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20990700000021

第21章 说服的艺术(4)

伽利略:“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当人们提及婚姻方面的事情,我就感到羞臊。”

父亲没有说话,仔细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的。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那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去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的不下有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不说矮”,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

《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9.绝望进攻术

成功金言:

说服他人,就必须在他人身上下工夫。这是说服的要害所在,切中了要害,说服一定会大功告成。

在说服过程中,善意地给对方绝望感,即指出按原来的想法行动会产生的恶劣后果,从而使其放弃或改变原来所持的观点。这种方法称为“绝望进攻术”。

姓李的青年很想开旧书店,而他的好友很难说服他,于是搬来了他的师傅。

这位老师傅先向小李自称,自己已到过一家最大的旧书店做过调查,书店老板作为内行人谈了许多经营之难:

“外行人要搞这种生意非常之难,至少要有30年的经验。因为外行人多半把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上架,失去了一大批顾客。此外,如买进难得的书,由于新手不懂得定价,一些卖旧书的同行就会来全数购去。当你认为畅销而暗自欣喜时,书架渐渐空了,而同行则在转手中卖出高价。特别是全集书,至少要有10年,才能用适当价钱购进。如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书籍,附有了定价。而今如何分辩这些定价呢?什么书是现在所需要的,什么书现已重版,这些行情,也要具备。还有一点就是丢书,特别是辞典一类的工具书,一被偷就是一笔钱……这些不过是打听回来的。当然你不一定会遇到,你也不必担忧。但你既然要做这行生意,不妨考虑一下。”

小李听了老师的一番话,脸色变青了,闭着眼睛,感到了绝望,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说服中的绝望进攻术可采取“虚”和“实”两种形式。所谓“虚”的,指长远才产生的恶劣情况。所谓“实”的指眼前就可能产生的恶劣情况。对一些还不善理性思考的人来说,用“实”的形式比较有效。

爸爸:“你妈妈说今天不回来,要我们自己做饭。我看,干脆晚饭不吃了吧,煮饭麻烦,法律也没有规定一天吃三顿呀。”

孩子:“爸爸,这可不能开玩笑,我肚子饿得不成了呀。”

爸爸:“要吃也可以,不过菜橱里只剩下些咸萝卜,将就点,就吃咸萝卜吧。”

孩子:“啊呀,妈妈不在,你至少也给补点营养呀!”

爸爸:“你想吃什么。”

孩子:“吃肉,我最喜欢吃红烧肉。”

爸爸:“真讨厌!那你买去吧。”

孩子:“拿钱来。”

爸爸给孩子以“绝望感”,解决了谁去买肉的问题,避免了无休止的扯皮、纠缠。

说服中使用绝望进攻术,要注意对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一开始就笼统地、概括地作出结论。

汽车推销员如果在推销节油汽车时,一见顾客就开门见山地说明这种汽车可为顾客省很多汽油等等,肯定往往会吃闭门羹。

聪明的推销员却可以这样开头:“先生,请教一个你所熟悉的问题,也就是增加贵店利润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老板对这种话题肯定十分乐意回答。他会说:“第一,降低进价;第二,提高售价,第三,减少开销。”

销售员立即抓住第三条接下去说:“你说的句句真言。特别是开销,那是无形中的损失。比如汽油费,一天节约20元,你想过多大吗?如果贵店有3辆车,一天节省60元,一个月就有1800元。发展下去,10年可省21万元。如果能够节约而不节约,岂不像把百元钞票一张张撕掉,一共撕掉2100张。换句话说,这么大的开支无形中从你的金库中被提出来,更何况这21万元不是从营业额,而是从盈余额中开支。如放在银行,以5分利计算,那等于240万元本金存一年的利息,不知老板高见如何,有没有节油的必要呢?你可以精细地计算一下,怎么样?”

这样,对方就会自觉地想到不能维持现状,而要设法用节油车以解除这种恶劣情况。这时,推销员就可乘机推销自己的节油汽车。这种绝望进攻术常令对方感到情况严重,产生绝望感,而乐于接受辩者的观点,有很好的说服作用。

绝望进攻术是一种破釜沉舟、班师在后的技巧,具有较好的说服和论辩效果。

10.不断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成功金言:

想要说服别人,就要不断地学习说服口才,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在这一点上,许多高超的说服者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你可以细心研习,为己所用。

任何人都希望能轻松地说服他人,尤其是担任说服职务的人,更有这样的愿望。但是千万不要误解说服力的本意,毕竟它与饶舌不同。有的人能不费口舌就自然有说服力;有的人即使滔滔不绝,也没有洗耳恭听的听众。因此说服力并不取决于是否能言善道,而决定于能适时说出适当的言辞。当然有人天生就具有说服力,但是一般来说,说服力是靠后天的经验和努力培养而成。提高说服力需要认真加以进修、训练:

