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高贵叫气度
21739800000008

第8章 气度修炼之二——清静淡雅(1)

谁能享到清福就最有福气

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

人生最大的福气是清福。不晓得您现在是否还这样认为?

佛教福报当中,尤其难得的叫“清福”。静心大师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他宣扬“清福”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清福、明了清福、享受清福,那这个福报真的是无量无边,智慧也一定是随着增长。南怀谨先生有一篇短文“清福最难”,讲的“清福”的真正涵义。全文如下:

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是中国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关公、观世音……都在天上。管他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来,只要一炷香,每一个都拜到了。这人拜了30年,非常诚恳。

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面前,一身发光发亮。还好,他没有被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游山玩水,没有疼痛,无疾而终。这个天神听了说:哎哟,你求的这个,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的到呢?地位高了,忙的连听《金刚经》都没有时间,他哪里有这个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难。涅磐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实际上,涅磐是一种境界,就是“长乐我净”的境界,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的“我”。

清福。清福是朴素之福,闲适之福,淡雅之福,平常之福。然而正如作者所言,“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呢?”

清朝的慎郡王胤禧,是很会做诗的,他曾经做过一首樵歌,道: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馨答,丁丁飞鸟惊。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这是清福,是许多吃肉朋友所艳羡的。胤禧身为郡王,却很爱风雅,一任他的哥哥胤稹——雍正去过皇帝瘾,猜忌,禁压,杀戮;而他却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大做其春浮居士。

他要享受清福。

而且还把这清福赏给了“友木石,无衰荣”的樵夫。“得柴换酒,醉归踏月”,福气的确很好,不过这只表现了才子们的闲情逸致。事实上,靠着二条胳膊,一柄板斧,天天在山上砍柴的樵夫,是并不懂得的。他们只知道得柴换米,饥归踏月。但倘要这样说,这就不能算是清福,反倒有点象是清苦了。

清福难享了,这是一种哲理。正因为难以享清福,因此也就只好降低“福”的标准了。幸福在不同人的眼里标准是不同的,人与人是不可比的,也是无法相比的。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拥有一个率真的快乐心灵、知足的心态就是拥有一个幸福的世界。虽然没有多少金钱、没有任何权势,没有多大的声名,但在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努力做到拥有平凡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心态,争取每一天的日子都能在快乐中度过,这就是享清福。

佛祖说,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仍然安宁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处在天堂,也不满意。

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打算不满意,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满意。因为他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好比童话故事里的那位公主,床上铺了十几条柔软的被子,不过是被底下放了一颗蚕豆而已,她就被烙得整夜睡不着觉。固然是因为她的皮肤柔嫩,也是不知足的毛病在作怪。相反,一个知足的农民,劳作之后,躺在草地上,天当被,地当床,也能睡得十分香甜。

享受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资源再丰富,也不等于得到了享受。至少在睡觉这件事上,富人不一定比穷人能得到更多的享受。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位美国学者曾进行过一个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他惊奇地发现,美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并不比非洲原始族群的居民高。美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非洲原始居民的物质条件十分贫乏,后者的幸福指数为什么不低于前者呢?恐怕还是知足常乐吧!

佛祖又说,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却很富有。这好像悖论,其实不然。贫富本无限度,富到比尔·盖茨那种地步,还可以更富;穷到乞丐那种地步,还可以更穷——若是跑到沙漠里,多喝一滴水都是奢侈,不是更穷吗?所以,贫富并无绝对,到这个地步觉得富,就是富;觉得穷,就是穷。

有一次,某小镇上的一位耄耋老人过生日,当地的记者也来向这位寿星祝贺。在采访中,老人自豪地说道:“我是这儿最富有的人。”

一个税收员听说这件事,很是奇怪,因为他从来没有收过老人的所得税。于是,他找上门来,问道:“听说您是本地最富有的人,真是这样吗?”

老人爽朗地回答:“是的。”

税收员观察老人的居所,不像很富有的样子。他又问:“您能具体说一说您的财富吗?”

老人说:“身体健康是我的第一项财富,别看我已经90多岁了,但能吃能走,身体可不输给你喔!”

“您还有其他财富吗?”

“我还有一个贤惠温柔的妻子,我们在一起生活了60多年。我还有好几个聪明孝顺的孩子,这儿的人看了都很羡慕。”

“您有银行存款或其他有价证券吗?”

