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09

第9章 心态管理:心态好,修养跟着就好(2)

所以说,要想让你的孩子充满自信,那么做父母的得先给孩子肯定,即便孩子遭遇了失败和挫折,父母也要从保护他们的自信和热情出发,多给他们肯定,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

1.尊重孩子,有利于他建立自信心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责,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或者犯了什么错,就会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挖苦奚落孩子。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形成“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长此以往,还有什么自信心可言呢?

而父母只有做到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诚的爱,也会感觉自己说的话有分量,从而建立信心。

另外,父母不能刻意去改变孩子的爱好和兴趣,父母只能去发现、去引导他们,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他才会相信自己

如果父母敢于撒手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认为我可以”,在这种积极暗示下,他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可以的。只有得到来自父母的信任,孩子心里才会有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3. 收起父母的高标准

有些家长常常给孩子设立无法达到的标准。例如,希望孩子保持房间非常整洁,希望他们必须把作业做到十全十美。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总是认为孩子还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觉得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孩子自然无法达到标准,家长也就失去了鼓励孩子的意愿。

4.不要让孩子行走在他人的影子里

你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比任何人差,而你却总是拿别的孩子来刺激他,那么他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妈妈总是这么说。”久而久之,这种暗示就像慢性毒药会渐渐腐蚀孩子原本的自信,最后甚至连自己本身引以为豪的优势都会忍不住质疑,这种“串联式”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双重否定。

5.父母要认识到孩子间是存在差异的

有些父母看不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总是免不了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做比较。这样一来,不但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连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行”。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承认并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然后帮助自己的孩子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

毋庸置疑,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充满自信,而自信心也正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把火炬,高举着它就能让孩子将自己人生的每一处照亮。既然如此,那么父母们就要避免一些错误的教子方式,而是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智慧,让孩子始终高昂自己的头,带着自信“向前冲”!

■好心情自己造出来

有两个美国男孩,他们是同胞兄弟。但兄弟俩的性格迥异,一个十分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他们的父母为了两个孩子的性格能够相互“渗透”一下,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将乐观的孩子锁进堆满马粪的屋子,将悲观的孩子锁进漂亮的放满玩具的屋子。

一个小时之后,当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正坐在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沮丧着。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担心父母的责备,因此便不再玩耍,在哭泣中等待父母的到来。当父母走入锁着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兴奋地用小铲子挖着马粪,将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他高兴地说:“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所以我要为他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的秘诀,乐观才是成功之道。心理学家们说,保持乐观的人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快乐使人自信,让人变得可爱和更快乐,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关于事业的成功我们姑且不谈,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一生,想必是每个父母最真切、最美好的愿望。其实,想实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只要家长注重培养就完全可以实现。

很多成年人都知道,快乐和幸福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只要孩子具备了这种让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情绪,那么他就是幸福的人,父母在这方面的培养也就是成功的。

孩子一旦具备了让自己保持快乐的能力,那么他的智力和品德也都会相应地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所以说,让孩子具备乐观的心态,时常处于快乐情绪之中,让孩子从快乐中学到知识、感受幸福是很必要的。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要想具备乐观的心态,首先就要让自己学会制造快乐,而制造快乐的最现成的条件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不然枯燥的生活会让人失去生活的热情。可以想象,一个人只拥有丰富的知识,不重视身体的锻炼,他必定是个弱不禁风的书呆子;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强健的体魄,没有任何知识和品德,那他也只是个“四肢发达”的人。

所以我们提倡,一个孩子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学习大量的知识和塑造高尚的品德的同时,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不同的爱好。从这些爱好中,孩子能够体会到其他渠道无法带来的欢乐,并能够将这种情绪注入他对事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珍惜生活,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努力挖掘孩子的各种潜力,使之发挥到最好。文学、艺术、音乐等都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修养,因此父母可以从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情趣。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就会一生都生活在充满情趣的幸福当中,真正成为一个拥有乐观心态的人。

1.不给孩子任何限制,让他尽情享受无“限”快乐

很多父母都喜欢居室整洁,喜欢安静。当活泼好动的孩子把屋里弄得乱糟糟或者喊叫时,他们便会想办法制止。这样一来,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这种情况表面上看似乎是父母管教有方,但实际上能带来什么呢?无非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可是,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耍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去鼓捣家里那些他们有兴趣去探索的物品,他们需要去捕蜻蜓、堆雪人、看蚂蚁搬家,等等,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能给他们带来其他活动无法带来的快乐。

