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21396800000018

第18章 第三套 攻战计(4)

公元前403年,晋国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智瑶当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了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如果不提防的话,灾祸就真的要来了!”智瑶狂妄地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算不错,哪个还敢造次!”智国又说:“这话可不妥。《夏书》中说过‘一个人屡次三番犯错误,结下的仇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它没有表现出来时就设法提防。’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现在主公一次宴会就开罪于人家的主君和臣相,又不戒备他们报复,只一味地说人家不敢发难,这种态度实在不明智。蚊子、蚂蚁、蜜蜂、蝎子虽是小虫,却能害人,何况是家族庞大的韩康子、段规呢!”智瑶置若罔闻。

智瑶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一定起兵来讨伐,不如给他。他得到领地后会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别人诉诸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其锋芒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便派使臣去见智瑶,送上一座有万户居民的域邑。智瑶很高兴,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不想给。任章问他:“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畏惧,我们给他一些领地,智瑶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畏惧他的人必然会团结起来,用精诚团结之兵去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迁就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然后我们可以乘机联络其他人共同图谋,何必我们一家现在去激怒他遭受打击呢!”魏桓子说:“很好。”也割给智瑶一个有万户之民的城邑。之后,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蔺和皋狼两个地方。赵襄子断然拒绝。智瑶勃然大怒,集合韩、魏两家的甲兵前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问属下:“我到哪里去好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厚,刚完工。”赵襄子说:“百姓筋疲力尽地刚修完城墙,又要他们出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一条心呢?”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丰盈。”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满粮食,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汉人会和我同心对敌。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老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百姓一定会和我们同生死的。”于是前往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军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又引水灌城。大水一直漫到离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城中百姓的锅灶都被泡塌,虫蛙丛生,民众没有丝毫叛意。一天,智瑶在城外查看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护卫。智瑶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水也可以让人亡国。”听到这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会意地踩了一下魏桓子。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汾河水也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河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事后,智瑶的谋士疵提醒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何以见得?”疵说:“以人之常情而知。您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一旦赵家覆亡,灾难必定会落到韩、魏两家头上。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分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要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指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却面无喜色,反而忧心忡忡,这不是心怀异志又是什么?”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二人,他们连忙说:“这一定是离间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岂不是放着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赵家田地不要,而去干那危险万分必不可成的傻事吗?”两人告辞而出,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臣下的话告诉他们呢?”智瑶反问:“你怎么知道的?”疵解释道:“我刚才碰到他们,两人神色慌张地看了我一眼就匆忙离去,因为他们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仍是不以为然。于是疵请求派他出使齐国。赵襄子派张盂谈秘密出城来见韩康子和魏桓子,劝说道:“唇亡齿寒,古之常理。如今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你们自己。”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他会这样做,只是怕事情还未发动,计谋就先泄露出去,那样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只有我一人听见,有什么可担忧的?”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提士兵,反决河堤,倒灌智营。智瑶军队,被水淹没,阵脚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军,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斩尽杀绝。

处于劣势地位的魏、韩、赵之所以能够三家战胜智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运用欲擒故纵之计。

商业智慧 “万事发”烟漫欧洲

“万事发”,即MILD SEVEM是日本万事发公司生产的名牌香烟。万事发公司原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直到80年代末才一下子红了起来,而且不是在日本国,而是在欧洲。

然而要在烟草广告泛滥的欧洲打开市场,谈何容易!不说大名鼎鼎的名牌烟,如:555、万宝路、希尔顿、沙龙等,普通的香烟种类也达70多种,何况吸烟人,一旦吸上某种烟后很少再更换其他牌子。欧洲烟草市场能有万事发的立锥之地吗?

