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县的西南部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这个岛山青水秀、四面环水、花草茂盛、温暖如春,它与澳门之间相距四、五里路。容闳1828年11月17日就出生在这个岛的南屏镇。他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父母生了他们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三。他的父亲容丙炎是个贫苦的农民,全家都要靠他外出打渔或者租种地主家的三亩地过活,家庭生活十分贫穷。
容闳出生的时代正是清朝道光年间,这一期间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走上腐朽没落的时期。反动的统治阶级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不理朝政。国内危机严重,人民揭竿而起。不久,英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祖国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相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生产力正在迅速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拼命向国外扩张,建立殖民地。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块大肥肉,为了获得这块肥肉,1840英国首先侵略了中国,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接踵而来。
澳门是中国的领土,16世纪的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借口要在这里曝晒被海水浸湿的货物,强行上岸霸占了这一地区。从此之后,澳门逐渐被外国侵略者变成了侵略中国的基地。为了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西方国家需要大批通晓英语的人给他们做翻译,于是侵略者们纷纷到澳门来办学校。
1834年英国传教士古特拉富的夫人在澳门办了一所小学,专门接受家境贫寒的孩子入学。容闳的父亲有个朋友就在这所学校工作,每次从澳门回家,都要同容闳的父亲聊天。有一次这个朋友又来到容闳家串门,看见容闳已长到该上学的年纪了,便问容闳爹:孩子大了,为什么不送他去上学?”容闳爹摇摇头说:“这要花一笔钱呀!”“我工作的这家澳门小学是不收钱的!何不让闳儿去试试?”按照中国的习惯,人们把孩子送到私熟读书、学八股、进京城、考秀才。容闳的父亲思来想去,考虑到如果让闳儿去古特拉富夫人办的学校去读书,既可以做个翻译或去洋商那里谋职,又可以节省一笔开支,所以他们决定让容闳去澳门读书。
容闳七岁时,父亲按照与母亲商量好的意见,为他准备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带他乘船来到了澳门。
一直生活在农村,又没有见过世面的容闳,一下子离开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心里又害怕又紧张。父亲拉着忐忑不安的容闳来到了古特拉富夫人所办的学校里。容闳看到一个身体修长、披着红发、蓝眼睛白皮肤、面貌清秀而态度严肃的外国女人向他走来。他惊慌失措,胆怯地直往父亲身后躲,嘴里还不住地叨唠着:“爹!我怕、我怕……”。父亲把他拉过来说:“孩子,别怕!她是校长,以后会教你读英文!”父亲摸了摸他的头继续说:“等你学好英文,爹会来接你的,你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那个外国女人是古特拉富夫人。她走过来,拉过容闳的手说:“你以后就是我的学校的学生了,我会温柔地待你,会教你读书的,你不要怕!”小容闳不敢作声,低着头跟着这个外国校长走了,突然他回头看了看父亲,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充满了委屈。
入学一年里,容闳看到古特拉富夫人时常体罚那些淘气的孩子,也看到了有些同学被关禁闭。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年纪虽小却很有骨气。他再也不愿意被束缚了,一心一意地想恢复自由。他找到六个女同学商量逃跑的事,同学们表示愿意和他一起逃跑。他负责这次逃跑行动的策划、安排。他先独自来到海边察看情况,预先雇好船只,与船主约好第二天一早准时乘船渡海。
第二天,同学们刚刚吃过早饭,他和六个女同学乘古特拉富夫人不在时偷偷地溜出了学校,直向海边跑去。他跑在最前头,还不断地挥着小手招呼小伙伴:“快跑!别让他们抓住!”他们匆匆登上事先预定好的那只带小篷的船,吩咐船主把船划向对岸。小容闳与大家商定,到了对岸后一起到他家住一天,休息一下,然后再分别回到自己家。但是小船刚划了不到一半的地方,他们就发现后面有一只船速度飞快地向他们乘坐的小船靠近。孩子们央求船主加快速度,但已经来不及了。大船追上了他们,他们七个人被抓了回来。
一进校门,他们看到古特拉富夫人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心想这回可要倒霉了!果然,古特拉富夫人大声喝道:“都给我站好!”七个孩子老实的像猫一样,一动不动地排成一行。古特拉富夫人让他们站在校园里示众,让全校的同学都来看他们是怎样被罚站的。他们低着头不敢作声,任凭同学们指点议论。下课后,古特拉富夫人又把他们七人叫过来,要他们站在教室里的一张长桌上,让容闳站在正中间,头顶着用纸做的高尖帽,胸前挂着一块写着“逃学”字样的大方牌子。其它六个人分别挨着他站在两旁。古特拉富夫人严厉地训斥着:“看你们今后还敢不敢逃学?你们要在这里站一个小时!”她转身又向同学们说:“今后谁敢逃学,这就是你们的榜样!”小容闳和小伙伴们被折腾得无地自容。以后容闳在回忆到这件事的时候说:“这是我一生受到的最大的耻辱!”
