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全集
2103800000031

第31章 经营感情(2)

点评:有人把女人比喻成一本书或一所学校,但是,如果没有了新鲜的内容,那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所以,女性在关心家庭的同时还应该多关心自己的事业发展、人格修养,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3.女性的快乐来源于自己

女性的情感是丰富的,容易多愁善感的,那么女人的快乐应该来源于谁?许多女性埋怨丈夫爱她不够,对她不浪漫,不体贴,不理解,自己感到很烦恼。

案例:小羽的丈夫以前对她特别关爱,经常送她小礼物、卡片什么的,情书也往来频繁,令她感到非常幸福。可结婚几年后,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忙,对她也越来越冷淡,竟然忘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和她的生日,使她特别难过。是丈夫不爱自己了吗?还是另有所爱?她开始怀疑有没有永恒的爱情。

分析:其实,夫妻两人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从浪漫到现实,从鲜花到果实。过去丈夫经常送卡片,现在就得考虑给家里挣房子挣车了。刚结婚的3年内,两人处于迷恋期,之后就进入依恋期了。女人应该考虑自己创造快乐,而不是等待别人给予快乐,不能变成感情的乞丐。女人可以有自己的社会交往、自己去购物、健身、旅游、学习新技能,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才能更快乐,而且影响得丈夫也快乐。

点评:记住!女性的快乐来源于自己。

4.别用爱把丈夫隔离起来

不管怎样走出去,女性还是比男性更关注家庭,也更受制于家庭。女性和公婆的关系就比丈夫与岳父岳母的关系难相处,因为某些女性很敏感,过分关注自我的感受。其实,女性多关心一下别人的感受,许多关系就能处得很好。许多人不自觉地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并不愿意考虑别人的需求,尤其是从小在备受大家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人更是如此。

案例:林灵结婚才一年多,夫妻关系一直很好,而且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近来,婆婆从外地搬来和他们同住,先生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因为工作特别忙,就希望妻子能够多照顾他母亲。可林灵一直在丈夫的宠爱中生活,现在家中又多了一个人分享丈夫的爱,陡然觉得心里很不平衡,自然对老太太就有些出格的举动。她一心想的是自己如何被丈夫忽略,要争一口气,却一点儿也不考虑丈夫的需要和感受。其实,她只要对他妈妈好,他就一定会回报更多的爱。一些聪明贤惠的妻子对丈夫前妻的孩子特别好,结果事半功倍,也赢得了丈夫和孩子加倍的爱。可有的人却想不到这一点。

点评:成语说“爱屋及乌”,用到夫妻生活中应该很合适。和丈夫的至亲家人争宠最终很可能会打翻他爱的天平。

5.别让自己变成碎嘴婆

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在结婚以后会有一些变化,不自觉地表现出要制服丈夫,而不是尊重丈夫。新婚夫妻在甜蜜的同时总是避免不了许多争吵,焦点就在于“谁说了算”。

案例:小关夫妇刚刚结婚半年多,却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平时温文尔雅,可在家里吵起架来却是另一副面孔,为什么呢?原来是为了争夺家庭中的“领导权”!丈夫以前自由自在惯了,东西随手乱放,不太注意小节,小关就不能容忍,一定要改造他。等丈夫一回来,小关就盯着他,一会儿嫌他碗没洗干净,一会儿嫌他乱扔袜子,变得越来越爱唠叨。丈夫觉得家就是放松的地方,结果搞得比在单位还紧张,于是越来越不爱回家,而妻子的抱怨也就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点评:其实,妻子做了很多家务事,但功劳却被唠叨给抵消了,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很反感。聪明的选择是:①做而不说;②两人一起做;③不要管他,让他自己做。总之凡事不能太苛求完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两人都不会觉得累了。

6.别把母爱变成一种专制

在家庭里,母亲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女性的许多性格特征却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例如,女性的认真和细心,反而限制了孩子自己的感觉功能和组织能力,孩子一切都依赖母亲,自己则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女性的勤劳忍不住要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而使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女性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使孩子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女性的敏感、紧张,对孩子身体和学习的过度关注,容易使孩子变得神经质;女性的唠叨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过分保护、过分关注的母爱,实际上演变成了一种专制,会严重地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女性可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但要做好母亲,首先要成为儿童心理学家,因为对待孩子只有爱并不够,还要有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第五节面对紧张的婆媳关系

一、婆媳为何难以“一家亲”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话有双重含义。其一是说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孙关系。其二是指婆媳关系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婆,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旧社会做媳妇艰难的生动写照。同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而形成了一种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今天,这种妇女压迫妇女的不良传统已被广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摒弃了。现代家庭中媳妇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婆媳关系已基本成了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也应看到,即使在今天,相处融洽的婆媳关系也并不十分普遍。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婆媳关系如此难以相处?中年人应怎样科学地处理好婆媳关系?

案例: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家庭。婆婆、儿媳、丈夫3口人住在一起。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两个女人,也打得不亦乐乎。婆婆是急脾气,儿媳受不了,两个人天天闹矛盾;丈夫是个好脾气,遇上婆媳吵架,他也不说什么,只哈哈一笑就算了。

媳妇向他埋怨婆婆,他听着;婆婆向他说媳妇的不是,他也听着。这样的家庭,是中国城乡千千万万个传统家庭的一个缩影。婆媳关系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原因分析:

1.三方角色之间难以很快适应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他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对男士而言,婚前的角色:在外是心爱女友的“恋人”,在家是妈妈身边的“孝子”。婚后两个角色马上会变化,他必须是个爱太太而且有男人气概的“老公”,同时也应该是如同往昔般既听话又孝顺的“儿子”。但这的确很难同时面面俱到。

对新婚的女士而言,既是可向老公任意撒娇的“太太”,也同时是家中婆婆的温顺的“媳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婆婆呢?她可能第一次感到家里权威女性地位的动摇,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受到一个“外来女子”的左右。

婆媳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根源于这种角色的冲突中,很难同时摆平这三方面的压力,关系的特殊性。

2.“爱”的竞争与威胁

“母爱”和“情爱”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爱,但如何平衡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爱是千古无解难题。而且妻子和母亲冲突的焦点是这个“男人”必须属于自己,并下意识地期待这个“男人”能够忽视甚至敌视对方,只有这样,这个“男人”才更加的属于自己。

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妻子则想证明老公在热恋中说一不二的情景,一场爱的争夺战就会上演。

3.婆媳两人观念的不同

不少婆婆认为在娶了儿媳以后,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已跃了一级,从此以后家中的苦差事应有人代劳。而家中的大小事也应理所当然地由长辈说了算。但在婆媳关系已基本成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的今天,现代女性却很少保留“权威”思想。媳妇们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很少有人能经得起这种“传统”的任务与挑战。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方式和观念而相互并不了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婆媳问题也就难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