老人十分干脆地回答:“没有。”

“您有其他不动产吗?”

老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税收员肃然起敬。他真诚地说:“老人家,确如您所言,您是我们这个镇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您的财富谁也拿不走。连政府也没办法收您的财产税。”

从物质财富多寡来说,这个老人不是最富有的。因为他有一颗最知足的心,所以他确实是最富有的人。也可以说,他有一颗富人心。

相反,如果有一颗穷人心,哪怕拥有再多财富。也是一个穷人。

佛经中记录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善生长者,偶尔得到了世间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价值连城。他当众宣布:“我要把这个宝物,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于是,很多人蜂拥而来,他们中有乞丐、残疾人、孤儿和鳏寡老人。他们纷纷诉说自己的苦楚,以证明自己才是最贫穷的人。但长者对他们每一个人的答复都是:“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全国最贫穷的人都在这里,难道哪儿还有更贫穷的人吗?长者说:“我告诉你们,我们的国王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波斯匿王耳里,他非常生气,命令手下:“去把那个人给我找来!”

长者很快被带到波斯匿王面前。波斯匿王把他领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打开一扇门,指着黄澄澄的金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长者说:“这是存放黄金的金库。”

波斯匿王又打开一扇门,指着白灿灿的银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是存放银子的银库。”

波斯匿王又打开一扇门,指着里面光闪闪的珍宝问:“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这是存放珍宝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我的黄金、白银和珍宝堆满了屋子,你却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长者笑道:“陛下,您是掌管天下的人,不是一个库房小吏,何必向我炫耀这些珍宝呢?国家的兴衰是您的家业,人民的贫富是您的衣裳,百姓的毁誉是您的脸面。您的库房里堆满了黄金、白银和珍珠,可我曾见过成千上万的乞丐、残疾人、孤儿和鳏寡老人,他们得不到救济,穷困潦倒,生活在生死线上。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对生活的抱怨,证明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秽的人。您能说自己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吗?”

波斯匿王低下头,满脸惭愧地说:“您说得对。我确实是世间最贫穷的人!”他当即下令制订救济政策,并打开自己的宝库,去赈济那些贫弱的人。全国上下,无不称道国王英明。

一个人如果以占有尽可能多的财富为满足,那么,无论他的财富多少,都是一个十足的穷人。财富的最大价值是投资于正当事业,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并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赚钱只是他的一项工作、一种修炼、一个游戏,他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最愉快的心灵体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静能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麻烦

人世间的是非纷争,也是愈动而愈有各种不同方面的发展,并无一个绝对的标准。“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只有中心虚灵常住,不落在有无、虚实的任何一面,自然可以不致屈曲一边,了了常明,洞然烛照。

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易经》中有两句话:“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所以中国有句古话:一动不如一静。也就是大师所说的“中心虚灵常住”。因为“人世间的是非纷争,也是愈动而愈有各种不同方面的发展,并无一个绝对的标准。”

据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南宋孝宗皇帝一日到天竺和灵隐礼佛,经过飞来峰,问陪同的和尚僧辉:“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僧辉对道:“一动不如一静。”一般地说,佛家反对身、口、意因妄动而造业。佛教有“因定发慧”之说。后引用“一动不如一静”,指不必多此一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古文化街,有一个捏泥人的老头子,他说出的一句话令人佩服不已。老头子给一个顾客现场捏泥人像,事先说好了样式和价钱。老头子捏得挺好,但是顾客嫌自己的泥人像没有胳膊。

顾客说:“嗨,老头儿,这是老子嘛?怎么没胳膊!”

老头子说:“先生,事先说好,捏肖像没胳膊。”

顾客说:“哎,老子偏要胳膊!”

老头子说:“先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肖像加胳膊不好看。”

顾客说:“加胳膊是不是加钱?老子有钱,我还怕花钱!”

老头子说:“是啊,先生,加一条胳膊,要加10块钱”

顾客说:“那加一条胳膊算嘛?”

老头子说:“先生,这叫仙人指路。”

顾客说:“哎,加两条胳膊算嘛?”

老头子说:“先生,这叫全合人。”

顾客说:“哎,老子要是加三条胳膊呐!”

