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小刀会起义
21412300000005

第5章 泥城之战

小刀会起义后,英、美、法西方列强就乘机劫夺中国的关税以扩大其在中国的特权。1853年9月9日,上海英国领事阿利国发布通告说:“目前海关行政既陷于停顿,我们就没有遵守海关规章或缴纳关税的义务。”同日,阿利国和美国公使马沙利分别向英国、美国侨民公布了《在海关行政停顿期间船舶结关临时规则》,决定进口商、航运商及货运承办人应缴纳的税额,要向本领事馆缴纳,由英美领事代为征收保管税款。这实际上是攫取了上海海关的职权和税款,并抵制清政府重新设关征税。

关税收入对于清政府来说至关重要,用它可以筹措镇压小刀会起义军和太平天国的军饷。吴健彰几次向英国领事催缴关税,阿利国表现得很无赖。他说,中国海关已不存在,中国丧失了对上海的控制权力,其他国商人可以乘机逃税,中国皇帝没有平等法律或条约权利向英国商人追收税款。他还威胁说,由于中国的挑衅行为,英国不得不放弃中立政策,而采取自卫的政策。阿利国矢口抵赖以前的欠税,又否认清政府有重新征税的权利,甚至以实行报复相威胁。法国和英国站在一起,拒绝向清朝海关纳税。

英、美、法虽然宣布“中立”,实际上却利用清朝政府在太平天国革命打击下摇摇欲坠的有利时机,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在中国的特权。1854年,英、美、法三国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美国公使麦莲对清朝的两江总督怡良就公开表示修约的要求,说小刀会起义“是一个有力量的、够尊严的运动,有资格向外国政府要求享受交战国的权利,不管他们所控制下的土地是大是小”。他又说:“这些中立的义务,是外国所应遵守的,但可以用条约来修改。”英、美、法西方列强以协助清朝统治者镇压中国革命为条件,来达到他们扩大侵略在华势力的目的。他们的“中立”,只不过是一种伪装罢了。

清政府对“修约”既不愿承认,又不敢拒绝。因此,英、美、法侵略军便决定对上海城外的清军教训一下,逼其早日屈服,接受外国侵略者扩大侵略的条件。因而发生了1854年4月4日的“泥城之战”。

4月3日,英国以一些偶然事件作为借口,挑起事端。当时英租界仅限于洋泾浜(现在的延安东路)以北,山东路以东的狭小地区。围攻上海城的清军驻在泥城浜(现在的西藏中路)以西。4月4日,英、美两国军队从租界向西出动,英军由南京路向泥城桥、美军由洋泾浜向“新跑马厅”(约在今西藏中路以东),向清军兵营示威。下午4时,美军首先向清军发炮,英军也炮击清军,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进犯,一些清军开枪开炮还击,在英、美军队的炮击下,清军溃退了。战后第二天,吴健彰亲自出来向侵略者陪罪,表示了停止敌对行动的愿望,作了“租界不可侵犯”的保证,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

“泥城之战”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一个转析点,清朝统治者对外国官员更亲睦了。清朝地方政权向外国侵略者投降,出卖上海海关和租界的主权,满足了外国侵略者扩大侵略的愿望。“泥城之战”后,许乃钊和吴健彰接受了阿利国的建议,由英、美、法三国领事各派“税务司”一人,以控制上海海关。6月29日,清朝上海地方政权和3国签订“海关征税规则”9款,接着由三国各派1人,组成所谓“关税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的主权就这样被出卖了。7月5日,清政府承认“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充许外国侵略者在租界内建立政权和警察。

“泥城之战”后,英、美、法侵略者在强迫清朝当局奉献海关主权从而夺取租界权益的同时,又加紧逼迫小刀会起义军交出县城,以作为对清朝当局的酬答。6月27日上午,英、美、法三国代表进入上海县城。同起义军领导人谈判,谈判没有什么结果,因为起义军对由外国人调停而获得清廷的赦免,不敢相信。7月5日,三国代表再次进域,只在接见室坐了半天冷板櫈,根本没人出来接见。7月7日,3人第三次进城,起义军首领不同意离开县城,他们交出一个中立声明,要求刘丽川、陈阿林对起义军发布告示,“禁止持械穿越租界,违者严惩”。小刀会首领随即拟定这一布告,最后经英方核定,告示只禁止持械经过洋泾浜以北的租界地区,没有包括洋泾浜以南的法租界,法方对此强烈不满,法方认为这有损于法国的利益,是对法国的“蔑视”和侮辱,要求再与刘丽川,陈阿林交涉,修改通告。刘丽川和陈阿林为维护起义军的权益,断然拒绝再作更改。

