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高贵叫气度
21739800000014

第14章 气度修炼之三——海纳百川(1)

听得见不同意见的很人了不起

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尊重别人的意见是做人的美德,尊重群众的意见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当然也包括不少领导干部,听到与自己相同的意见便面露喜色,却听不得半点“异见”,这除了忠言逆耳的原因之外,还有权威意识的思维在作祟。在这些人看来,既然是领导,就应该是计划的制定者,是决策的裁定者,如果自己的意见被反驳或反对,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长此下去,何以领导下属?为了面子、为了权威,他们便不分青红皂白,断然把“异见”压制下去。

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所谓意见,是人们对事物的见解和看法。“异见”,便是不同的意见、反对的声音。人们对事物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时时事事都“英雄所见略同”才不符合客观规律。就像十指有长短才能发挥手的功能,五音分高低方可组成美妙的旋律,人们往往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鸣中才能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所在领域的全能专家,能做一个方面的专家就已经不容易了。领导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能提出真知灼见当然很好,提不出,能够汇总别人的意见得出正确结论也是一种能力。然而有一些领导却是装腔作势、不懂装懂,显示自己处处是行家、事事是专家,容不得半点异见,这样做只能使自己耳边充满阿谀之词、奉承之语,很多时候,领导干部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所以,毛泽东同志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邓小平同志也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所以,听听“异见”,可以让领导者从不同角度审视决策是否全面、正确,更能客观公正地做出决策。唐朝魏征,一生几乎专提“异见”,有时候连善于纳谏的李世民都恨不得杀了他,然而李世民却忍受了暂时丢掉“面子”的尴尬,接受了这些异见,最终成了一代名君。作为领导,如果搞“一言堂”,容不得别人的“异见”,终有一天会在决策中出现失误,而受损失的却是党和人民的事业。

日本的“爱迪生”盛田昭夫在公司里鼓励大家“公开提出意见”,即使对自己的上司,不要怕因公开提出意见而发生冲突。他认为,“不同的意见越多越好,因为最后的结论必然更为高明”,“公司犯错的风险才会减少”。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在党内以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著称。在他面前讲话,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认为客观实际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要做到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就要多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听反面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要加以比较,上下比较,左右比较,前后比较,以便作出符合实际的全面分析。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陈云还讲不要怕挨骂,他说:“挨骂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一有错就有人骂,容易改正。如果人家天天喊万岁,一出错就是大错。”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由于身在其中,往往不能将问题看清,这就需要虚心听听别人的意见。

战国末年,韩国阴谋用派水工帮助秦国修理灌溉用水渠为名,企图削弱秦国的势力。事发后,秦皇室震惊,乃至上下草木皆兵,请秦王驱逐在秦朝廷的一切外援客卿。

当时,楚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被逐之前,李斯冒死给秦王上了一表,此表乃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表说:

“今日秦国能如此强大繁荣,都是秦历代君主起用贤能之士的结果。秦能容士,故天下贤士纷纷慕名而来。自春秋五霸之一的穆公任用降臣百里奚以来,外援贤能之士来秦国者,络绎不绝。

所以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海洋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服其德。对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寻求贤能的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该畅其所用。而不能因为臣子是异国人,而就怀疑他、驱逐他。眼下这种逐卿的做法,对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呀!人才尽去,永无贤人复来,又怎么能期望国家长治久安呢?”

看了《谏逐客书》后,秦王恍然大悟,为了秦国前途,万不可自减其势。于是,立刻废除了逐客令。

秦王听信李斯的忠言,采取了明智的方法,各方人才纷纷涌进秦国,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因此,永远不要轻易地盲从任何一种观点,永远不要固执地以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永远不要让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点封闭你的智慧,阻碍你的前进。养成时刻自省自责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许多思想是错误或片面的。时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永远保持虚怀若谷的宽容胸怀,让自己的心灵永远开敞流动,随时接纳新的正确的东西。

俗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此话是说:泰山如此之高大,也不拒绝接受——故愈成其高大。自然界这样,人类也是如此,只有不知满足,虚怀若谷,大度能容,才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每当你拒绝任何人或观点时,一定要对自己说:“冷静、客观、理智。也许我现在还有许多错误观念,是自己并未意识到的”。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强大。故请时刻慎之!

有大气度才能成大事

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你要修道,要够得上修道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又蓝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样。而我们的眼睛太小了,有时连眼白还看不见呢!当然,观点和气魄都不行了。

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地球上,已突破60多亿人口了。人们操着各种不同的语言,从事着各不相同的职业,居住在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地方。因此,作为一个抽象的人,那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一片万绿丛中微不足道的树叶。但是,如果把焦距对准一个具体的人,这种情况就不大一样了。因为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有可以装下世界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景观。这时,这一个具体的人,又忽然变得无限的大了。

实际上,人还是这个人,为什么稍稍换一个角度观察,马上就变得大不不一呢?奥妙就在于,真正能把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许许多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景观,都装进去的,这个人的心,这个的灵魂,还有这个人经过长期训练和陶冶的人格素质。

把一个的心,一个人的灵魂,还有这个人的人格素质加起来,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胸。

心胸,也叫胸怀,它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博大精深的一种精神载体。法国大作家雨果就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也有一句形容心宽的俗语,说得和果雨同样形象、生动、也同样有韵味,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一说到心胸,为什么竟能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呢?这至少说明,世界上的人对于心胸的认识是相通的,都认为人的心胸,既能容纳四海云水,也能吞吐五洲风雷。换句话说,人完全能够做到想通天下事,明白世上理,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虽然人们胸膛里的那片海洋时常有风暴,也有迷雾,有暗瞧,也有漩涡,但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终究能把心灵之船,撑得游刃有余。

