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最想要的人脉书
21646800000013

第13章 巧言沟通,把话说到心坎上(1)

语言是传达感情的工具,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也能把人说笑。”社交场合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十分关键,把该说的话说到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日常交往中,会说话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社交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1轻松的话题是成功沟通的开始

我们知道,好人脉来自沟通能力,而所谓的沟通能力,其实就是“了解别人想法”的能力,其中包括了解别人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反应等。交流的成功与否,在于你对别人是否感兴趣。如果你对别人漠不关心,在与人交谈时,也不想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只是一味地谈论自己的事情,交谈往往会失败,双方也难以深入交往下去。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部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书中他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诸这种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利器。一个人的朋友网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口才。口才高明的人能把一句原本不十分中听的话说得让人觉得舒服。

在与人相处时,不主动说话的人是很少有人缘的。你要主动打开别人的“话匣子”。

假如你在码头上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船,一时还没有找到话题,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码头上、船上,耳闻目睹的有千千万万的事物,只要你稍为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都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码头上面的巨幅广告啦,也许是同船的外国游客啦,也许是海上驶过的豪华游艇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海鸥啦……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品牌的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的头条新闻,你也可以问他对时局的看法。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他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架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的音色;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的造型;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牙齿的保健和牙医,关怀对方的健康。这些往往都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碰巧有一样对方很感兴趣,那么,你就得到谈话的机会了。

当交谈中断的时候,怎样寻找新的话题呢?

在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了。要知道只要是我们醒着,我们的脑子总是在活动着的。你没有要它想,它也会不停地想,由东想到西,由天想到地……这种做法,我们叫它“自由联想”。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书桌上摆着一盏台灯,我们的脑子就会从“台灯”出发,很快地联想到许多别的东西。也许我们从“台灯”联想到“发明”,从“发明”联想到“电影”,然后是“演员”,再是“历史”。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发生的,也许只是半分钟内的事。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就可以发现,因为我们看见一个台灯,就联想到它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又由爱迪生想到我们看过的电影“爱迪生传”,又由“爱迪生传”想到科学影片,又由影片想到电影明星等。在一刹那之间,已经有了不少交谈的题材,可供我们选择。

当然,有的话题也许引不起对方的兴趣,但是只要我们不心急、不紧张,让头脑在静默中自由地去联想,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可能联想到别的话题上了。

倘若不想东谈一点、西谈一点,从这个题材跳到另一个题材,而是想抓住一个题材更进一步,把它谈得详尽、深入、充分一点,那么,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思考。这时你就不要让你的思想随意地去联想,如果有个题材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你就以这个题材为中心,让你的思想围绕着这个中心,尽量地去想与这个题材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将这些有关的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出鲜明的脉络。

例如,你刚刚参观过自然艺术摄影展,谈话中有了启发性的联想,你已经找到一个使对方感兴趣的题材——植物。如果你想在这个题材上多谈一会儿,你可以“植物”作为中心,尽量去联想与它有关的事物。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头脑也要保持着轻松、活跃状态,那么,它就会自然地想出许多与植物有关的事物,例如热带植物、盆景、菊花等,接着又可以谈到植物的研究与栽培……

如果谈话的中心题材是“树”,你就可以想到风景树、花果树、公园里千年的古树、著名的大树、与树有关的成语以及树的各部分用途……

如果中心题材是“交通”,那你就可以联想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交通工具,喷气机、火箭、气垫飞船……

平时注意培养这种引起联想的思考习惯,那么无论任何题材你都能把它分解出若干个分支和无穷无尽的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你的话题,丰富交谈的内容。

倘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结合起你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你交谈的内容就更真切生动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许多可以打动别人的事情,倘若其中有些事情正和大家谈的题材有关,那么,你可以把它拿出来作为谈资,这时,交谈的内容就因为加进了个人亲身经历的材料,而更使人觉得有趣。

在交谈中,灵活地转换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技巧。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使人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以免使别人生厌。

转换话题有三种很自然的方法。

第一种:让旧的话题自行消失。当你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的时候,你就应停止在这方面表示意见,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

第二种:也可以在谈话进行中,很随便、不经意地插入新的话题,把旧的话题打断。但不要使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打断它。

第三种:从旧的话题往前引申一步,转换到新话题上。例如,大家正在谈一部正在上映的好电影,等谈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说:“这部电影卖座不坏,听说有一部新的大片就要上映。”这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变了,新大片又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是大家的思想与情绪却还是连贯着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灵活妥善的方法。

人脉箴言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与别人交谈时,完全忽略了对方说话的主题思想,只有在某个词汇引起了他们的兴致时,他们才会突然打断别人的谈话,然后围绕这个词汇“展开联想”,侃侃而谈。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些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那么,在你见到别人的时候,你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很愉快。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丰富的人脉,首先应该喜欢和别人、和人群待在一起。

2把握分寸,不说“满”话

客家有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生活中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见得最多的。

在生活中,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话不说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方面。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小张,问他:“有没有问题?”

