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02

第2章 奸邪小人无所不用其极(1)

1奸诈之人善于钻空子

奸诈之人总想着如何算计别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寻求机会,钻别人的空子,然后制造事端,乱中投机取巧。他们善于拍马,懂得投其所好,因而往往能得意一时。

在封建社会,“万岁”是皇帝的专有称谓,有时王公贵族被称为“千岁”,如果一个人能被称为仅次于皇帝的“九千岁”,那么可见这个人的地位与权势。中国古代史上,作为一个太监,能被称为“九千岁”,恐怕只有明朝的大宦官魏忠贤一人。

魏忠贤原本只是一个无赖,为了逃脱欠下的赌债而自阉入宫做了太监。魏忠贤一个大字也不认识,可以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盲,但他见识广,记性好,尤善是善长逢迎拍马之术。从性格上说,魏忠贤阴险、毒辣、残忍。

客氏是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其人荒淫而狠毒。她知道朱由校是未来的皇帝,所以照顾朱由校很尽心。按照以往的惯例,皇子停奶后,做乳母的应当离开皇宫。当朱由校停奶后,客氏却继续留在了宫中,因为朱由校过于依赖客氏。朱由校的生母去世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客氏甚至取代了朱由校生母的角色。

在明宫中,宦官与宫女可以结成假夫妻,这种行为被称“对食”,魏忠贤就与客氏结成了“对食”。明熹宗(即朱由校)即位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目不识丁的魏忠贤也因此而一跃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与客氏二人沆瀣一气,横行无忌,共同把持宫中大政。

明熹宗这个人喜欢运动,爱好骑马、泛舟和演练。魏忠贤便投其所好,从全国各地精选了大批上等的好马供明熹宗骑乘,皇宫差不多成了跑马场。魏忠贤还常带明熹宗到北海泛舟,在泛舟的时候,魏忠贤有时还与客氏充当船夫。魏忠贤还挑选甲士万余人在宫中列阵,就连宫女与宦官也都加入阵中,早晚操练,号称“内操”。明熹宗就像将军指挥士兵打斗一样进行指挥,玩得很开心。

明熹宗善于木工制作和土木工程,所以经常在宫中从事这类工作。魏忠贤深知皇帝的秉性,所以他专挑皇帝专注于木工活时来请示事情,皇帝总是不耐烦地把决定权交给魏忠贤,这正中了魏忠贤的下怀,因为他可以为所欲为了。在明熹宗的纵容下,掌握大权的魏忠贤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他每次出宫都浩浩荡荡,声势浩大,官绅士人则跪在道路两旁,高呼“九千岁”。

东林党人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反对矿监、税监的掠夺,主张广开言路,实行改良。明熹宗执政初期,东林党人在朝中有很高的地位。魏忠贤为了达到操纵政局的目的,想把东林党人赶尽杀绝。他首先指使亲信制造了“汪文言案”,企图借此罗织罪名,陷害东林党人。时任御史的东林巨子杨琏上奏,参魏忠贤为害朝廷的“二十四条大罪”,其奏章条条有据,义正词严。但由于明熹宗深受魏忠贤与客氏迷惑,不仅没有谴责魏忠贤,反而指责杨琏捕风捉影,大胆妄言。

明熹宗的纵容助长了魏忠贤的嚣张气焰,他首先逼迫三朝元老叶向高离朝,然后便开始疯狂地迫害东林党人。杨琏、左光斗及给事中魏大中等都遭酷刑而死。魏忠贤的爪牙们把反对者都列入东林党人的名单,加以迫害,甚至连贬官在外或罢官在家的东林党人也不放过。

由于魏忠贤权倾朝野,一批无赖投机之人竟纷纷投其门下,甚至争当其干儿或义孙。礼部尚书顾秉谦,年龄比魏忠贤大很多,带着儿子叩见魏忠贤,连称自己的胡子都白了,直接做魏忠贤的儿子不合适,但魏忠贤可以把他的儿子收为义孙。大学士魏广微,因与魏忠贤同姓,自认是魏忠贤的侄儿,得到了魏忠贤的信任,后来他想提拔或罢黜哪位官吏,魏忠贤都一律照准。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们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充当了魏忠贤迫害反对者的走狗。

一些无耻之徒还想出了为魏忠贤立生祠、塑雕像等无耻的招数,来讨好魏忠贤。浙江巡抚潘汝桢在西湖边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其规模超过了岳飞庙与关公庙。其后,各地都抚大吏,甚至一般商人、无赖都纷起仿效,还请皇帝为他们建立的魏忠贤生祠赐名。这些人对魏忠贤的泥胎五拜三稽首,高呼“九千岁”。一时间,对魏忠贤的歌颂之声不绝于耳,大江南北,一片乌烟瘴气。这些人为了表示对魏忠贤的尊敬,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称“厂臣”。如大学士代皇帝所批奏折上也写“朕与厂臣”,可见当时阉党魏忠贤的气焰何其嚣张。