如果围绕着心胸,把思路再打开一些,我们还会发现,其实古今中外的人们赋予它的意义,还不止上面这些。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常说“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细细想一下,它原来指的应该是一个的远大抱负;我们形容革命先烈大义凛然走上刑场,常用“昂首挺胸”,这又分明指的是豪情和气节;还有,每当我们在电影里或史书上,看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战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面时,马上又会想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这里的“胸”就既表示传统意义上的胸怀,又包含着智慧、胆量、实力和气魄等内容。由此引伸下去,一个人的志向、能力、原则、毅力、风度和荣誉感,还有身处危难之中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等,也都是从心胸里迸发出来的。

这就像我们头顶的蓝天,它之所以宽广,壮阔,美丽,是因为它把奇崛的山,深沉的海,顽强延伸的道路,迎风飘扬的旗帜,还有在黑暗中像星星一样闪烁灯光等等,一一拥抱在它在它的怀里。

所以我们赞美和追求这样的境界:心胸宽广如蓝天。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嗳!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用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心胸宽阔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当某些小人蓄意向你挑衅的时候。你采取更理智的态度。暂时巧妙地躲开,就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悲剧。所以,做人必须培养自己的器度。气量大的人心大、心宽。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俄罗斯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孩子堆里的“红人儿”具备一项共同的品质——心胸宽阔。

两个月前,俄罗斯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一些孩子在同龄人中很招人喜欢,而另外一些人则惹人厌恶,为此,他们比较了这两类孩子的智力水平、交际能力以及玩游戏时的首倡能力。

经过不断地比较分析,心理学家终于在这些魅力孩子身上发现了一种常被人忽略的品质——心胸宽阔。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堆里的“红人儿”愿意向小伙伴敞开心扉并一起分享心事。如果别的孩子取得了成绩,他们会公开表示支持,而不是嫉妒甚至诅咒。对方凭直觉就会感受到他们的友善并与其亲近起来。

心理学家说,成年人与孩子一样,对待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程度。对人格发展不健全的人来说,当别人获得成功时,他会表示气愤、嫉妒、怀疑甚至憎恶,这会使他难以受到周围人尊敬并交到真正的朋友,而心胸开阔、自信豁达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个人的魅力源自于宽厚坦荡的心胸。一个心胸宽广、光明磊落的人是伟岸的山是博大的海。心胸宽阔,必然开朗乐观,不会因琐事填胸而损脾伤肝。心胸宽阔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将现实和将来连成一线。心胸宽阔的人豁达、宽容,既不会为恩恩怨怨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对区区小事念念不忘。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宽广,方能成大事。“心底无私天地宽”,当一个人着眼于自己的事业,忘掉琐屑小事的时候,心胸就会豁然开朗。

男性总是表现出一种争强好胜、勇敢好斗、坚忍不拔、永不服输的性格,以及爱生闷气、遇事着急、暴躁易怒、竞争攀比等心理特点。男性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果发挥得适度,引导得好,有利于功成名就,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但是如果引导得不好,男性又常常走向极端——雄心勃勃失去控制,欲望无穷不知满足,这样就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摔跤和失败,从而损害身心健康,引起早衰或滋生各种疾病。

我国传统的养生学说,也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的密切关系,提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心情愉快,可以使五脏六腑功能及气血运行正常,避免各种疾病发生;而精神压抑、情绪紧张则往往是疾病发生的根源。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两位医生从1949—1964年毕业生里任意挑选了127人,按性格分成两组,第一组性格小心、稳重、自信、适应性差、缺乏冒险精神;第二组性格活泼、主动、聪明、灵活。经分析研究,第一组的人患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仅在这15年中先后有13人去世,而第二组的人全部健在。经过研究,这两位医生认为,脾气的好与坏、性格开朗和抑郁与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寿命的长短。1978年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湖北地区125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心情开朗、乐观和气,有一颗平常心。

要在情绪上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就要学会回避烦恼,宽以待人。因为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不顺心的事,与周围的人也难免发生误会、刁难、中伤、不合作等矛盾和斗争,甚至自己的亲人、朋友有时也会同自己产生冲突。懂得养生的人就能够冷静、理智地处理好,非原则问题,该让的让,该忍的忍,该谅解的谅解。俗话讲得好“吃亏是福”,“得饶人处且饶人”,做到心胸开朗、豁达大度,才能保持心神清静,幸福生活过百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以上,大气层都在它下面。庄子是科学的,学过航空学的人都懂,飞机要起飞,风向不对不能起飞;乱流中间不能起飞,直升飞机会掉在那个乱流中。飞机碰到乱流,赶快要往上飞,要超过那个乱流。鸟要起飞,下面要靠风力,风力愈大,起飞的时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打,就起飞了。假使我们将来修道修成功,要起飞也一样,也要藉一下风力,才可以飞起来了,这是同一个道理。

拿这个道理比喻人生,你要想事业成功,就要本钱,本钱就是你的风。有许多青年,要这样,要那样,讲了半天你有资本没有?一点钱都没有,你就是没有风,当然飞不起来。那你就乖乖的在家里打坐吧!不要飞多好呢!要想飞就要培养这个风力,风力愈大,飞得愈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用对方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东方战略的精髓。孙子曾经说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兵法·作战》)孙子在这里表述了他的著名的“因粮于敌”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要学会向敌人“借力”,把敌人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刘备可以算得上善借于人,善借于势的典范,这也是他能成大业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