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讲平衡之道
21393300000004

第4章 心灵的平衡术(2)

人活在世上,若真的能大仁大义,真是—种崇高的境界。

3、诚与伪的平衡

展示自己需诚,保护自己可伪。

诚即真诚、诚实。做人应该真诚、诚实。

宋代邵雍《待物吟》中说:“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

唐代武则天《臣轨下》中说:“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

苟子说:“君子养心,没有比真诚再好的。做到真诚,就没有其他可做的,只有用仁爱守身,只有用正义做事”。他还说:“诚心执守仁爱,仁爱就表现于外;仁爱表现于外,就显得神明;神明,就能够使人转化。诚心施行正义,正义就能够做到;正义能够做到,就显得光明;光明,就能够使人改变。”

王阳明先生则认为:“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古人的这些论述,其核心就是倡导一个字——诚。

古人诚实忠厚地做人的佳话,也可以说俯拾皆是。

范仲淹青年时代就以诚实忠厚、勤奋刻苦闻名。为此,好多人愿意与他交往,甚至一些年纪大的人也愿与他结成忘年交。

范仲淹的家乡有个阴阳术士(以占卜、看星相、炼丹等为业的人),是个风趣幽默、知识广博的人。范仲淹在读书之余常向他讨教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之类的知识,两人相处得很融洽。可惜这位阴阳术士患有痨病,加上他没日没夜地钻研炼丹术,就更加重了他的病情。在他临终前那天,他让人把范仲淹请来,做了最后一次谈话。

术士对范仲淹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青年,将来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可惜我看不到那一天。不过,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范仲淹说:“您讲吧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力去做!”,术士严肃地说:“不是尽力去办,而是一定要办到。要你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勤奋地读书,诚实地做人,将来去干一番大事,不要像我,一辈子碌碌无为。”范仲淹含泪道:“我一定做到。”

术士又叫人拿来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印章的裹囊交到范仲淹手里。说:“这里面有我祖传提炼‘白金’的秘方,还有一斤炼成的‘白金’。我儿子年幼无知,传给他,我不放心。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它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推辞说:“您的好意我感激不尽,可这样的宝物我不能接受。您可让家人收藏,待后再传给小兄弟。”术士见他推辞,急得直瞪眼,又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挣扎着说:“你若不收……我死……也不能瞑目了。”

术士死了。范仲淹捧着这裹囊,泪如雨下。他知道术士看他生活艰难,想帮助自己好专心求学,才将这珍贵的遗产传给自己,而术士家里也不富裕。只有发奋读书,才能不负他的这番美意。

此后,范仲淹更加勤奋读书,并常以那裹囊来激励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用这笔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些富家听说他藏有神奇的秘方,都想花大钱买,却被他一口回绝。连当时皇上的宠臣李太监想借那个炼白金的秘方看看都不成。待那术士的儿子长大后,范仲淹才将裹囊原封不动地交给那位术士的儿子。

范仲淹“封金不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他窃符救赵,调动魏军迫使围攻赵都邯郸的秦兵退却,受到赵国上下的称颂。但担心兄长魏王追究窃取兵符的罪责,便在赵国长期住了下来。

信陵君,礼贤下士,善识人才,广交好友,天下闻名。留在赵国后,他仍四处招纳贤士,交结五湖四海的朋友。当他听说赵国的处士(不做官的士人)毛公、薛公素有贤才,胸有谋略,颇有远见,便派人去召请。但毛、薛二人有意躲避,不肯来见信陵君。信陵君托人四处查寻,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徒之中,便一个人秘密地到赌徒中去察访,终于结识了毛公。又打听到薛公藏身于卖酒人家,于是又独自悄悄地到卖酒人家去寻访,终于也结识了薛公。

信陵君每日与毛、薛二公促膝交谈,论及天下得失之事,二公侃侃而谈,识见高远,睿智启人,信陵君颇得教益,遂引为知己。

赵惠文王的兄弟平原君,得知信陵君不顾自己身份经常出入赌徒之中和卖酒人家,便对自己的夫人说:“以前听说你弟弟信陵君为人出类拔萃,天下无双;今天看来,是徒有虚名,实际上是个行为荒唐的人!”平原君夫人把丈夫的一番话转告信陵君,信陵君听后不禁一笑,说道:“看人识士,不能仅仅看出身门第。我在魏国时,就听说了毛、薛二公的贤名英才,十分仰慕;来赵后,便一直渴望拜识。为了实现这个心中愿望,才不顾身份出入那些地方。既然平原君耻笑我,不愿与我这行为荒唐的人为伍,我也该知趣离开这儿了!”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走,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亲自登门谢罪,盛赞信陵君知人交友的美德,并再三挽留信陵君,于是,信陵君仍留赵国,名望更大了,许多贤人学士纷纷投到他的名下。