魏忠贤还贪天之功为己功。当时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明将袁崇焕率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后,魏忠贤与满朝文武反而加官晋爵。

公元1627年,年仅23岁的明熹宗因纵于声色而病死,魏忠贤一下子失去了靠山。

对于魏忠贤与客氏的专权,崇祯帝早就心怀不满,因而他一上台便寻找机会除掉这两个祸害。最终,魏忠贤被碎尸万段,客氏也被乱棒打死。

2奸人善用裙带关系

在家天下的体制下,当皇帝昏聩或弱小缺乏理政能力之时,外戚往往会借助裙带关系占用大部分甚至全部皇权,胡作非为,乱政误国,形成“外戚干政”的不正常局面。他们或贪婪成性,或鱼肉百姓,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昏庸的唐玄宗竟将杨玉环纳入宫中,不久又册封为贵妃,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杨贵妃。唐玄宗迷恋上杨贵妃后,变得厌倦政事,唐朝政治开始腐败。

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专宠,一荣俱荣,杨家倚仗裙带关系,自然也都受到了皇恩泽被。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国忠,杨氏被册封为贵妃时,他在四川生活得很艰难,靠当地一个大财主的接济过活。当他听到这一消息后,便星夜赶往京城,通过贵妃的疏通,唐玄宗任命他做了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杨国忠从小好赌博,唐玄宗竟也能发挥他的“长处”,叫他替自己掌管蒲簿(赌博账簿)。杨国忠利用近臣身份,很快便迁升为监察御史。

当时,宰相李林甫想迫害太子。杨国忠真正的发迹,就是从协助李林甫迫害太子一事开始的。

事情是这样的:李林甫曾多次劝唐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唐玄宗却立了忠王李亨做太子,李林甫眼看玄宗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一旦太子继位,必然不利于自己,便阴谋要除掉太子。

为了达到目的,李林甫首先拿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开刀。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的一天晚上,韦坚邀请回京述职的好友、节度使皇甫惟明吃饭。李林甫抓住这件事,让杨国忠到玄宗面前诬告韦坚勾结边将,阴谋拥立寿王做太子。玄宗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下令将两人贬官,逐出京城,接着又赐死于贬所。韦坚的弟弟为哥哥鸣不平,上书替他申冤,结果也被流放岭南。此外,因此案被牵连的还有几十人,都遭贬官流放。

很明显,李林甫和杨国忠兴此大案,当然是针对太子李亨的。太子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将韦妃送出东宫。

同年冬天,左骁卫兵曹柳勣告发他岳父赞善大夫杜有邻谋反。凑巧,杜有邻有个女儿是太子东宫的良娣。李林甫和杨国忠抓住这一机会,逮捕处死了杜有邻,就连诬告人曹柳勣也一同被处死。此案又株连不少无辜人士,他们或被处死,或遭流放。因为杜家犯了“谋反”之罪,所以杜良娣不能再留在东宫了,太子只好忍痛把她贬为庶人。

两次兴狱,虽然使太子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但因太子一向小心谨慎,他们没有抓到直接把柄,因此,太子最终还是没有被扳倒。

杨国忠审核这两个案子时,因有杨贵妃做内线,能根据唐玄宗对人物的好恶来断案。他把一些唐玄宗不喜欢的官员牵扯进来,一同治罪,因此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杨国忠迁封度支员外郎,并兼领十几个官职。顷刻间,杨国忠官运亨通,权倾朝野。

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本以为杨国忠是个酒囊饭袋,又初涉官场,他只是想利用其外戚身份,好置太子于死地。让李林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国忠居然有这么大的能耐,他的飞黄腾达,竟直接构成了对自己地位的威胁。当李林甫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

杨国忠为夺取相位,从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开始,施展出了自己学自李林甫的捕风捉影、栽赃陷害等各种本领,逐步剪除了李林甫的羽翼。老迈的李林甫,在这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起之秀”的逼迫下,已经没有招架之功,又气又急,竟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一病不起。就这样,杨国忠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宰相的宝座。

当杨国忠大权在手后,便放开手脚肆意胡作非为起来。唐朝选拔官员,按照规定,要经过尚书、门下二省三次反复审核筛选,但杨国忠却不按这套办法去做,他事先在家随心所欲圈点好人选,然后叫尚书省官员照着注册。杨国忠自我吹嘘说是这样办事效率高。

事实上,杨国忠所选用的官员,都是些只会阿谀奉承他的无能之辈。他还把杨家沾亲带故的人提拔做官。那个曾经供食给他的财主,此时也做了京兆尹。他儿子叫杨暄,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竟然也做了户部侍郎。

理政本来应该是件严肃的事情,但杨国忠却把理政当作儿戏。据说李林甫当朝时期,因为天下太平无事,每天只上朝半天。杨国忠更有过之,竟把杨府当作政事堂,让百官到他家里奏事。杨家姐妹还时常在一旁取笑朝官,弄得官员们很狼狈,却又敢怒不敢言。