雷吉斯·汉诺是英国一家电视台的政治评论员,每星期四晚上都在伦敦市的电视上出现。他是个烟瘾非常大的人,平均每天就要抽掉一包香烟。他习惯抽的牌子是本国产的一种叫雷顿的香烟。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请求拜访他。年轻人告诉他:这是日本人生产的万事发香烟——一种新牌子,他此行的目的正是免费给汉诺送香烟来的,并说另外两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都非常喜欢万事发香烟。

汉诺没有表态,他在犹豫。他想:来人也太冒昧了,叫他做香烟的试验品——谁知道这种香烟能不能令人放心。来人似乎看出汉诺的心思,说道:“我们只送给像您这样有名气有身份的人。我们公司每月都会准时寄两条万事发香烟到贵府的。如果两条不够,我们还可多赠。”

最后,年轻人留下了两条万事发香烟,告辞了。

一个月后,汉诺果然收到了两条赠寄的万事发香烟,出乎意料的是还随香烟寄来了一份调查表。汉诺从此就用万事发代替雷顿了。

有一些被万事发公司“忽略”的名人,他们为了也获得这种“专给名人抽的烟”,主动打电话给万事发公司。一时间,“万事发”成了名气的象征。

短短几个月后,万事发的代理商遍及欧洲大小120多个城市,万事发公司每月要支付这些烟的费用高达1200万日元,加上开设代理商的费用,总共每月要支出2千万日元以上。

眼见这2千万日元哗哗地流走,有去无回,公司一部分股东开始动摇了。虽然公司得到几家大银行的支持,流动资金尚不属难题,但公司的资本在日益减少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完全是孤注一掷式的赌博,风险太高了,2千万日元,单向支出,太奢侈了!”董事局会议里,有人这样说。

“这可是年初全体董事们一致通过的方案啊。”这是欧洲事务总裁、美籍人罗伯特·歇尔的反驳。

“可2千多万日元是计划支出的3倍,难道计划中就没有指出日后支出要3倍的增加?”

“至于目前的情况,我想请来自伦敦的我们的代理商威克尔给大家说说伦敦的情况。”

罗伯特身边的一位年轻人站起来了,他就是威克尔,也就是送香烟给汉诺的人。他说:“伦敦一共有38位名人获得我们的赠烟,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电视节目主持人,足球教练、科学家、作家等,还有白金汉宫的一个厨师,伊丽莎白女王非常赏识的点心师,每天我们还收到几个或几十个自称是名人的电话,要求我们也赠烟给他们,但更多的电话和来信是询问哪里或怎样买到万事发香烟,或询问万事发和别的烟有什么不同。我们上个月销售量已增长到93条,比第一个月增长了,而且购买者大多数是有身份的人或白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赠烟举动是成功的。”

接着又有几个城市的代理商作了汇报,都表示效果令人满意。

那些心存顾虑的股东们开始平静了,但仍认为支出过于庞大,要求尽可能压缩30%的支出,他们遭到了罗伯特等人的反对。

吵吵闹闹一番后,结果以整个赠烟计划提前一个月结束,节省的资金将全部投入正常宣传渠道中去,双方达成了一致。

于是万事发公司成倍成倍地增加香烟投放量。两个月后,许多城市的市面上已随处可见万事发香烟了。同时,关于万事发牌子的广告也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冒了出来。这时万事发的销售量达到了日销2000条的新记录。

随着万事发频频抛头露面,几乎是同一天,那些消耗万事发免费烟的名人意外地没有收到赠烟了。只有一纸简单的启示,声称:由于公司的流动资金将要告罄,不得已中断赠烟,以后各位随便走出家门就可买到这种烟,见谅。

停赠香烟后,万事发的销售量又翻了一倍,达到日销5千多条。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着。

【智慧金言】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在某种条件下,要想夺取和保存某种东西,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必须暂时放纵之,以等待时间,创造条件,最后把它夺回来。

在战场上,这一计谋多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当敌人锐气正盛时,应故意避战示弱,纵敌骄傲麻痹,疏于戒备,思想懈怠,而后乘机攻击;二是处于优势主动地位时,采取围而不歼、精神瓦解等手段,选择得之容易而所付代价较小的战法或战机,去战胜敌人。

使用此计的人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目光,摸透对方的心理,既敢纵,又能擒得住。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讲的就是运用这一计谋的典型战例。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①