信陵君留赵达十年之久,秦国见信陵君不再归魏,便乘机发兵攻魏。魏王急忙派人赴赵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恐怕魏王未必能原谅他过去的窃符之罪,所以不准备归魏。他还告诫下人:有谁敢为魏王使者通报,立即处死!门客大多是跟随他离开魏国而在赵国定居的,他们顾忌到自己的利害,谁也不敢去劝说信陵君。

这时,毛、薛二公,却不避杀头之险,挺身而出,坚决要求拜见信陵君陈述自己的意见。信陵君见到毛、薛二公,很生气,责问他们:“你们不知我的告诫吗?你们要置我于死地吗?”毛、薛二公毫不畏惧,凛然正色地说:“公子知遇我等,视为知己,谊重如山;做真朋友就要为朋友大处着想。我们正是为公子的前途名誉才挺身冒死来谏的。请公子想一想,现在魏国有难而公子不愿救难,公子是魏国人,魏王是公子的兄长。倘使秦军破了大梁,灭了魏国,那时公子有何面目见天下人?”这一番慷慨陈词,说得公子顿然醒悟,心中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连连赞叹地说:“对啊!你们说得太好了,真是令我茅塞顿开的良师益友啊!”

于是,信陵君动身归救魏国。魏王见了信陵君,不仅不追究盗符之事,还把上将军的印信授给信陵君。信陵君接受任命后,派使者遍告诸侯。诸侯各国听说魏国的信陵公子为将,觉得破秦大有希望,欣然同意遣兵协助。信陵君率齐、楚、赵、韩、燕、魏六国联军,大破秦军于黄河之南,打退秦将蒙骜,乘胜追击,直逼函谷关。

这样,信陵君威震天下。人称他“天下无双”,称他的兵法为“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的故事告诉我们:交友要诚。

诚故然重要。但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事物也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说:“撒谎是伪的一种表现,是不应提倡的,但“善意的谎言”却无可厚非。在中国,任何一位癌症患者在患病之初,他的家人、医生都会极力向他隐瞒病情的。这种“撒谎”能说不好而去反对吗?

做人奸诈虚伪当然不好,但有时伪装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士兵的迷彩服、军车的绿颜色,都是为了作战时便于伪装掩护自己。

1902年,富特汽车生产出福特“T”型车。今天,亨利·福特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亨利·福特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汽车大王”。但这位“汽车大王”在坐汽车王国霸主的位子时,也碰到过小小的麻烦。

1916年11月的一天,福特被报纸上的一个大标题惊呆了,上面写道:“爆炸性新闻!道奇兄弟状告福特!”原来,道奇兄弟反对进一步降低T型车的价格,反对福特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状告福特侵犯股东利益,有意形成对汽车业的垄断,并要求公司拿出巨额利润进行分红。

直到1919年3月,法庭才宣判:福特先生降低T型车价格的利他主义精神值得提倡,然而,作为公司的管理者,福特有义务向股东分发红利。法院判决福特必须分发不低于1900万美元的利润,同时,他可以把剩余的一半利润用于扩大投资。

尽管以福特公司的财政状况完全可以给股东发放高额红利,但福特对法院如此判决并不满意。那些股东们只在公司创建之初投了一点钱,此后再不为公司的发展尽什么力,而现在却要伸手要钱,福特太不满意这些股东了。他想,怎样才能让这些股东自愿离开公司呢?福特心中有了个好主意。

第二天,福特宣布辞去福特公司总裁的职务,新的总裁由他的儿子担任。不久,报纸上也登出了新闻:“亨利·福特正准备成立一个巨大的新汽车公司!”新闻说这个新的汽车公司全部由福特家庭控股,新公司肯定会超过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在新公司里,福特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便宜实用的大众车。

看了这则新闻,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东们着急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福特的儿子任总裁后还会前途无量吗?自己手中的股票又会怎么样?自己的利益会受损吗?正在他们彷徨时,一个中间人出来了,他愿意做他们出让这些股份的中间人。股东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正巴不得手中的股票早些出手呢。那么,到底谁愿意在这时收买这些股票呢?这个人当然是亨利·福特。福特花了1.06亿美元全部买下了股东们手中的福特汽车公司的股票。

其实,福特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公司,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他只是采取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赶走了那些只会对公司指手划脚的人。现在,福特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了亨利·福特的家族公司。

总而言之,正确地处理好诚与伪的关系,才能活得更加成功。

4、清与浊的平衡

水至清则无鱼,泥至浊而生莲。

谈到做人的清与浊,明代吕坤有一句至理名言:“身当浊世,自处清流。”意思是,自身虽然生活在一个昏浊的社会环境之中,但应洁身自好,使自己不沾染污秽。由此我们不能不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是花中的君子。他最爱的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美国作家房龙写道:“上帝的真相周围,显然弥漫着大量肮脏的洗澡水:圣战、宗教审判、动物牺牲、活人献祭、迷信、愚民、教条主义、无知伪善、自以为是、顽固、残酷、焚书……简直数也数不清。但追根究底,这一切是上帝对不起人类,还是人类对不起上帝?”于是,他大声疾呼:“把婴儿跟洗澡水一古脑儿倒掉!”

