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4月中旬,日军集中15万人窜犯随枣、宜昌地区。第五战区紧急调动约30万人拒敌,张自忠的右翼兵团担任襄河河防及大洪山一带的守备。
5月1日,敌分三路发起攻击,(随)枣、宜(昌)会战开始。经过一周激战,襄河东岸我军危急,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亲临前线督战。众将领力劝张不要去前线,因为到了那里,能否与主力取得联系,能否有效控制战局,是否因孤军深入被敌吃掉,都难以预料。张认为,正是有这些问题,他才到前线去。张自忠决不会让官兵在前线拼命,自己却安在后方。他重返部队后,就已下定决心:誓死报国。他曾多次讲过这样的话,从他这次出发前,写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信,也可看出: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十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该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一七九师、三十八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总部人员渡过襄河,与河东各部队取得了联络,逐步控制了局势。官兵们得知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士气大振。经数日激战,毙敌甚众,但我军也有很大伤亡。15日,张自忠及总部人员驻于宜城县一个小山庄——沟沿里。日军根据通讯侦察,判断出张及其总部的驻地,遂调五六千人和飞机、大炮向沟沿里合围,使张陷于重重包围之中。
16日拂晓,战斗打响了,敌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敌我往返冲杀,阵地大而复得者4次。战到中午,我军弹药将尽,无法得到补充。张自忠指示部下:“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了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由于战况激烈,局势恶化,张自忠将军中的苏联顾问派人护送到安全地带,令总部的非战斗人员撤离战场。手枪营是张自忠的近卫部队,士兵多系冀、鲁、豫三省青年,身强力壮,作战勇猛,斗志顽强,屡在危急时刻建立战功。现在又遇到了险恶环境,尽管每人只有一支驳壳枪和一把大刀,没有重武器,但为了保卫总司令的安全,他们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鏖战中,营长腹部受伤,被抬下战场。代营长继续搏杀,不幸中弹牺牲。全营4名连长,1个阵亡,2人重伤,全营士兵伤亡过半。敌军从东、西、南三面以猛烈炮火轰击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打得土石飞溅,硝烟弥漫。
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炮弹如雨点般飞来,步枪、机枪的叫声一阵紧似一阵。张自忠镇定如常,一手握着望远镜,一手翻看地图,从容指挥战斗。突然,一颗炮弹在指挥所附近爆炸,张右肩受伤。紧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将张的左臂打穿,鲜血渗透了军装。卫兵们见状,惊呼:“总司令,您……”张不等他们说完,镇定地说:“没什么,不要大惊小怪。”卫兵们担心再出意外,都围到他的身边,以作掩护。张说:“你们跟这样紧干什么?怕我跑不是?”中午过后,敌军攻势更加猛烈,其前锋距我指挥所越来越近。十几名士兵将张自忠簇拥着转移到杏仁山。
下午1时许,日军调集大批山炮,在距杏仁山1500米的山头上,对我军疯狂攻击。为了减少伤亡,张自忠命令参谋和随从人员四处散开。由于张身穿黄色军装,目标十分明显,敌人的炮弹连连在他的前后左右炸落。张身边的副官阵亡了,他右腿被炸伤,裤腿、袜子都被血湿透。
下午两点左右,敌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攻击。张自忠身负重伤,坚持指挥战斗。此刻,他只是希望在战死之前指挥仅有的兵力多杀死几个日本鬼子。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占据的山头失守了。敌兵从山顶冲下来,张自忠身边的士兵一面奋勇抵挡敌兵,一面高喊:“总司令快走!总司令快走!”这喊声更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更加紧了对他们的围攻。
3时许,天空下起了霏霏细雨。跟随张自忠多年的手枪营士兵,紧紧围护着总司令。他们面对步步逼近、怪声吼叫的大批敌兵,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勇敢,他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将绝对优势的敌人阻于山脚下1个多小时。
战斗在雨中持续着,手枪营的士兵只有几个了。张自忠眼看着自己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去,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大吼一声,向敌人冲去,扣动扳机将几名敌兵击毙。就在这时,敌人的机枪向张射来,他身上数处中弹,右胸洞穿,血如泉涌。敌兵一窝蜂地冲上来。张自忠对身旁的人说:“我不行了,你们快走!我自己有办法。”大家执意不从,张拔出腰间短剑自裁。卫士大惊,急忙将他死死抱住。张自忠弥留之际,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平静地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此刻,敌兵已冲至跟前,张身边的两个卫士,一个被敌兵乱刀捅死,敌兵端着刺刀又向另一个卫士刺来。刹那间,张自忠双目圆睁,大吼一声,猛然站起,抓住敌兵的枪身,以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刺刀。突然,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穿过。他向后一个踉跄,又一颗子弹从他的右额射入。这位怀着满腔热血、誓死忠心报国的抗日名将,身中7弹,再也支持不住,轰然倒下了。
张自忠牺牲后,右翼兵团失去统一指挥,战斗力大减。日军于5月31日强渡襄河,6月1日攻占鄂北重镇襄阳,6月12日,川东门户宜昌沦陷。此后,敌我沿江陵、宜昌、当阳以北三线形成对峙,枣宜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歼敌约2万人,中国军队伤亡2. 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