(1)掌握说服要点。

大部分人只考虑到如何巧妙地说服他人,但能掌握“要点”的人却非常少。例如告诉对方“如果不这么做,公司就会有危险”,“这样会给大家添麻烦”,“如此才可以拓展前途”,“必须拉拢他加入我方的阵营”等等,这样才算符合说服的需要。和人见面,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必须彻底检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若抓不住意见的重点,不但无法说服对方,反会遭到对方的反击不得不知难而退。这就是因为该说的话表达得不够明确的原因。如果一开始就心生胆怯,心想“我真的能顺利说服对方吗”或“万一遭到拒绝怎么办”,甚至认为“对方说的也有道理”等,这些都是因为说服的基础不够稳固,才想不出“如何说服对方”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说服前先检查一下谈论的内容是否必要,再开始进行说服,才可事半功倍。

(2)说服前先听对方说。

不考虑对方,只单方面谈论自己的事,不但无法打动对方,反会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会使对方在感情上产生不悦,而脱离要点会使对方在理性上无法理解。此时,首先需要训练的是静听。任何人都希望站在说服者的立场,不喜欢被人说服,更有甚者认为让别人说服是一种耻辱,所以努力先使对方保持平静,消除其压迫感,否则说服就无法成功。因此,与其自己先发言,不如先听对方的,从谈话内容中了解他。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缓和他的紧张,进一步使他对你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对方谈话找到说服的重点。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对方发表意见呢?可以先诱导对方谈论他感兴趣及关心的话题;至于对方有兴趣及关心的话题,则多半是他个人身边发生的事。

有人认为抓住对方自己认为所喜欢和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最切身的话题。由此而找出对方关心的目标,他就会道出自己的看法,这也就是我们必须侧耳倾听的内容。从对方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对方的嗜好、个性及说服重点。

(3)建立信任的关系。

有的人在说服时,特别向对方表示亲密的态度或用甜蜜的语言与之接近,不仅无法达成说服目的,还会引起对方警戒,甚至受其轻视。所以信任非常重要。古人说:言必行,行必果。有的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们不能过着自私而有效率的生活,只想以自己的方便操纵对方,人永远是一意孤行。所以如果有意与人交流,保持信任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信任的关系,寓于日常生活中。只要得到他人认同,而你也自认不辜负他人时,如此就能建立信任,达到圆满的说服。做到这些,相信你将能发现说服的乐趣与效果。

(4)周密的论证。

不具体的表明说服的要点会失去说服力;而不得要领的要求,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效果。对部下有所期望,希望达到目的时,必须周密论证以使对方正确了解。有些虽然下命令的人知道自己的意思,但执行命令的人,却不容易了解。在工作方面,说服特别要具体的提示计划,说明理由、内容、完成日期及要求的成果,不如此就很难说动对方去办,再怎么激励他,他也不知从何下手。人之所以会有积极的意愿,是因为总想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只有凭自己的才智能力参入整体工作时,才能体会工作的意义。

(5)指示要明确。

若没有确切的指示,他就会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产生不满,或者发牢骚,破坏了工作环境的和谐。因此必须以具体的办法告诉对方,使其了解情况,他才愿意去干。例如告诉对方“你的立场是……,你的行动是……,最后的目标是……”。如此提示,并要求对方“我想借助你的智慧,请你务必尽力”,说服到此地步,就能巩固对方想做的意愿。毕竟了解了情况,做起事来就容易。例如明示对方“这件事的结果是……”“你下次应该这么做”等等,把自己想获得的结果具体地告诉对方,同时在明示对方的过程中,也要经常参考对方的意见,提高对方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才能称之为周密的说服。

(6)恳切的地引导对方。

说服就是恳切地引导对方,按自己的意图办事。如果不以恳切的态度说服对方,而利用暂时的策略瞒骗对方,就无法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间有长久的和谐。当说服者暗自高兴“好了!说服成功了”时,而引起被说服者“哎呀!我上当了!”的感觉,这是最拙劣的说服方法。恳切地引导对方,使对方了解与满足,这时双方的满足度各为50%,要被说服者再做10%的让步,更须让其有这种满足感,否则被说服者无法心服口服,彼此根本无法谈拢,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7)适当的让步。

说服必须有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否则不算说服成功。换句话说,说服者必须让对方认为“哼!这次是因为我让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我”,如此满足感,就是恳切引导的最好效果。说服者应向对方表示“真谢谢你”,“没有你的帮助我就完了”,“你如此帮我忙,我会铭记在心”等,如此表示谢意,以实际行动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能证明自己的谢意行动,还可在旅途中表现。不如写封明信片给对方,简单说明“因为正好到你住处附近旅行,所以特地写此信向你问候,最近好吗?”被说服者收到明信片后,心中一定会感到“啊!他还记得那时我帮他的事”,如此向对方表示好感;因为在他帮你忙时,已经做了虚心的让步,所以,礼仪一定要考虑周到,才能表示真诚的心。惟有如此仔细诚挚地表达自己,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