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21172100000015

第15章 隋唐经营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措施(6)

明年(隋开皇八年,即公元588年)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贡马万匹,羊二万口,驼、牛各五百头。寻遣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

在史书上也经常记载突厥与隋的贡赐往来: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帛万三千段。

帝法驾御千人大帐,享启民及其部落酋长三千五百人,赐物二十万段,其下各有差。

《北史》卷99《突厥传》记载,像这样的贡赐贸易,到突利可汗时,已经进行过370多次(“突厥前后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辈”)。突厥还通过和亲之盟,从隋得到大量丝帛:

处罗从征高丽,赐号为曷萨那可汗,赏赐甚厚。十年正月,以信义公主嫁焉,赐彩袍千具,彩万匹。5突厥与唐还有正式的互市关系:

自是比年遣大臣入朝,吐蕃以书约与连和钞边,默棘连不敢从,封上其事,天子嘉之,引使者梅录宴啜紫宏殿,诏朔方西受降城许互市,岁赐帛数十万。

其后阅一二岁,(突骑施苏禄)使者纳贽,帝以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妻之。是岁,突骑施鬻马于安西。

突厥还通过和亲之盟和贡赐获得大量的丝帛:

长安三年,遣使者莫贺达干请进女女皇太子子……默啜更遣大酋移力贪汗献马千匹,谢许婚,后渥礼其使。

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自归……封可敦为宾国夫人,岁给粉直二十万。

统叶护可汗来请婚遣真珠统俟斤与道立还,献万钉宝钿金带,马五千匹以藉约。

帝诏鸿胪少卿刘善因持节册号(泥孰)呑阿娄技利咄陆可汗,赐鼓纛,段彩巨万。

天宝元年,突骑施黑姓可汗还不断遣使通贡,谋取中原丝帛。

游牧民族的突厥并不是大量丝绢的消费国,突厥从中国得到的巨额丝绢,除了少量用于贵族豪奢消费外,主要用于通过粟特(即康国Samaikad)销往东罗马帝国。当时阻碍突厥与波斯、东罗马帝国直接贸易的柔然、哌哒正处在西蒙古地区、伊犁河流域以及葱岭以西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甚至巴克特利亚地区。从西域至里海南岸、南俄草原、吐火罗、南亚的各条贸易路都控制在柔然和哏哒的手中。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土门可汗击败柔然汗国,创立了突厥汗国,接着“西破哏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千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到6世纪中叶,终于成为控制丝路贸易的大国。突厥在统一中亚、西域与柔然、唳哒的战争中,得到了波斯和北齐政府的支持,显然它们的目的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从公元6世纪中叶起,突厥人,尤其是西突厥积极参与了转口向波斯、东罗马帝国输出中国丝绸的贸易事业。有时甚至不惜用武力促成贸易活动。如,在《突厥碑文译注》(小野川秀美)中曾记载朕二十岁时,拔悉密之亦都护成为我种落之民,因不遣队商,我遂出征。(IIE25行)其队商没有来。为质问此事,我遂出征。”从沙畹《西突厥史料》和亨利玉尔《中国闻见记》的记载分析,西突厥转口中国丝绸的贸易主要由其属国康国擅长商业的粟特人代理经营。《隋书》卷67《裴矩传》有一则记载:(大业十一年)“射匮可汗遣其犹子,使率西蕃诸胡朝贡”,说明突厥人是西蕃胡(粟特商人)商队的组织者和首领。

后来,在粟特商人的策划下,西突厥企图打破波斯萨珊王朝居间贸易的独占地位,要求在波斯开辟市场自由销售丝绸,自然,这也意味着与东罗马的到波斯采购丝绸的商人直接交易。西突厥曾两次派出使团到波斯(主要是粟特商人,如粟特人摩尼亚赫),时间是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但均被波斯国王库斯佬阿奴希尔宛严厉拒绝,波斯王甚至烧毁了突厥人倾销到波斯的所有中国丝绸,毒死突厥使团的人。西突厥又派摩尼亚赫携带大批丝绸出使东罗马帝国(北周天和三年,北齐天统四年),与査士丁尼皇帝缔结共同对付波斯的经济军事同盟。公元568年,东罗马帝国也派蔡马库斯为首的使团随西突厥使团同往西突厥汗国的爱克塔山(即新疆和静县裕勒都斯)和怛逻斯城,与室点密可汗会晤,商讨两国的直接贸易问题,策划对波斯的行动。公元571年,西突厥又第二次派出使团到东罗马,要求査士丁尼皇帝明确废除九年前与波斯帝国签订的两国和约。同年在西突厥支持下,东罗马帝国与波斯萨珊帝国开始了历史上着名的丝绸战争。这场战争从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到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持续了20年之久。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东罗马皇帝梯比流斯(Tibems)继位,再次派出使团(Valentin瓦伦丁)到西突厥,重申东罗马与突厥所订盟约,要求西突厥汗国继续支持这场丝绸战争。公元588年,西突厥遂派Schaba可汗率30万精锐大军参战,攻入Bcdh0ghiS(巴达赫尚)和Herot(赫拉特,今阿富汗西北赫里河谷地,此地是中亚、西南亚、南亚交通门户)两城。东罗马帝国的波斯战争也得到突厥曷萨人的援助,曷萨可汗曾攻入波斯的杰尔宾特山口要塞(Derbent,原苏联里海西岸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这场战争最后以波斯帝国的胜利而告终。波斯击败了突厥,进军到乌浒河(阿姆河)北的Bahiom(捕喝,即布哈拉)。由中亚经波斯里海南岸至东罗马的商路仍然控制在波斯人手人。这样,突厥人不得不继续积极开辟由天山北路或草原地区,经由中亚、里海北岸、南俄草原至东罗马的贸易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一是:由蒙古高原经天山、阿尔泰山、中亚、里海北岸、南俄草原的贸易路(简称草原路),虽然早在匈奴时期已经出现,但却是在突厥时期最后完成,并成为丝路贸易的主要干线之一。在突厥之后出现的“回纥路”、“阴山道”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二是:突厥成为中国与波斯、东罗马帝国丝路贸易的重要一环。它从中国获得的大量廉价丝绸成为波斯、东罗马帝国商品丝绸的重要来源之一。

