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高贵叫气度
21739800000045

第45章 气度修炼之十——明心见性(4)

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利他的行为。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在“新婚之夜”就残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魑幅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的蝙蝠,如果连续三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但是并非每只魑幅每夜都能吸到血,然而没有吸到血的魑幅并不会因此而饿死。但一只吸到血的魑幅把血吐给另外一只正在挨饿的魑蝠,而两只魑幅并不仅仅限于亲代与子代的关系。这种行为可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爱相媲美,让人深为感动。

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在蚂蚁社群或者蜜蜂社群中,工蚁或工蜂辛勤地为蚁后或蜂后以及其他同伴服务而终日不辞辛苦,这些都是利他行为的典型例子。

动物都知道利他,那么我们人类呢?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据此来分析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天地境界。我等凡人,虽不求做什么圣人,但也应达到“道德境界”,做一个贤人。

大自然的规律是利物而不害物。人生的意义在于利他而不在于利己。而且在利他中才能实现利己。自未得度,先度他人,最后方可自度。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评价:这个人很好,那个人很坏。其实,无论你眼里的好人、还是坏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利己的人。一谈到“利己”,很多人都会有种羞于启齿的感觉——尽管这只是从科学角度来描述的客观事实(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羞怯,是因为我们社会风尚是以“利他”为主题的。这是不是很奇怪啊?——一个由利己的个体组成的社会,却有着一个利他的社会风尚。

事实的确就是这样。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利己者(这本身就是客观事实),为了实现你一己私利的最大化,你希望别人是怎样的呢?——别人最好都是利他的。因为这样,你作为别人眼里的“他人”,就可以从别人的“利他”行为中获得好处而不至于受到侵害。如果将每个个人的这种理性的思维结果加总起来,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利他”的公共选择。挺有趣吧——从“利己”的种子里萌发并绽放出的竟是“利他”的花朵!

心与心的需求都大同小异

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由自己需要,想到别人大众也需要,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我要便宜别人也要便宜,人与人之间的目的都是相同,都是相等。所以做一个家长,带领孩子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了,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是怎么样的,那就很容易懂孩子。可惜我们当了家长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当小孩子的时候。所以这个道理就是“以己出经”,这就是领导术。

静心在《庄子》讲记里讲道:

“肩吾”是古代一个神仙,有道之士,他在《逍遥游》《齐物论》里都出现过。他去看一个有名的骂孔子的“狂接舆”。狂接舆是楚国人,姓陆,也叫楚狂接舆。这个“狂”是外号,不一定是疯,是目空一切,不受拘束,什么人都不在话下的味道,同小说上的济颠和尚一样。在道家看来,楚狂接舆是神仙,是有道之士。狂接舆问:刚刚那些懂得阴阳八卦的人告诉你什么?肩吾说:他告诉我一个领导人,用自己推己及人,那么定出来一个办法,直道而行,不要弯曲自己的心理,这样的领导人,天下哪一个人不会服从呢?自然都会受到感化。“以己出经”,拿自己推理别人,就是儒家讲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经”是一个直道。“式义度人”,用一个大家都很实用的格式,划一个从人道轨道上的规范,来范围一般人。“义”就是义理,这个道理就是思想问题,所谓的仁义道德。“度人”不是佛家讲的度人的意思,“度”就是用一个规范来规范人家。

现在来看,有没有这个故事,不知道,很难考证。不过庄子提出《应帝王》的一个要点,怎样做一个领导人,怎样做一个好皇帝。“君人”,后世的观点,认为是帝王领导人,中国古代,年高有道德谓之“君”。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的古写是“尹”。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人年纪大了,走路靠拐杖,我们现在的手棍是西方化的,有身体的一半长,有个弯弯的把手。中国古代,老人拿的手杖是长长的,高高地超出了头。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手里拿个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除了做领导人的观念之外,“君人”还有自己建立的人格,足以给社会上的人做榜样的含义。那么,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由自己需要,想到别人大众也需要,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我要便宜别人也要便宜,人与人之间的目的都是相同,都是相等。所以做一个家长,带领孩子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了,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是怎么样的,那就很容易懂孩子。可惜我们当了家长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当小孩子的时候。所以这个道理就是“以己出经”,这就是领导术。

这里我们不大谈特谈什么领导术,我们主要汲取大师所谈的一点,也就是做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推己及人。

陕西关中平原的一位商人,一次在宁夏南部的陇山购得了一只鹦鹉,居然会讲人话,自是十分喜欢。有一次,这位商人因犯了事,被地方当局拘捕入狱,关了十多天才释放。回家后他忿忿不平,不停地叹息。那只鹦鹉听到后说:“先生在牢狱里呆了几天就吃不消了,鹦鹉我被你用笼子关了这许多年,那又怎么说呢?”商人闻言感悟,就把这只鹦鹉带往陇山,哭泣着将其放归山林。自此以后,每当有商人的朋友经过陇山,那鹦鹉便会在林间打听商人别后可好,请他们捎上自己的问候。

这是一则寓言式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

人类乃至所有的生物,就生理学而言,每一个体,都是孤独的。生老病死,别人都只能安慰扶助而已,最终的切肤之痛,还得自己抗,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古往今来,不乏彻底“想开”的人。

北宋赵匡胤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三国曹阿瞒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法王路易十五的“朕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

