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宋武逆袭
2116900000051

第51章 论战:麻杆打狼陆与黄

“小裕,非我想让你舍弃千年后的父母和妹妹,你触电身亡,本应就在千年后抹去记忆,转世重生。但恰逢数千年一次地球磁场消弱、倒转,引起了地球天道斗转,漏出一线缝隙,将汝和这个玉佩送到了东汉末年。”宋武帝抚摸着刘小裕头。

“这么说我看到的古战场,并不是实际经历过的?”刘小裕傻眼了。

“当然不是,那是我的记忆,记录在这块玉佩中而已。”

“这块玉佩这么厉害,还可以记录历史?放映过去经历的影像?”刘小裕暗暗觉得,这个玉佩和优盘加投影仪类似。

“对,这块玉佩来历不凡。”宋武帝慢慢解释: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美玉献给楚文王,琢成璧,称为“和氏璧”,此和氏璧其实象征着楚国的土地和历史文明。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秦国以玉玺来压制楚人,于是楚地土地和人民操纵于秦帝之手。楚人自然不满秦国夺走国土和玉玺,于是流传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实际是是为了号召楚人起义反对秦国。

我朝汉高祖和西楚霸王项羽皆是楚人。灭秦后,“和氏璧”落高祖手中,重新回到楚人的怀抱,高祖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婴儿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莽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又被逼迫,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我知道,我知道。”刘裕总算反映过来,“王莽见玉玺受损,招来能工巧匠修补,匠人们又不是女娲,哪里能够修补玉石,他们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小裕也有几分见识”宋武道,“你知道剩下一角玉玺到了哪里?”

“莫非.。”

“哈哈,就是这块玉佩的母石”宋武皇帝继续解释,“孝元皇太后做了多年的皇后,多年的太后,王莽又是她扶持起来的,王莽讲究孝道,也不敢过分逼迫,于是也没有追究这一角玉玺。”

“但王莽他却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玉玺自然重要,因为它承载的是汉朝的民气和历史,关系社稷的安稳。这块玉佩也不同一般,因为他封印着多位帝王、将军的部分记忆,尤其是关于战争的记忆。”宋武帝回忆着。

“后来者角玉石辗转到了光武帝刘秀兄长刘寅手上,刘寅刘秀举兵故而能战而多胜,刘寅死后,将玉石托付给弟弟刘秀。”

“光武帝刘秀可以说是最会用人,极会打战的开国之君啊”刘小裕对光武皇帝很是佩服,当然其中重要原因是毛爷爷读二十四史后评价光武帝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刘寅平日长做游侠,周边子弟都佩服他,会打仗也是应该。但刘秀比较宅男”刘小裕举一反三,“祖爷爷,您是说光武帝打仗的本领来之与这块玉佩?”

“正是这样”宋武帝答道,“不光是他,我也是来之于此。你想想看,玉佩藏有有那么多关于战争的记忆,只要你有天赋,很快便能从记忆中学习到如何判断敌我优势劣势,如何选择合适的战场,如何在不同时间做出不同举动,不同兵种如何配合,如何猜测地方下一步行动,找准其中的弱点,哈哈哈。”

*************************

来小子听我论战

“这次讨伐黄穰义军”宋武轻蔑说“贼军虽众,来源却很复杂,组织较为混乱,实在是不堪一击。”

刘小裕眼前满是小星星得看着宋武帝,听他论战:

方法一半渡而击,割去尾巴:江南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很容易在敌军被河流山脉分成数块,攻击其首部,或尾巴。贼人来源复杂,绝对不止一个首脑,头领们都不肯首先和大量官军硬碰硬,打尾巴,头部敌人往往会跑得更快,这样就可以消灭一部分敌人。

方法二半渡而击,迎头痛击:如果借助地形打敌人渡过水流的头部,其他部分多半不敢渡水来救援,尤其是被裹挟的百姓,往往四散而逃,既可以消灭一部分敌人,还可以打击敌方锐气。

方法三中央突击:他陆康只知道在自己手上兵少,却不知道贼人兵虽然多,却多是乌合之众,行动中必裹挟百姓在部队周边,故而贼人兵必然分散,中军人数必然不多,而且多半带的财物和女子,可以带骑兵和精锐北军、郡兵直击敌人中军,郡兵和壮勇跟上挤压分割周边敌人,不让他们上来援助,贼人虽然众多,一战可定也。

方法四等贼人攻城:贼人人数众多,每日消耗粮食巨大,必然如同蝗虫般抢劫路上的乡绅,集市,甚至县城。他们连破四县,就是因为人太多了,粮食不够。这样可以引诱贼人攻城,等到贼人攻城不下,气势泄了,可以发动晚间偷袭,贼人营寨多半松散,偷袭放火极易炸营,等到天明,贼人十层中估计只剩下1层不到,剩下新败,肝胆俱裂都是菜了。

刘裕听得如痴如醉,按照宋武帝的战法,有2000精锐,加上戍边退役后的壮勇数千,则十万黄巾军都可以轻轻松松击败,这样的功绩,足够父亲当上郡守。至于2000精锐,数千壮勇如何来?车到山前自然有路,总有办法的。

从这几天陆康的行为可以看出,陆康可不敢在现阶段就和敌人硬碰硬,原因很简单:这样数万人的战争,他没有把握。

陆康以前讨贼,多数是想办法将贼人分为数股,每股数千,分别讨平,风险自然小多了。

陆康守城不出,斥候四出,敌人若不兵临舒城下,则不考虑决战。贼人兵临城下,则军队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为掎角之势,等待敌人疲惫便可以攻击了。

“这几日仍然不见贼人主力,现在看来他们多半放过郡城,避实击虚。说白了,陆康和黄穰二人都不是领军之将,二人麻杆打狼两头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