我们不承认有什么上帝,房龙所描写的“肮脏的洗澡水”也似乎离我们远了些,但我们的身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贪污腐化、追名逐利、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这一切污七八糟的东西还少吗?

同样面对浊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情怀。屈原曾行吟于沧浪江畔,向渔父吟唱道:“沧浪江的水啊,如果清洁,可以用来洗涤我的帽缨;沧浪江的水啊,如果浑浊,就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以此倾吐他不与浊世推移的坚定志向。渔父也吟唱着这首沧浪歌,而他却用来抒发自己随波逐流有情怀。有个儿童吟唱这首沧浪歌,被孔子听到了,孔子立即说:“学生们听着,清水洗帽,浊水洗脚,这就取决于水了。”

东汉时,杨震曾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有一次赴东莱太守路上,经过昌邑县。此时,他任荆州刺史时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任昌邑县令。王密请求拜见杨震,到了夜晚,又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何这样做呢?”王密说:“黑夜之中没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揣着金子走了。此后杨震又转任涿郡太守。他为政公平廉洁,不受私人所请。他的子孙也都是素食步行。有些好友和长辈劝他为子孙置办些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以此作为留给他们的遗产,不也是很丰厚吗?”

看来杨震是很珍视“清”的。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大批军队反复“清剿”江西根据地。由陈毅、项英同志率领的红军留守部队三百多人,被迫转移到赣南梅岭一带,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

梅雨季节,只能打把伞在露天过夜。没有粮食,就靠竹笋、野芹菜充饥。

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陈毅不仅要指挥游击队的军事行动,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还负责整个部队的财政开支。当部队从江西根据地突围的时候,中央曾给陈毅一大笔钱,都是黄澄澄的金条,作为部队今后活动的经费。当时部队刚刚突围出来,编制紊乱,内部不巩固,保存这样多的钱财是件非常危险的事,需要十分警惕那些可能混进革命队伍的谋财害命之徒。如果分给大家背,固然好保管一些,但也要防止一些品质不好的人携带金条离开队伍,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因此,这批金条秘密地缠在陈毅的腰间,由他背负着转战群山。

寒冬时节穿着棉衣,这个秘密还不易为外人发觉,到了夏天,就很难掩饰了。有的战士似乎有所察觉,对他的腰部指指点点,爬山时还有的人以推一推,扶一扶为名,摸一下陈毅带的到底是什么物品,要继续瞒下去已经不可能了。这一天,陈毅把战士们集合起来,解下腰中的布带,把金条全部摊在桌子上,对大家说:“这是党的钱,党的经费只有这么多,党要我保管,我从来一个都没敢乱用。党的事业要靠这笔钱,我们部队的发展,也要靠这笔钱,现在局面略略稳定了,这个秘密也可以公开了。我有责任通知你们,万一我被打死了,尸首可以不要,钱无论如何要拿回来。这是党的经费,人牺牲了无所谓,钱不能落到敌人手里。”战土们听了陈毅这番激昂的话,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很受感动,纷纷说:“我们明白了,我们相信你。”接着陈毅建议是否由大家分开背,战士们都表示:保证党的经费一定要一个最可靠的人,而最可靠的就是你,还是由你来背吧。

就这样,在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中,陈毅和战士们一样过着“满身沾野草”、“野草和水煮”的生活,他虽然腰缠万贯,却从来没有私自动用过一分一毫,把这笔钱全部用在部队和根据地的建设上。

陈毅腰缠万金分毫不沾的佳话一直传诵至今。

做人应追求“清”,但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徙”。所以,在道德品质上,应追求清;在处世艺术上,有时“浊”一些也是有必要的。

有一位中国禅师到日本拜访了一位日本禅师,两人一起乘船过濑户内海,那位日本禅师说:“你看,日本的海水是多么清澈,山景是多么翠绿呀!看到如此清明的山水,使人想起长在清水中那美丽的山葵花呀!”其言下很为日本的山水感到得意。

中国禅师听了一笑:“日本的海水固然清澈,山景也美,但可惜呀,如果水能混浊一些反而好了!”

日本禅师听后惊异地问:“为什么呢?”

中国禅师说:“水如能混一点,山就显得更美了。这清水中只能长出山葵花,而浊水中却能长最美丽清高的白莲花朵。”

这位禅师的话,就说出了“清”与“浊”的利弊关系。

其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但“浊”一些无妨,而且有时甚至还要制造出一些“浊”来。三十六计中的“混水摸鱼”计,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浊”的可乘之机。而且,这可乘之机常常是一方主动把水搅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