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信誓旦旦的样子已经开始反感了。

事实上,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难以信任。不如低调一点,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说话和办事就如同希望和现实,希望往往比现实更美丽,但是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不如把对方的希望变的小一点,这样他们得到的惊喜也就会大一点。

也不要一味坚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对方没有台阶下,这样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对你也绝不是好事。能言善辩是件好事,但是要注意说话方式,知道给人留个台阶下,给对方留足面子,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等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而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一辈子很长,变化还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呢?

无论何时,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可出击对方又可及时地退回,自己依然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虽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处于战无不胜的地位,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败得一塌糊涂。

说话要讲求把握分寸,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原则,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话不要说过了头,违背常情常理

明代陆灼在《艾子后语》中杜撰了一个故事。艾子旅居齐国,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家里做食客已经三年,孟尝君对他很尊重,视为嘉宾。后来他又从齐国回到鲁国,与季孙氏相遇。

季孙问他:“您在齐国住了那么久,那么请问齐国最有德才的人是谁?”

艾子说:“没有比孟尝君更好的。”

季孙说:“孟尝君有什么德行?”

艾子说:“孟尝君家里有食客三千,食客们穿好的吃好的而孟尝君一点儿也不厌烦。他若不是个大好人,能做到这样吗?”

季孙冷笑了一下说:“您这是在瞧不起我啊,我家也养着三千食客,难道就只有那个号称孟尝君的田文才有这个德行吗?”听他这么一说,艾子不觉肃然起敬,说:“失敬,失敬,我现在才知道您也是鲁国的大贤人啊,我明日就登门造访,到您府上会会那三千食客。”季孙说:“好吧。”

第二天一早,艾子洗漱干净穿戴齐整就去拜访,一走进季孙的大门,静悄悄的;到了大厅里,连个人影也没有。艾子纳闷:莫非食客们住在别的馆舍吗?过了好大一会儿,季孙才出来,艾子问他:“食客在哪里?”季孙装出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说:“先生您来得太晚啦,三千食客各自回家吃饭去了!”艾子方知季孙玩了个大骗局,是个死不要脸的吹牛家,打心眼里对他嗤之以鼻,嘿嘿冷笑两声走了。

凡事都有一个度,在一个别人可以容许的范围内是可以被人所接受的,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给人留下把柄。如果假话太多,就漏了底,再也没人会信你了。

2.话不要说的太绝对

凡事都没有绝对,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因此人们对于绝对的东西,在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比如,当你斩钉截铁地说:“事实完全就是这个样。”此时在别人心里会有疑问:“难道真的一点也不差?”也许你的表达是事实,可是在他心里老是琢磨“难道一点也不差”的时候,他对你的话语的领悟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倒不如这样说:“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因此,在谈话时,即便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剔。而现实是,如果对方有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

3.话要说得圆润

当我们为了某个目的与他人谈话时,话就要说得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惹恼对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说得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从容地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某家宾馆的服务员,发现客人马先生在结账后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马先生又是经理的亲戚,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去问马先生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马先生赖账。于是一位善于谈话的公关部小姐敲开了马先生的房门:“您好!请问您是马先生吗?”

“是啊!您是?”马先生回答说。

“我是公关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来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上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

“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

“听说您昨天已经结账,今天没有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非常感谢!昨晚结账是因为我的表哥今天要返回,我不想账积得太多,先结一次也好。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马先生,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

“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

这位公关小姐去找客人谈话的目的是要弄清楚客人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就弄清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好开口,弄不好既得罪客人又得罪经理。她的话说得非常圆润,先是寒暄一下然后又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使客人深受感动,不知不觉中就说明了原因。她的说话技巧就很高超,回旋的余地很大。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当然是有道理的。事情做绝,不留余地,不给别人机会,不宽容别人,处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人脉箴言

无论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否则日后万一有合作的机会,一定会左右为难,尴尬万分。时时处处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3在说之前先倾听

倾听是交流的另一个方面。当然,倾听也不是简单地听,积极的倾听就是积极地抓住、理解说话的内容以及暗含的意思。作为一个合格的积极倾听者,你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自己对他是真正感兴趣的。所以,你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并不是说沉默本身如何珍贵,如果只是呆呆地作若有所思状,对别人的说话、动作没有任何反应,并不是“金”,反而会被人认为是冷漠或高傲。真正令人“闪闪发光”的沉默就是积极的倾听,要尽可能地与对方产生共鸣。美国的艺术家安迪渥荷曾经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