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24

第24章 思想内化: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4)

2.主动给孩子“减压”

不要只要求孩子学习,把孩子当作学习的机器。当父母知道孩子逃学是为了贪玩或兴趣爱好,不妨拿出时间来让他们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父母对孩子限制太多,连正常的玩的时间都没有,孩子不厌学才怪,就如我们大人一般,天天工作不休息,谁能受得了?因此,孩子的正常兴趣只要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不会再通过逃学的方式来进行了。

3.注意孩子交友的对象

我们大人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如果孩子经常跟一些爱逃学、怕学习的孩子玩,自然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一起商量着逃学后去干什么,如何向父母撒谎等。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逃学,就应该与对方孩子的家长联系,一起共同纠正孩子们的逃学行为。

4.积极取得学校老师的配合

父母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情况、表现情况,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做出合理的教育,这样,家长和学校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孩子逃学的行为。

逃学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它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厌学、逃学应该引起深思:我的孩子为什么会逃学?是因为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还是因为有人教唆引诱,抑或是学校里有人欺负他?

父母在冷静地弄明白具体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并选择处理办法,让孩子不再逃学、厌学,而是爱上书本、爱上教室、爱上学习。

■注意教育方式,保护孩子自尊

笑笑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中午,他没去学校食堂吃饭,而是带着几个同学到校门口附近的餐馆用餐。这被刚好经过的班主任杨老师看到了。杨老师没有马上询问情况,而是打电话告诉了笑笑妈妈。

下午放学回到家后,妈妈问笑笑,中午是不是请同学吃饭了?

笑笑支支吾吾地说:“是……这样的,上周我被同学们推举为副班长,所以他们要我请客。”

妈妈听后,有些恼火,她对笑笑说:“别人让你请你就请呀,你可真听他们的话!你们才上小学,不过十来岁的孩子,动不动就请客,这是什么风气啊!”

笑笑低着头小声说道:“他们也请过我,我不好意思不回请人家。”

妈妈叹息了一声,接着问笑笑:“那你请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是从家里放钱的抽屉里拿的。”笑笑小声地说。

“家里放钱的抽屉?那个抽屉你怎么能随便动呢?”

妈妈强忍着怒气,询问笑笑道:“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

“我……我不该拿抽屉里的钱。”

“可是同学让你请客,你没有钱怎么请呢?”妈妈问笑笑。

“这,我也不知道。”笑笑嘟囔着。

“笑笑,你们现在还小,主要的任务是要好好学习,不要学习社会上那些互相请吃请喝的不良风气。再说,你没经我们允许私自拿抽屉里的钱,是小偷行为,这些你都清楚吗?”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我知道错了,”笑笑真诚地对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妈妈点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要诚实地和爸爸妈妈说,不应该瞒着我们,更不应该私自拿钱。如果你告诉了我们,我们会和你一起想办法,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知道错了妈妈,以后一定会改的。”

“好吧,妈妈相信你,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尽管为儿子的“越界”行为十分恼火,但笑笑的妈妈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平静温婉的话语和孩子交流,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才对。

笑笑妈妈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成功的,她既没有大动干戈,打击孩子的自尊,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自信。有这样一个好妈妈,相信笑笑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一定会信心十足地面对各种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够像笑笑妈妈这样处理问题。很多家长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轻则严厉批评指责,重则吼叫打骂。

殊不知,这样的方式虽然是出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却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举个例子,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却急忙夺过去,对孩子说:“宝贝,你会把碗摔碎的。”

这位妈妈不知道,孩子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大人干这干那。可是,到头来非但没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反而碰了一鼻子灰。试想,孩子的心里能不难过吗?以后他还会做同样的事吗?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兴趣,不要随随便便伤害孩子的自尊。要知道,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像玻璃一样易碎,打碎容易,再粘起来可就难了!

1.告诉孩子要平等待人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不会像成人一样根据一个人地位、财富的高低而产生不同的评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改变。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要学会平等待人。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建筑工人、清洁工人等和我们是平等的,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只是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而已,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理由,他们都应该获得同等的尊重。

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白,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如何,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精彩的人生。

2.教导孩子怎样“迷途知返”

正确的家教方式,应该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父母先考虑到错误的程度,并找出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自我反省,以乐观的心态改正错误,让错误成为他成长中的垫脚石,并促使他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将错误转变成良好的开端。

然而,不少家长却在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的时候,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打着爱的旗号,对其严加指责,甚至拳脚相加,非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

一个参与了盗窃团伙的少年犯在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爸爸,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正是你逼的。

还记得吗,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要组织秋游,我向你要20元钱,你却因为忙着做别的事,对我很不耐烦,最后只塞给我6元钱。我当时想再多要一点,但你呵斥着让我走开了。

到了活动场地,中午的时候我特别饿,你给我的6元钱,买水花了两元,其余的4元只能买两个包子。这些食物只够我吃个半饱,当我看到同学梅梅的书包里有钱的时候,我忍不住下了手,用那些钱买了很多好吃的。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偷钱的时候被另一个同学看到了,他当时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告诉了老师。

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然后把你找了去,结果到家后,你骂我,说我“天生就是个贼,不好好学习,居然做这样伤风败俗的事”!你边说边狠狠地打我,然后把我锁在屋里。

我当时难过极了,我回想着你的话,真的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小偷,以后我也不会学好了。从那之后,我开始自暴自弃,经常去偷别人的钱,后来我加入了以偷盗为生的团伙,终于有了今天的下场。

不敢想象,当这个少年犯的父亲看到信的时候,心中会有多悔恨,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在疼爱自己的父亲手中一步步成了罪犯,这将是何等遗憾?当然,平时的小错误,或许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社会影响,但无论如何,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