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苦是执迷出不来
21394600000025

第25章 从苦难中解脱出来(5)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两个人死后被天使带到上帝面前,这两个人在世界上时受尽了各种贫穷的煎熬,上帝说,你们两个对贫穷很有经历,现在我要你们重新回到世界,我给你们两种选择,一个选择是做一个施舍给予的人,另外一个选择是做一个专门接受的人。你们怎么选吧,其中一个曾经在世界上吃尽千辛万苦,他马上不假思索地抢着要求,我要做一个做一个接受别人祝福的人,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给。另一个人看这么好地选择被人抢了,只好选择做一个施舍别人的人。几天以后,上帝派他们回到世界,那个抢着要求做一个接受别人祝福的人变成了一个乞丐,而那个选择做一个施舍别人的人变成了一个富翁。那个乞丐一看就傻眼了,他在那样号啕大哭后悔他在上帝面前地选择,而那个富翁则笑眯眯地向来往的人吆喝施舍,享受着上帝的祝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施比受更有福。

有人说,贫穷是苦难的主旋律,有人从贫穷中学到智慧,有人在贫穷中走向灭亡。贫穷可以励志,贫穷也可以丧志;贫穷可以让人回头,贫穷也会让人低头。

相信我们中间许多人都会经历贫穷的生活。但当我们真正认识主贫穷时,我们就应该知道怎样去面对我们的贫穷,知道应该怎样去生活。

话剧《立秋》里面有一段台词十分感人:天地生人,有一人必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我们在世界存在一天,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贫困和苦难,都当无怨无悔,勇于面对,“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们所应做的当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是的,我们常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鲜花和掌声而感谢过,但是我们很少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苦难感谢过。

我们没有能力选择没有患难,但是我们却有能力选择有喜乐!“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这句道出了人生快乐的奥妙。我们的生活之中确实有许多让我们失望的地方,也许你无权选择你所面临的环境,但你有权选择你对这种环境的反应。人生有些事物是不能选择的,有些事物是可以选择的——不要忘了即使在患难之中,你还是有选择的:

你无权选择出生家庭,但有权选择住家环境:你无权选择父母,但有权选择结婚对象;你无权选择生日,但有权选择人生;你无权选择外貌,但有权选择内涵:你无权选择生理基因,但有权选择心理快乐。

论到人生快乐幸福的秘诀,林肯总统讲了一句智慧之言,他说:一个人选择要多快乐,他就有多快乐。这是他在人生智慧登峰造极时写下的至理名言,那时他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山低谷——他曾经历过未婚妻死亡、竞选州议员败北、娶到一个母夜叉、精神崩溃、打了艰苦的南北战争。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沮丧到想要自杀。最后林肯学会了秘诀,不管人生是顺是逆,环境是易是难,压力是大是小,你都可以选择过一个喜乐积极的人生。

我们一生难免遭遇逆境,积极和消极两种反应模式,哪一种更能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的明天呢?大部份的人会抱怨周围环境,可怜自己的悲惨,认为上天对他不公平,看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

人生是快乐或是愁苦,就像思想是积极或是消极一样,都是个人的抉择。一位智者说:一颗心不可能存有两种思想。不是积极的思想,就是消极的思想,任君选择。

2、孤独是最难越过的困境

在苦难的黑暗的隧道中,人们最难以越过的困境是黑暗中的孤独,有位哲人说,孤独有两种: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神圣,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

有人说,我从不孤独,这显然是假冒伪善,自欺欺人:有人说我有时很孤独,看来你比较正常;有人说我天天孤独,看来你需要看心理医生。不孤独的人世界上根本没有。有人说,我很忙不会孤独。错!不是你不孤独,是你来不及孤独!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死后也成了孤独的野鬼。

孤独源于真爱,无真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透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一一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孤独是黑暗的帮凶,是苦难之旅中最大的敌人,不在孤独中爆发,就在孤独中灭亡。孤独象一个吼叫的狮子,吞噬了无数软弱的人。孤独会让一个刚强的人软弱,因为他失去了爱的浇灌。人是需要爱的,而孤独却隔绝了这种爱。它让我们的心悬在半空之中,倍受时间的煎熬。

孤独会让我们寻求人的安慰和帮助。但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解决孤独的答案象赌博押宝一样押在人身上时,人却常常带给我们失望。说起来也很可笑,一个自己还孤独的人,怎么能为你的孤独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呢?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

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可是,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周国平《爱与孤独》)

不要害怕独处,这是一门美丽的自修课。

印度心理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道: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我们的欲望催促着我们去抓取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得不到休息,依然在盘算着人,盘算着事,盘算着过去,盘算着明天。就是忘记了怎样才能百分之百地活在当下这一刻!独处,是一朵安详的睡莲!将教会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会我们百分之百地和自己在一起。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独处,散步、爬山、听音乐、看书。那一刻你整个人生的附着点在你自己的身上!没有攀缘,没有拐棍,没有习惯了的那双手,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

人间是孤独的大背景,因为人间充满交往,充满人伦的纠葛,充满爱情的快慰,充满相遇的欢笑。孤独在人间的映衬下就分外明显,就像渺茫太空中的星星,白天反而看不见,却在夜幕下格外显眼。人际的交往不是让我们拔除孤独,而是让心灵印证它的存在。