……

就是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白。

但人作为万物之灵,除了肉体的感觉,还有精神的感悟,所以能够由此及彼、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这也是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曾国藩说的“不为圣贤,即为禽兽”,应该没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中国传统的待人处事的一条根本原则。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却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竞技体育的冠军只有一个,怎么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传统的观念和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确有不相适应和冲突之处,今天我们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竞争观念。不过,推己及人的原则与竞争的原则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们既需要提倡竞争观念,也需要提倡推己及人的原则。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不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唯一原则。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广阔的领域;在经济领域之外,家庭、邻里、社区、以及各种公共生活领域里,人们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是竞争,而是互敬、互爱、互助,是推己及人。

大家都知道,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推己及人的基本精神是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这样才会平等地待人,对人表示尊重、关心和帮助,自觉地遵守公德。

没有这样的精神,就不会有社会公德。又如现在大家都在讲要有爱心。那么爱心要怎样落实,爱要从哪里做起呢?这个起点就在推己及人。如果你心里只有自己,不能推己及人想到别人,你又怎么谈得到爱别人呢?

所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能只有竞争原则。在经济领域之外的更大的领域里,需要的正是推己及人的原则和精神。

推己及人就是要将心比心,想一想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会如何?你不愿意别人以不正当手段伤害自己,就也要认同竞争对手与自己有同样的愿望和追求,自觉把竞争对手与自己放在平等地位,尊重对手平等竞争的权利。有这样的精神,也就不会去做上述那些损人利己的事。

所以,推己及人不仅可以与竞争并行不悖,而且还是保证竞争正常进行的不可缺有人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归于竞争太激烈,说如果公交车上车都能有座位,就不会有挤车抢座的现象,而竞争激烈就使这种现象不可避免。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似是而非。竞争激烈只外部条件,不是真正的原因。竞争激烈是客观事实,不可避免;正是因为竞争激烈,所以需要有推己及人原则来制约。

只有竞争法则与推己及人的原则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出现上述种种不良现象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在于一部分人把竞争原则绝对化了,否定了对竞争的道德制约,否定了推己及人的原则。所以不能用竞争激烈来解释不正常现象,更不能用竞争激烈来否定推己及人。相反,正是因为竞争激烈,就更要提倡推己及人。

别让他人都为了自己团团转

没有学问,没有修养的人,想法都是一样,觉得自己该活着,别人都该死,错的都是别人。两个人吵架,或者是夫妇,或者是朋友,该死的都是他啦!还认为自己倒霉,碰到对方这种人,唉呀!天亡我也,就像项羽一样。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就是像大师所说的那样觉得自己该活着,别人都该死,错的都是别人。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也是比较严重的表现。而偏偏世上真的就有这样的人,否则大师也不可能凭空说出这样的话。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犯的就是自以为是的错误。

有这样一则案例:

一名顾客在饮啤酒时突然出现中毒症状。店主、酒厂、经销商、政府官员均万分着急。于是,各单位便参加了关于事件定性的紧急会议。对于事件的定性,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有怀疑顾客蓄意敲诈的;有怀疑商家“借刀杀人”不正当竞争的;有怀疑席者故意杀人的;有怀疑案犯针对不特定对象危害公共安全而投毒的。如何排除嫌疑统一认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便是鉴定。于是,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局、卫生局、防疫站、公安局等有关单位人员又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送检的问题。

工商局的同志说:“我们没有针对食品的检验手段,这个我们没有办法。”

食品药品监督管局的同志说:“我们以前没有管过此方面(食品)的问题,我们只针对药品进行检验,对于啤酒,我们无能为力。”

卫生局的同志说:“我们只管医院的事,啤酒我们管不了。”

防疫站的同志说:“我们只能检测是否有传染病,其它方面我们不能鉴定。”

公安局的同志说:“如果里面有毒化物,那就构成了刑事案件,就归公安局的管。里面是否有毒化物必须送市局刑警总队进行检验,看大家有意见没有。”

这时,只见一个25岁左右的女人站了起来:“可以送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那儿什么都可以鉴定,包括产品的质量和毒化物的检验。”

大家一听,都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在她准备将那半瓶啤酒提走时,大仙发话了:“请问,你是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吗?”

“不是。”那女人答道。

“请问以前你做过或者送过类似的检验鉴定吗?”大仙又问道。

“没有。”那女人有些不解地望着大仙。

“请问,你敢肯定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能够作毒化检验吗?”大仙再次发问。

“应该有中啊,人家是省级部门,不是我们这个小地方,那儿专家多得很。”那女人好像挺在行。

“请问,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有司法鉴定资格吗?”大仙继续问道。

“应该有吧。”那女人回答得有些模糊。

“请问你知道什么叫司法鉴定资格吗?”大仙穷追不舍。

“不知道。”那女人更加不解。

“司法鉴定资格是进行司法鉴定必须的条件。只有具备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出具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司法活动的证据……这个资格是公示了的,在网上可以查到,如本人虽不是专家但却有资格。”大仙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司法鉴定资格的意思,然后又说道:“既然这么多问题你都没有弄清楚,麻烦你打个电话问一下你们的那个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确定一下吧。”

“真的没有必要啊,你想想吧,市质量检验鉴定中心肯定有这个资格。”那女人并不愿意打电话。

“你要知道,如果这检材被你拿走,然后又做不出结论,这件事情是无法向老百姓作交待的。”大仙语气比较强硬。

“出去打个电话问清楚!”主持会议的政府主要领导发话了,但对大仙的话似乎并不满意,似乎大仙在故意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