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31

第31章 学习是成就大业的基础(3)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人才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单凭学历堆砌,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际能力的所谓“人才”,是无法适应现代信息以及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日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升学考试中也加入了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事实上,如今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了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纷纷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

德国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恩巴尔格认为创造力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只有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潜能,才是国家与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

他在著名的演讲《知识、教育与人生》中说:“人不光是一面镜子,用来折射创造,解释创造,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拥有天赋的权利和力量,在现有的世界中抢占一席之地。他应该以这种创造活动去维护和巩固这种地位,牢牢立足于现在,去从事反映其短暂一生的创造……”而家长们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不管孩子,他知道怎样干”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特别具有破坏欲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弄得你哭笑不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孩子拆卸。殊不知,家长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只保护了玩具,却破坏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父亲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尼尔斯刚入小学一年级时,在一堂手工课上想给弟弟搭个木偶戏台,但是下了课他还没做完,尼尔斯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细心的父亲发现后,便买来一大堆材料和工具,亲自和小尼尔斯动手搭了个讲究的工作台,还指导尼尔斯应该怎样干。孩子兴趣盎然,爸爸就更容易达到目的,这就是发现兴趣的高明之处。

还有一次,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出了毛病,尼尔斯想拆开自己修理,不料拆开后却不知如何重新组装起来。母亲很生气,想去请一名修理工来,却被父亲阻止了。父亲平静地说:“不要管孩子,他知道怎样干。”果然,经过对自行车部件的透彻研究后,尼尔斯终于把车子重新组装了起来。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正因为尼尔斯的父亲不仅没有训斥儿子,反而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指导,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其实,创造精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精神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孩子们总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刚对世界有了一个最初认知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那么,如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呢?

1.创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氰

在民主的气氛下,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交流关系,很小的孩子就会尝试着想出新颖的主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加独特。这在好问的态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儿童的好问,有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有时父母也难以回答。父母如果将此看作是一种负担和麻烦而予以压制,就会使孩子的创造性受到打击,时间长了,儿童的思维就会日渐刻板、呆滞。在民主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

2.要鼓励孩子先天的创造性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幸的是,家长有时候常打击他们的这些能力。家长不应该因为自己不喜欢或不同意孩子的爱好,而试图说服甚至逼迫孩子做家长喜欢的或家长认为他应该喜欢做的事。

3.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

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到阻拦或受挫时,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顺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

4.应允许孩子犯错误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在谈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时候说:“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有安全感,这样思维才能敏捷,才可能去创造。”同样,这种做法也适合家庭,父母们应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支持的成长环境,要尊重孩子,理解、关注、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周围人的支持下愉悦地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才可能去探索和创新。

5.扩大孩子的经验圈子

许多人因为缺少第一手经验而无法独立思考,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意见和思想,而没有自己的独创思维。带孩子参观社会上各行业的情况是为他扩展第一手经验的最佳途径,如消防队、银行、飞机场、图书馆、博物馆等。鼓励孩子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助于他们在掌握生活常识之后有新的突破。

6.给孩子幻想生活的精神食粮

成人的世界常常太过现实,但是孩子的幻想需要灌输培养,千万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让孩子错失了孩提时代幻想和想象的宝藏。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故事,如《小王子》、《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童话作品,或在音乐的浮想联翩中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7.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实践操作的能力,促进孩子手脑并用的习惯。现代科学研究表,在人的大脑中,有一块专门用于创造的区域。当双手做某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使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所以,要经常设计一些让孩子手脑并用的实际练习活动,加强操作练习,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8.做一个童心来漏的家长

国外心理学家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父母进行测验谈话的结果表明:他们让孩子自由地表达可能与其年龄不太合适的稚气与天真的想法,自己本身也偶尔表现出童心未泯的幼稚行为。他们与孩子一起编故事、做小制作、做智力题、下棋、绘画、做趣味游戏……这时的家长变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9.不要溺爱子女

对子女的要求一味迁就,为子女过分服务,绝对不利于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在动作和运动方面是以体验为主的,由于受到经验的限制,不能自主地采取行动,从而妨碍了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在解决问题上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即没有能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在家长的溺爱保护之下,孩子没有必要发挥创造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毫无疑问会影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