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全集
2103800000012

第12章 不再迷失于虚拟世界(3)

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在大学生这一群体。近年来笔者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揭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焦虑性因子、抑郁性因子、社交恐怖性因子是个体对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信因子对个体来说则是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网络吸引因子与自信因子是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关系最为密切的第一层影响因素,它们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性别、焦虑性因子、专业满意度为第二层影响因素,他们主要通过影响第一层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间接的影响;抑郁性、对他人怀疑性则为第三层影响因素,它们通过影响第二层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发生间接影响。各因素影响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的机制是复杂但有一定逻辑层次的,提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与干预要从性别、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有重点、层次分明地在家庭、学校及全社会范围内综合考虑,立体干预,以取得最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

五、如何克服“网瘾”

1.自身的克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成瘾的患者与染上吸毒、酗酒或是赌博等恶习没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家金百利·扬首先对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这种病症进行了解,他是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雷德福的上网成瘾研究中心(center for OnlineAddictio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研究分析中,他总共对496名患有严重上网成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与用于分析赌博成瘾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病症在对外界刺激没有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上是极为相似的。

研究中使用如下几个指标来进行调查和诊断:花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时间;不上网时是否有抑郁、不安的表现;无法控制自己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即使在已经因为网络而花费了大量钱财后,依然义无反顾地上。

扬解释说这些行为是上网成瘾患者的典型举动。通过研究他们还发现,使用互联网会导致一个人在学习、社交、财政以及工作上出现混乱状态,这一点与我们熟知的赌博、饮食不规律和酗酒是极其类似的。

网络成瘾(IAD)是否已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你正大踏步跨入信息新时代的时候,在把奔腾Ⅲ或奔腾Ⅳ搬进门的同时,请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去安排自己在键盘前面的时间。如果你觉得网络的诱惑太大,自己抵抗力太小,那么在此有3条具体建议,可以帮助你预防IAD:

(1)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N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是,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你看: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甫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以后,你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

(2)上网之前先定目标。每次花2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2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2分钟,甚至100个2分钟。

(3)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1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最后再次提醒你:当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驰骋的时候,你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正渐渐消失在虚拟空间的某个黑洞之中。

2.家长的帮助

我们应该相信,互联网的使用与发展是一种趋势,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主体,如何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要减少和降低青少年上网成瘾比例,笔者认为主要要抓好以下工作:

(1)减轻压力,创造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要鼓励孩子按自己的个性成长,而不是仅仅拿“考前三名”这种笼统的说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感到,无论他朝哪个方向发展,父母都以他为自豪。

(2)多同孩子沟通,家庭之间要多在一起共同活动。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运动、在家里搞家庭晚会……总之,用亲情团聚的时光占据孩子的时间,让他把注意力和精力从网上转移到家庭中来,让他觉得并不孤单,父母永远陪在他身边。

(3)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给孩子鼓励和挑战。如果孩子很自卑,一定要学会适当地肯定他的能力、称赞他的潜力,让他知道只要他努力,他会比别人做得都好。当他做成功一件事后,一定要真诚地替他感到高兴,而不是因为事情太小,或者与学习无关,就冷眼相对。

如果孩子本身就很聪明,学习也很好,因而缺少成就感的话,那就要学会“激将”,给孩子提出更高的目标,转移孩子的动力和创造力。比如:让爱打游戏的孩子去研究网游的开发模式。通过提出较高的目标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有了新的更有意义的东西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放弃游戏的。

(4)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上网等外在环境。一是要为青少年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与网络世界的形象、生动、逼真、有趣相比,现实生活显得相当枯燥、乏味、索然无趣,要使青少年从网络痴迷中醒悟过来,必须营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有益的学习环境、娱乐环境和生活环境,把青少年的注意力从网络中转移出来。二是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熟悉他们的表达与交往方式,支持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注意发挥他们在家庭和集体中的作用,尊重他们的交往自由和权利,为其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引导他们正确交往。三是教师、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者;家庭、学校应为其提供一个丰富的、优质的网络平台与信息资源,社会、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活动,引导其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

(5)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网络心理。一是要提高青少年自我意识水平,帮助他们解决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将他们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把互联网当做学校生活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使青少年在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的同时也有意义于社会。二是要把握他们的情感体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面临一种心理困惑——既想展示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又无法把握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于是常常产生心理闭锁,不愿流露自己的情感,因此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要经常开展开放的、可为青少年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青少年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三是要强化他们的自制能力,在网络活动中,青少年自我选择的比例很大,教育干预的比例很小,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选择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做到网上“慎独”;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尽可能地把上网要做的事例在纸上,规定好时间,并严格按计划行事,由家长、老师、同伴给予监督,必要时强制中断上网。

(6)家庭正确教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孩子上网成瘾与家长和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但是却不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强行把父母的观点加在孩子身上,只要求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很少从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为何不那样做;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不教导他们怎样做人以及怎样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控力。一方面是家长的言行束缚;另一方面有一种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自身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的假象,这样青少年踏入网络后容易成为网络的奴隶,导致上瘾。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民主作风,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和美好的成长空间。同时,要避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放任自流,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让他们懂得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学会对欲望的克制,让他们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的虚拟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