3.西突厥抵御了大食帝国向葱岭以西、中亚地区的扩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丝绸之路的屏障,避免了唐帝国与大食的直接争战。

正当中国、突厥、波斯、东罗马、哏哒、柔然诸丝绸之路大国在欧亚大陆腹地争战不休时,阿拉伯人在西亚悄然兴起。尤其是波斯与东罗马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削弱了双方的国力,而大食则乘机在这一地区迅速扩张。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大食帝国打败了东罗马帝国,夺取了其东方领土叙利亚,不久又兼并了波斯萨珊王朝。从8世纪初开始(705年)大食名将异密屈底波开始东侵,先后破中亚安国、康国、俱密、石国、拔汗那、吐火罗等国,葱岭以西渐为大食的领土。从《两唐书》及《册府元龟》等中国史籍的记载看,当时唐朝巳经无力阻止大食的东侵,对昭武诸国的求援也只能敷衍搪塞。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对葱岭以西形势的严峻以及大食东侵的后果全然不了解,或者说对形势的估计根本错误。而这一时期在葱岭以西,只有强大的西突厥力量才足以与大食抗衡。西突厥在中亚与大食军队多次交战。《册府元龟》卷999载有大食东侵时,康国、安国、吐火罗、俱密等国向唐朝求援的表文。表文均将援救的希望寄托在突骑施部身上。如安国表文(开元七年二月):

……从此年来,被大食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乞天恩滋泽,仍请敕下突骑施,令救臣等。臣即统领本国兵马,计会翻破大食。伏乞天恩,依臣所请。吐火罗叶护开元十五年遣使上表云:

……颂奉天可汗进旨云,大食欺侵我,即与你气力,奴身今被大食重税欺苦实深。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国土必遭破散,求防守天可汗西门不得。

伏望天可汗慈悯,与奴身多少气力,使得活路。又承天可汗处分突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其事若实,望天可汗却垂处分奴身……巴尔托里德《蒙古侵略前之中亚》记载:当大食东侵时,突厥突骑施首领苏禄往往协同中亚各国打击大食。大食深为所苦。因此大食称苏禄为AbuMuzahim,gr挑战者”或“头触者”。两相印证,足以说明由于西突厥的屏障,才使得唐朝有近百年的时间经营西域、中亚的丝绸之路,使得葱岭以西以东的绸丝之路依然畅通无阻。后来,自吐火仙被灭,突骑施衰亡,“唯有大食、莫逾突厥”的格局被打破,大食必然与唐朝为控制丝路而正面冲突。天宝十年(公元751年)7月,唐军高仙芝与大食终于在中亚怛逻斯发生激战,唐军狼狈败绩。大食从此控制了葱岭以西的丝绸之路,唐朝近百年来在葱岭以西的经营彻底宣告结束,中亚各丝路国家由此脱离中国政府而归顺大食。

吐蕃与唐朝在丝绸之路上曾进行过长期激烈争夺。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即因吐蕃在西域的胜利而告终。吐蕃还曾长期占据河西陇右,阻断了河西道的丝路贸易近百年之久。但是吐蕃对丝绸之路也有重要贡献。

第一,吐蕃兼并吐谷浑后,积极发展青海路与西域南道若羌、且末、于阒的联系,开辟了新的贸易路。这条贸易路曾长期繁荣。到北宋年间确厮啰兴起时,因河西道被西夏阻断,西域南道和青海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吐蕃也曾长期与大食在西域南道对抗,阻遏了大食向葱岭以东的继续扩张。史载:

贞元中,(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军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

这说明中唐以后,大食势力没有越过葱岭,被阻遏在河中地区,一个重要原因是吐蕃给予了顽强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