杨国忠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两次发动对南诏的战争,结果什么功劳也没立下,反倒损兵折将二十万。各地郡县的老百姓深受兵役之苦,民怨沸腾。不少人为躲避服兵役,竟然自残。杨国忠小人得志,只想及时行乐,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而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则不作任何打算。他曾对自己的门客说:“我出身低微,而且是靠裙带关系获得权力的,像我这样的人,以后是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的。我应该及时行乐,尽情享受荣华富贵才是。”

安西四镇节度使安禄山早已窥视到唐王朝的虚弱,十几年来,他一直在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反叛朝廷。杨国忠掌权后,安禄山瞧不起这位依靠裙带关系上去的宰相,而杨国忠也看不惯这位胡帅,两人矛盾越闹越大。杨国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拥兵自重,一定会谋反朝廷。安禄山也利用进京机会,在玄宗面前数落杨国忠说:“臣只是个胡人,不识字。陛下对臣恩重如山,报效都来不及呢,怎敢造反!杨国忠是想诬陷我,要把我置于死地。恐怕他才有祸心!”对于玄宗来说,两个都是自己的宠臣,站在哪一边好呢?玄宗干脆对谁都不偏不向,对他俩的事都不管不问。

杨国忠说安禄山要反,但却并没有想到怎样去防备他的叛乱,反而在这节骨眼上还兴兵讨伐西南的南诏,结果损兵折将,更加削弱了唐王朝的力量。杨国忠甚至希望安禄山早反,以便在玄宗面前证明自己的预见是正确的。当公元755年安禄山正式在范阳起兵时,杨国忠竟得意地对唐玄宗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但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是不会跟他一起反叛的。不出十天,一定会有人把安禄山的人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没过多久,叛军就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鼓噪闹事,这个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七十多岁的唐玄宗,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销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3诬陷别人是小人的拿手好戏

小人为了自己谋私利,往往不会吝惜整体和他人的利益。诬陷是小人的拿手好戏,而他们的打击对象又都是卓有成绩的人。

战国时期的楚平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宠信小人,而且很愚蠢。那时,他手下有个奸佞之臣,叫费无忌,此人不但阴险狡诈,而且善于花言巧语,楚平王却很信任他。楚平王有一个儿子,名建。费无忌非常忌恨世子建,所以就经常在楚平王面前说些世子建的坏话,想方设法地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一天,费无忌上奏楚平王说:“世子的年纪不小了,应该为他订一门亲事了。”

楚平王问:“你看与谁通婚好呢?”

费无忌说:“如果要求婚的话,最好向秦国求婚。因为秦国是个强国,而且与楚国关系一向亲密,两个强国若结为亲家,那咱楚国的势力就会更大。”

楚平王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于是批准了他的建议,随即派他到秦国去为世子求婚。

秦哀公得到楚国的请求后,便与群臣商议,最后答应将自己的长女孟嬴许配给世子建。费无忌便回国报告了楚平王。楚平王立即派费无忌带着大量的珠宝彩帛去秦国迎亲。秦哀公看到礼物后十分高兴,也准备好百辆陪嫁物资,随亲侍女好几十人,让公子浦送孟嬴到楚国成婚。

在往楚国的途中,费无忌看到孟嬴确实有倾国倾城的容颜,而随妾中也有一个人相貌端庄,楚楚动人。费无忌顿时怦然心动,一个坏主意计上心来,他细一打听,知道这个侍女是齐人,自幼跟随父亲在秦国居住,后来入宫做了孟嬴的侍女。费无忌便在驿站留宿时悄悄地接见了她,说:“我看得出来你有贵人之相,有心想抬举你做世子的正妃。如果你能为我保密,我将保你富贵不尽。”齐女听后,低着头,沉默不语。

善于察言观色的费无忌知道有戏,便找个借口提前回国,入宫拜见楚平王,说:“秦女就要到了,大概离这儿只有九十多里地了。”

楚平王随口一问:“你见到过秦女吗?她长得怎么样?”

费无忌知道楚平王是个酒色之徒,正要夸秦女如何漂亮,以勾起楚平王的色心,见楚平王有此一问,正中下怀,便回答说:“臣可以说是见过许多美女,却没有见过比她更漂亮的,连楚国后宫的三千佳丽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的!”

楚平王一听,面色一红,半晌不语,最后才感叹道:“寡人枉是一国之主,却没有遇到过这等美色,简直就是白活了一辈子。”

费无忌听了,请楚平王退去左右之人,悄悄地说:“大王您既然喜欢秦女的美色,为什么不自己享用呢?”

楚平王说:“既然已经订下了嫁给世子,怎么能让我去占有呢?”

费无忌说:“反正还没有结婚,大王您先把秦女接进宫,谁还敢说不行。”

楚平王说:“群臣之口好封锁,可是如何堵世子之口呢?”

费无忌说:“这点请大王放心,秦女身边有一个侍女,也非常漂亮,不如就把她嫁给世子,您留着秦女。反正谁也没见过秦女,谁知道她是不是秦女呢?”

楚平王大喜,嘱咐他要小心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