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38

第38章 发展孩子的成就(2)

斯宾塞的育子绝招:激发孩子健康的好胜心

对好胜心的不同引导导致不同结果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同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一天,母亲拿出了几个苹果,要给孩子分苹果。可是苹果有红有绿,有大有小,各不一样。

一个母亲告诉孩子:“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另一个母亲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比赛一下,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几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苹果。”

结果,前一个母亲教育的孩子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学会了撒谎,最后进了监狱。而后一个母亲的儿子从中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最后成了白宫的主人。

斯宾塞的绝招:激发孩子健康的好胜心

上面例子中的两个母亲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结果。可见,在好胜心方面,家长引导的巨大力量。关于激发孩子健康的好胜心,我们看看斯宾塞是怎么做的。在介绍他的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认识一下斯宾塞是何许人。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英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儿子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教育方法已成为欧美大多数家庭培养社会英才的指南。有一位哈佛大学的校长曾这样评价他:“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统治着美国大学达30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

斯宾塞认为,适当引导孩子的好胜心也是激发他学习兴趣的关键。孩子天生就有或多或少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这种心理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小斯宾塞一直被铁匠的儿子强尼视为竞争对手,因为小斯宾塞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遥遥领先。

小斯宾塞对这件事向来都不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在体育课上长跑输给了强尼,并且被强尼和其他孩子奚落,小斯宾塞才愤怒了,冲上去扑打强尼,但是强尼个子比他高,力气也比他大,小斯宾塞反而被推倒在地。

当斯宾塞了解了整件事后,说:“孩子,你输给强尼是很自然的,但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有加强你平时的体育锻炼……现在弥补还来得及,你愿意吗?你还想赢他吗?”

“想!”小斯宾塞擦干脸上的泪水,精神马上就足了。

于是,从第二天起,小斯宾塞就开始锻炼——为了超越自己,在跑步方面胜过强尼。

在第二个学期的长跑比赛中,强尼和小斯宾塞并列第一。小斯宾塞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足。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既然对好胜心的引导那么重要,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的好胜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

1.让孩子明白,竞争最终的目的是要超越自我

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实力,而要增强实力,关键是超越自己。当然,孩子要提高自己就得向别人学习,要进行横向比较,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是无论怎样横向比较,最终还要改变自我,才能有成效。连自我都不能超越的人是无法超越别人的,超越自我是超越别人的前提,超越别人只不过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自然结果。很多家长把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的关系颠倒了,他们总是搞横向比较,忽视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进步。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眼睛盯着别人位置的不正常的“排队心理”,于是很自然就会滑向嫉妒的泥坑。

2.竞争应该对事不对人

所谓“胜”,只是说一个人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别人做得好,如此而已。别人语文不如你,但数学可能比你好;别人学习不如你,但体育可能比你强;别人绘画不如你,但音乐可能比你好。也就是说,所谓胜负,主要是对事而不对人的,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好孩子。这样的“好胜”和“竞争”就不容易造成某些孩子的妄自尊大和另一些孩子的自卑,就比较健康。如果对孩子某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和某次比赛的输赢太在意,必须分出个“好生”和“差生”来,这种竞争的结果就会涉及孩子整个的生活质量,于是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事情的比赛转移到人的位置上去了。

3.告诉孩子有竞争就有失败

在竞争中,孩子难免会遭到失败,受到打击。这时,父母千万不能责备、讥笑孩子,这样会使他气馁,甚至失去信心、丧失竞争意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竞争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使他懂得竞争既是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是检验自己的不足,其目的是求得进步。

让孩子当一次家

案例一:勤劳的妈妈和懒惰的儿子

儿子四岁时:

“妈妈,我来帮你洗衣服。”

“宝贝,你去玩吧,不用你动手。”

“妈妈,我来扫地。”

“看我刚给你买的小人书去,我自己来。”

儿子十岁时:

“过来帮妈妈洗碗!”

无动于衷。

“把扫帚拿来,地上太脏了,你打扫一下。”

像是没听到,眼睛一直盯着电视机。妈妈无奈,自己拿扫帚扫地,扫到儿子的脚下,儿子连脚都懒得抬。

妈妈抱怨生出来一个懒孩子。

案例二:懒惰的妈妈和勤劳的儿子

儿子今年上五年级,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当家”了。

儿子不仅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热切还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最拿手的是煮饭。每次他都能做到水量适中,软硬正好。他还会做一些家常菜(一荤两素一汤)。

从儿子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当家的大权交给他,诸如关门窗,检查电器开关、洗碗筷、做晚饭之类的,一概由儿子全权负责。

当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时,我们发现他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都很强,便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动手能力,教他一些自理的本领。每当回忆起儿子第一次当家的情景,我们总是记忆犹新,感慨颇深。

五年前,儿子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小鬼当家”的经历。

开学前几天,我们给他打了“预防针”,让他明白从今往后,他要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开门关门,自己做午饭,自己去上学,放学后自己回家……这一切都要他自己去完成,没有爸爸妈妈陪同。

儿子很自信,拍着胸脯许下诺言。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儿子就出了洋相:钥匙没带。中午,我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我安慰他,让他别着急,接着告诉他怎么做。

第一天当家,儿子就体会到了有家不能归的滋味,心里很不好受。我们完全理解儿子此时的心情,必经年龄还小,记性较差。我们没有责怪他,而是告诉他: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会习惯的。于是儿子乐呵呵地继续当家。而且,家务活越干越熟练。

其实,孩子本身也并不希望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他也想“逞逞能”,在某些方面“显山露才”,好赢得家长的夸奖。作为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要创造一切条件,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孩子去闯荡,去磨炼。

五年来,我们从未接送过儿子,午餐都由他自已做。家里许多事情我们都很放心地交给他管理,他干得井井有条。我家的小鬼正是在许多磕磕碰碰中,学会了自我管理,成为一名当家能手。

(摘自《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一让孩子学习当家》)

上面两个例子的反差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冲击。孩子成就欲望的大小,妈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儿子小时愿意帮助家长,却什么都不让他动手,次数多了,孩子的成就欲也就被抹杀了。孩子渐渐地懒得做了。他不会做也不愿意做,反正一切都有妈妈代劳。

而孩子当家,并且做得很成功,对家长和孩子都大有益处。这也是互相信任和合作的结果。

首先,家长及时地发现了孩子的长处,并给予了他锻炼的机会。家长的悉心指导和大胆放手,让孩子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能够及时地协助孩子解决,并不忘鼓励。家长这种明智的做法会让孩子在处理一些家庭事务中得到一种成功后的快感,并激励自己去一次次获得这种快感。

因此,要发展孩子的成就欲可以从让孩子当一次家开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找一个周末,让孩子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安排做一个预算与计划,然后从第二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孩子上岗指挥与组织一天的家务与游玩。父母则在孩子指挥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均由孩子来筹划。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干预,即使孩子安排得不太合适,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与他一起总结,先让他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补充。相信孩子对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兴致很高,也会十分用心和负责任,快乐与收获定会出乎你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