2.不要板着脸,做爱笑的父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说到教育孩子,我们脑海里就会闪现“板着脸”的严肃神情。很多父母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要想培养性格开朗的孩子,父母自己也要“笑出声来”,这并不会失去作为父母的尊严。要知道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是最好的爱的表达。

3.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而悲观的孩子则会觉得所有事情没有任何希望,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不但可以帮助他们驱散心中的阴影,而且会为他们点亮希望的灯塔,让他们找到乐观的方向。

从前,有个非常快乐的女孩,她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快乐地边走边唱。有位长者问她:“孩子,你为什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准备回家玩?”“不,我正要去拉。”女孩快乐地回答道。这个7岁的女孩懂得一个很多大人都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后来,这名乐观的女孩成为了很有名的大提琴家,在很多国家巡回演出,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他去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有如此,他才会拥有乐观的心态,并在成功的道路上轻松快乐地前进。

需要提醒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必须要有乐观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在孩子面前必须坚强坚定,因为你处理困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他的做法。假如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受父母的影响,从而乐观面对。

■批评不一定是坏事

亮亮是个有着诸多优点的男孩,比如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头脑聪明等,但他也有一个让爸爸妈妈头疼的缺点:做事有始无终。亮亮的爸爸妈妈发现,什么事情一开始做的时候,儿子都信心十足的样子,但一遇到点困难就开始扛不住,打退堂鼓,这让父母很是无奈。

为此,亮亮的爸妈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进行的教育,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他们受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信奉对孩子赞美教育,赏识教育。

这样的结果,孩子的确是自信满满了,然而这不过是表面文章,当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亮亮就会摆出一副“我做不了”的态度而偃旗息鼓了。

举个例子,亮亮一直“重理轻文”,理科科目成绩遥遥领先,而文科成绩却常处于“垫底”的位置。最近一次测验,亮亮的历史成绩又亮起了“红灯”。

可是,当妈妈看到亮亮的试卷时,并没有批评儿子,而是鼓励道:“亮亮,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多了,你看看,后面的题目以前你一道都做不对,现在居然都能得10分了呢!只要你再接再厉,下次就能考好的,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

类似这样的话,在亮亮那里早已有了“免疫力”,他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于是垂头丧气地说道:“我就不是学文科的料!”

这时候,爸爸回家来了,拿过亮亮的试卷看了一会儿,然后严肃地说:“亮亮,你看你错在什么地方,本来是唐朝的事你却写成了宋朝,你是真不知道呢,还是因为马虎导致?还有这里,明明让写百字以内的概括性内容,你却来了个长篇大论。我看,你不是不会,而是从根本上排斥历史,做题的时候马虎大意。这样怎么能不丢分呢?”

让亮亮没想到,这次爸爸没像妈妈那样鼓励自己,而是严厉地训导起来,一时承受不了,亮亮开始抹起眼泪来。

从那之后,爸爸经常用这种批评的方式教育亮亮。没想到,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亮亮非但没被“击倒”,反而包括历史科目在内的文科成绩都提高了一大截。

其实,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还是亮亮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像从前那样不求甚解、马虎大意,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的确,现代教育观念无不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赏识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力的教育方法。但是,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一味地赏识也容易令孩子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这样,稍遇困难挫折,孩子就会不知所措,灰心丧气。可见,要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恰到好处的批评纠正也是不可或缺的。

恰到好处的批评能使孩子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缺陷。长期下去,孩子就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进步,从而树立踏实而科学的自信心。

另外,需要提醒一点,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不了批评,那么长大后会更加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无论对他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是重要且必要的事。

1.从小就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赏识要比批评更有效果,但仅仅只有表扬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有意识地肯定他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对孩子不良的方面提出批评,让孩子学着接受批评。

当然,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一定要温和,对孩子缺点的指出一定要中肯,并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比如孩子学说“谢谢”很清楚,但学说“回家”还不清楚时,妈妈可以说:“你说的话不够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或“你昨天学走路一点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

如果父母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孩子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不要因为批评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往往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父母批评孩子时,应先对其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批评孩子错处时,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样很容易损伤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从内心里就会不接受这种批评。

3.教孩子冷静虚心地接受批评

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要教孩子学会掌握一些“冷处理”的技巧。比如,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