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主办《民报》以来,其与孙中山思想上的分歧日益明显,渐成裂痕。本来,其与孙中山的关系一直是不错的,章太炎对于孙中山是十分敬重的,尊称孙中山总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统帅。但好景不长,章太炎到了东京不到1年,就与孙中山闹翻了,起因就在于办《民报》的经费问题。随着事情的逐渐闹大,两人的裂痕日渐加深,以至于达到了在报上互相攻击的地步。
1909年,章太炎与原光复会的领导人、后加入同盟会的陶成章一起,重新打起了光复会的旗号,由章、陶分任正副会长,从同盟会中独立出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宣告了清王朝政权末日的来临。章太炎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回到了阔别5年的上海。上海的舆论界对他期望甚高,称之为“中国近代的大文豪,而亦革命家之巨子也!”而章太炎本人也颇以革命文豪而自矜。
但是,章太炎在抵达上海后的发表的言论中,有不少是对革命不利的,尤其以“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影响最坏。
章太炎之所提出这样的口号,也是有他的思考的。还在日本的时候,章太炎就耳闻到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政党争权夺利的弊端,再加上目睹同盟会内部山头间的勾心斗角,所以认为革命成功之后,就不应有政党的存在。在他提出这个口号之后,旧官僚、立宪派都纷纷借此向孙中山施加压力,要求他销去党名,实际上就是要孙中山拱手让出革命果实,解除武装。这一点尤其反映了章太炎身上革命的不彻底性。
章太炎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也的确是这样去做的。他卷起了光复会的旗帜,脱离了同盟会,与一些封建官僚、立宪派混在一起,组织起“华民国联合会”。
更有甚者,由于对于形势认识的不清楚,是非不辨,使得他的笔锋,一个旧日令改良派、封建卫道士、帝国主义心惊胆战的笔,竟然对准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头上,而对于真正的国贼——袁世凯却是赞誉有加。虽然从主观上而言,章太炎反对孙中山并非是为了个人私事,赞誉袁世凯也是因为错误地将他当做华盛顿之类的人物,而没有看清他的真面目;但就客观方面说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几年内的言论和行动,是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团结,削弱了革命力量,助长了袁世凯的气焰。可以说,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在他的革命生涯上抹了一个黑道。后来,章太炎深刻地反省了这段弯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认有罪。1916年,章太炎在《告癸丑以来死义诸君文》中反省到: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之所以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不只是“小人偷息之咎,某等亦与有罪焉!”
后来,章太炎逐渐认识到了袁世凯的真面目,1912年底,借出任东三省筹边使的机会,离开了北平。次年发生了宋教仁遇刺案,使得章太炎更加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他立刻南返上海,亲自参加了宋教仁的葬礼,并手撰哀辞。
这时,章太炎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认为只有黎元洪的名望和实力可以和袁世凯抗衡,遂于当年5月来到了武昌,劝说黎元洪竟选总统,与袁世凯对抗。胆小的黎元洪不敢答应,反而诳骗章太炎到北平去看看动静。若劝动袁世凯则万事皆好,不行他再进京竞选总统。章太炎听信了黎元洪,亲自冒险入京。
这次入京后,章太炎察知袁世凯称帝之心已坚,为避免遭他毒手,在京只短短地停留了7天便匆匆返沪。正式致电袁世凯,辞去了东三省筹边使之职,表示“死生之分,一听尊裁”。这封电文被上海报界披露,贯以《章太炎诛佞之言》的醒目标题。
“二次革命”爆发后,章太炎又以自己的一枝笔投入了反袁的斗争之中。“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公开下令搜捕革命党人。他借口商量党务,电请章太炎入京。章太炎深知袁世凯心狠手辣,但自己又不愿再次流亡海外,又想在党务方面有所作为,以遏制袁世凯,遂决意进京,“挽此危局”。这次入京,就被袁世凯软禁了长达3年之久。
3年期间,章太炎曾被四易囚所,而他本人两番绝食,与袁世凯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大骂袁贼,有时吃花生米下酒时,就掐去花生米蒂,口中念念有词地说:“杀了袁皇帝头矣!”或者大书“袁贼”两字,再点火烧掉,称之为“袁贼烧死了!”在他几次设法离京未果后,发起“疯”来,大闹总统府。鲁迅先生对这件事曾评价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916年,袁世凯一命鸣乎,章太炎才得以获释。他谢绝了黎元洪的挽留,回到了上海。后来,他又积极参加了反对段祺瑞政府、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但护法斗争的失败,使得章太炎对于时事彻底失去了信心,回到家乡,杜门谢客,不问国事。
“五·四”运动以后,章太炎与孙中山彻底分裂,一个接受了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继续前进,而章太炎却拉车向后。反对新文化运、中国共产党,尤其反对孙中山的联俄政策。鲁迅先生对此入木三分地总结“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之下,富饶美丽的东三省被断送了,苦难的中国人民再一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
年逾花甲的章太炎愤怒了,怒斥蒋介石为秦桧一样的卖国贼,主张坚决抗日,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爱国宣传深表同情。他也投袂而起,艰难地投身到了救亡图存的抗日浪潮之中。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在苏州寓所因病去世,终年69岁。
总结章太炎的一生,虽然有些污点,但从其生涯的总体而言,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从颓唐中走出,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为自己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章太炎,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一位博学多识的学术大师,他的历史贡献人们是一定会记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