因为寂寞的相伴,最后一定要曲终人散,起点必要成为终点。你有你的方式可以经验你自己,或许是设计程序、或学习武术、或写诗,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感到那投入所带来的满足、快乐,那么那满足与快乐,就是你自生的、不是外来的、没有人可以带走的。你有了能量丰沛你自己,于是你可以与人分享更多不能独处的人的爱是暴力的。

如果一个人是空虚的,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去填补自己的空洞,每个人都成了那拖着蹒跚步履的掠夺者,在人群交会的网络中,掠夺友谊、掠夺爱情、掠夺名声、掠夺金钱。你看过有的人吃相极暴力——怎么吃都停不下来;你看过有的人工作方式很暴力——不停的劳役自己或讹诈员工;你看过有的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很暴力——做自己感到痛苦的事。

请不要害怕跟自己在一起,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可怕的,只是我们都还不太习惯而已。试试看不要攀附别人排遣忧虑焦急,感觉自己再深一点,做一些事情、或不做一些事情。

独处,能够让你渐渐地看清楚自己“不对”的地方,看清自己习惯于附着在哪个点哪个地方。或者说,看看自己的整个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被什么所吸附着?是钱?是情?是权?还是其它什么?那个吸附你的东西就是常常让你疼痛的东西!你已经为它疼痛很多年了,能不能稍稍放松一下自己?能不能把那种吸附推得远一些,让自己暂时不再置身其中,去体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你疼痛的感觉——在独处中!

独处之所以是一种承担,就是让你承担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造成的所有的结果。好的,坏的,都是因为自己而招致。即使有外力的因素,也不是决定性的,决定结果的还是在于自己。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反省,否则一不留神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怪罪外力,怪罪他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看清楚这一切的时候才有可能反省,才有可能承担。而承担就意味着已经了解到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一切,自己所拥有的好和坏都是自己一手所造成的,和别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于是,才会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接受。

学习独处,让自己彻底地放松。然后,愉悦于生命的点点滴滴。

孤独并不是没有人间烟火味的遗世独立,那种古代隐士式的林泉生活,那只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宣告。孤独是个人灵魂的隐秘,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一次和他人的相遇、欢聚,不但没有淹没这与生俱来的灵魂隐秘,而且正好相反,灵魂的孤独借助与妻儿、与父母、与朋友的欢聚涌上心头,好象一种被遗忘的记忆被顿时唤起。如果孤独可以消散于人伦亲情的安慰,如果孤独可以遁迹于性爱的狂欢,如果孤独可以淹没于朋友酒席宴上的欢笑,那它就不是真正的孤独,它只是生命的无聊之感。孤独需要人间的印证,它在人际的交往中才愈益彰显。

孤独是座灯塔。也许可以说:“灯塔永远是孤独的,它不会耸立在火树银花的都市街头,它面对的是茫茫大海的波涛、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是谁燃起这一束孤灯?是谁帮助夜航人在茫茫的大海上孤独地行进?

一个人难免会孤独和寂寞,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而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3、追求圆满让人生伴随苦难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个残局或是一根小刺,为的是让我们常被这个残局和刺魂牵梦绕,好让我们桀骛不逊的心能平静下来,最后能真正走向未来。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长的十分漂亮,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十分有钱的男人,这个男人非常让她倾心,但遗憾的是,他已经成家,而且还有一个儿子。这个有钱的男人当然也很花心,于是两个人就走到一起去了,日子久了,事情终于败露了,于是这个男人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当然是有钱的男人和这为漂亮的女人胜。于是,有钱的男人娶得美人归,漂亮的女人如愿以偿抢走了别人的老公,嫁进了豪门,可怜的是有钱男人的结发之妻,被剥夺了一切,一夜之间,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只得远走他乡。

本来,故事就该结束,王子和公主应该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在他们结婚两年后的一天,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大事发生了,漂亮女孩在驾驶漂亮华贵的奔驰车在路上奔驰的时候,意外的碰上了一次特大的车祸,她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只得将她的双腿锯掉,当她从昏迷中醒来时,居然发现她的双腿没有了。当时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放声大哭。她的丈夫不在她的身边,一个过路的人在将她从车祸的现场送到了医院。

看到这样可怕的”残”局,漂亮女人伤心欲绝。过了好长奸长一段时间,她才从这个恶梦中清醒过来,她后来也成为了一个有信仰的人,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抢走别人丈夫的下场。

读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实在让人震撼!这不是幸灾乐祸,如果从这件事中看到神的作为,真是足以令人感叹良久!那抢走别人丈夫的人似乎跑得很快,神却让她永远无法在地上奔跑。那个娶得美人归的负心汉总以为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美丽的生活,却不幸的为他的错误选择付出一生的代价!!感叹啊,人生!

世界上有多少人拥有无数的金钱却无法拥有真正的爱情。即使当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换得爱情时,最终却被人所藐视。这位抛弃他的结发之妻的商人,他最终的结果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在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还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了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实是训诫儿子,做事时太苦、太满,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刻意追求,往往不能够到达,有时候或许会成为一种伤害。

真实的人生,是处处都有点遗憾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因而人不能苦闷于那种“完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一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太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天上去找吧。

笑话归笑话,但却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十全十美的人。

当然,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得以完善着自己,最终成为这个世界上万物之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