老头子看了看他:“先生,这叫手气太壮。”

顾客说:“哎,老子要是加四条胳膊呐!”

老头子说:“先生,这叫形影不离。”

顾客说:“哎,老子要是加一千条胳膊呐!”

老头子笑了:“先生,这叫千手观音。”

顾客说:“哎,老子要是加一万条胳膊呐!”

老头子说:“先生,这叫万众一心。”

顾客说:“嘿,你这老头儿真是问不倒。老子问你,嘛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老头子说:“先生,捏泥人就像制造东西一样,多一个部件就多一个损坏的机会。”

顾客说:“哎,你说得对,老子算服了你了。”

老头子说:“先生,你要捏几个胳膊?”

顾客说:“哎,老子不要胳膊了。”

老头子说:“先生,请交钱吧。”

顾客心满意足地拿着自己的泥人像走了,老头子不愠不躁地回答真令人佩服。老头子笑着对大家说:“诸位!不是我不会捏胳膊,捏肖像要讲究干净利落,这样才能保存很长时间。捏一万条胳膊,掉了一条怎么办?这叫残兵败将。”大家哈哈大笑。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句话却让人牢记在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做事的角度讲,不是不干事,而是做事要讲究干净利落。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大自然趋向最简单!”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复杂的事务中,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而不要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极其复杂。然而许多人却要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极其复杂。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南怀谨上面的话的本质意思来说,“人世间的是非纷争,也是愈动而愈有各种不同方面的发展”,那么世间将更多是和谐。

静定安虑得

一个定静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安安稳稳的。

定静,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又是理性大度的表现。它使人变得大度、聪颖、坦城和无私。

这个定,不是坐在那边入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叫定,你的心有定置,方向明确了,不动摇了,坚定的走下去了,那这就叫定了,定了以后人就静下来了。因为心智确定不断往前走,近你的本性的时候,人的私欲越来越淡,妄念越来越少,那也就静下来了。静以后能安,这个安相当于佛家的大定,大定叫安,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状态你都是安的。叫心安理得,你得到了这个理了,心就安了。所以表现出来你能够随遇而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生的一切追求都得从“止”这个字开始。

知止而后能定。

企业的企字,就说明了什么是企业,就是一群天马行空的人停停止下来的,停在某一个地方,停在某一件事上,停在某一个项目上。人不停,就不会有企业。一般人正是没有认清这个字。试想,一个人居然静都静不下来,还谈什么成功呢,这正如一个人连种子都没撤播,背着一袋子种子,到处游走,不知道要撤在何处,那么,你又怎能指望秋天的收获呢?

如果不止下来,整天游走在大地上,它能开发结果吗?它能吸收大地的能量吗?只有止下来后,它才有可能膨胀自己的欲望,展示自己的生命力,根开展向大地延伸,身子开始向蓝天生长,空气才对你有用,阳光才能对你有用,大地的化学元素,才能为你所用,才算得上铺开了你全新的动态人生。

你不要看游走在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止下来的,他们心比天高,总认为自己将来会怎样怎样,他们总相信某个机遇在远方,他们总在赶路,总在用日光搜寻着一个又一个目标。

其中有一种人,总认为自己应该干点大事,不应该止于身边的无聊小事。其实拥有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不知一个人在任何处境都能有所作为的。一个人错过了现在,其实他就错过了一生。许多人后悔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没有止于一事,终致万事磋砣,一事无成。

一切都可以手头的事开始,因为人生总是条条大道罗马的。有的道看起是小道,但走着走着就上了大道。许多人总是干一行,恨一行,总瞧不起手头的工作,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手头的小事上有所成就。总不知,世上只有小的人物,没有小的事业,小的生意。有人买汉堡买遍了全球,大家最熟悉的麦当劳、肯德鸡就是;有人卖卫生用品卖向了全球,宝洁公司大家都听说过;有人卖领带卖向了全球,如曾宪样等,这样的例子数以万千。

如今,社会如此发达,我们每个行业的起点都很高,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一个小环节干出点成绩,说白了都只是一个大机器的零件而已。这世上人人都应首先找到自已的位置,而后为他人付出努力。否则,你就是负向的人生,就是消耗的人生,就是这个社会的负担。如果这个人是你,那么,你就有愧于你的父母,你愧于你的家人和子女。

不止不受。