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宋武逆袭
2116900000006

第6章 伟大的统帅,比草贱的人命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尤其是马镫马鞍发明之后,骑兵从辅助兵种变成了主力兵种。成建制的骑兵能对战场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曹操5000骑兵追击刘备十万众(包括百姓)打得刘备抛弃妻子,并且直下江陵,取得了战场主动权。

慕容垂8000骑兵尾随桓温后撤的近5万步骑,枋头之战大败桓温,斩首3万,桓温从此精锐尽失,再也无力北伐,慕容垂威震中原。

八王之乱时,李广的骑兵敌后机动作战,切断了吴越联军粮道,吴越联军进退不得,最终崩溃,成全了李广的威名。

成建制的骑兵,其冲击力和机动力都是冷兵器时期的王者。既可以正面或侧面披甲冲击步兵军阵,更可以在追击过程中反复撕咬对手,令对手疲惫到害怕最后到肝胆俱裂,到崩溃。骑兵还可以穿插和包围,形成战略上的优势,出其不意让对手防不胜防。

成建制的骑兵,在对手严阵以时,冲击力却得不到最好的发挥。但在运动中,在机动过程中才是最可怕的。骑兵能对步兵产生连续不断的打击,步兵却打不到骑兵;骑兵撤退时来去如风,偶尔小败,不伤根本,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步兵面对骑兵,撤退时只能利用地形防守,如果地形过于平坦,河流较少,则全军覆没可能性很大。要知道正面对战,士卒损失远远少于战败后被追击的过程。

南方少马,造成南方与北方战斗,十次中取胜9次,也不见得能完全消灭对手,只一次失败,便可以带来连串的失败,导致多年之功,毁于一旦。宋代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旦战败,则精锐尽失,失去了翻盘的筹码。

骑兵机动性最高成就,便是蒙古一人六马的伟大奇迹,横扫了欧亚大陆,灭国无数。将西方的骑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西方的封建集中制从此变成了封建领主制;打得东方中国的文明第一次中断。

***************************

刘裕的却月阵,让刘小裕打开眼界,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统帅,用战斗力和机动力不如对方的步兵,击败了由高机骑兵领衔的北魏。

胜利自然归于双方的战士,毕竟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力。然而,当历史处于十字路口时,引导历史走向的确实刘裕这样伟大的统帅。

很明显,并不是东晋军队的战斗力强于北魏军队。但是伟大的宋武帝刘裕,在合适的地点,扬长避短,将野战变成守城战,将追击战变成攻城战。

*********************

之后,刘小裕无法摆脱刘裕身上的玉石,于是进行了一次免费旅游,跟着刘裕体验了几路大军西击后秦,破潼关,围长安,降后秦君臣,留子刘义隆和数名大将守长安,自己东归。

同样的部队,不同的统帅带领,效果差异可以很大,刘裕攻击北魏和后秦,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并且成功攻破了长安城,灭亡了后秦。但是他的儿子和将军们,拥有10万大军,守卫长安,却出现了严重的军事和政治错误。

首先是,几名守卫长安的将军却发生内讧。之后,夏主赫连勃勃包围长安后,却不攻城,以部队堵塞青泥隘口和潼关,再以骑兵部队截杀来往信使、运输队等。守卫长安的部队,因为没有粮食,于是向东准备撤退到洛阳。

这便是夏主赫连勃勃,又一位伟大的统帅,虽然极其残暴。他将攻击长安城的攻城战,变成了守卫关中周边几个城池要害的守卫战,逼迫无粮的晋军撤离长安,从而将攻城战变成平原上的野战和追击战,让晋军优势毫无。晋军近10万部队,在追击过程中士气毫无,短时间内因为没有粮食遭到攻击后就溃散,几名优秀的将军死于内讧或者逃亡过程中。

要知道同样的部队,在刘裕统帅下,可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惜可叹,晋军10万将士埋骨他乡,数名大将败亡,统一中原终成一场镜花水月。之后失去关中的刘裕,又被北魏攻击黄河以南地区,逐步失去了缺乏防御支点的河南地区,山东地区也仅仅保留一部分。

壮哉,赫连勃勃,雄略过人,器识高爽,驱驾英贤,窥视天下,亦创业之主也。

************************

这次免费旅游,对小裕震撼不已,打仗如此困难,如此多的将军和士兵,离开了父母妻儿,他们的生命大多取决于元帅们的决策。成功的决策为将士们带来战利品、赏赐和职务升迁,失败的决策直接导致将士们埋骨他乡。

刘裕虽然用兵如同孙武、吴起,是那个时代最为闪耀的统帅,但却由于出生较低,早年缺乏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学习和认识,错误的战略使他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时机,对于汉族不能不说是遗憾。

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必须考虑到将军们、中下层军官们的勇气、智慧、执行力等因素。所以每当分兵时候,往往不是选择作战最为勇猛的将军,而是选择智谋、武勇、忠诚兼顾的将军。

正因为战争对于统帅素质的高要求,各个朝代或者割据的军阀的创立者,都很擅长直接指挥战争,部分还留有彪炳史册的战例:如曹操官渡、仓亭两次战胜袁绍,奠定魏国基础;刘备汉中之战消灭夏侯渊,并成功抵御曹操,从此裂土封汉中王;唐太宗李世民和宋武帝刘裕更是其中佼佼者,多次亲自指挥战役,分别奠定了李唐和南朝的基础。

往往高素质的帅才在同一个时代中,仅仅出现两、三个。分裂对抗的双方,如果各拥有2名高素质的元帅,那么割据就很难不持续,所以过多的帅才不是国家、民族的幸运,而是不幸。

汉末到三国的几十年,却至少涌现出了十多名高水平元帅,其中曹操、周瑜、陆逊、邓艾等可以说是与韩信、孙武、吴起、卫霍、李靖齐肩,其他高水平元帅也能在依靠地形、兵种或其他优势时,闪耀一时。

群星闪耀的后果是三方依靠山河之险,互相防守和攻击,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三方的混战,直接把人口降低成全国1000万不到,也给了北方民族南侵的机会,导致南北朝长期分裂混战状态。

有诗云此时惨状:百里无人烟,白骨露于野,人命比草贱,宁做太平犬。

************************

“啊”听闻赫连勃勃消灭了刘义隆的大军,刘裕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向后倒去。

“主公”“车骑将军”周边谋士将军焦急得呼叫着,刘裕和刘小裕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