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他们加强了对上海县城的围困。起义军谋求突围出城,并频繁地出击敌人。1854年4月7日,起义军乘“泥城之战”后的时机,出城袭击敌人,然后返回城中。4月8日,起义军出西门攻打清军营盘,双方展开激战,起义军受到一些损失。9日,许乃钊被清廷实授为江苏巡抚,他要重整旗鼓,报复起义军。20日,各营清军联合进攻县城,炮声响了整整一天,起义军坚守城池,英勇抗击,清军伤亡惨重。

4月23日黎明,陈阿林率领起义军2000多人,偷袭清军城西刚建成的清军营盘,起义军向敌营抛掷火罐、火箭,将三座营盘全部烧毁。虎嵩林率领清军救援,起义军见虎嵩林的营盘空虚了,又乘虚转攻其营盘,招来清朝援军,起义军便退回城中,这次战斗,杀死敌人60名左右。不久,起义军又出西门,攻打四川兵营盘和法华镇乡勇营地。在起义军撤退时,清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城上起义军见状,立即发射猛烈炮火,阻止敌人前进。

4月25日到30日,起义军数次出城作战,四面出击,打得清军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许乃钊在5月7日向咸丰皇帝呈送奏报,随后同吉尔杭阿、虎嵩林等人策划,认为南门西面一带城根砖石较松,壕沟稍窄,决定在这开挖坑道,轰开城垣,便挑选兵勇,许以重赏,在夜里开挖坑道,并命炮台兵勇轮流施放枪炮,来掩护兵勇挖掘。5月17日,咸丰皇帝看了许乃钊的奏报,非常不快,批道:“贼势并未渐穷,克复实无把握。许乃钊日久无功,借此敷衍,甚属可恶。”许乃钊得知皇帝发怒,惶恐不安,急图攻城。

5月24日,清军的坑道挖成了,当夜填满1200斤火药,封闭坑口,安放好引火线,25日凌晨,清军点燃引火线,随着一声巨响,砖石土块飞向半空,两丈多的城墙被轰塌了,城内几幢民房地被炸毁,100多名清军冲进城来。但城内宽阔的内壕,沿壕布满钉石,挡住了敌人的前进。起义军在壕后的土室中向敌人射击,打死敌人约40名,其余慌忙逃到城外。敌人再次想从豁口冲进城里,城上起义军的枪炮子弹与砖石齐下,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吉尔杭阿亲自督战,许以先登者赏银三万两,畏缩退却者立斩,逼令兵勇冲锋豁口,起义军大批集于城上,奋力抵御敌人的冲击。这时,下起大雨,清军泡在雨中,淋得如落汤鸡,两脚陷在泥中,火绳火药也被淋湿,枪炮失去作用,清军只得撤退,起义军赶紧抬来门板等物,填塞缺口。

许乃钊屡遭挫败,上海县城久攻不克,竟说天时不利。7月1日,他上奏说:“历观每次攻城,满拟必可得手之时,辄为大雨所阻,天意或者不欲使逆匪聚抗大兵,致令多戮无辜也。”连昏庸的咸丰皇帝见了也觉得荒谬至极。咸丰帝龙颜大怒,认为许乃钊是个无能之辈,便决定将他革职。7月7日,咸丰皇帝发出上谕,斥责许乃钊剿办小刀会不力,劳师费饷,日久无功,还处处被英国人所挟制,便将他革职,交向荣差遣委用,而授吉尔杭阿为江苏巡抚。7月11日,苏松太道吴健彰被咸丰皇帝以“勇夷养贼”和“侵吞关税银两”等罪名革职拿问,职务由蓝蔚霁代理。

继承许乃钊的吉尔杭阿是咸丰皇帝信任的满族人,他既接替了许乃钊的职务,也继承了吴健彰的卖国投降活动。在外国侵略者看来,他是很理想的人物,一位美国侵略者头目曾当面夸赞吉尔杭阿,说他在中国住了20年,最大的人物是伊里布、耆英和吉尔杭阿。吉尔杭阿上任后,进一步和外国势力勾结起来,对上海小刀会进行联合进攻。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卖国投降,是清朝政府默许的。对外国侵略者来说,虽未实现全面“修约”,但在上海得到了实际的特权。他们在捞到好处之后,便撕破了“中立”的假面具,开始对小刀会起义军进行武装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