1839年初这所学校停办了,不到十一岁的小容闳失学回到了家中。这时正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容闳的家和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中国家庭一样,生活得十分贫困。由于长期的劳累他的父亲病倒了,他只能尽力地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后,终于发生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在这年的夏秋之际,容闳的父亲病逝了。父亲的去世,对全家是个不小的打击,家中没吃没穿,日子更加难熬。母亲带着他们艰难度日,他们兄妹四人中除了年幼的小弟外,其余三个都为了挣钱谋生、维持家庭生活而奔忙。容闳小小年纪挑着担子在街巷里叫卖,“卖糖果了,谁买糖果?”这带着稚气的叫卖声从早上三点多一直叫到晚上日落。他口喊干了,肩膀压痛了,也不敢多休息一会儿,更不敢和同龄的孩子玩一会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多挣一些钱,就可以帮助母亲减轻些负担,全家就可以生活得好一些。
一天晚上,一个在澳门的天主教堂办的印刷厂做工人的邻居来到容闳家,对他母亲说:“大姐,听说我们厂里要雇一名认识英文字母、号码的童工,你家闳儿不是学过英语吗?”正在艰难生活中苦熬的容闳母亲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她立刻回答说:“是的,闳儿曾在一所洋人办的小学中,学过三年多的英语,不仅能够认识英文字母,还能说英语呢。”邻居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我带他去厂子试试看!”“好啊!好啊!真是太感谢你了!”母亲用充满感激的音调连声答应着。那个邻居带他来到澳门的印刷厂,经过反复的考核,容闳竟然被厂子录用了。每个月容闳都领取四元五角钱的薪水,自己留下一元伍角钱吃饭,其余三元如数寄给母亲贴补家用。
这年冬天,马礼逊教会出面在澳门为纪念已故的英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马礼逊而创办了一所马礼逊学堂,由一个叫勃朗的美国传教士担任校长兼教师。学堂里首先考虑到要从古特拉富夫人办的那所小学的学生中挑选生源。容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跑回家里找母亲商量。他急切地对母亲说:“娘,我还想读书去!”母亲犹豫着对他说:“可你有了印刷厂的工作呀!如果你去读书,这工作……”。“娘,这个机会难得啊!钱以后还可以再挣,而机会失去就不会再来的!”容闳打断了母亲的话,不断地恳示着:“娘,您就让我去吧!”母亲看到孩子这样有志读书,心一软就答应了。
容闳进入了澳门马礼逊学堂学习。不久学堂搬迁到了香港,他也随学校来到香港继续学习。容闳聪明伶俐又刻苦努力,很快在班里名列前茅,因而深得勃朗先生的喜欢。
勃朗先生是1838年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并且在这所大学里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国内从事教育工作,后被几位著名教授联名推荐来中国办学的。
容闳非常喜欢博学的勃朗先生。他认为勃朗先生和蔼可亲,与当年的古特拉富夫人截然不同,从勃朗先生那里能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因此他对勃朗先生很敬重。
通过在这个学校六年的学习,容闳不仅能够熟练地朗读和使用英语,还学到了关于世界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46年秋天的一天,勃朗像平日一样来到课堂,他平和安祥地看了看教室里的同学们,突然向大家宣布说:“我准备今年冬天回美国休假了!”同学们哗然了,谁也不愿意让这位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教学工作的、多才多艺的教师离开。勃朗先生用手轻轻地摆了摆,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又继续说:“我很喜欢这所学校,也很喜欢你们这些学生。这次回国,我准备带几个学生与我一同去美国,在美国可以继续学习。谁愿意去,请站起来!”有强烈求知欲的容闳鼓起勇气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去!”接着黄胜、黄宽两位同学也跟着站起来。勃朗先生高兴地说:“很好!不过你们要回家和自己的父亲商量一下。”
容闳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家乡,向母亲说明了情况。母亲是多么舍不得他呀!母亲说:“你这么年青就要远渡重洋去美国读书,这一去就将是生死难测了!”容闳看到母亲已是满头银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愁容。他思考了一下,劝慰着母亲:“娘,千万别难过。这次是很难得的机会,如果我要是能去美国,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也可以开开眼界,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情况。学成后我一定会回到您和兄弟姐妹身边的。”“那么,你到那里怎样生活呢?”容闳说:“娘,您放心!有勃朗这样一个好人,他会管的。你就让我去吧!”在容闳的再三请求下,母亲默默地点了点头,勉强地答应了。容闳心里也不好受,他含泪对母亲说:“娘,我走远了,还会有兄弟和姐姐照顾您,您不会感到寂寞的!”他又说:“娘,我要走了,您千万要珍重自己的身体!”他起身告别了老泪纵横的母亲,回到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