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21379300000016

第16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3)

参考阅读14

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讲师团:让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价值

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讲师团(简称浙大青讲团)成立于2006年9月25日。它坚持“社会育我,我为社会”的宗旨,实现“让知识在社会中体现价值,让青春在奉献中闪烁光芒”。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挂职服务、结对企业、学术讲座和技术咨询等形式服务社会,培育“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目前,青讲团已经吸收成员100余名,主要是来自浙江大学各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博士后和优秀博士生,以及少部分的优秀青年志愿者。

三年来,浙大青讲团不定期赴机关、企业、乡镇、农村、军队等单位开展科技咨询服务、专题报告、挂职锻炼、企业结对服务等志愿实践活动;先后与杭州、湖州、绍兴、温州、丽水、嘉善、临海等地的10余个县市团委、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农村星火带头人协会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授牌建立了10个青年志愿讲师团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名青讲团青年博士挂职地方政府和企业助理,在地方举办了10余次青年创新论坛,累计已经为地方、单位作志愿服务讲座50余场次,进行农业技术、企业发展等咨询服务50余场次,送去技术资料数千册,完成各类课题、规划数百万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讲师团因此荣获了2007年度浙江省十大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

参考阅读15

浙江大学力推“爱心圆梦活动”,情系汶川地震灾区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的心,大灾有大爱,携手更同心。浙江大学及时关注地震灾情,集结了多种专业背景的优秀大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平台,在2008年暑期开赴四川省受灾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为灾区学生送去爱心与祝福,并与之携手共同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2008年7月初,落实了包括北川中学现存学生在内的首批50名有意与浙大学子结对的灾区学生名单。浙江大学团委招募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与四川灾区学生结对,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学生再次放飞梦想。

关爱一位学生,托起一片天空

2008年7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与北川中学爱心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举行。此时此地,带队的浙大传媒学院刘文奕副教授说,心灵受到不同程度创伤的震区学生需要全面、细致和长期的心理抚慰和治疗。

一方面,大学生通过长时期异地书信、网络等交流方式,从精神上给予灾区孩子兄弟姐妹般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重建人生的理想,重拾生活的快乐;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上进行异地辅导和帮扶,起到了一种“远程特别家教”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把国内一流大学的先进治学精神和治学方式,不断地传输给那些渴望走出贫困山区的未来大学生,这又是一项超前帮助震区学子高考圆梦的培养途径。

爱心圆梦,与灾区儿童共迎奥运

“情系灾区爱心圆梦行动”赴四川北川灾区的所有志愿者冒雨前往四川安县黄土镇灾民安置点,在黄土快乐帐篷学校开展了“趣味模拟运动会”、“今日之星才艺大比拼”和“捐赠书包文具”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为灾区孩子们送去了欢乐。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勉励,共渡难关。

时值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灾区的孩子们非常关注北京,关注奥运。志愿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奥运活动,用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鼓舞灾区的孩子们,激励孩子们要坚强面对灾难,规划美好未来。

一名北川中学学生的梦想

北川中学是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中学之一,许多学生因为来不及逃跑而被压在了废墟底下。昔日美丽的校园已不复存在,如今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和前来悼念的泣不成声的家长们。此情此景让志愿者们动容。所有的志愿者在北川中学旧址集体默哀一分钟,为学生们的亡灵祷告,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在黄土快乐帐篷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中,一位来自北川中学的女生的梦想,让所有的老师都为之感动,为之深有启发。她就是范全黄,最后成为才艺选拔大赛的冠军,也成为志愿者心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想,神圣、纯洁的梦想,永驻人心直到实现梦想的那一天。我的梦想其实非常简单,我的梦想就是能做爱的传递者,因为上帝把他的爱公平地赐给我们每个人……当我结束爱的传递时,那就是过完我这一辈子,哦!不,死后我还有永不言败的灵魂,我仍然要做一个充满爱的灵魂,永远、永远……所以我的梦想,只会延续,不会结束,到那时,一定会有更多的爱的传递者。我们将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将信念传递,将人间最诚挚的关爱沿着神州大地传递!”

第三节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兴起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学生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在大学学习阶段,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在接纳学习的基础上求创新,这需要大学生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大胆地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地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

然而,现今的实践育人,其形式往往受制于传统观念。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在许多高等学校提倡并开展了多年,但是综观其理论与实践,对其意义与作用方面宣传得多,对于整体形势特点的研究和宣传也多,而对其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创新少,对于当代大学生与当代社会的结合思考则更少。这就使得社会实践往往在内容和形式上仍主要集中于参观、考察、调研、访谈等认知社会的简单形式,无法带给大学生时代的启迪与现实的作用。创新创业类活动既契合时代的需求,又符合青年人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其必然将融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社会实践成为创新创业的必要积累,更使创新创业成为深化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创业实践的时代意义

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基本能力被重视的同时,创新创业的意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它使学生获得开展创业实践所必备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对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证书已成为继文化知识证书、毕业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目前,世界着名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创业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据统计,当前在美国约有1000所学院或大学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促进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的最后25年,美国的新一代创业者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如今美国的财富中有95%是由1980年以后受到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创造的,硅谷神话正逐渐传播开来,成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如今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效率驱动型,这一方面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要求大量创新型的人力资本、创新型的企业。因此,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综上,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符合时代特点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找到创新与创业教育更好的模式,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使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更加合理,更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实践是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讲话中明确希望广大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践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实践的集合体。优秀大学生应该拥有突出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知识而学习的方式最多只能“知道”,创新创业更多需要的是具体的“思考”。要在实践中研究事物背后的原理,要在短时间内对纷繁复杂的事件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青年学生更要立志成为创新的先锋、创业的尖兵。

参考阅读16

浙江大学团委依托“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创业是民富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浙江大学团委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新途径、新方法。2008年4月,浙江大学团委主动联手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出了“求是强鹰”计划,通过聘请优秀“浙商”为创业导师、引入商业模拟实战系统、开展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建、举办就业讲座和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战能力,优化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资源配置,营造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文化氛围,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等各类媒体都对“求是强鹰”模式作了充分报道。

一、转变观念,避“虚”就“实”,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战能力

创业就业并非只是口号和理论,而需要体验与实践。为了帮助有创业激情的同学转变观念,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职业规划,浙江大学把创业就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相继推出了“求是强鹰”学徒计划和“求是强鹰”名企精英挑战计划。前者聘请了包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浙江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在内的数十名“风云浙商”担任创业就业实践导师,通过结对学习、锻炼的方式,积累创业就业的实践经验;后者则引入诺基亚、西门子、富士通、话机世界等十多家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和营销体系,通过模拟招聘面试和学生自主运营校园项目等模式,提升创业就业的实战能力。到目前为止,学徒计划已开办三期,名企精英挑战计划已举办四期,超过500位在校大学生受益,许多“学徒”不仅和“师傅”成为知己,而且还成为“师傅”公司的品牌策划人和创业基金管理者,许多“精英”则通过模拟面试和商业实战获得了知名企业的实习、就业机会。在2008年11月举行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上,由“求是强鹰”计划学员组成的创业团队更是获得了一金一银的骄人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