【计名探源】

此计名在古今文字与口语中常用,其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源于一传说故事。说的是唐朝诗人常建,非常钦佩赵嘏的诗才。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常建想求诗,却不得其门而入。一次,常建听说赵嘏来到苏州,断定他一定要去游灵岩寺。于是,便在寺壁先题两句诗。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两句诗意犹未尽,便在后边续了两句,完成了绝句一首。后人因赵嘏后续的比前两句好,便称常建这种做法是“抛砖引玉”。据考证,这个典故中讲的常建,是唐朝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的进士,赵嘏则是唐朝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进士,两位诗人相差115年。所以,赵嘏于灵岩寺补诗之事,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个有悖史实的讹传,却引出了“抛砖引玉”一词来源的说法。另有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与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有了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听了,便凝神静心,息虑守座。此刻只见一个小和尚大胆跨前一步,躬身一揖。从谂缓缓地说道:“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

“抛砖引玉”多是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粗浅,目的是在引起别人发表更好的意见。这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军事上引此语作为计名,含有“利而诱之”的意思。

【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②也。

【按】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抛砖引玉:唐代诗人常建,为了要赵瑕作诗,先在—个庙前墙上写了两句诗。赵瑕看后,果然续了两句,完成了一首绝诗,而且所续的比前两句好,后人因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②击蒙:《易·蒙》“上九,击蒙。”序卦:“蒙者物之稚也。”解:“击,治也。”这里“蒙”,意思是,“懵懂”,“击”,意思是:“使之成”。

译文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懵懂上当。

【译按】

迷惑敌人的方法很多,最妙的办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办法,而是用类似的办法解除敌人的疑心。凡是用张设旗帜、擂响战鼓去迷惑或敌人的,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凡是用老的弱的以及军粮柴草去迷惑敌人的,是用类似的办法。例如:公元前七○○年(周桓王二十年)楚国进攻绞国(湖北郧县西),绞军闭城坚守。楚国的大臣屈瑕向楚武王建议说:“绞军轻躁好斗,既不会运用计谋,又没有行动计划,可以用小利诱它出来打击,不必去强攻。我们不是每天派人进山打柴吗?那里地形荫蔽,便于设置埋伏,要是不派兵保护打柴的人,准可以把绞军引诱上钩。”楚武王同意了这一建议,派一些人去打柴,诱绞军出城掠夺,又派一支人马到山里埋伏;另派一支人马准备在绞军出城后断绝他的归路,同时乘机攻城。头一天,绞军见打柴的人没有兵护送,果然出城来拦截,获得了一点小利,第二天,都争着出城拦截。伪装打柴的楚军向山里奔跑,绞军狂追,追到山脚下,受到楚军的伏击。这时,另一部楚军乘机堵住绞国都城的北门,截断归路,并且猛攻城寨。绞人兵败城空,只好举国投降。又如孙膑针对魏军向来轻视齐军的特点,为加重他们的轻敌思想,采取了减灶法,以示己军溃兵逃,诱庞涓仅率轻骑追赶,于马陵(河北省大名县东南)设伏,使庞涓兵败自刎。(《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芒卯摆计愚赵王

战国时,七雄争长,局势混乱。秦国要去攻打魏国,结连赵国出兵夹攻,许以胜利之后,以魏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等地)酬谢。

魏王受到两面攻击,非常恐慌,急召群臣计议,均束手傍徨,无计可施。最后问到芒卯将军。芒卯劝魏王不必忧虑,说道:“秦国和赵国本来是不和的,今日联军,无非利之所在,想瓜分我国,扩充自己地盘,虽然声势浩大,却各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最容易分化。这场战争,秦国为主谋,赵国不外一个帮凶罢了。只要给他一点好处,挑拨一下,自然使他们互相猜疑,解散这个联盟了。”

魏王连忙问:“要怎样去进行呢?时间越来越急迫了。”

芒卯说:“臣介绍张倚去,保管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