现有利于己的转变。

蒋介石和反蒋集团都曾陆续派人游说张学良,但是张学良一直等到局势渐趋明朗才改变中立态度。9月18日,他发表拥护中央“维持统一”的“和平通电”,并且派兵进占平津,阎锡山败退山西。冯玉祥虽能再坚持10余日,也终不免败退西北,并且终身不能问鼎中原了。

中原大战历时半年,双方动员兵力共计达140多万人,战事波及区域,特别是河南省遭受的破坏难以胜计。但是经此一役,各地方实力派也遭受了几近于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与蒋介石抗衡,造就起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的权威。宋美龄不仅对此功劳不小,而且作为“特殊武器”,在蒋介石巩固这份得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时将继续担起重任。

11月,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抵达南京,受到了蒋介石、宋美龄的热情款待。风流少帅同当今的“第一夫人”并不陌生。当年,宋美龄待字闺中,芳名远扬,吸引的众多追求者中就有张学良。那时,已为陆军上将的张学良每过上海,都不时要去拜访宋美龄。

虽然现在宋美龄已贵为“第一夫人”,对待张氏夫妇却极尽殷情待客之道,特别同少帅夫人于凤至言谈甚欢,十分投缘。不久,宋美龄以母亲倪老夫人的名义邀请于凤至去上海游玩,于凤至一行人受到宋氏家族的盛情款待。少帅夫人同有高雅气质的宋家姊妹相处甚欢,于是,宋美龄、宋蔼龄、于凤至相约结拜为姐妹,于凤至成为倪老夫人的干女儿。

不能轻视政要夫人问的这种亲密关系,在公私权利义务都不叫确,权责均缺乏保障和制约的民国政坛上,夫人间的结拜同男人间的结拜一样。都是获取信任和支持的有效方式。蒋张之间经过交流,在大政方针上已有共识,英雄相惜,一个爱才,一个敬长,夫人就爱你的结拜,更加密切了兄弟相称的蒋张关系,张学良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坚定拥护者。

2.“剿共”的知音

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在南方初具星火燎原的势头。蒋介石视之为心腹大患,中原大战一结束,他就着手布置“剿共”。从1930年底到1935年,蒋介石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宋美龄随同蒋介石转战各地督战,在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都留下了足迹。

在“剿共”战争中,宋美龄竭尽全力,为蒋介石助阵呐喊。她甚至亲临前线,慰劳国民党官兵,并率领救护兵,指导江西妇女安慰国民党伤员。宋美龄在“剿共”活动中表现得如此活跃,并不仅仅是因为支持丈夫蒋介石的缘故,如同以后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一样,她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一种使命感。也就是说,宋美龄或许把“反共”视之为自己的一项必须承担的责任。事实上,她的“反共”情绪的确不是来源于其丈夫蒋介石,而源于自己的政治见解。

早在同蒋介石结婚以前,在“反共”方面,宋美龄就已经成为蒋介石的知音了。1926年冬,宋美龄同母亲和大姐赴汉口探望忙于公务的哥哥宋子文和二姐庆龄,曾有机会接触苏联顾问鲍罗廷,她同鲍罗廷之间多次讨论过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问题。

当时鲍罗廷以其丰富的学识,痛斥了美国开国历史的不实之处以及资本主义的弊端,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方略。宋美龄虽然承认鲍的理论分析不乏真理之处,但那种偏重于集体主义的分析同她在美国的切身感受却难以吻合。宋美龄在美留学十年,足迹几乎踏遍每一个州,受到不少善良热心的美国友人的帮助,这些是她怎么也难以忘怀的。

她承认鲍罗廷是一位富有自制、魄力和煽动力的苏俄共运的杰出人物,同时又认为她蔑视人性、冷酷无情,无法接受他的主张和观点。进而,宋美龄认为苏俄式的政治理论是不适合于中国的。在她眼里,中共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执行俄国人的意志,前途不过是依附于俄国而已,“反共”对她来说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

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气势汹汹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重点是江西的中央苏区,宋美龄陪同蒋介石来到南昌行营。尽管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和困难,宋美龄还是要亲临前线。在给友人的信中,她这样介绍自己的经历:

我担任士兵慰问团的领导,尽心指导江西妇女慰问伤兵。我们要随军向腹地接近,生活是艰苦的,但我很高兴,我的健康良好,能够坚持,这样我就能同他在一起,就能协助他。假如我静坐家中,等到中国真正实现和平,那么我们将长期无法团聚,所以我宁愿同他在一起……我们虽不得不放弃一些物质享受,但那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俩互不分离,各有工作。

除了跟随丈夫在前线活动之外,宋美龄还向国外宣传他们的“剿共战果”。国民党军进入红色区域后,一路“坚壁清野”,政策十分残酷。“剿共”总部发出的指示是:红区壮丁,一律处决;红区房屋,一律烧毁;红区粮食除分给“铲共义勇军”和运出红区外,难运的一律烧毁。经国民党扫荡后的村庄,疮痍遍地,一片凄凉。可是,宋美龄在写给外国友人的信和国外杂志的文章中却颠倒是非,硬把国民党军队摧毁村庄、焚烧农田等灭绝人性的罪恶勾当说成是“赤色分子”所为。

在为国民党军文过饰非的同时,宋美龄也极力吹捧蒋介石,把这个屠杀革命志士的刽子手说成是慈善家,是为国为民的大救星。她给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一位教师的信中,是这样叙说蒋介石的:

我从我们上一个野战司令部乘舢板走了四天的路程,于本月九日到了吉安。我的丈夫从不在身边保留许多卫兵,他总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承担可怕的风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我在他身边,他就比较小心一些,但他常常对我说,一个真正的领袖不能过分怜惜自己的生命,因为过分关注个人的安危,就会降低军队作战的士气。他说,我们是为国家而战,因此上帝定将保护我们。如果我们被打死了,还有什么比战死更荣耀呢?

事实上,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论调和“剿共”政策并不得人心,在国民党内就有反对的声音。1933年11月,被调往福建“剿共”的十九路军在中共合作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就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发动了震动全国的福建事变。蒋介石震惊之余,急忙调兵前去镇压。1934年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前往福建督战。不久以后,她在美国《论坛》杂志上发表《闽边巡礼》的文章,继续为自己和蒋介石吹嘘。

平息福建事件之后,蒋介石全力“剿共”,国民党军在江西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很大进度。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剿共”,宋美龄倡议发起了与共产党政宣工作有对抗作用的“新生活运动”。10月间,又随同蒋介石视察了西北华北一些省份。就在这时,被围困的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到1934年底,红军主力在作出重大牺牲后突破重围,向黔、川方面前进。宋美龄又追随蒋介石到西南,参加“剿共”和乘机控制西南的谋划。

1935年初,遵义会战失败后,蒋介石在宋美龄、陈诚等陪同下从九江乘船溯江而上前往重庆督师。宋美龄在4月写给遗族学校学生的信中,详细描述了一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长江三峡的雄、秀、险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